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方言和古汉语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和普通话和古汉语的关系差不多,没什么神奇的。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一篇基于动物实验的论文,未必真实反映人体的情况。酒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不能为了娱乐、个人或他人的愉悦而损害身体健康。喝酒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两点:一是偶尔喝,二是偶尔品。
什么是「莫吉托(mojito)」,它的文化渊源是怎样的?
不得不说周董是真神奇,一首歌带火了一款鸡尾酒。真想不到如果周董直播带货的话会火到什么程度。莫吉托(Mojito)是一款起源于古巴巴革命时期的浪漫旧时代一款鸡尾酒。它以白朗姆酒作为基酒,配以糖、青柠汁、薄荷和苏打水调制而成。古巴位于北美洲,其主要农作物为甘蔗,所以甘蔗也成了当地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莫吉托(Mojito)的基酒白朗姆酒就是蒸馏后经活性炭过滤入桶陈酿一年以上的朗姆酒,其具有酒味较干,香味不浓的特点。因此多被用来做鸡尾酒使用。而在传统的莫吉托(Mojito)中,也是用甘蔗汁来代替糖的。可以说没有甘蔗就没有莫吉托(Mojito)。关于莫吉托(Mojito)的起源则与古巴作为殖民地的历史有着深远的关系。
1492年,哥伦布航海发现古巴岛,随即西班牙人占领了古巴。1762年英国人打败西班牙人随后占领古巴,英国人占领古巴后,著名海盗佛朗西斯.德雷克将一种海盗饮品“德拉盖Draque”带到岛上,这种饮品成了后来莫吉托(Mojito)的原型。1763年《巴黎条约》签定,西班牙用佛罗里达的大部分领土换回了古巴。
随即开始了对古巴长达135年的统治。因此,古巴印有深深的西班牙烙印,古巴目前的官方语言就是西班牙语。莫吉托(Mojito)的读音则正是来源于西班牙一种带有酸橙汁口味的饮料:莫霍少司(Mojo Sauce)。而“Mojo”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语中的动词“Mojar”,意思是“弄湿”。在西班牙人来到古巴之后,当地这种经过改良的“德拉盖Draque”让西班牙殖民者想到了莫霍少司(Mojo Sauce)。
权威杂志发表最新研究,喝酒会破坏DNA致癌,还能喝酒么?
这是一篇很好的论文,证明了酒精能够损伤干细胞的DNA,从而解释了为什么饮酒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注意,是解释,而不是证实,因为饮酒会增加患几种癌症包括肝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等,这个危险因素早就建立了。近年来关于酒精致癌的研究很多,以前认为可行的适量饮酒也是有风险的,这项研究从基础理论上提供了证据和解释,让我们对饮酒的危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并不像一些文章说的那么轰动,没有这篇论文,一样要限制饮酒。
这篇论文还表明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缺陷者饮酒危害更大,这一点对中国人的现实意义更大,因为中国人ALDH2基因缺陷比例高,如果属于这种一喝酒就脸红的人,就应该尽可能不喝酒。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这是一篇基于动物实验的论文,不一定能真实体现人体的情况。作为一般民众来说,看介绍这种研究的文章目的是从中得出如何修正自己的生活习惯的建议,这项研究给我们的建议是无论是谁,在饮酒上都要慎重,特别是喝酒脸红的人。
酒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不能为了应酬、为了个人或者其他人高兴而损害健康,喝酒不是不可以,但要把握两点,一是偶尔喝,二是每次浅尝辄止。酒精除了增加患癌的风险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害处,嗜酒是一种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有这个习惯的话,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改正,而且尽快改正。从另一方面,饮酒只是增加患癌的风险,并非一喝就长癌了,只要纠正好酒的习惯,少喝或者不喝,这种风险就会降低的。
为什么吴语,粤语,闽语都标榜自己是古汉语,为什么三者却不能互通呢?
认为方言等同于古汉语的观点是某些地方沙文主义者的无稽之谈,从来没有在语言学界受到认可。任何一个有着基本的语言学知识的外行人也不会这么认为。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方言和古汉语究竟是什么关系?实际上和普通话与古汉语的关系也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都是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普通话本质上也是一种方言,只是具备了通用语的资格,并且得到了国家法律的支持和认可。
从原则上讲,任何一种方言都可以充当普通话的这种作用,但之所以选择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主要还是因为相对来说这样更为经济。北方方言覆盖了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地区。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普通话可以在这一区域里面较为通畅的通行。方言当中使用人口最多的吴方言和粤方言,也就在1亿人左右,从数量上讲和北方方言差距甚大。其他方言的使用人口,数量在1亿人以下。
以他们作为通用显然,在全国推广的难度要大得多,经济成本会更高。有部分人鼓吹某些方言,更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成分,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原因很简单,我们并不知道古汉语真正的发音情况。人类掌握录音技术是在19世纪晚期,距今不到200年时间。因此我们不可能找到200年以前的录音资料,距今1300年的唐代语音究竟如何,更是难以知晓。
只能从古代典籍当中的一些记载推断而来,但这些记载并不能完全反映声音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这样一个参照基准,我们就不能说某一种方言比另外一种方言涵盖了更多的古代汉语成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元代以后受蒙古人影响,北方方言的语音和声调发生了很多变化,与南方方言形成了很大的不同。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也不能由此证明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汉语。
南方方言应该是古代汉语和当地土著语的一种结合体。以粤方言为例,其发音习惯和很多东南亚国家的语言有相似之处。比如泰语越南语。这实际上就证明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果说认可北方方言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那么南方方言实际上也是如此。还有一些人提出,用方言阅读某些古代典籍,尤其是唐诗宋词,更为押韵。这种观点以偏概全并不完全正确。
用方言阅读唐诗宋词,某些情况下更为押韵,比如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用普通话读不上韵,用某些方言读能够上韵。但也存在着反过来的情况,就是普通话阅读是押韵的,但是方言反而不押韵。当然这里边要承认一点就是北方方言中,除少部分地区以外基本上不保留入声字,在阅读唐诗宋词的时候,确实不如方言能够配合平仄。但以此来认定,某些方言就是某一时期的古代汉语,显然是不可信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方言不能互通。南方的所有方言,基本上都是由古代汉语和当地土著语言结合发展而来的。它的产生或早或晚,相互之间非常独立,这也是方言无法互通的主要原因。其实除了大方言之间没有交流之外,大方言内部的交流也不是很好。比如吴语的特点就是北方地区,也就是苏南、上海、浙北,虽然有差异,但是可以互通,南方地区,也就是台州、金华、温州,是不互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