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夜店最贵的洋酒,现在国内夜场里卖的最贵的是什么洋酒

1,现在国内夜场里卖的最贵的是什么洋酒

如意十三

现在国内夜场里卖的最贵的是什么洋酒

2,夜场里面的洋酒为嘛这么贵

夜场里的东西本来就贵,所以水酒也贵。洋酒本来就贵,夜场会更贵。中国也有比较贵的夜场酒,五粮液的冰珀可以卖到几千块一瓶,最便宜的冰爆也是几百块一瓶。所以,综上,夜场就是花钱去玩的,别在意价格了。

夜场里面的洋酒为嘛这么贵

3,酒吧或夜店里什么酒最贵

路易13最好了,不过过生日没必要,开个皇家礼炮就可以了
路易十三
皇家礼炮
路易13 皇家礼炮人头马
路易13
皇家礼炮!!!
xo了

酒吧或夜店里什么酒最贵

4,哪种洋酒最贵

这个说不好, 根据每个国家城市都是不一样的, 拥有的酒也是不同, 所以每个酒吧最贵的酒也不一样,
1992年份皇家鹰鸣赤霞珠(Imperial of Screaming Eagle Cab) 2000年纳帕谷(Napa Valley)葡萄酒拍卖会上售出,售价50万美元
最贵的酒是什么,路易的十三 进价8000元,卖13000元,其实最贵是2.4万元一瓶的轩尼诗,王者之皇

5,市场价最贵的洋酒

一般酒吧最贵的洋酒是路易十三或者是轩尼诗李察 这些都是70年以上的白兰地,一般的小酒吧都不会备这样的货,因为价格太高了,进货价都要在13000以上,售价最少都是超过20000的,即使有这个酒的酒吧一年也难得销几瓶,。当然还有一些高档的会所KTV酒吧会选用红酒当镇店之宝,例如82年的拉菲 进货价都超过20000以上,卖多少钱可想而知。。。。
可能是路易吧,13
路易十六
路易十三,差不多了
酒吧价格大概是:墨v.680_780、名仕680_780、12年芝华士480_580、蓝带1380_1580、轩v680_780、皇家礼炮(芝华士21年的)1680_1880、黑牌480_580、百龄坛12年480_680、希尔顿银400_500

6,最贵的洋酒是什么牌子的

国内市场上的洋酒主要分为三大种群:以芝华士、杰克·丹尼为代表的威士忌种群,包括皇家礼炮、苏格兰的格兰菲迪、尊尼获加的黑方、红方、以及登喜路、白马、麦卡伦等;以人头马等为代表的白兰地种群,还包括为大众所熟知的马爹利、轩尼诗,部分法国干邑产品;还有就是伏特加种群,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瑞典伏特加、俄罗斯伏特加等(当然还有些朗姆酒、金酒等,因为量比较小,本文不予分析)。2005年6月,本刊选取了天津、昆明、重庆等洋酒消费中等发达城市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侧重于洋酒三大种群的主流品种。 洋酒三大种群价位分布 一般来说,白兰地种群又分为vsop、xo两大类,目前xo牢牢把握着高档洋酒市场,在夜场的价位大多突破千元大关。vsop和大部分的苏格兰威士忌属于"中产阶级”,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等几个主流品牌的价位多在300元左右,给夜场的供货价一般不超过400元,而夜场的售价绝大部分集中在600元上下。苏格兰的威士忌以芝华士为代表,商超的价格在175~220元之间不等,夜场价位逼近vsop。伏特加的价位相对比较乱一些,60元、80元的有,200元左右的也有,从主流产品来看,伏特加的价位集中在120元以上,在夜场的售价能达到300元。 从价格带看洋酒市场 洋酒在不同销售区域间存在明显价差 同样是人头马的vsop,在天津和昆明市场上价格差出50多元,在全国市场上最为畅销的威士忌品牌--芝华士在两地的价差也将近60元。综合表一、表二可以看出,洋酒在中国市场上的价位因为当地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因素存在明显价差,但是因为洋酒主销渠道的封闭性,价差对洋酒销售的影响不太显著,一般不会带来大规模的跨区域低价倾销。vsop的主流价格在300元左右,xo的主流价格在900元左右,威士忌产品在国内市场上较为成熟,芝华士、黑方、红方、杰克·丹尼等品牌的产品价位多集中在200元左右
1787年拉斐酒庄葡萄酒,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售出,售价16万美元。现陈列于福布斯收藏馆,瓶身蚀刻有杰斐逊总统的姓名缩写。

7,酒吧里什么酒最贵

【最贵的标准瓶装葡萄酒-1787年拉菲】 1787年拉斐酒庄(Chateau Lafite)葡萄酒.1985年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售出,售价16万美元.现藏于福布斯收藏馆,瓶身蚀刻有杰弗逊总统的姓名缩写。 拉菲是目前世界上最贵一瓶葡萄酒的记录保持者。美国的第三任总统汤马士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不单是总统,他还是十八世纪最出名的酒评家。相当于今天的派克(Robert Parker)。198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瓶1787年由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签名的拉菲以十万五千英镑的高价有Forbes杂志老板Malcolm Forbes投得。创下并保持了世界上最贵一瓶葡萄酒的记录。 葡萄酒爱好者都知道,波尔多在1855年对该区的名庄进行了评级。当时在多如繁星的庄园中选出了61个最优秀的名庄叫作Grand Cru Classe(中文可称作列级名庄)。在61个中又分为5个级别。其中第一级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拉菲庄(Chateau Lafite)、拉图庄(Chateau Latour)、马歌庄(Chteau Margaux)和红颜容庄(Chateau Haut Brion)。而四个中拉菲排名第一。 拉菲的品质和个性是无与伦比的。能拥有世界顶级的优秀品质,当然首先是拉菲50ML算)。此产量踞所有世界顶级名庄之冠。庄园的土壤及所处地方微型气候(Micro Climate)得天独厚。拉菲庄园总面积90公顷,每公顷种植八千五百棵葡萄树。其中嘉本纳杀威浓(Cabernet Ssuvignon)占70%左右,梅乐(Merlot)占20%左右,其余为嘉本纳弗郎(Cabernet Franc)。平均树龄在四十年以上。每年的产量大约三万箱酒(每箱12支750ML算)。此产量踞所有世界顶级名庄之冠。以此产量及其能维持的价格相比,拉菲庄的成就真是无人敢比。 拉菲庄的葡萄种植采用非常传统的方法,基本不使用化学药物和肥料,以小心的人工呵护法,让葡萄完全 成熟才采摘。在采摘时熟练的工人会对葡萄进行树上采摘筛选,不好不采。葡萄采摘后送进压榨前会被更高级的技术工人进行二次筛选,确保被压榨的每粒葡萄都达到高质量要求。在拉菲每2至3棵葡萄树才能生产一瓶750ML的酒。为了保护这些矜贵的葡萄树,如没有总公司的特约,拉菲庄一般是不允许别人参观的。 除此之外,拉菲庄还是出名愿花重本雇用最顶级酿酒大师的名庄。 拉菲酒的个性温柔婉细,较为内向,不像同产于菩依乐村的两大名庄拉图和武当王的刚强个性。 拉菲的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顺,所以很多葡萄酒爱好者称拉菲为葡萄王国中的“皇后”。 拉菲庄是波尔多顶级庄园,也是世上最著名德酒庄第一眼印象是及其静谧而有序的一等园。拉菲庄是悦人的17世纪的庄园建筑,公共厅和卧室的亲切的规模,营造乡土生活的气氛。但是在平静的表象下,一场变革却悄悄的进行了25年。 在世界上各国各地,各门各派的酒王中,最出名的酒王应算是法国波尔多菩依乐村的拉菲庄了。何故? 第一,拉菲庄是由一名姓拉菲(Lafite)的贵族创园于1354年,在十四世纪已相当有名气。到了1675年她由当时世界的酒业一号人物希刚公爵(J.D.Segur)购得。希刚当时在酒界叱咤风云,他同时拥有顶级的历史名庄拉图(Chateau Latour)、武当王(Chateau Mouton)和凯龙世家(Chateau Caton-Segur)。法王路易十四曾说希刚家族可能是法国最富有的家族。 在十七世纪,法国基本上是布根地(Burgundy)酒的天下。而当时上流社会的著名“交际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庞巴迪却对贵族们的杯中佳物。1755年希刚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去世后,拉菲产权进入了一段较为混乱的历史时期。但拉菲酒的品质依旧不为人失望。到1868年詹姆齐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开拍卖会上以天价四百四十万法郎只能中标购得。该家族以次为荣。   1974年巴龙.埃里克.罗特希尔德(Baron Eric de Rothschild)接管庄园时,由于六七十年代之交年景连续平凡,名声一落千丈。巴龙.埃里克即咨询波尔多酿酒专家艾米尔.佩诺(Emile Peynaud)教授。1975年,他又组织了以让.克雷特(Jean Crete)[前狮市拉卡西(Leoville-Las-Cases)]为首的新酿酒队伍。1983年,吉尔贝.罗克凡(Gilbert Rokvam)接替了克雷特,进一步改进了酿酒工艺,如缩短较差年景的葡萄的桶中时间,这一措施对提高葡萄酒的鲜果很重要,而果鲜正是拉菲特长期以来的问题所在。 1987年庄园建圆弧形设计的酒阁,十分醒目; 12个月后,又建造装备有恒温不锈钢桶的酿酒厂。该家族有拉菲庄一直至今,而且一直能把拉菲庄的质量和世界顶级葡萄酒的剩余维持至今。自从埃里克.罗特希尔德到后来,拉菲特的酒又回复昔日的典雅和神韵,增加了色深,香味更丰富浓郁。 1975年是1959年后第一个极好年景。 1982和1983年的葡萄酒是组成耐久的超级葡萄酒,尚需藏酿几年,这也纠正了人们心目中拉菲特酒纤细的传统观念。 1990年的酒有肉质,它们的前景都十分好。 从1985年起,由于对顶级葡萄(Grand vin)的筛选越发严格,大量的都改酿第二葡萄酒,如Carruades de Lafite,其品质也相当提高了
路椅十三
都贵,现在还有50/支的啤酒~~
没有最贵的。只有浓度高的。最高的是80%叫什么记不得了,还有就是151金朗姆。75%
皇家礼炮 察李 路易十三 就这几这中比较现实点的酒吧
没有最贵的,只有更贵的啊,每个酒吧都会有自己的私藏品,这些私藏品当然最贵啦,最普遍的“最贵”的酒就是前面两位说的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