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古代的白酒怎么喝,古人真的能喝很多的酒吗

吃的喝的都要热了,酒是高级饮品,自然的要烫热了喝。现在大家就清楚了,武松喝的是十八碗啤酒,鲁智深喝的是大半桶啤酒,好汉们喝的就是发酵酒,度数不过十几度的米酒而已,因为中国古代酒的度数是随着朝代的演进不断提高的,最开始酿酒,酒的度数都是在10度以下,和我们现在的啤酒度数差不多。

1、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1、中国的白酒什么时候到五十度的,古代不都是几度吗?

首先,中国古代没有酒精刻度的概念,判断酒精度的主要方法是摇晃酒液看酒花,分为大清花、小清花、云酒花、二酒花、油酒花。古时白酒的酒精刻度究竟有多高,只能通过现代技术检测的酒花大小与酒精度对应关系来推断,大清花大如黄豆,消失极快,酒精含量为60~75°;小清花大如绿豆,消失稍慢,酒精度在50~60°;云酒花大如大米粒,重叠二至三层,散失时间为20″左右,酒精度在40~50°之间;二花是大如大米和小米大小不等重叠,形状似云花,酒花散失时间更长,酒精度在15~40°;油花则大小如破碎的小米粒,酒液表面布满油珠,是高级脂肪酸,酒精度在5°。

2、古代的酒一个人可以喝好几坛,为什么?

2、古代的酒一个人可以喝好几坛,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大家看看水浒的故事。鲁智深在五台山脚抢了小贩一桶酒,几乎喝了干净,之后鲁智深虽然大醉,还是能够自己走路回寺庙的。武松在景阳冈喝了十多碗酒,但还是能够爬到景阳冈上,这什么概念?今天谁要是喝十多碗白酒,铁钉得去医院抢救。不过,古代人都是这样,喝十几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在元代之前,中国的酒全部是酿造酒,而不是蒸馏酒。

所谓酿造酒,是中国乃至世界传统的酿酒方法,我们借着酵母作用,把含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酿造酒的原料很多,比如各种谷物、各种谷类,中国人从古至今,直到元代为止,所有的酒都是酿造酒。这种酿酒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酒精含量不高,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因此酒的酒精浓度不可能超过20%。

如果采用谷物酿酒,酒精含量为3%~8%:果类酿酒则高一些,为8%~14%,但果类酿酒比较少见,酒的价格也比较高,毕竟古代没有大面积的水果种植。所以,大部分中国古人喝的都是谷物酿酒,那么,究竟含量最高不超过8%,也就是今天的啤酒水平了。现在大家就清楚了,武松喝的是十八碗啤酒,鲁智深喝的是大半桶啤酒,这种酒量在今天也算厉害,但也不算太夸张,能够达到他们酒量的北方人多得很。

3、古代人喝白酒为什么要烫烫再喝?有什么好处?现代人也可以烫了再喝吗?

3、古代人喝白酒为什么要烫烫再喝?有什么好处?现代人也可以烫了再喝吗?

“烫一壶老酒”这话听着就古色古香,酒烫热了喝,自古以来国人喝酒的一大特色。为什么要把酒烫烫再喝?追根寻源,有这么几个缘由:一是生存条件决定拒绝冷饮,中国是东方农耕文化,长期的植物类食物为主,生冷饮食就会伤到脾胃。所以吃的喝的都要热了,酒是高级饮品,自然的要烫热了喝,二是为了更尽兴。古时候低度酒,包括黄酒、米酒,一应酒类饮品,

低度酒烫热了喝起来会上头快,一口闷下去立马会有熏熏然感觉;高度酒烫热了会使酒精挥发一些,可以喝的多点。再者,古人喝酒与喝茶一样,都有仪式,烫酒就是喝酒的一项重要仪程,仪式感能使活动和人本身升华更高层面。可不是现在人所说的“装逼”,三是健康养生的需要,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无论低度酒、高度酒,只要是纯粮食酿造酒,性质都是暴烈的,只是程度不同,

4、古人真的能喝很多的酒吗?

4、古人真的能喝很多的酒吗?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酒经常出现,而诗酒自古更是自成一体。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酷好饮酒,几乎到了无酒不成诗的地步,郭沫若曾专门作过统计,在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余首写到饮酒,从诗中看,李白的酒量大得惊人,令人咋舌,对李白“酒量”描述得最为直观的,应当数诗圣杜甫的那首《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