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经济实惠的场合,汤沟酒、高沟酒、双沟酒都不会差。有记载的御酒种类很多,如竹叶青酒、玉泉酒、奶酒和屠苏酒、雄黄酒、含中药成分的苦露酒等。据统计,1884年光绪十年共分得8080斤玉泉酒。奶酒是由牛奶或马奶经发酵制成的蒸馏酒。这种酒是蒙古族的日常酒,酒精度很低。
清朝皇帝喝什么酒?有什么依据吗?
清代宫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顺治七年1650,在内务府下设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酿造及贡酒的管理。记载中御酒的种类很多,如竹叶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药成分的屠苏酒雄黄酒苦露酒等。玉泉酒是清宫中经常饮用的白酒之一,因该酒用玉泉水所酿制,故名。宫廷中不仅饮用玉泉水,而且用玉泉山水酿酒,玉泉酒一般在春秋两季由光禄寺酿酝署酿造,其配料主要有糯米酒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
乾隆朝以后,清宫用玉泉酒的记载很多,有时内膳房还用它做菜。据档案记载乾隆帝晚膳经常饮用玉泉酒。乾隆时期的一次千叟宴就用了400斤玉泉酒。嘉庆帝有时一次饮用玉泉酒多达十三四两,其一次寿辰设酒宴即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时期,每天内膳房用玉泉酒1斤4两。据统计,光绪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 通化葡萄酒为清代宫廷贡酒之一,宫中经常饮用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是以生长在长白山的山葡萄酿造而成。据清代史料记载葡萄有紫碧圆长之别,一种山产者,实小味酸,有黑白二种,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贡。乳酒亦为清宫用酒之上品。乳酒是用牛乳或马乳为原料经发酵制取的蒸馏酒,这种酒是蒙古人的日常用酒,其酒精含量很少。据本草纲目中记乳酒始于元代。清制,张家口外马群总管盛京养什牧牛群,每年要送交乳酒2887斤外藩蒙古每年进贡乳酒9小瓶。
这些酒由光禄寺负责管理,凡宫廷需用,均向光禄寺领取。据内务府则例载每年清宫要向光禄寺领取乳酒160瓶,每瓶13斤8两,共计2208斤。康熙起居注记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赐给随行王大臣侍卫以及蒙古王公乳酒,与众人欢聚畅饮的情形。六月二十一日,晴空万里,微风清凉,一望无边的蒙古 草原,数万马匹往来其间,无有边涯。
这一天清晨,康熙帝率领王诸臣侍卫于黄幄前阅视马匹骆驼牛羊牧群。随赏赐众臣及王公5000余匹马,并奏乐赏诸臣等乳酒。康熙帝环顾一下王大臣说此酒朕牧群内马乳所蒸之酒,系牧马首领送来,故于阅视牧群处与王及诸臣饮之。今日日色融和,又在塞地,尔等各宽心畅饮。随遣近侍传谕满洲蒙古官军,令饮之,众人皆欢然喜悦。
什么时候开始流行喝白酒?
以下内容酒评网原创,欢迎酒友交流观点中国最早出现的酒是米酒和在米酒基础上进化而来的黄酒。数千年的酿造和饮用历史,使黄酒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成文中国文化中最醇香的一部分。而我们知道的历史上几乎所有关于酒的人事传统风俗仪式礼节,以及诗词歌赋基本上说的都是黄酒,而白酒的流行,则是相当晚近的事。明清时期白酒才兴盛起来,但其规模和影响仍不足以超越黄酒。
大约元朝的时候,随着蒸馏器的引进,蒸馏酒才逐渐出现,我们现在所说的白酒才初具雏形。但这时候黄酒依然有很大的市场。明朝时黄酒达到了鼎盛时期,并逐渐出现了南酒北酒之分。随着南酒逐渐向北方推广,南酒逐渐成为主流,而北酒逐渐走向了没落。直到今天,黄酒的主要产地仍然主要分布的江浙沪闽等地区,而北方,也只有山东即墨老酒河北北宗黄酒陕西稠酒和大连黄酒比较出名。
黄酒的兴衰离不开技术、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的推动和影响。清末民初,战乱频仍。当时北方盛行烧酒,南方最流行黄酒——南方的黄酒家家都可以酿,但是买烧酒需要去烧房子酒铺。整个民国时期,白酒的主流观念是酿酒消耗粮食,所以在酿酒原料的选择上,通常选择高粱、小米等杂粮。在当时,高粱被普遍认为是酿造的最佳选择。由于酿酒粮和食用粮没有大的冲突,政府逐渐放宽限制,开始鼓励和扶持酿酒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