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李白一斗换多少白酒,李白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

1,李白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

这道题可以用逆推的方法解决: 第三次遇花时,壶中正好有一斗酒,所以正好喝光。 第三次遇店时,壶中原有1÷2=1/2斗酒 第二次遇花时,壶中原有1+1/2=3/2斗酒 第二次遇店时,壶中原有3/2÷2=3/4斗酒 第一次遇花时,壶中原有1+3/4=7/4斗酒 第一次遇店时,壶中原有7/4÷2=7/8斗酒 答:李白壶中原有7/8斗酒.
十斗,或者九斗
半斗

李白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 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 喝光壶中

2,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酒换成现在的白酒有多少斤他难道是真的能喝吗

古代文人给我们的印象,一般都是特别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实一斗酒换成现在的白酒,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李白是能喝酒,但是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能喝。李白在诗中写喝美酒的情景,有不少,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不规则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这里的美酒好贵。还比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三百杯,是不是很吓人?其实,这是李白大仙的夸张手法的运用。《将进酒》里有,"将进酒,杯莫停",杯不能停,当然也是夸张的写法。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有"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提李白的踏实粉丝,如此写李白,可见李白的确爱喝酒,但是李白是否喝酒能喝一斗,这不一定。"斗"这个单位,有些人常用, 称粮工具里的斗,一斗为50斤。若是喝酒能喝五十斤,那必然是酒量骇人。然则事实上,古代量酒器具中的斗,和称粮的用的斗,不是一档子事情。  举一个例子便知,我们对鸿门宴的情节比较熟悉。其中就有张良送项羽白璧一双,送范增玉斗一对的环节。这里的玉斗,就是酒器,张良能随身携带,说明这个器具个头很大,还比较精致。 另外,从已出土的青铜斗就能知道,一斗的容量,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生活常见的一玻璃杯那么多。对斗有了解后,就不会那么吃惊于李白的酒量了。对于梁山好汉武松,我们熟知的情节,是他景阳冈上的酒店里,一下子喝下十八碗酒,实际上,是不是十八碗那么多,或者是碗有多大,是碗还是杯,都有待商榷。回过头来再看"斗酒诗百篇",应当是指,李白是个高产诗人,他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创作出很多首诗歌佳作。而且,李白的喝酒,目的并非为了买醉,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平复一下内心的烦闷。只是前者,是为了享受生活,后者,则是借酒消愁性质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斗酒换成现在的白酒有多少斤他难道是真的能喝吗

3,李白买酒我国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首李白买酒的打酒诗,确实一道十分有趣的数学题。诗句是这样的”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小店就使壶中酒增加了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斗是古代酒器,也是一种容量单位)。这样,经过了三次,最后就把壶中酒喝光了。问李白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解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就好设:李白酒壶中原有x斗((2x-1)*2-1)*2-1=0解得x=7/8所以李白酒壶中原有7/8斗酒
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减(减肥斗)而光。求解这个问题,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利用乘与除、加与减的互逆关系,逐步逆推还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可见三遇花时壶中有酒巴斗,则三遇店时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时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时有酒(1÷2+1)÷2+1斗,一遇店时有酒,即壶中原有酒的计算式为 [(1÷2+1)÷2+1] ÷2=7/8(斗) 故壶中原有7/8斗酒。 以上解法的要点在于逆推还原,这种思路也可用示意图或线段图表示出来。 当然,若用代数方法来解,这题数量关系更明确。设壶中原有酒x斗,据题意列方程 2[2(2x-1)-1] -1=0 解之,得x=7/8(斗)

李白买酒我国古代的一种容量单位

4,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五遇花

这个问题可以用反推法来解。根据不同的反推方法,这个问题共计有十个答案。下面给您一个解求过程,给你提供一个答案,其余九个就请您慢慢思考。解:由题意得:由于是“五遇花和店,喝光壶中酒”,所以,李白最后见到的是花。假设五遇花和店的顺序为:花-店-花-店-店-花-花-店-店-花。则壶中酒的数量依次为: 【花】 【店】 【店】 0斗(喝光壶中酒)-1斗(见花喝一斗)-0.5斗(遇店加一倍)-0.25斗(遇店加一倍)-1.25斗 【花】 【花】 【店】 【店】(见花喝一斗)-2.25斗(见花喝一斗)-1.125斗(遇店加一倍)-0.5625斗(遇店加一倍) 【花】 【店】 【花】-1.5625斗(见花喝一斗)-0.78125斗(遇店加一倍)-1.78125斗(见花喝一斗)所以,李白壶中原有1.78125斗酒。
不懂
呵呵,意思是提酒壶在街上走,遇到酒店就把壶里的酒增加一倍,遇到花就喝掉一斗酒。这样遇到三次酒店和花之后,酒被喝光了。问酒壶里最初有多少酒。 解:反向推算。 1)在第三次遇到花之前,壶里有1斗。在第三次遇到酒店之前,壶中酒为1/2=0.5斗; 2)在第二次遇到花之前,壶里有(1+0.5)斗。在第二次遇到酒店之前,壶中酒为(1+0.5)/2=0.75斗; 3)在第一次遇到花之前,壶里有(1+0.75)斗。在第一次遇到酒店之前,壶中酒为(1+0.75)/2=0.875斗。 这也就是最初酒壶中的酒量。

5,揭秘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量到底如何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6,李白沽酒李白提着酒壶去买酒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

李白沽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花和店,喝光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解法:先用0+1=1   1÷2=0.5   0.5+1=1.5第二次遇店和花   5÷2=0.75   0.75+1=1.75   1.75÷2=0.875第三次遇店和花   题里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减(减肥斗)而光。求解这个问题,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利用乘与除、加与减的互逆关系,逐步逆推还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可见三遇花时壶中有酒巴斗,则三遇店时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时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时有酒(1÷2+1)÷2+1斗,一遇店时有酒,即壶中原有酒的计算式为   [(1÷2+1)÷2+1]÷2=7/8(斗)   故壶中原有7/8斗酒。   以上解法的要点在于逆推还原,这种思路也可用示意图或线段图表示出来。   当然,若用代数方法来解,这题数量关系更明确。设壶中原有酒x斗,据题意列方程   2[2(2x-1)-1]-1=0   解之,得x=7/8(斗)     白壶中本来就有一些酒,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这样经过三次,最后把壶中的酒全都喝光了.李白的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答案:题里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减(减一斗)而光。求解这个问题,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利用乘与除、加与减的互逆关系,逐步逆推还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则三遇店时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时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时有酒(1÷2+1)÷2+1斗,一遇店时有酒,即壶中原有酒的计算式为   [(1÷2+1)÷2+1]÷2=7/8(斗)   故壶中原有7/8斗酒。
因为最后是喝光酒,所以最后遇到花园,而且一定有酒一斗。由于没有说明怎么遇酒楼和花园,下面分情况讨论,设壶中原有酒为x,如果遇一酒楼乘以2,遇花园则减一。 1、先遇三酒楼再遇三花园则X*2*2*2-1-1-1=0解得X=3/8 2、若是先遇二花园再遇三酒楼则(X-1-1)*2*2*2-1=0解得X=17/8 3、若是先遇花园再遇酒楼,再遇花园再遇2酒楼,再遇花园则[(X-1)*2-1]*2*2-1=0解得X=13/8 4、若是先遇酒楼再遇花园,再遇酒楼再遇花园,再遇酒楼再遇花园,2[2(2x-1)-1]-1=0

7,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

酒壶中原有0.875斗酒.这道题用倒推法,就是先算出李白过最后一朵花时,喝了1斗,那他过最后一个店前,还有0.5斗酒,过第二朵花前,应该有1.5斗,过第二店前,应该有0.75斗,那么过第一朵花前,有酒1.75斗,过第一个店前,即出发前,有0.875斗酒
1÷2=0.5(斗)0.5+1=1.5(斗)1.5÷2=0.75(斗)0.75+1=1.75(斗)1.75÷2=0.875(斗)
店、花、店、花、店、花=喝完所以设原来壶中有酒x过程是【(x*2-1)*2-1】*2-1=0解方程得x=7/8斗
李白沽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花和店,喝光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  解法:先用0+1=1  1÷2=0.5  0.5+1=1.5第二次遇店和花  5÷2=0.75  0.75+1=1.75  1.75÷2=0.875第三次遇店和花  题里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减(减肥斗)而光。求解这个问题,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利用乘与除、加与减的互逆关系,逐步逆推还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可见三遇花时壶中有酒巴斗,则三遇店时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时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时有酒(1÷2+1)÷2+1斗,一遇店时有酒,即壶中原有酒的计算式为  [(1÷2+1)÷2+1]÷2=7/8(斗)  故壶中原有7/8斗酒。  以上解法的要点在于逆推还原,这种思路也可用示意图或线段图表示出来。  当然,若用代数方法来解,这题数量关系更明确。设壶中原有酒x斗,据题意列方程  2[2(2x-1)-1]-1=0  解之,得x=7/8(斗)   白壶中本来就有一些酒,每次遇到酒店就使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每次看到花,他就饮酒作诗,喝去一斗.这样经过三次,最后把壶中的酒全都喝光了.李白的酒壶中原来有多少酒?  答案:题里壶中原有酒量是要求的,并告诉了壶中酒的变化及最后结果--三遍成倍添(乘以2)定量减(减一斗)而光。求解这个问题,一般以变化后的结果出发,利用乘与除、加与减的互逆关系,逐步逆推还原。"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则三遇店时有酒巴1÷2斗,那么,二遇花时有酒1÷2+1斗,二遇店有酒(1÷2+1)÷2斗,于是一遇花时有酒(1÷2+1)÷2+1斗,一遇店时有酒,即壶中原有酒的计算式为  [(1÷2+1)÷2+1]÷2=7/8(斗)  故壶中原有7/8斗酒。
一斗设有X酒遇A次店 遇B次花则(2A+1)X-1B=0 A=3-B(2(3-B)+1)x-B=0带入B=1 和B=2得出结果

8,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  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诗经·大雅·行苇》有“酌以大斗,以祈黄考”。朱熹注:“大斗,柄长三尺。”古代的三尺,也就是现在的二尺多一些。大斗如此,小斗一定还要小。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一斗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这是说喝得很多。  古代酒的度数很低,喝上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也就跟现在的一杯啤酒差不多。《水浒》中的武松,在景阳冈上喝了十八碗,是悬了点,但这是“燕山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并不为过。如果换成现在的白酒,那可就悬了,没有可信性了,成了“广州雪花大如席”式的夸张,成了败笔。  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估计李白的酒量是不大的。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老李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  杜甫说他“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够写出许多诗来。只喝那么一杯啤酒,就上了诗情,显然是酒精起了作用,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
在当时来说,李白的酒量是很大,一杯接一杯的猛灌,可惜那时的酒是低度的,相当于现在村里酿造的米酒.若换了是现在,来两瓶五十几度的高梁让他灌下,立刻就让他横趴在那儿 给你说说古代的酒,你就知道李白的酒量是怎么样的。说起酿酒,最早的还是两河流域,公元前6000年就有写在黏土板上的啤酒制作配方---这块土板现在应该还在芝加哥大学的oriental institute,那里囤积了不少两河流域的文物。而在中国,大致在公元前5000到3000年的仰韶文化可能已经出现了谷物酿酒,中国的酿酒技术和西方一直不同, 仰韶、龙山时期的古人应该是用蘖酿的酒,蘖就是发芽的谷粒,酿出的是黄酒。后来古人们逐渐掌握了用酒曲酿酒的方法,秦汉时虽然仍然用蘖造酒,但是大量的造酒开始用酒曲,前阵子还在《汉书·食货志》上读到: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那位有兴趣模仿一下古酒可以试一试:)事实上,用蘖酿出的酒被称为“醴”,是甜酒,酒精度很低,所以古人才说“小人之交甘若醴”,而用曲酿造出来的才是真正的酒,酒精要重一些,酒精度大致在10%到18%左右,酒的味道因为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所有不同。但是醴和那时的酒都是黄酒。 南北朝时,制酒曲的工艺日益完善,当时的一部奇书《齐民要术》上记载了很多种制曲的方式,这些方式现在有不少还用在造高粱酒里。唐宋时有了红曲,酿造出来了“红酒”,不知道古书里说的女儿红是不是就是这种就,不过绍兴的状元红应该不是,那酒俺喝过,其实不红,颜色是橙黄色的(也许俺喝的是假的?) 前面说到曲酿酒只能得到酒精度是10%到18%的酒,古人曾经想用酒代水再酿酒以希望得到更高的浓度,可是不成,因为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谢的产物,对酵母菌的发酵有一定抑制作用,当酒精成分达到10%左右时,酵母菌就停止繁殖,发酵过程也就随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强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会超过18%,所以就是以酒代水二次发酵,也得不到度数更高的酒了。 到了元朝,出现了蒸馏酒也就是烧酒,把酒曲发酵酿造的酒再蒸馏一下,得到度数更高的酒,大致酒精度有50%,这和现在的酒比较相似了,如果想感受一下,去个北方小城(最好是山西的)要二两“两毛烧”,体会一下古酒的味道。小作坊两毛烧的做法和古法差不多,不过现在可能不止“两毛”那么便宜了吧:)说烧酒是元朝时才有的,是依照李时珍的纪录,不过在白居易等人的诗里已经有了“烧酒”一词,并且对山西汾酒历史的考证似乎说明早在元以前的南北朝时就有烧酒了,因此武松三碗不过岗有可能是早期的烧酒吧,不然十几度的酒不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总结一下,用蘖酿的酒度数非常低,味道也很甜,宋应星说“后世嫌醴味薄,遂至失传”;用曲酿造的酒度数大致在十几度,味道因酒曲的制作工艺不同而不同,因为酒曲中一般加入的有草药,不够味道要更辛辣些,比较类似现在的绍兴黄酒;蒸馏后的烧酒度数很高,大约有50% 左右,所以就更辣了,呵呵,现在仍有烧酒,不妨一试。 古人喝的酒是低度酒。武松喝的十八碗酒相当于是二斤56度的二锅头。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