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是白酒中酿造时间最长的,也最讲究年份。在黄酒文化推广方面也是比较欠缺,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
1、什么是白酒?
白酒的定义:白酒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2、什么是酱香型白酒?
人以类聚,酒以香分。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的专家们经过慎重考虑,把茅台和郎酒的独特香型命名为酱香,酱香型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酱香型是白酒中酿造时间最长的,也最讲究年份,每年端午制曲,重阳开始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摊晾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
七次提取的新酒勾兑后,装入陶土酒坛中封存三年,除去燥辣,使酒体柔和、醇厚,三年后,几种、几十种基酒精心勾兑、调味,之后继续存放半年到一年,等待醇化和老熟后才进行灌装进入市场。“一代酒神”季克良把这种酿造工艺称为“活化石”,其对时令的苛刻要求,其酿造流程的繁复耗时,恐怕只有薛宝钗吃的“冷香丸”能一比高低。
不过曹雪芹杜撰的“冷香丸”制成需三年,而一粒当地特产的米红粱离一滴酱香酒的真实距离,却至少有五年的时间,酱香酒是天然发酵,生产中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完全用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和不同酒龄的酒精心勾兑而成。目前已知浓香型酒中,浓香型成分有400多种物质,主要成分为己酸乙酯,而酱香酒中的香型物质高达1200多种,主体香型成分至今为止尚未找到,
3、黄酒是什么酒?为什么感觉喝黄酒的越来越少了?
我是小逸,关注我们更懂酒。目前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在最新的定义中,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用的是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周代时开始官员酿黄酒,那个时候已经有完整的酿酒记录和专职管理酿酒的官僚体系。
总管酿酒的官员称为酒正,上等酒用来做最严肃的祭祀,而且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北宋,由于当时有很长时间的战乱,有很多人不得志,文人墨客不问政事,借酒浇愁,阴差阳错使酒业兴盛起来。这个时候饮酒主要流行在上层社会,而且普及到民间的普通人家,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独酌成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到清朝中叶之前,当时有南酒北酒之分,其实无论南酒北酒,都还是黄酒为主流的世界,之后中国黄酒的声明远播,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云集酒坊,也就是今天的会稽山酒业,为绍兴酒夺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从此,绍兴黄酒声名鹊起。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
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目前从产量和销量上来看,像古越龙山、会稽山、还有塔牌为代表的浙派的黄酒,还有以石库门、和酒等为代表的海派黄酒,是具备一些行业的领先优势的,但如果说起消费者对于黄酒的印象,大部分可能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黄酒文化推广方面也是比较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