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白酒的名气似乎远远大于黄酒,但在黄酒流行的江浙地区,黄酒依然是本地酒水消费的大头。正如之前提到的,黄酒的原料是真正的好粮食,白酒的原料是高粱,清末到民国,战乱不断,粮食供应紧张,很难有多余的粮食去酿造黄酒,黄酒逐渐成为奢侈品,这时候劳动人民开始饮用白酒。
1、黄酒是什么酒?为什么感觉喝黄酒的越来越少了?
我是小逸,关注我们更懂酒。目前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在最新的定义中,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用的是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周代时开始官员酿黄酒,那个时候已经有完整的酿酒记录和专职管理酿酒的官僚体系。
总管酿酒的官员称为酒正,上等酒用来做最严肃的祭祀,而且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北宋,由于当时有很长时间的战乱,有很多人不得志,文人墨客不问政事,借酒浇愁,阴差阳错使酒业兴盛起来。这个时候饮酒主要流行在上层社会,而且普及到民间的普通人家,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独酌成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到清朝中叶之前,当时有南酒北酒之分,其实无论南酒北酒,都还是黄酒为主流的世界,之后中国黄酒的声明远播,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云集酒坊,也就是今天的会稽山酒业,为绍兴酒夺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从此,绍兴黄酒声名鹊起。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
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目前从产量和销量上来看,像古越龙山、会稽山、还有塔牌为代表的浙派的黄酒,还有以石库门、和酒等为代表的海派黄酒,是具备一些行业的领先优势的,但如果说起消费者对于黄酒的印象,大部分可能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黄酒文化推广方面也是比较欠缺,
2、喝完黄酒为什么吹风就倒,而白酒喝完吹风没黄酒的反应那么强烈,有没有专业人士解答一下?
这其实就是你醉酒的状态!一个明显的对比,都是喝醉的情况下。啤酒喝醉了最难受,红酒喝醉了其次,白酒喝醉了,有些酒宿醉很轻,有些宿醉很重,其实这主要还是与酒中的低沸点醛类、杂醇类物质含量有关。啤酒、黄酒、红酒都是不蒸馏的,这些容易上头的物质保留较多,蒸馏酒或者说白酒,因为馏酒的温度不同,这些物质含量也不同,清香型接酒的温度最低,通常是20度,酱香酒最高,接酒的温度约40度,所以这些低沸点醛类和杂醇类含量较低。
3、黄酒是中国的传统饮酒,为什么到了现代如此势弱?
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老发酵酒,黄酒作为我国独有的酒类,诞生时间要比中国白酒(蒸馏酒)早上两三千年,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如今黄酒的风头远不及“小弟”白酒,数据显示,目前黄酒主流消费群体集中于江浙沪区域,且短期内外埠市场较难以看到明显的增长势头。要知道在一百多年以前,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流行喝黄酒,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方饮酒习惯从黄酒倒向白酒?黄酒属于发酵酒,酒度较低,酿造粮食为黍米或者稻米等谷物;白酒属于蒸馏酒,酒度较高,酿造原料主要为高粱,
想要取得蒸馏酒,必须要先发明蒸馏器,在中国蒸馏技术用于酿酒时间不晚于元代。在此之前,人们饮酒大多是饮用黄酒,青梅煮酒喝的是黄酒,武松三碗不过岗喝的是黄酒,李白对影成三人喝的还是黄酒,黄酒口感柔和,味道醇厚,却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过于耗费粮食,虽然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但是受制于家庭自给自足式的供应与对天灾薄弱的应对力,饥荒多发,粮食供给很容易出现问题,绝大多数人毕其一生都在“温饱”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