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山西省国营应县农牧厂酒厂,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京酒门在哪

1,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京酒门在哪

三环路,邮局往南100米,路东。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京酒门在哪

2,华宴梨花王45度浓香型白酒多少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营小酒厂,成为三晋大地上的酒业新星———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连续14年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预计完成销售收入上亿元,实现利税2600万元,创近年历史最高水平。今年,梨花春更是双喜临门:一是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工艺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二是梨花春牌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 沧桑磨砺 千年佳酿获新生 梨花春酒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相传公元855年(唐大中五年),山西应州金城县天王府晋王李克用降生时,其宅左天王祠井内飞出一只金凤凰,人们十分惊奇,称此井为“金凤井”。此井水甘而冽,酿成的白酒甘醇无比、香气四溢。再说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天下第一木塔———应州释迦木塔落成,肖太后驾幸开光盛典,应州州官以酒献之,太后饮后,顿觉飘飘欲仙,时值春光明媚,释迦塔佛宫寺内梨花盛开,雪白灿烂,生机盎然,肖太后睹景生情,赐名“梨花春”,世人誉其曰“甘冽金凤水,禄俗梨花春”、“驰名塞外三千里,味占三晋第一春”。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从宋辽开始又历经元、明、清、民国等朝代变迁,应州人民饱经战乱,颠沛流离,但应州人喜饮白酒、善酿白酒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应州的酿酒作坊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从单一的作坊生产逐渐转为集体协作生产;1975年,应县办起了第一个地方国营酒厂,多年来,由于工艺水平差、基础设施薄弱、产品单调,销售始终未能走出兴衰交替的怪圈;1992年至1993年销售更加困难,产品积压严重;1993年亏损83万元,面临停产的困境。 1994年初,应县酒厂组成了以董事长赵杰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带领全体职工艰苦拼搏,开拓创新;抓管理、兴科技、上质量、创名牌、拓市场,终于冲出了困境,迎来了曙光。当年研制的“特制二锅头”、“精制梨花春”双双荣获莫斯科国际名优产品博览会金奖。1994年底,又组织开发了低度浓香型白酒“梨花老窖”,从此彻底结束了应县酒厂只生产高度清香型酒的历史,形成了以中低度为主,清香、浓香两类并存,多规格、多品种的产品结构。他们下功夫抓市场营销,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产品销路不断拓宽,经济效益逐步提高。1994年生产白酒2499吨,销售收入1254万元,实现利税262万元,当年扭亏为盈,到1996年销售收入9000多万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当年,应县酒厂改组为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你说呢...

华宴梨花王45度浓香型白酒多少钱

3,急需夸土产的歌词赏析

一口下去一股醇香沁入心脾,久久回味;“
54
晋北古城大同,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北岳恒山、佛教胜地五台山。更有令人眼花缭乱、口水纷飞的各种特色风味。   早晨,在晨雾中有片片“雪花”在空中翻飞时,别以为是看花了眼,那是刀削面师傅用极简单的面和工具在表演他的刀削面绝技,赶快吃上一碗吧,不然那秘制卤汁的香味也让人挪不开步子了,有了这一碗面垫地,一整天的忙碌也变得有滋味了。   大同那美焕美伦的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应县木塔,传承了北魏时期的辉煌与自信,而独特的食品里也留下了游牧民族的野性和古朴,点一个“大同铜火锅”,涮着大片肥美的塞北羊肉,在古老木炭的烟香里感受古老生活的原味,或捧一碗浓香红辣的“羊杂割”,羊膻子味里迷漫的是鲜卑族的强悍与鲜活。而香脆甜糯金灿灿的“油炸糕”是接待贵宾、喜庆节日,让人品尝的是祝福和希望,油炸糕的原料“黍”是五谷里最为古老的一种,吃糕需要技巧,咬一口,不用嚼,等每个味蕾都尝到它的滋味后,即可下咽,嘴里的既有淡淡的米香又有纯胡麻油的油香,香而不腻。   “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二十里的荞面饿断腰”这段民谣里提到的三种面食,是山西独具地方特色的三种,行走在旅途上的人可照此选择自己需要的,说到莜面,就不能不提这中在塞外独有的面食了,她的作法可谓花样特别,既可用手搓成细铁丝状,又可一推一卷做成“靠佬佬”,也叫“莜面窝窝”因其出锅时像极大号的蜂窝,还可以配馅做成饺子、“讨吃行礼”“猫耳朵”等,各具特色,在现在人们追求膳食平衡的要求下,苦荞面以针对糖尿病独特的营养价值,成为了一种有医用价值的食品,还可以减肥呢。   每个美丽的地方也必有美食,五台山的华北屋脊、北岳恒顶、原始森林芦芽山、挂在半山腰的悬空寺,都需要好体力去攀登,当然,下得山来还会有美味犒劳,五台山的“台蘑炖家鸡”属山珍里的上品,绿色无污染,滋味绝加,足可以诙复体力补充能量;如果还觉得不够,加点恒山的黄芪一定大补了;恒山脚下捧一碗晶莹剔透“小媳妇凉汾”,看着来来往往有名的浑源美女,晃若仪琳小师妹从眼前飘过,嘴里爽滑的凉粉不小心就跌落到肚子里了,嘴里空留那辣子的醇厚香辣。   在晋北还有一些小食品让人流连,黄烧饼、豆腐干、小堡葡萄、大结杏,黄花菜、葵花籽、河曲红果、同川梨,吃不了带着走,不止小吃香,黄河鲤鱼味道鲜,最好要吃开河鱼,而宝德的荞面碗托,更让人齿颊留香,神清气爽,走时别忘了再揣几个代县麻片、忻州瓦酥、原平锅盔、神池麻花,走路饿不着。   与自古苦寒的晋北相比,包括太原在内的晋中,集萃了晋商的富有和几个朝代开国的王气,晋中的食品也是更加精美别致、花样倍出,味道更加细腻丰富,也难怪在平遥,买牛肉的人总是颇自豪地说:平遥没有牛,但有最好吃的牛肉!而面食在晋中一代也更加丰富多彩,从原料分有:白面、荞面、莜面、豆面、玉米面、小米面、高粱面、山药面等等,从做法上分有:手擀、刀削、擦尖、剃尖、纥涝、拨鱼、拉面、揪片。连面汁或浓香或清淡就有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每次在太原吃面都会对着各种面食和汤汁,难以下筷,几乎想每样尝过。   太原不止有面食,在著名的晋祠附近出产的“晋祠大米”远近闻名,因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所以大米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韧粘,有咬头。逛晋祠时吃晋祠大米也可以叫“原汁原味”了。   到太原最值得品尝的还有“清和元头脑”,这是山西名家傅山先生的秘制,有非常高的药有价值,是温补而不腻、清醇而可口的药饵,而且吃头脑一定要在清晨,不仅滋补之效,又取锻炼之功,而且也有故事:傅山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爱国主义者,他热爱以朱元璋为正统的明朝,反对清朝和元朝(特别是清朝)的皇帝,他取头脑之名就是要让大家杂割清和元的头脑,让人们天亮前打着灯笼前来是取天不欲明人欲明之意,一道名吃,竟演化了一段爱国热情。   “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统遥指杏花村”,斟一壶杏花村的美酒,点几样晋地风味,听听山西梆子,在那悠扬婉转的曲调里,在那绵厚醇美的酒香里,酒不醉人人自醉了,醉了也不怕,当年唐朝名臣房玄龄因醉在温柔乡里,糟糠之妻毅然一杯充满妒意的陈醋喝下,他也乖乖地醒来,山西老醯儿爱吃醋,在任何吃食里都喜欢加醋,甚至有人用醋拌着米饭吃得津津有味,不知是太喜欢吃醋还是醋香难挡,但爱吃醋的山西人却豁达宽厚。   在晋中不仅有面、有米,更有淳厚甘甜的太谷饼,那种味道像极了厚道塌实的山西人,不腻不干、不虚不燥,还有太谷的西瓜、清徐的葡萄,甜爽可口,果中上品,坐在榆次的老城或庄园里听着古老的故事,点要几样小吃:“榆次三件宝,灌肠、元宵、豆腐脑”,琢一杯民国四年(1914年)在巴拿马国际赛酒会上获得一等奖的堡子酒,七万里古茶道的兴衰如云烟散去。   在黄河咆哮、尧帝创业的晋南,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饮食习惯也有了一些不同,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话:“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里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做成的饭晶莹灿黄,软绵喷香,如无数粒珍珠在口中化掉,当年康熙爷和慈禧老佛爷吃了这种小米后连连夸赞,而“沁州黄”也成了连年的贡品,难怪晋东南人连吃三日白面,就想吃小米饭呢。   由于晋南去的比较少,那里的许多美食或浅尝辄止或干脆没尝过,但肥厚甘甜的柳林大红枣,一口下去一股醇香沁入心脾,久久回味;“苏三”说“洪洞县里没好人”,可洪洞的甲鱼却是鲜美有加,远近闻名;还有平陆百合、晋南泡泡糕、无碱馍、烧豆腐。各具特色,而我最喜欢的是“醪糟”,一种用发酵的大米粥,配以蛋花、五仁、葡萄干、白糖做成的汤,酸甜可口,回味无穷。   山西的美食没有满汉全席的辉煌奢华,有的是平实质朴;没有川粤大菜的生猛泼辣,有的是味纯品鲜;没有法国大餐的精致讲究,有的是精工细做。山西的味道不在豪华的陈设和尊贵的器皿里,不在深宅大院和酒店包厢里而是在一日三餐的蓝花碗里,在喜庆节日的欢声笑语里,只要喜欢,无论是街边巷尾、路边小店、寻常人家的“火抗”上都可以从容细品,就在那缕缕炊烟里、灵巧手指间,山西的味道已经常驻我心。

急需夸土产的歌词赏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