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朝廷宠幸,有褒有贬,有的甚至推崇善行,直言不讳。恶行只是后来才有的——人们渐渐意识到,有些皇帝大臣不是好人,有些是可恨的。本来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庙号,但是都有谥号,所以唐朝以前的皇帝大部分都叫谥号。有些批评家,比如景烈赵穆,是持批判态度的。这个祖宗,就像欧洲对一个皇帝的尊敬,一定是有特别的功绩。一般是开国皇帝或为保存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帝,被称为中兴。
清朝黄马褂有什么作用?
记得在看雍正王朝年羹尧被皇帝贬为守城士兵的时候,他来到县令的堂上准备接受自己的工作,而此时的县令却想危难于年羹尧要他跪下,要知道年羹尧可是曾经的抚远大将军,那些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见到他都的跪下,现在要让去跪一个县令,他怎么能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亮出了里面的一件黄色衣服,此时的县令一看到这件衣服吓的那是立马的跪在年羹尧,拼命的磕头认错啊。
而这件黄色衣服就是俗称的黄马褂,黄马褂可以说是大家对清朝影响最深刻的一件衣服,在影视剧中只要穿上这件衣服,任何的官员都得跪拜,这就是所谓的见衣如见皇帝。那么在真正的满清历史上,黄马褂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当然不是。清朝的黄马褂分为职任马褂和赏穿黄马褂。清朝的黄马褂是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作而成,也就是黄马褂的颜色是跟皇帝专用的颜色是一样的,但是黄马褂是没有花纹和彩袖的。
不过单凭这个人可以穿上皇帝专用的颜色,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地位肯定是非比寻常的。首先职任马褂就是皇帝的近侍所穿的工作服。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也就是说职任马褂其实就是皇帝的侍卫们的工作服罢了,毕竟作为离皇帝身边最近的臣子,肯定就需要用东西来衬托他们的与众不同,而用黄马褂来作为他们身份的象征不是恰到好处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黄马褂,如果你一旦没有呆在这个岗位上是不能再穿的,也就是说这些侍卫只能在紫禁城,亦或者在皇帝的身边时才能穿,一旦离开了紫禁城,或者说皇帝没有在身边,那么就绝对不能再穿黄马褂了。
其实说的简单点就是说黄马褂就是你的工作服,离开了这个岗位下班回家,亦或者是休假你就得脱掉这件工作服了,你就不能再穿了。再者赏穿黄马褂又分为行围褂子和武功褂子。其中行围褂子是满清时期打猎校射时所赐,在咸丰之前清朝每位皇帝都会到木兰围猎场打猎20天,这个时候如果臣子们射到鹿的,亦或者是蒙古人向皇帝献猎物的,皇帝一般情况下都会赏赐他们一件黄马褂。
同时在打猎期间皇帝还会组织射箭比赛,满人射中五箭的,亦或是汉人射中三箭的,同时他们的官职都在四品以上的,那么皇帝一般情况下也会赐予他们黄马褂。但是在打猎中获得黄马褂的人,只允许是在跟随皇帝打猎的时候才可以穿,否则按谋反处置。武功褂子,就是皇帝赏赐给那些对于王朝有巨大功劳又十分宠爱的臣子们的黄马褂,但这些功劳巨大的臣子已经赏无可赏的时候,就可以用黄马褂花翎等特殊的东西来奖励功臣,而这类才真正算是有特权的黄马褂。
得到这类黄马褂的臣子们,他可以在任何认为是隆重场合的时候穿上这件衣服,更是可以说是见官大三级。但是这种黄马褂在道光之前都从未出现过,直到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的时候,武功褂子才大量出现,在当时只要参与到平定太平天国起义的那些将领基本上都会被赐予这类黄马褂。不过到了清末武功褂子并开始泛滥,可以说谁让慈禧开心,他就能得到黄马褂,比如在当时为慈禧开火车的司机就得到这么一件武功褂子。
同时职任马褂和赏穿黄马褂的黄马褂并不是完全的一致,除了在权力上有差距,在样式上也不一样,比如职任马褂和行围褂子的纽扣是黑色的,而武功褂子的纽扣却是与衣服一样的明黄色的。总的来说黄马褂的作用无非就是两点,一是彰显身份,能够得到黄马褂的也就是你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毕竟能用皇帝专用的颜色,这无疑就说明他的身份啦。
古代谥号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