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玉田老酒哪个厂家的好点
个人认为徐九经牌玉田老酒不错,我家在附近的,家里人感觉这个酒很好喝,香气浓郁、品味纯正,其他的还有丰年牌、田老九牌等,不过家里没喝过,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这几个都是生产玉田老酒比较正宗的几家,推荐徐九经~
2,怎样辨别玉田老酒真假
是正宗的,有一个典故是这样的,明代清官徐九经满腹文章,中得状元,但因四肢不称、五官不美被贬为玉田县令,整日饮玉田老酒借酒消愁。适逢国侯义子与并肩王内弟抢亲玉田一女子成仇,朝中无人敢断此案,有人保举徐九经升官审案,徐九经用一坛玉田老酒巧妙周旋,公断此案。之后脱袍挂冠,以己为名,酿制徐九经玉田老酒。 在玉田县的徐氏家谱中,其家族的第十八代传人为徐建国。他作为徐氏家族之后,为宏扬中华悠久白酒文化,不使玉田老酒失传并得到恢复发展,1998年他在家乡玉田县的东高桥工业区建起了由自己经营的民营企业玉田县益兴酒厂,按照祖传珍藏的徐九经烧玉田老酒的秘方工艺,很快酿造出了酒香浓郁、绵软甘冽、酒体丰满、尾味余长的徐九经玉田老酒。玉田老酒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香气浓郁、品味纯正。早在唐朝时期,就被唐太宗封为皇家“御酒”而驰名北方。 为打造本土酒品的名牌、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做势,徐建国及时在工商局注册了以徐九经为名牌的玉田老酒。国家商业部为徐九经玉田老酒颁发了正式生产许可证,并一次性通过验收,荣获了“河北省第八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称号。 徐九经玉田老酒在社会上名声大振,赞美之言不绝于耳。有“东方酒魔”、 “南茅北玉”、“徐九经玉田老酒,北国茅台”等美誉。 文人墨客品老酒,维熙洪刚称茅台,徐氏秘方传家宝,后人继承绝配方,徐九经玉田老酒。
3,升官记的内容
明朝,玉田知县徐九经怀才不遇,经常借酒浇愁,只以为此生无望。一日,并肩王的小舅子尤金正在举行婚礼,安国侯的干儿子刘钰率兵闯入尤府,抢走了新娘李倩娘。于是,并肩王传谕大理寺捉拿刘钰;安国侯也批示大理寺严惩尤金。摄于双方的显赫权势,大理寺不敢问案,六部大臣也吓得逃之夭夭。这时,并肩王想起了与安国侯有宿怨的徐九经,便保举他为大理寺正卿。徐九经奉旨进京,满心喜悦,临行前向平日相好的酒家李小二辞行。小二送他一坛玉田老酒,谨表贺意。徐九经刚上任,书童徐茗探到侯府明日就要为刘钰和倩娘完婚。徐九经当机立断,以贺喜为名,前往侯府。侯爷先给徐九经一个下马威,命他报名而进。徐九经毫不示弱,与安国侯展开唇枪舌战,用激将法,把李倩娘赚出了侯府。可侯爷要他明日开审将倩娘断给刘钰,否则就要他的脑袋。徐九经灵机一动,想通过并肩王借出尚方宝剑以对付侯爷。于是他略施小计,把送给侯爷的那坛老酒又要了回来,前往并肩王府。王府的尤妃连声有请,殷勤接待,使徐九经受宠若惊,感恩不尽。尤金还出示了与倩娘订亲的婚书;尤妃也同意请来尚方宝剑。物证在手,稳操胜券,徐九经又把玉田老酒原封未动地带回。但是,徐九经夜审李倩娘时,才知倩娘确与刘钰鸳盟早订,而尤金确是无耻之徒,抢夺人妻者。恰巧李小二来探望徐九经,他是倩娘的堂兄,也证实了这个情况,徐九经大为震惊。此时,并肩王送来尚方宝剑,命他一定要将倩娘断给尤金。这使徐九经愤懑已极,夺酒狂饮,一坛老酒竟所剩无几。醉梦之中,只见自己的良心和私心幻化成形,争执不休。而并肩王又进一步施压,派太监送来了剧毒之药,以置于死地相要挟。正走投无路之时,书童徐茗的一句话启发了徐九经。开堂审案时,徐九经将计就计,欲擒故纵,利用尚方宝剑镇住了王爷,并巧妙地使尤金不打自招,承认了伪造婚书,因而定罪发落,同时也使刘钰和倩娘这对有情人终成眷。了结此案后,徐九经自己也脱袍挂冠,卖酒为生去了。 当官难 难当官当官难、难当官, 徐九经做了一个受气官,啊,一个窝囊官。 自幼读书我为做官,文章满腹, 我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进京考大官。 又谁知才高八斗我难做官, 皆因是,爹娘没有为我生一副好五官。 我怨、怨、怨五官, 头名状元到那玉田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 九年来,我兢兢业业做的是卖命官, 却感动不了那皇帝大老官。 眼睁睁不该升官的总升官, 我这该升官的只有梦里跳加官。 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个管官的官, 又谁知我这大官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偏要我这小官审大官。 他们本是管官的官,我这被管的官儿,怎能管那管官的官。 官管官,官被管,管官,官管, 官官管管,管管官官!叫我怎做官? 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一瘪官。 我若是顺从了王爷,做一个昧心官, 阴曹地府躲不过阎王和判官; 我若是成全了倩娘,做一个良心官, 怕的是,刚做了大官我又要罢官! 我是升管?是罢官?做清官还是做赃官? 做一个良心官?做一个昧心官? 升官、罢官、大官、小官、 清官、赃官、好官、坏官、 官…官…官,我劝世人莫做官,莫做官! 徐九经,《明史》本传上名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明朝清官,为明朝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徐公常说:“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勤、俭、忍”这“三字经”为时人所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