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87”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坤沙、碎沙、翻沙、串香是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种,下面就四种工艺作分别介绍,这些都是酱香型白酒的独有工艺特点和优势,总之,以茅台酒为代表的正宗酱香型白酒,除了上述工艺特点和要求以外,离开茅台镇就酿造不出来,对环境资源的要求特别苛刻,这也是为什么酱香型白酒普遍比其他香型白酒卖得贵的一个主要原因。
1、为什么有些人喝白酒要喝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喜欢酱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生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喜欢喝酱香型白酒呢?因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部分人追求的层次提高了,不仅仅是过个瘾,吃个饱这种最低的生活需求了,还要有利于身体健康。而现在市场上的70%以上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勾兑,尤其是浓香型、清香型白酒里面很大一部分都酒精勾兑的,只有酱香型白酒没有纯酒精勾兑的酒,
纯酒精勾兑的酒不利身体健康,而酱香型的纯粮酒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酱香型白酒主要成分为乙醇和水分,酒中乙醇浓度较大,大多在53°左右,适量的饮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作用;适量的喝点酱香型白酒还能安神助眠,酱香型白酒中的成分很复杂,所含的香味素多达70多种,这些物质大都是身体健康必需的,有失眠的人睡前喝点酱香型白酒,是有利睡眠的;适量地饮用酱香型白酒能刺激胃液与唾液的分泌,起到健胃的作用,同时多吃菜,起到护肝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适量的饮用酱香型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酱香型白酒的酒精还有利尿作用,能将盐分随尿液排出,
再说酱香型的酱香味有一种醇厚优雅、棉柔舒适的感觉,喝惯了人有一种欲罢不能依赖感。那么酱香型白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酱香型白酒主要有四种生产工艺,其中优质酱香酒的大曲坤沙酱香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严格执行12987的生产流程,全年为1个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以优质的高粱和小麦为原料,
酱香酒的酿造工艺与其它酒的酿造工艺不同的地方可概括为三高两长,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制曲时间选择在端午到重阳四个月的高温季节,温度高达60°多,要年轻女性踩曲,制成曲块,再拆曲磨成曲粉,发酵馏酒的温度都高达50、60度。两长:发酵时间长,储存时间长,酒体通过高温有害物质充分挥发掉,通过长时间的储存,酒精和水充分融合,达到最佳的效果。
2、酱香型白酒的文化知识有哪些?酱酒的制作工艺怎么来的?
酱香型白酒是在1979年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第三届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的,同时在该次评酒会上,根据不同的酿酒工艺和各家送评白酒中不同风味对感官的影响,也提出和确立了浓香、清香、米香三种香型,这就是中国4大香型白酒产生的时间和由来。酱香型白酒,由于酿造工艺复杂,对酿造环境要求苛刻,以及对人体的低损害度是被誉为白酒中的贵族香型,
茅台酒为代表产品。其风格特点是: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酒液清澈透明,略有微黄。酱香型白酒数产自茅台镇的最好和有名,“12987”是茅台镇当地人民对包括茅台酒在类的所有产自茅台镇的正宗酱香型白酒的基本酿造工艺总结: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一个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
“1”是指1年生产周期,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是所有白酒里最长的,从原料的下沙到最后一个出酒轮次结束至少总共需要一年的时间。“2”是指两次投粮,茅台镇当地群众是把酱香型白酒生产酿酒用的高粱俗称为沙。在每年的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在重阳节,即阴历的九月初九,这次下沙的投料量通常占总投料量的50%。
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时间一般为第一次下沙后的一个月后,此后一年时间每个轮次只加曲,不再加高粱。“987”指的是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一年时间通过两次投粮,生产7个轮次的白酒,再用7个轮次的酒进行陈酿再沟调,历时5年方可出厂,“12987”工艺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工艺特征,该工艺的最大特点和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的优势是“三高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