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冕宁泸沽工程几时开工
2020年10月初。2020年10月9日,冕宁县泸沽镇灾后重建3P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设完工后将大力促进泸沽镇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泸沽镇水井坡、台登社区282户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出行环境。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参加了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
2,在小县城开家米酒厂怎么样
挺不错的。米酒发源于南方的鱼米之乡,相对来说比较适合南方地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交通、物流的便利,米酒在北方地区也越来越受欢迎,销量也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乡村红白事,低度米酒作为老少皆宜的饮品,越来越受欢迎。米酒加工厂非常适合家庭作坊和个人小本创业,最主要就是其加工材料正宗,米酒生产原材料获取方便,都是用的好粮食加上水源加工而成的。如果在农村开办一个日产五百斤左右的米酒小型加工厂,只需要几千块钱成本就够了。
3,泸沽 是什么地方
泸沽镇位于安宁河与孙水河交汇处地带,距冕宁县县城37公里、凉山州府45公里、青山机场35公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攀西第一镇、灵关古道上的明珠”之美称。方便的交通使泸沽成了凉山州北部数县、甘孜州九龙县、雅安市石棉县等地的物资集散地,是攀西地区工矿商贸重镇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泸沽成为冕宁对外开放的“窗口”。西地区分为四个经济区,泸沽属北部经济区,是攀西开发重点区域,攀西城镇发展战略为“强心、硬轴、抓点、展带”,泸沽处于京昆高速公路城镇密集带上,是攀西地区发展重点城镇。扩展资料泸沽镇是“108国道经济走廊”上重要的城镇节点:灵关古道上的明珠灵关古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道。据考古发现,或是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沟通的路径之一。自古以来都是商旅、军事要道。北起小相岭山脊(万寿宫),经九盘营、登相营、深沟、冕山、新桥与冕宁县铁厂乡交界,长35公里。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崃)、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最远达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泸沽镇
4,西康冕宁县泸沽铁矿山磁铁矿
导言泸沽铁矿自经常隆庆勘察后,以其质佳量多,推为西南第一铁矿,遂得闻名于世。抗战以来,地质矿冶学者之前往视察者,颇不乏人,然皆限于时间,多未能详尽工作;至于矿床之成因每多猜度之辞,而矿量之估计亦失之过多,其报告均不足为实际开发之参考。本所有鉴及此,遂命淇等担任该矿较详细之地质调查,俾于铁矿成因及其储量,有一较为可靠之观念及纪录。兹次工作,于二十八年十一月一日开始,凡十一日而毕,完成矿山泸沽间五万分之一地质略图一张,矿山二千分之一地形地质详图一张,划定国营矿区界线,并曾雇工掘有探坑十二处,以明矿体之分布及延长情形,藉便矿量之估计。矿区内野外调查系用“露头测绘法”。工作完毕后,曾在西昌草一急就报告,略述该区地质矿床及矿量概况,并附有钻探计划。此矿不但在经济上颇有价值,而其地质矿床情形,在学术研究上,尤饶兴趣。兹以限于时间,根据野外所得材料及显微镜下之初步观察结果,纯从铁矿本身立论,撰此报告。至于本区内花岗岩及其围岩所呈接触变质之详细情形,容有机会,再详为讨论。兹次调查承邓司令秀廷、西昌行辕张主任笃伦、张组长化初及常专员隆庆等多方照料援助,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特书此以致谢忱。交通及地形泸沽在冕宁城东南七十里,西昌城北一百二十里,地处安宁河上游,为冕宁西昌间及富林西昌间二大通道相会之所,交通尚便(图版二)。乐西公路完成后,客货运输当更便捷。产矿地俗称铁矿山,在泸沽东南约二十里。矿山铁矿露头最高处海拔约2,400 公尺,高出泸沽700 余公尺;自此至泸沽有二小路,运输皆颇困难。第一路先向西行,四里许至庙湾,顺坡下降凡500 公尺,然后折向北西北,入一深谷,下行十里余至南冲沟口,平地在望,复二里至泸沽。第二路首向北东北行,顺坡沿沟而下,七里至延进沟,较矿山低约400公尺;自此折向北西北,河谷尚称平宽,下降200公尺,行八里至高士桥;更折而西南,入一较大河谷。路循石壁而行,七里出山口,复一里至泸沽,下降凡100 公尺。附近夷民下山,多取道第一路。矿山东南五里有劣质无烟煤,现有汉人开采,可供家用燃料。矿区内(图版一)地形简单,起伏平缓,惟其北部侵蚀较盛,山坡颇陡。区北赴泸沽二路之旁,地势低下,山形更峻。就全区而论,当为壮年地形上升后而复经近代较剧烈之侵蚀者。地 层泸沽及铁矿山一带之地层,类皆已经变质,从未觅得化石,其时代颇难确定。今分述于后。一、前二叠纪(?)变质火山岩系本系为流纹岩类火山岩,复经动力变质,而造成多种不同之岩石。其分布区域限于南冲沟两侧,均向东南或东东南倾斜。兹将沟中所见之剖面列后,以示其层序之更换及岩性之变化。辛.稍经动力变质之流纹岩,厚约540 公尺。多为绿色及灰绿色岩石,含有长达三公厘之石英及长石斑晶尚多,时具清晰之流纹结构。显微镜下观察石英斑晶曾被腐蚀,呈应变消光影;长石以微斜条纹长石为主,亦有少数钙钠长石。石基由微晶质石英、钾长石及酸性斜长石组成,亦有少量绿泥石。变质者呈明显之褶页状结构(与原生之流纹结构约相平行),斑晶拉长成条状或扁豆状,表面有丝绢光泽。薄片中之石英及长石皆有曾受动力挤压之证;“石基”内含有绢云母极多,有时竟成波纹状之条带,亦有方解石、绿色角闪石、榍石及锆石等,凡此皆由长石及其他原生矿物及杂质由动力变质生成者。本层之上部与二叠纪大理岩及石灰岩呈断层接触。庚.侵入于火山岩系之灰白色粗粒花岗岩(较老花岗岩)中,露头宽约1,700公尺,其性质及产状见侵入岩节中。己.稍受动力变质之流纹岩,厚约270 公尺。其岩石性质与辛层相似。戊.绿紫色石英绢云母片岩及黄绿色千枚页岩,厚50 公尺。本层以片岩为主,乃浅绿以至银灰绿色之片状岩石,偶有紫色层块,含豆荚状白色小粒甚多,与片理约相垂直之节理及磨光面上,原生流纹结构间或隐约可辨。显微镜下察视与辛层内褶页状变质流纹岩相似,惟其动力变质程度较深,偶具糜棱岩(mylonite)之雏形;白色斑点乃引长及应变之石英及长石(以钾长石为主,亦有条纹长石及钙钠长石),或二者之小微粒结集体;“石基”之成分亦相类,但绢云母较大,且有小量绿泥石之存在。详细岩石叙述兹姑从略。丁.绿灰色石英斑岩侵入岩层,厚约18公尺。丙.绿色石英绢云母片岩,厚约540 公尺。其岩石性质与戊层内之片岩相似,亦由流纹岩类火山岩变成。乙.绿灰色石英斑岩侵入岩层,最厚处达130 公尺。此类岩石组织致密,含有石英及长石斑晶,其上部与片岩近接处,略呈褶页状结构,与后者之片理几相平行。其岩石性质见后。甲.绿色石英绢云母片岩及黄绿白色千枚状页岩。露出者厚百余公尺,底部为冲积层所掩覆。本层似以页岩为主。根据上述剖面(除去侵入岩),本系总厚度在1,000公尺以上,惟其间是否有因构造关系而致重复露出者,尚难断言。变质程度下部较上部为深。促成变质之主因为动力之活跃,与某一造山运动有关。就其影响范围之相当广阔及其造成新矿物之种类而言,殆已进入最低级区域变质之园地矣。自泸沽顺安宁河谷南行以迄会理境永定营,谷东支流沟口之较老及现代冲积层内,常含有本系岩石之大小砾石颇多,半站营附近似又有紫色及绿色流纹岩(稍经变质)之露头,可见本系在安宁河流域分布颇广,其时代容后讨论。二、二叠纪大理岩及石灰岩自庙湾以至铁矿山,本层分布颇广,接近花岗岩者为中粒大理岩,稍远者为细粒大理岩,更远者为局部结晶石灰岩及石灰岩。泸沽东南五里花岗岩中之大理岩包体,当属同层。大部质纯,仅部分含镁,所呈之接触变质及热液变蚀容后再述。成层颇厚,其风化面上时有小椭圆形球体凸出,状如他处二叠纪栖霞层内所习见之燧石结核,惟已变为方解石、透辉石及斜长石等矿物。全层厚度至少在300 公尺以上。其下部似与变质火山岩系呈断层接触。三、三叠纪(?)石英砂岩层本层位于大理岩及石灰岩之上,厚约400 公尺,以深绿灰色石英砂岩为主,风化后为浅黄色,偶呈灰白色,底部及中部夹有绿黄色千枚状页岩多层。石英砂岩内之石英大部皆经再结晶作用,与少数变换之黑云母及绿泥石共生;接近铁矿处岩石呈角砾状,石英现“应变消光影”,示其曾受猛力挤压。本层岩石之所以轻微变质者,局部受较新花岗岩侵入时高温之赐,局部或由于与造山运动有关之区域变质。二者发生之前后,尚难断言。四、侏罗纪煤系石英砂岩层之上为煤系,曾受极轻微之区域变质,露出于铁矿山东南,由黄绿色硬砂岩及长石砂岩与黑色页岩或板状页岩组成,含有厚自三十公分至一公尺之无烟煤一层。地层时代之商榷上述地层俱经变质,未见化石,故时代不易确定;火山岩与大理岩等为断层接触,二者生成之前后,亦不易断言。舍接触变质不谈,而专论区域变质现象,则变质火山岩系下部之变质较上部为深,而所含粘土质岩石之变质程度,亦较庙湾附近断层线以东同类岩石为深,故火山岩系似为最老之地层无疑。泸沽及铁矿山间岩石,谭锡畴等称为二叠纪麻哈系,包含片岩、千枚岩及大理岩等,常隆庆则称南冲沟之岩石为侏罗纪片岩。试与附近各地比较,煤系或属于侏罗纪(或上三叠纪),大理岩及石灰岩恐属二叠纪;以是,石英砂岩暂归三叠纪,火山岩系假定为前二叠纪或二叠纪。古生代酸ˊ性火山岩系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因其喷发程序未经详细研究,而时代亦未决定,故未创新名。构 造一、褶皱变质火山岩系内流纹岩之流纹层面,与次生之褶页面及片状层面约相平行,大致向东南或东东南作三十余度乃至七十余度之倾斜。铁矿山附近,大理岩及石英砂岩(图版一)呈一向斜及二背斜之构造,轴向大致作西北东南方向;均向东南倾没,以受花岗岩侵入之影响,其形已不完整。在东北之背斜向东南延长至延进沟尾,而有煤系之出露。二、断层前述庙湾附近之断层走向约为北东北南西南,线西似为仰侧,断层面倾斜方向无法推定。较新花岗岩中大理岩包体与南冲沟火山岩及较老花岗岩间,似本有一断层存在,且在上述断层之延长线上。铁矿山附近(图版一)复有一南北向之小断层,断层线西为仰侧,断层面近乎垂直。此数断层之发生,均在较新花岗岩侵入以前。侵 入 岩泸沽铁矿山间共有三种侵入岩,俱属酸性,今依其时代之先后,分述于后。一、石英斑岩如前所述,变质火山岩系中有二石英斑岩侵入岩层,一厚18公尺,另一厚130 公尺;均为绿灰色致密岩石,含宽一公厘长二公厘之石英及长石斑晶。显微镜下石英斑晶曾被腐蚀,呈应变现象,长石斑晶以正长石及条纹长石为主,石基则为石英及长石(包含钾长石及钙纳长石)之微晶结集体,并有少量之绢云母(局部呈代换长石之证)及微量榍石与绿泥石,其成分既与流纹岩相似,来源亦当雷同,目之为火山喷发末期之侵入体自无不可。以其层厚,致中部不易受动力之挤压而明显变质,仅于薄片中能见其踪,惟其边缘常略呈褶页状结构,为区内最老之侵入岩。二、较老花岗岩(粗粒花岗岩)高士桥泸沽间有灰白色粗粒花岗岩,具有长达二公分余之钾长石斑晶,与岩内黑色矿物等,约作平行排列,局部呈“片麻状”,似为原生之流层(flow layer;fluxion banding),谭、李以之属康定片麻岩。南冲沟中段侵入于火山岩系之花岗岩,粒粗色亦灰白,属同类岩石。上下与围岩平行接触,其边缘部分(上下各宽二三百公尺),宽达一公分余,长达二公分半之钾长石斑晶(时具卡尔斯柏双晶)与黑云母等略作平行排列,此种平行结构,固应名之为流层,实曾部分遗袭围岩之原生结构,盖在接触带内,具有浸染杂岩系(injection complex)内所习见之间层状侵入现象(图版四,图一)。中部亦偶含较小之钾长石斑晶,黑云母多成团块,无定向排序。薄片中观察,石基内矿物以石英及正长石为主,呈文像组织,黑云母稍受变蚀,石英呈应变消光影,亦有antiperthitic钙纳长石。围岩似未受明显之接触变质。三、较新花岗岩(伟晶化电气石花岗岩)铁矿山以北山上此类岩石分布颇广,侵入于火山岩系、大理岩、石英砂岩及较老花岗岩中,极易风化作成砂粒。此为一灰白色中粒乃至粗粒之深造岩,时呈伟晶状,偶含体积达6 公厘×10公厘×25公厘之钾长石斑晶。除长石及石英外,黑色之电气石细柱亦颇多,最长者达七八公厘,分布不均,常结成团块,另有少量黑云母或白云母,偶有浅黄绿色之黄玉小粒或柱体。显微镜下观察,钾长石斑晶呈“脉状及块状”之“条纹”组织(patch and vein perthite),足证其结晶后,曾受含纳高温流体之影响,而生局部交换作用。“岩基”中长石以微斜条纹长石为主,亦有钾长石及钙纳长石,石英之一部及电气石(呈蓝色及淡蓝色之多色性)系交换长石或黑云母而生成,而此二矿物与长石、黑云母及黄玉等,又常为白云母或绢云母所部分交换;新鲜之黑云母绝无仅有,偶或变成绿泥石;黄玉时伴电气石而生。可见此种岩石本为一中粒至粗粒之黑云母花岗岩,将近凝固时,为伟晶花岗岩浆所浸染交换,而有粗粒条纹长石、石英(此种石英时具局部晶形)以及黄玉之生成,一小部石英及电气石则结晶稍晚。此后又受热液影响,前列矿物即为白云母(或绢云母)及少量绿泥石所交换。接触变质铁矿山一带接近花岗岩体之围岩,均受其侵入时之高温而变质;其他各处之围岩亦应呈接触变质,以观察未周,其详不得而知。今将采集所得之接触变质岩石(其产地均在图版一以内),撮要分述于后:甲.大理岩 质纯石灰岩变质后为洁白大理岩,除方解石外几无其他矿物;具白云石质者,则变为蛇纹石大理岩(本为镁橄榄石大理岩)。距铁矿远者,为白色细粒或中粒岩石,或含有不定量之黄绿色或深绿色椭圆粒或团块,偶有磁铁矿微晶或白云母片。显微镜下观察,方解石成不规则之块粒,微呈应变,绿色粒块为蛇纹石,常含铁矿微粒,偶有方解石小块及镁橄榄石残粒,近临此种复杂组合之方解石,间具部分晶形。在一标本内,长柱形(最长者可达二公厘许)菲角闪石与残零镁橄榄石密切共生。此外,尚有不规则之柱石(针柱石或中柱石)或片状白云母结集体,中含少数磁铁矿晶粒及散布之方解石菱形体,与其相接之方解石常示结晶边缘,并附有棕黄色非晶形铁质(图版四,图二B)。上述各矿物中,镁橄榄石、菲角闪石及不规则方解石当均为接触变质之产品;柱石、白云母及磁铁矿晶柱系较晚之热液与大理岩交换而生成者(交换之迹,薄片中颇为明显),与其接近之残留方解石,即受热液之影响而再结晶,显示晶形。蛇纹石化作用发生之时期尚难确言,或与热液期相合,亦未可知。蛇纹石大理岩之受极明显热液作用者,其中微晶质蛇纹石常结集成不规则层片,且含有浅黄绿色纤维状蛇纹石(石棉)细脉。近邻铁矿体之大理岩,常含有褐黑色斑点及团块。薄片下观察与前述者颇相似,惟方解石块粒之应变程度较深;褐黑色部分,即上述之白云母或柱石结集体,但其中所含之磁铁矿粒往往较多,包含及两旁方解石之晶形更为完整(图版四,图二A),且多无应变现象,附生之非晶形铁质亦较密。可知大理岩受挤压之主要时期是在接触变质以后热液变蚀以前,所受挤压及热液变蚀程度之深浅,则视距铁矿体之近远为依归。乙.钙矽酸盐类角页岩(Lime-silicatehornfels)于铁矿山丙矿体南端之西约280 公尺处(距花岗岩接触约90 公尺),大理岩中见有“粘土质石灰岩”一层,现已变为钙矽酸盐类角页岩,原生层次尚大约可辨。组织较粗者,为含钙较富之层,作绿灰色,含菱形十二面体之钙铝柘榴石,轴径之最长者达一公分。在显微镜下,见有二种组合:一为钙铝柘榴石—符山石,含有小量酸性斜长石,与高尔德许密脱氏(V.M.Goldschmidt)之第十类及第八类角页岩相似,另一为钙铝柘榴石—透辉石—符山石,并有微量方解石,属高氏第十类角页岩之支类。柘榴子石呈非均质,具聚片双晶,故其生成时之温度在800℃以下。组织较细者,含钙质较少,为灰绿色及绿灰色致密岩石,略成薄层状,即所谓calcflintas者是。颗粒较粗之层,以透辉石为主,绿帘石次之,亦有少量酸性斜长石或竟系正长石;较细之层以透辉石细粒为主,其次为酸性斜长石并有少许石英。二者属于高氏之第八类支类及第七类。其他较不普通之组合,兹姑从略。丙.变质之“燧石结核”蛇纹石大理岩中之“燧石结核”现已变为浅灰绿色及灰白色之层状个体。据显微镜下观察,见有下列四种层状组合:(1)大块透辉石。(2)小粒透辉石+中性斜长石+微量绿泥石。(3)中性斜长石+方解石+微量白云母。(4)方解石+微量透辉石及斜长石。试与燧石原来之化学成分相比较,则知当变质作用进行时,有大量矽酸盐自结核外移,而有碳酸钙及氧化镁等化合物之加入,致造成此种与钙矽酸盐角页岩相似之岩石。丁.石英砂岩 本区内砂岩之变为石英砂岩局部当与电气石花岗岩之侵入有关。侵入岩之时代问题石英斑岩之侵入,在火山岩系堆积之末期,约在古生代之末;电气石花岗岩之凝结则在侏罗纪(?)煤系受褶皱以后,至早在中生代中期。较老花岗岩之时代较难推定,就其产状而言(其边缘成间层状侵入于围岩),约在变质火山岩系受初次褶皱运动之末期。矿床一、矿体铁矿山附近共有矿体三个,形状不甚规则,相距不远,中以岩石相隔,生于石英砂岩及大理岩中,距花岗岩之接触不远。其延长方向与石英砂岩层构成之向斜轴成50 °~80 °之交角,或与花岗岩侵入末期所成之破裂带相合。各矿体均具有发育完善之节理面三四个,颇利开采;且因此之故风化特易,靠近地表部分风化极甚,常成破碎质劣小块;较深处节理面特多,稍受外力之移动,其矿质亦劣;复下为坚实部分,略经风化,节理面较少,矿质最佳;故在“露头”较佳处,常能依其风化之程度而分成三带,如图版四图三所示。甲矿体最大,长达300余公尺,最宽处在50公尺以上,向南东南倾斜颇陡。大部生于石英砂岩中,两端则在大理岩内。分布普遍之节理面有二,其倾斜为 S15 °±E∠40 °~45 °及 N—N10 °W∠50 °~65 °,局部发育者尚多。大部为坚块状磁铁矿,亦有少数小晶体,偶有赤铁矿及镜铁矿,小粒石英有时分布尚广,小孔内间或风化成褐铁矿;接近边缘处石英较多,或竟成团块,杂有微量氧化铁时,转呈红色,石英岩及石英角砾岩碎块亦常见及。乙矿体较小,长200余公尺,最宽处亦达50余公尺,亦向南东南陡倾,大部分生于石英砂岩中,其东端则在大理岩内。分布普遍之节理面有二,其倾斜为 S60 °+E∠45 °~50 °及S60 °~70 °W∠40 °±。其组成矿物之种类及变化情形与甲矿体相似。丙矿体最小,长约百余公尺,最宽处达30 余公尺,向东东南倾斜,生于石英砂岩中。分布普遍之节理有二,其倾斜为N20 °~30 °W∠60 °~70 °及N60 °W∠50 °±。亦以块状磁铁矿为主,含石英粒较多,故其质较差。三矿体以西以北之山坡,有坚纯铁矿块(最大者体积在二三立方公尺以上)组成之山坡堆积层,偶或含有石英砂岩及页岩等碎块,杂以少量泥土,厚自半公尺至三四公尺不等,是为浮皮碎块铁矿层。二、围岩及热液变蚀铁矿体之围岩以石英砂岩为主,接近矿体者,时呈角砾状,多受铁质浸染及交换,或呈脉状或呈块状;此可与铁矿体边缘含有石英岩或角砾状石英岩碎块之事实相对照。薄片中观察,石英结集成各种不规则之团块,呈明显之应变现象,为“破裂之岩石碎块”;磁铁矿亦有团聚之趋势,间杂以石英及稍经变蚀之棕色黑云母,偶有白云母,似占“碎块”间之“碎粉”部分。可知石英砂岩之呈角砾状,在接触变质以后(否则石英之应变现象即不能保存),铁矿生成以前。黑云母似为接触变质之产品,所呈之变蚀及其共生之白云母,与含矿热液之活动有关。铁矿旁大理岩所受之变蚀情形已见“侵入岩”节“接触变质”段中,兹不赘述。接近矿体者,其方解石之应变程度远较他处为深,此种现象颇可与矿旁石英砂岩之呈角砾状相比拟;二者对于动力之反应,其方式虽有不同,然均曾受其挤压(接触变质以后,热液变蚀以前),固无疑问也。吾人因可推定矿体之所在与数破裂带约相符合,促成此种破裂之动力,或仍与电气石花岗岩之侵入有关,惟其终止之时稍晚。综上所述,矿体围岩所呈之热液变蚀,在野外工作时虽难以辨别,然在显微镜下观察则颇为明显。角砾状石英砂岩内黑云母之变为“绿色黑云母”及白云母之产生皆受其赐。大理岩内常见之磁铁矿柱石或磁铁矿白云母团块,其旁方解石往往再度结晶,足证其影响范围之广。花岗岩内之次生白云母,谅系同期产品。变蚀程度之距铁矿体愈近而愈深(见前),变蚀所成矿物之与不定量磁铁矿粒每密切共生,明示此种变蚀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且实为后者之副产品。三、矿物矿体几全由磁铁矿组成,所含之少量赤铁矿,或系同时生成。镜铁矿之产生较晚,恐与时代较迟温度较低之热液有关。褐铁矿系风化产品。围岩内之柱石及白云母,其生成时之温压情形,与磁铁矿相仿。矿内石英大部乃导源于石英砂岩,或一部来自上升矿液,亦未可知。四、成因区内三矿体距电气石花岗岩之接触不远,即未经详细研究,亦可推知二者关系之密切。花岗岩受伟晶化作用所成之电气石及黄玉,与热液变蚀所产生之柱石,均为挥发质元素之化合物,则二者成因上之联系更得确定。矿体既沿破裂带而生,其延长方向又约与花岗岩接触带相平行,若谓其不受侵入岩之影响又乌可得乎?矿内从未见有接触矿物,又据各方研究,其生成晚于花岗岩之接触变质及其侵入时所生之“动力变质”,故决不能目之为接触变质矿床。矿体几乎全由磁铁矿组成,与之相连之热液矿物有柱石及白云母等,边缘部分含有石英砂岩残体及石英团块,围岩曾为铁液所浸染交换,则其属于深造热液交代矿床无疑,与道孚县菜子沟铁矿颇可比拟。综前所述,吾人可归纳得一较近期岩浆活动及矿床生成史如后:在中生代中期以后,花岗岩浆侵入于铁矿山以北之石灰岩及砂岩中,后二者即受其高温之影响,而变为大理岩及石英砂岩,变质矿物生成时之最高温度在800℃以下。旋有来自同源之伟晶花岗岩流体上升,与花岗岩相交换而造成电气石、黄玉及石英等。当侵入岩逐渐凝冷时,围岩亦随之而收缩,隙裂以生,沿此虚弱带偶有小规模错动之发生,岩石内之石英及方解石即呈应变焉。酸性岩浆及挥发性流体上升后,地壳深处岩浆体内之铁质得以集中,后遇机缘与残留之挥发物随同热液而升入地表,铁质即沿虚弱带(破裂带)而凝成矿体,其他杂质则与液体散入围岩及花岗岩中,二者因呈变蚀,其变蚀之程度,则距上升通道愈近而愈深。花岗岩浆之温度颇高,围岩内多种高温矿物得以生成;泊乎铁液之升近地面,温度已较低,然犹有相当热力,足以“同化”及交换巨量围岩。五、矿质本区铁矿矿质颇纯,惟常含有石英小粒结集体,靠近矿体之边缘更有角状及圆形石英砂岩及角砾状石英砂岩散块,而尤以丙矿体为然。此次所采标本业经本所化验室向斯达、王懋谦二先生分析,今将其结果列后以示其成分之一斑:崔克信地质文选甲矿体之平均含铁量为67.07%,不溶物(大部为矽氧)为5.55%,十三项分析中仅有二项(矿体极西端之标本)之铁量在60%以下,不溶物在10%以上。乙矿体之平均含铁量为69.59%,不溶物平均量为 3.64%,七项分析中最低铁量为67.15%,最高不溶物量为9.50%,此标本采自矿体之边缘。丙矿体标本中除铁化石英角砾岩不计外,含铁量最高为63.50%,平均为60.26%,不溶物最低量为5.00%,平均值为6.74%。故就上述比较,乙矿体之成分最佳,甲矿体次之,丙矿体更次之。本区铁矿之平均含铁量,当远在65%以上,不溶物平均数亦不致超过5%,成分甚佳。又据常隆庆之报告,矿体(甲矿体?乙矿体?)中部平均含铁 65.85%,含矽氧 4.90%,含磷0.05%,仅具有硫之痕迹,首二项数字与此次分析结果相符,而矿内磷硫之微亦由此可见。六、矿量铁矿露头不多,大部见于前人所开之矿坑中,为确定其分布及延长情形,以便约算矿量计,曾雇工掘有探坑十二处。其厚度之变化颇大,形状亦不规则(图版一)。深入程度及上下变化情形本难测度;然同一矿体露头高下之差既可达65公尺(甲矿体),而其体积又相当广大,自可延深至最低露头以下数十乃至百余公尺处,惟其厚度恐有渐减之趋势,矿量之估计即依此为原则。此次计算矿量之标准有三:①比重姑以4.2 计;②三矿体分别分段估计,然后合成总量;③矿量分三次估计,第一数乃每段最低露头水平线以上之量,为可靠储量,第二数乃假定矿体深入至最低露头以下30(丙矿体)或50(甲、乙)公尺水平面处之总储量,为可能储量,第三数假定之矿体深度较第二数复加30(丙)、50 以至60 公尺不等,长度不变,厚度较前减少约四分之一,为约计储量。今将三矿体个别及共有矿量列成下表,至于估计所根据之材料数字,以限于篇幅,兹姑从略。崔克信地质文选浮面矿石堆积层分布面积约呈长方形,长380公尺,宽140公尺,其平均厚度姑定为 1.5 公尺,其内三分之一为岩石散块及泥土,比重为4.2,共有铁矿量为崔克信地质文选则全区可靠总储量为二百余万公吨,可能总储量为五百余万公吨,约计总储量为七百七十万公吨。上述之估计,系仅就地面观察及粗略试探结果而计算者,较精密之矿量计算,须俟他日钻探后,始能着手,本区之钻探计划,已见淇等所著之简报中,兹不赘述。前人所估计之储量,远较此次计算所得者为大,盖因限于时间,未作较详细之调查;致误认铁矿分布之区域为一巨大矿体也。矿业及开发之展望此矿开采极早,附近矿坑甚多,调查时有邓秀廷司令太太派工人二名在甲矿体中段中部开掘,每日用马运矿石约一千至二千斤,至泸沽华兴铁厂冶炼。该厂成立不久,有炼炉一座,每日出铁七百斤至一千斤。本区铁矿成分颇佳,可能储量达五百余万公吨,约计储量达七百七十万公吨,在铁矿贫乏之吾国,已称大矿。地处交通大道之旁,矿体上部可露天开掘,开采运销之易,自在意料中。惟炼铁首赖焦炭,而南北数百里内,无可以开采之炼焦烟煤,则此矿之盛大开发,恐在铁路线完成之后矣。为救济国难时期铁荒起见,亦可先事小规模开采,在泸沽设改良小炼铁炉多座,以增生铁产量。惜附近森林稀少,木炭供给问题恐亦不易圆满解决。图版四说明图一、庙湾西北800 公尺处天然剖面,示粗粒花岗岩及流纹岩之接触情形。Rh.已受动力变质之流纹岩,成层状包体,局部为花岗岩岩浆所冲断;Gr.粗粒花岗岩,具有流层结构。图二、热液变蚀之大理岩,放大24倍。A.含有磁铁矿、白云母及菱形方解石之结集体(M-M),其旁之方解石呈局部晶形,附有黄褐色非晶形铁质。B.含磁铁矿(M)、柱石(S及方解石之结集体,其旁方解石附有黄褐色非晶形铁质,有具结晶边缘者)。图三、甲矿体中部大明槽剖面,示铁矿之风化情形及其所具之节理。1.坚实矿石稍经风化,具有节理面;2.风化颇深节理甚多之矿石,稍经移动;3.破碎铁矿;4.表面掩盖物,含有铁矿碎块极多。图版一图版二图版三图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