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贵州华酒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狼传酩,茅台成龙酒 征集下联

1,茅台成龙酒 征集下联

西晋刘伶醉
有啥了不起。
中国御赐品 横批:闻名中外
客家东坡肉
驰名中外

茅台成龙酒 征集下联

2,听说有一酱香型的德传酒是茅台镇生产的纯粮食酒 有谁知道

只要是酱香都属于茅台镇生产的,至于纯不纯就不知道了,我自己生产的就纯!
贵州茅台镇白酒价格介绍年份系列:手工佳酿 至尊至贵贵酒十五年 1688贵酒十年 1058贵在知心 贵在分享金星贵 568蓝星贵 438红星贵 298一品畅享 贵在欢乐★★★致品 318心品 168嘉品 128黔春系列:酱香天成 唯有黔春金黔春 168红黔春 118

听说有一酱香型的德传酒是茅台镇生产的纯粮食酒 有谁知道

3,世界名酒你知道多少

1.中国——五粮液 2.瑞典——Absolut绝对伏特加 3.法国——轩尼诗(Hennessy) 4.苏格兰——JohnnieWalker尊尼获加 5.苏格兰——Chivas芝华士高级威士忌 6.法国——Moet&Chandon酩悦香槟 7.RemyMartin人头马 8.Martell马爹利 9.Bacardi百加得 10.家豪威士忌CARDHU
茅台 :) 龙舌兰酒(TEQUILA) 色,非常受饮者喜爱. 伏特加酒(VODKA) 利乔酒(LIQUEUR) 朗姆酒(RUM) 啤酒(BEER) 威士忌酒(WHISKY) 葡萄酒(WINE) 白兰地酒(BRANDY) BACARDI SMIRNOFF ABSOLUT JOHNNIE WALKER RICARD JACK DANIELS美国威士忌 芝华士威士忌 Moet Chandon 人头马 马爹利
美国威士忌 人头马 葡萄酒 茅台 龙舌兰酒 世界名酒好多 说不完的
轩尼诗、尊尼获加、芝华士、铭悦香槟 日本啤酒
没有多少呀那意思你知道的很多拉呀 那你还要问什么的呀
红星2锅头 衡水老白干 哈哈

世界名酒你知道多少

4,水浒传插曲的记的有个插曲的词兄弟情意3碗酒

兄弟无数景岗山兄弟一二三四五 兄弟个十百千万 兄弟相逢 三碗酒 兄弟论道 两杯茶 兄弟投缘 四海情 兄弟交心 五车话 兄弟思念 三更梦 兄弟怀旧 半天霞 兄弟今生 两家姓 兄弟来生 一个妈。 兄弟护国 三军壮 兄弟安民 万世夸 兄弟上阵 一群狼 兄弟拉车 八匹马 兄弟水战 千艘艇 兄弟出赛 百只笳 兄弟生离 两行泪 兄弟死别 一枝花。 (副歌) 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 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 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 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
景岗山主唱 - 水浒群雄合唱☆sevens☆兄弟一二三四五 兄弟个十百千万兄弟相逢 三碗酒 兄弟论道 两杯茶 兄弟投缘 四海情 兄弟交心 五车话 兄弟思念 三更梦 兄弟怀旧 半天霞 兄弟今生 两家姓 兄弟来生 一个妈 兄弟护国 三军壮 兄弟安民 万世夸 兄弟上阵 一群狼 兄弟拉车 八匹马 兄弟水战 千艘艇 兄弟出赛 百只笳 兄弟生离 两行泪 兄弟死别 一枝花 副歌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 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 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 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
叫《兄弟无数》还不错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兄弟无数景岗山兄弟一二三四五 兄弟个十百千万 兄弟相逢 三碗酒 兄弟论道 两杯茶 兄弟投缘 四海情 兄弟交心 五车话 兄弟思念 三更梦 兄弟怀旧 半天霞 兄弟今生 两家姓 兄弟来生 一个妈。 兄弟护国 三军壮 兄弟安民 万世夸 兄弟上阵 一群狼 兄弟拉车 八匹马 兄弟水战 千艘艇 兄弟出赛 百只笳 兄弟生离 两行泪 兄弟死别 一枝花。 (副歌) 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 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 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 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
景岗山主唱 - 水浒群雄合唱☆sevens☆兄弟一二三四五 兄弟个十百千万兄弟相逢 三碗酒 兄弟论道 两杯茶 兄弟投缘 四海情 兄弟交心 五车话 兄弟思念 三更梦 兄弟怀旧 半天霞 兄弟今生 两家姓 兄弟来生 一个妈 兄弟护国 三军壮 兄弟安民 万世夸 兄弟上阵 一群狼 兄弟拉车 八匹马 兄弟水战 千艘艇 兄弟出赛 百只笳 兄弟生离 两行泪 兄弟死别 一枝花 副歌兄弟情夜空中万千星点 兄弟情红尘里无限光华 兄弟情是没有色的酒 兄弟情是没有墙的家

5,中国十大品牌的酱香型白酒有哪些

十大品牌里没有酒. 十大名酒要看评选的年代 中国十大名酒,目前采用的是60年代评选的名酒.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大曲、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西凤酒、贵州董酒剑南春。等十大白酒品牌。中国名酒为国家评定的质量最高的酒。 国内曾先后五次进行白酒国际级评比,茅台酒、五粮液等酒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 酱香型白酒亦称茅香型,以茅台酒、四川郎酒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其酱香突出,幽雅细致,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清澈透明,色泽微黄。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但不能出头),香味细腻、复杂、柔顺含泸(泸香)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茅台酒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酱香型白酒的标准评语是:无色(或微黄)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酱香突出、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 以下的都是市场上有或有过的酱香型白酒 北京市:华都酒 燕岭春 通洲老窖 燕都酒 盘峰仙酿 天津市:芦台春 黑龙江:龙滨酒 中国金爵酒 陈酿红粮 北大仓 阿什河酒 龙江春 古兰春 雪原贵 中国茅粮 北海春 吉林市:吉林茅酒 古林茅酒 九龙泉陈酿 新辽河 津泉酒 大泉源 新辽河酒 江城酒 辽宁省:老龙口大曲 凌川白酒 辽海老窖 千山白酒 诗仙醉 茅营窖酒 台营酒 凤城老窖 东沟老窖 沈阳陈酿 铧子老窖 张郎特酿 豪酒 千山窖 红梅陈酿 河南省:华夏春 百泉春 中国茅酒 岳古酒 河南茅酒 南都贵酒 睢酒 百河台 予台 河北省:山庄老酒 邢台酒 沧州香 燕南春 燕柳春 迎春酒 奇珍醉 遂景老窖 双捷酒 磁州酒 竹岛酒 吉祥如意酒 安徽省:皖酒 颖州特液 江苏省:梅兰春 湖南省:武陵酒 筒车鬼酒 九嶷山大曲 巴陵大曲 南洲大曲 湖北省:珍珠液 回沙酒 云台春 江西省:灌城酒 广东省:梅鹿液 飞霞液 宝山茅台 广西省:丹泉酒 四川省:郎酒 茅渝窖酒 茅渝大曲 川朗 潭酒 天府茅香酒 蔺桥酒 赤渡 蔺朗 赤河茅酒 内蒙古:宁城玉液 甘肃省:九粮液 皇台 凉国春 福建省:福茅窖酒 山东省:鲁酒 祥酒 醉八仙 金贵酒 黔任春 云门陈酿 阿茅酒 二郎春 祈洲府 赖卯 齐云春 凤嘉酒 云头春 天赞 东阿王 茅艺 古贝茅酒 特制茅型酒 赛茅台 迎宾酒 嘉窖 贵州省:茅台 茅艺 茅台王子 茅台迎宾 名将酒 神舟 茅乡 台源窖酒金沙回沙酒 赤牌窖 珍酒 珍窖 习酒 碧春 筑春 黔春 金壶春 颐年春 贵常春 天下春 如意春 赤贵酒 赤窖 甲天下 金沙江窖 赖茅 怀酒台源窖贵州老窖 怀台酒 华堂 南君窖 林酒顺酒 贵酒 阳酒 凉泉春 石坪窖酒银岩窖 茅渡窖酒 银珍窖 怀庄 内宫 怀都窖酒 怀都大曲 怀乡村窖酒 青酒 黔香 筑溪 涴笔泉陈酿 茅台玉液 仁州酒 茅台特曲 高云酒 恒兴老窖 梦里香 黔水坊 黔台 台都酒 台茅酒 万岁军 武岳老酒 雪龙酒 阳明窖 杨柳湾中华泉酒 军歌酒 茅恒老窖 习城大曲黔北春 黔遵窖 云马老窖 黔台窖 亚茅酒 艺茅 蓝河窖 赖永初 赖恒 贵州春 黔习窖 酒中酒茅泉 华遵窖 王氏家酒 习窖 至德宗亲酒 金力来 茅宴 大中国 阳明酒 黔窖 怀台习凤大曲 柳瑶窖酒 贵酒回沙酒 银沙回沙 陕西省:后稷茅香 眉坞春 关中茅香 自己喝赖茅.武陵酒都还是不错的.十大里面只有贵州茅台酒和四川郎酒两个

6,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有什么特色活动有什么特殊的祭奠有什么古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人口7.73万(2007)。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和少数学者认识。句法特点粗略来说属SVO类型(即主语+动词+宾语),如man(他/她)pa:i(去。p为国际音标,不送气)h?(集市)“他/她去赶集/赶墟”;中心语位于修饰语之前,如mu(猪)nam(黑)“黑色的猪”。现代政治经济词汇多为西南官话借词,而老的汉语借词多为平话借词。语音方面,一般认为有8个声调(实际只有6个能区别意义的调值);毛南语的声母系统(80多个声母)比汉语(约20个声母)、壮语(约30个声母)等要复杂。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语,受过学校教育者通汉文。毛南地区小学、中学采用汉语课本,用汉语普通话讲授,但小学老师讨论教案多使用毛南语。毛南族聚居的中心区--下南乡政府日常语言通常是毛南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政府官方语言是汉语西南官话。毛南族的另外一个分支(约占人口1/3)聚居于贵州南部的平塘、独山等县,通用“扬黄话”,所以也叫“扬黄人”   【文化艺术】   毛南族聪明、勤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的文化艺术。毛南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相当丰富,真实地反映了毛南族人民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象《盘古的传说》、《三九的传说》、《太师六官》、《顶卡花》、《七女峰》、《恩爱石》等为毛南族人民世代传颂。毛南族民歌也别具有一格,内容丰富。男女青年在室外唱的情歌,七字一句,八句一首,叫做“比”,因两句之后有一尾音“罗海”,故又叫“罗海”歌。在喜庆嫁娶节日对唱的五字一句、八句一首的祝贺歌,谓之“欢”。由一人独唱、叙述历史故事和祖先来源的叙事歌,则以七字为一句,四句为一首,合若干首为一组,叫做“排见”。同时还流行“毛南戏”,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等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传统剧目。   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所编织的竹器,工艺精湛。著名的花竹帽,又叫“顶卡花”,使用削成只有半根火柴粗的竹篾织出精致的花纹图案,非常美观。所雕刻的木质假面具,形象生动逼真。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深为附近各族人民赞赏。   在环江县中南的南木村,世传银器绝技,所打制的银手镯、银项圈、银麒麟、“五子登科”帽饰,花纹朴实优美,做工精细,颇受姑娘们喜爱。   【民族节庆】   毛南族的节日是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在阴历的“分龙”日前两天开始举行,主要是祭祀神灵与祖先,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隆重而热烈。过分龙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   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草药熬水饮浊,或用这些草药剁碎作馅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   毛南族的“南瓜节”,时在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这天。各家把收获到家的形状各异,桔黄色的大南瓜摆满楼板,逐一挑选。年轻人走门串户,到各家评选“南瓜王”。不仅要看外观,而且要透过表面看到瓜籽。待到众人意见基本一致,由一身强力壮者用砍刀劈开“南瓜王”,主人掏出瓜瓢,把饱满的籽留作来年的种子。然后把瓜切成块,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煨炖,煮得烂熟,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尔后众人共餐同享。   我国许多民族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有敬老的传统习俗。毛南族也不例外,只是风尚不同。对于年过花甲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毛南人一般在重阳节时为之“添粮补寿”。子女们在这天置办几桌酒席于家中,请亲朋好友光临,来客都要带几斤细粮好米,或者新鲜水果。亲友送来的“百家米”要单独贮存。日后在给老人做饭时抓一些掺进自家米中。“百家米”吃完了,老人若未康复,还得继续择日搞“添粮补寿”仪式。这种风俗实际上是出于对老人的一片爱心,很符合群众的道德及传统观念,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民居特色】   毛南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群山怀抱,与山中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住的干栏楼,底层的干栏柱下半截是石柱;由院子进入楼内的台阶是石条;干栏楼的房基和山墙是整齐的石块;甚至门坎、晒台、牛栏、猪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   毛南族人民以同姓同族聚居,村落依山而建,多为1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最大的也不超过百户。住房一般是瓦顶泥墙,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并于前面建有晒台,下层关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保持“干栏”建筑的特点。   【饮食习惯】   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高粱、小米、红薯、南瓜为辅。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喜爱腌制酸肉,酸螺蛳、酸菜,是待客的传统佳肴。毛南族人民多礼好客,吃饭时不论客人大小,都邀其与长辈同座,并以自己最好的饭菜招待。   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四时不断,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   肉类来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杀狗食肉之习。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   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粱、玉米酿制。但近年来,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   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典型食品:明伦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还有:甜红薯;螺蛳酸,蒜头酸水,鸭血酱,豆腐肴。   【生活习俗】   服饰与附近的壮族相似,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妇女穿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及滚边裤子,留辫梳髻。戴手镯、银牌等饰品,尤其喜欢戴花竹帽。   毛南族的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过去的婚姻大都由父母包办,有“不落夫家”和“转房”等遗俗,寡妇再嫁也受到种种限制,现在,已基本改变。人死实行土葬,请道公“念经送葬”。   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骂人或说粗话;家有病人时用两根棍子叉在门口,外人不得进入;不能用脚踏灶,烧柴时必须把粗的那头先送进灶内。   【宗教信仰】   毛南族信仰道教和佛教,崇拜多神,迷信活动也较多。

7,求解苗族历史与文化及分支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1-3]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3]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1]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3]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1] 。传说时代苗族的始祖蚩尤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黄传说时代。当时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了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而在甘陕黄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为首的另两大部落集团[2] 。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2] 。”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而蚩尤的九黎集团战败后大部分向南流徙,开始了苗族多苦多难的迁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还广泛流传着蚩尤的传说,他们始终信奉蚩尤为其始祖[2] 。贵州关岭一带流传有《蚩尤神话》,传说远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仇,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作战,多次打败赤龙和黄龙二公。赤龙、黄龙二公联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八十一寨”。剩下来的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2] 。民族发展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从一些地区的亲属称谓制度中,还能看出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从血缘婚到对偶婚的演变痕迹。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实行“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的羁縻政策。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用木皮织绩和以草实染色的纺染技术,出现了产品交换[5]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苗族的原社会开始逐渐解体,原来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渐发展成为地缘关系的农村公社。唐宋年间,苗族逐步进入到了阶级社会,农村公社的首领已有了土地支配权。汉族的封建经济,通过汉、苗等民族间频繁接触,促进了苗族封建社会领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些“蛮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领有大量的土地。在这些“土官”境内的苗民沦为农奴(称为“田丁”),耕种着领主的土地,交纳租赋和服无偿劳役,并须参加领主间的械斗,为其卖命[5] 。南宋王朝开始用官职来笼络各族首领,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许多土官都受到封赏,后来成为大大小小的土司[5] 。元、明时期,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朝中央政府于弘治十五年(1502)在湖南城步苗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其他地区开始派遣流官。苗族地区地主制度的兴起,又使以领主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土司政权受到削弱。封建王朝对土司的限权,又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到明末清初,其他苗族一些地区开始改土归流,使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湘西的腊尔山区、黔东南雷公山和古州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统称为“生界”。其社会发展仍处于农村公社末期[5] 。苗族舞蹈清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界”的武力征服,造成了苗族人民大量伤亡,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日益加剧。乾隆年间,湘西已出现拥有一二千石谷子的大地主,至嘉庆年间,已出现了七八千石谷子的大地主。封建领主制到这时才基本上消亡[5]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苗族地区先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苗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作出了贡献。1949年后,苗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5] 。民族迁徙根据专家的研究,苗族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的情况如下: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沿长江向东迁徙到长江中游的南北两岸:南岸的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定居下来;北岸的达到江汉平原。在这里居住了很多年,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改善,人口增多,科技文化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是苗族首次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大迁徙的原因是远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若干万年以前(原始初民社会)[6] 。第二次大迁徙,是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势大,号称“九黎”,与南方的炎帝族发生矛盾,打败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达黄河北岸。在这里又经过了很多年,九黎族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这时诞生的蚩尤,聪明好学,勇敢善战,后来成了九黎族的首领,制造多种兵器,军事力量强大,与来自黄河上游的黄帝族发生武装冲突。起初黄帝九战九败,后来联合炎帝族等,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结果蚩尤战败被杀,身首异冢。从此九黎族的各部虽与黄帝族斗争了很长时期,但终因群龙无首屡战屡败。这次由南向北的迁徙,时间约在4300—4600年之前(远古到黄帝)[6] 。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斗失败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属,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这是由北向南的迁徙,时间约4200—4100年之前(黄帝到唐尧)[6] 。第四次大迁徙,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间辛勤耕耘,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渐渐强大起来。唐尧很惧怕三苗、共工、欢兜(即“驩兜”)等,故到舜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有部分人还逃到了东海,这支苗族的先人也保存了一个独立的群体。只有被流窜到三危的一支,斗争不止,直到夏禹时期才初步归顺,在三危山一带居住下来。这次是分途迁徙,迁徙的方向各不相同,如三苗是由南向西北迁徙;其中部分是向东迁徙;欢兜是基本未动,即从洞庭、彭蠡之间转移到今湖南西部。时间大约在4100年之前(虞舜——夏禹时期)[6] 。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是原来力量最强的一支。他们整体逃迁中屡遭武装掠夺,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战败,一次次逃迁,从三危山出来,经过大雪山、渡过浑水河(黄河),朝着南风吹来的方向一步步迁移,过甘肃、青海,经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这支苗人的迁徙方向是由北向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欢兜),都是近距离的迁移,即由崇山往东,曾达到今湖南常德一带,又沿水达到洞庭、彭蠡之间,后来周王朝视为隐患,宣王“乃命方叔南伐蛮方”。到战国时吴起发武力“南并蛮、越”,占有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这支苗人被迫逃进武陵山区,刚发展强大一点,又遭到东汉王朝的一再进剿,又被迫“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逃迁,最后达到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这支苗人迁徙的方向是先向东、后向西。往东逃迁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没有在东海岸边长久定居,而是慢慢离开海边,逐步往西归迁。他们中间有的人(约在四千年前后)可能渡海去了日本[6] 。中国分布概况从中国苗族的分布情况看,其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从人数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3] 。自治地方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1956年12月31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1963年7月1日)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1] 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6年12月13日)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1987年2月19日)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1月20日)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12月)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1988年10月31日)东南亚分布东南亚地区的苗族世代以刀耕火种(又称斯维顿Swidden),游耕游居为主,流动很大,没有固定耕地,大面积种植罂粟,经常进行周期性的迁移。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的苗族虽有一些水田,但主要还是以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旱地作物。因土地瘠薄,地力易于耕尽,加之不施肥,耕种两三年之后,他们就另辟新地,只要耕地远离村寨,就进行迁移。苗族大多是不断地向前迁徙,但有时也回过头来重新耕种原来抛弃的山地,经过几年休耕,地力便有了一定的恢复。[7] 越南分布在越南,大部分苗族自称“蒙”Hmongb,只有一小部分自称“那苗”。在越苗族支系很多,大体可分为5个主要分支:“白苗”Hmongbdleub,自称为“蒙豆”;“黑苗”,自称为“蒙那”Hmongb dlob;“红苗”,自称为“蒙西”Hmongb shib;“花苗”或“青苗”,自称为“蒙冷”Hmongb Lab或“蒙佐”Hmongbnzhuab;“汉苗”,自称为“蒙刷”Hmongb shuab。[7] 据越南1991年的资料,在越苗族有50余万人。他们生活居住范围较广,沿越北越南的河宣、黄连山、莱州、高平、山萝、宜安、高谅、河江、老街、清化、义静、安沛、北太、河山平诸省山区,与其他民族杂居,但不像瑶、傈僳、布依等许多民族那样,苗族明显地、成地区地集中。在共同生活的各民族中,苗族人口数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在越苗族主要集中的地区是:同文高原、黄树腓、封土、兴湖、土庙、奠边、顺州、巡教、沙霸、木州县、北河中国境外苗族的分布与变迁县、沙巴、铎佐州、姆庚塞州等地区。[7] 在越苗族通常居住在海域800—1700米的高山丛林中,这里地势险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数地区降雨充沛,有雨季和旱季之分。越南苗族的居住地区并不相连成为一个地带,而常被其他民族的许多居住地区分隔开,但是,各地区的人民,尤其是相毗连地区在宗教和婚姻上仍有一定的联系。[7] 老挝分布主词条:老松族在老挝,苗族和瑶族通常被合称为“老松人”或“山顶寮人”,意即住在山上的老挝人。21世纪初,老挝的苗族已达3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半沙里、乌端木塞、坡里坎、川圹、桑怒、琅勃拉邦、沙耶武里、甘蒙等省,其中以川圹省为最多。他们通常居住山脉两侧的高山地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老挝的苗族自称“蒙”。老挝的苗族大多属于“白苗”,自称为“蒙豆”,“青苗”人数次之,自称为“蒙刷”,“黑苗”的人数最少,只有两个村寨。[7] 泰国分布泰国苗族人数达132000(包括5万泰国难民营苗族7人,仅次于人数最多的克伦人,占全国山民总数的15.10%,主要分布于北部各府,其中以难府、清迈府、清莱府和达府最多,这4个府的苗族人口占泰国苗族总人口数的75%以上,另外,苗族在碧差汶府、鼓也洛、南邦、帕府、夜丰颂、黎府、甘烹碧、那空沙汪、猜纳、素可泰、乌泰他尼等府也有分布。在泰国北部和中部地区,至少在13个府有苗族居住。如果不包括因越南战争逃到泰国的老挝苗族,泰国的苗族村寨约有245个。泰国苗族是该国境内分布地域仅次于克住族的山地民族。泰国苗族同样自称“蒙”,主要有“白苗”——“赫蒙格雷”Hmong Njew。[7] 缅甸分布缅甸苗族约有10000人。主要分布在撞邦的果敢区的大水塘、家地峁、野牛坝、八威、曼洛、八马寨、宋干、麻粟坝、蛇甸坝、嘎门、登尼、莫奈、若开邦等地,他们自称是从贵州迁入缅甸的。[7] 欧美分布东南亚苗族大量迁往欧、美、澳各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在越南战争期间,作为难民而远涉重洋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战火连绵,各国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这一地区的苗族男性青年,因生活所迫大部分应征入伍;另有一些人因战争由老挝被迫逃往泰国,大多数被收容在难民营中。基于以上历史背景苗民于1975年开始从老挝、泰国、越南分批移居西方一些国家。[7] 20世纪70年代末,在大批苗民迁徙美国的同时,也有不少苗民来到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法苗民共有1.15万人,加拿大约有1000名苗民,澳大利亚有15000余名苗族同胞,法属圭亚那和南美约有1500名苗民,其中阿根廷约有130名苗民。由此,苗族已散居于除主体在亚洲以外的美、欧、澳等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7] 美国分布到20世纪末,迁徙到美国的苗民有20余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老挝,有一小部分来自越南、泰国。生活在美国的苗族,主要聚居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弗雷斯诺市、威斯康辛州各小社区和圣·保罗明尼亚波利斯双城和明尼苏达州其他各城。其它如威斯康星州、伊里诺思州、密西根州、北卡罗林纳州、田纳西州、得克萨斯州、乔治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蒙太拿州、内华达州等都有苗族居住。在美苗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且都居住在城市。从语言学上看,其语言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川黔滇方言中的川黔滇次方言,与我国的川黔滇方言苗语言相通,词汇和音调虽有某些变化,但相互之间仍能直接用苗语通话。[7] 澳洲分布20世纪末,在澳有1500名苗民,主要分布在澳洲东部海岸的几个大城市里,霍巴特市约有350名苗民,墨乐本达410名苗民,在堪培拉有30余名,在悉尼有280名苗民,按照传统的迁徙方式,一群大约有11户苗民从澳洲南部搬迁到布里斯班市和品士兰州。[7] 在澳苗族均来自老挝,绝大多数属于“白苗”Hmongb Ndawb;仅有3户“青苗”Hmongb Njua,然而他们说“白苗”方言。在澳苗民有杨、王、李、陶、伍、张、韩、毛、贺、罗、潘等汉姓,其中杨、王、李、陶姓占大多数。他们在澳洲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苗文学校,以大致相同的方式(在东南亚时期)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教育。[7] 法国分布1976年和1979年有两批苗族先后到达(法属)圭亚那,当地政府帮助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两个村子,即可可村和加乌黑村,一村有100户人家,另一村有120户人家。政府还帮他们在那里建立起了学校,除了教法语及其它课程外,每天也教一小时的苗文,还教孩子们唱本民族的山歌等。[7] 文化语言文字主词条:苗语、苗文、老苗文语言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8]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北的恩施、宣恩、来凤、鹤峰和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等县,分5种土语;[9]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的靖州、会同等县,贵州安顺地区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种土语;[9] 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贵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以及云南全省,分8种土语;此外,还有部分苗族操汉语、侗语、瑶语、布依语、壮语等其他民族语言。苗语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相通部分仍占60%以上。[9] 文字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这些传说如今已难以考证。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但是这些苗文因种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众中推行[9] 。《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坡拉德同苗、汉族知识分子杨雅各、张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记单符号,以石门坎苗族的语音为标准音,创造了一个拼音文字,称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用以翻译基督教圣经,编写课本,记录苗族民间故事、诗歌以及记事等。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东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迁徙并定居在今洗鸭河乡新池村,将“坡拉字母苗文”传入紫云,现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学用该文字及汉文字进行双语教学。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包括苗族学者在内的语言学家,对全国苗族语言进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但由于苗族内部支系复杂,语言差异很大,极难统一[8] 。此外东南亚苗族使用法国传教士发明的一种拉丁拼音苗文,后来逐渐发展为“国际苗文”。宗教信仰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9] 。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暴露予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现在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后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召龙节”、“吃薪节”、“苗年节”等。 苗族人民善于歌舞,各种苗歌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精通药草,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