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葡萄酒文化。从远古的夏商周时期,就有杜康酿酒的传说。然而,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古人的酒量似乎是一个谜。在我的印象中,古代很多人喝酒就像喝水一样,酒量真的高得离谱。另一方面,古人喝的酒和我们现在喝的完全不同。当时的酒大多是低度发酵酒,不是高纯度蒸馏酒。所以古代很多人根本受不了现代饮料。
汉代人喝得什么酒,高度白酒?低度米酒?还是其它什么酒?
史料记载当中,汉朝名将韩延寿,可以饮酒石余,而于定国则是食酒至数石不乱,古代一石的量是非常吓人的,别说这么多酒,就是喝这么多水都很难受。然而史料上的古人,不仅能喝得了,而且喝完跟个没事儿人一样。事实上,这些海量的古人所饮的,全都不是如今流行的蒸馏酒,从上古先秦到元朝之前,国人主要流行饮用的,几乎都是低度的发酵酒,酒精度数通常在十度之内。
最初的酿酒传说,就是说因为发现堆积在一起的果实还有被水泡了的粮食,就逐渐产生出酒精等物质,这个过程也就是发酵,人们偶然之间,发现了酒。对于发酵来说,酒精度数不能高,一旦超过十度,就会停止发酵。通常来说,用同等的粮食酿酒,出酒量越低,说明其度数越高,在古代超过十度的酒都被称作是上品,价格是相当不菲的,因为上好的酒,需要消耗很多的粮食。
汉书当中记载,西汉时期的酿酒情况是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而后来的东汉就发展成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樽,度数明显有了上升。古人形容度数高的酒是美酒为毒,并且价格也很贵。汉朝时期,北方人主要用高粱粟米酿酒,而南方则使用稻谷,当时的粮食产量仍旧是比较低的,因此需要消耗众多粮食才能酿的酒,即便度数低,还是很贵。
因为酿造工艺的不同,古代的发酵酒其实更像今天的发酵酒。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很低,与后来的蒸馏酒完全不同。宋元时期出现了蒸馏酒,利用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来分离酒精,提高酒精含量。自汉代蒸馏酒出现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高度的酒精,再高也不会超过20度。如果你喝得太多,你的胃会膨胀,但这比喝醉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