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的健康危害被高估了,尤其对于白酒,酒精的危害远远大于塑化剂,连酒精都不怕,扯塑化剂纯粹是矫情。塑化剂主要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尤其对儿童影响较大,毒性是三聚氰胺的30倍,但是西凤酒中塑化剂的那个浓度虽然超标,但仍属于微量范围,只要不是天天大量饮酒,不会在这种酒上受到塑化剂实质性的损害。
1、西凤年份酒“塑化剂”超标近三倍,白酒中的塑化剂是如何产生的?
干货供参考。1、早期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塑料管道、接头、容器,是从塑料溶出,2、塑化剂事件后,行业进行了更新,全部换了不锈钢,新酒没事。3、尚在市场流通的早年生产的陈年酒普遍有这个问题,不奇怪,4、酒厂存的老酒都有这个问题,但老酒用来勾兑,不直接上市,新酒相当于稀释过了。5、塑化剂的健康危害被高估了,尤其对于白酒,酒精的危害远远大于塑化剂,连酒精都不怕,扯塑化剂纯粹是矫情,
2、酒里面塑化剂含量超标,喝了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谢谢邀请。塑化剂主要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尤其对儿童影响较大,毒性是三聚氰胺的30倍,但是西凤酒中塑化剂的那个浓度虽然超标,但仍属于微量范围,只要不是天天大量饮酒,不会在这种酒上受到塑化剂实质性的损害,当然,因为塑化剂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广泛分布性,二是由于能够增稠而促进悬浮液分布均匀且价格低廉,被不法商人故意添加至食品饮料中(当年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所以其危害是真实且需要警惕的。
生活中主要有几种场景要注意塑化剂的侵害:1商家用不规范塑料餐盒或塑料袋(含塑化剂的PVC材质)盛油脂多的热食,容易渗出塑化剂,一般用pp材质才是安全的,注意下图各种塑料代号,很多塑料包装上有数字标记代号,如果你发现手边的塑料包装上没有代号,那尽量避免含油脂食物与之接触,玻璃和陶瓷要安全的多,2儿童用玩具最好排除塑料制品,因为儿童喜欢啃食或者长时间触摸,这带来接触风险,儿童安全阈值低,必须要注意。
3部分香水指甲油要慎用少用,监测发现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塑化剂(比酒中高得多),包含一些进口香水,4塑化剂无色无味,肉眼和味觉都难以发现,经常关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地方局的监督公告,避免误食误用。5多洗手,多喝水,多运动,身边塑料制品太多了,多洗手加强清洁,多喝水多运动加强代谢排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更多问题可以关注我。
3、西凤酒被曝塑化剂超标近三成,到底有多严重?
说实话,作为长期一线从事食品化妆品监测的人来说,塑化剂检出和超标是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塑化剂在环境中分布太广(尤其DEHP),很多东西都或多或少检出一点,所以塑化剂检测实验对环境,操作者和实验过程要求很高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很多酒和饮料甚至奶茶都有或多或少地检出,为什么呢,只要碰塑料或塑化剂污染的器皿不长时间,酒中的乙醇很容易溶解将其溶解下来,大家熟悉的名牌国酒和进口洋酒几乎都有检出,化妆品中香水指甲油(无论小牌大牌)检出量更是高得多,这种明显是故意添加,酒从报道中所测含量几乎不可能是故意添加(含量很低),最大可能还是和相关塑料制品接触所致,当年台湾塑化剂事件是不法业者直接用塑化剂替代起云剂那含量就非常高了,超标成百上千倍,为什么这件事很尴尬呢,因为其他的非法添加违禁物质还有解决之道,但是塑化剂分布太广了,对于含醇类饮料几乎如影随形,完全解决相当困难,国内外监管部门其实都比较棘手,经常听说业内竞争对手拿这个说事,可以说是最容易的突破口,有文献报道说大部分塑化剂可以48小时内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不必过度恐慌,卫生部的标准留了一定的安全余量,任何毒性物质效应脱离剂量大小都没有意义,我的看法是公众不必过度恐慌,这个含量仍属于微量范围,但既然标准已定,还是应该严格按标准和法规办事,主要是白酒还有相关行业,是不是该考虑更严格的生产管理和综合措施处理,加强自律,向公众及时解释,因为塑化剂就像空气一样泛滥,想做文章实在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