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有些有钱人喜欢吃日本料理,喝红酒和威士忌。现在有些人以吃西餐喝红酒为荣。似乎只要和西方扯上关系,就能提高水平。他们觉得中餐不高档,没品味。提到西餐,人们马上想到的是铁板牛排、浓郁醇香的红酒、清新爽口的沙拉、精致简约的餐盘设计、各种彰显艺术性和造型的西餐美食。
为什么有人说喝红酒要配红肉,喝白葡萄酒要配白肉?
2015年的时候,我刚接触葡萄酒,那时候,就听一些讲究人说红酒有个搭配法则,就是红肉配红酒,白肉配干白。我总认为这是瞎讲究,并发自内心的告诉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可以红酒配臭豆腐,也可以配麻辣烫,也可以一口煎饼果子一口红酒,随心所欲,不做作,活出真我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抵触情绪,是因为之前我是咖啡师,在咖啡厅里遇见过很多讲究人说单品咖啡不能加糖加奶,那不正宗浓缩咖啡只有在意大利才好喝,也遇见过装的人说您好,来杯拿铁,不加奶我只喝公豆萃取的咖啡等奇葩客户。
于是乎,便慢慢的将那些讲究人归类到了装的行列,也因此对一些搭配法则熟视无睹。很快,2015年秋季螃蟹下来了,特地买了一些,并选了一款红酒。蟹膏似凝脂般醇厚,入口那才叫香,于是端起酒杯,大喝了一口,唉呀妈呀我喝完就后悔了,因为刚刚美味的蟹肉,遇到红酒,那才叫个腥,腥到我都怀疑这个人生了。
为什么有的有钱人喜欢吃西餐日料,喝红酒威士忌?
这个题目问的是有些有钱人为什么喜欢吃日料西餐,喜欢喝红酒威 士忌?这一口我亦所欲也,但是真的算不上是有钱人。这些饮食在我们这些五零后来说是要想爱它不容易,好在有了改革开放40年的预热和薰陶。我们的上一辈人他们其实都是在这些洋玩意儿重返大陆的拓荒者。1980年,我们的城市破天荒的来了一条环游世界的豪华邮轮一一伊丽莎白二世号,游客们在岸上要参观一系列的窗口单位,晚上船方举办了答谢冷餐会,从市长到各部门主官都应邀参加了。
一位我们系统的老总入城老干部,刚从某区委书记任上换岗对我说了昨天晚上那些令人难以下咽的生冷食物,想起生鱼就想吐,那些酒也没有劲儿(此公每天回家都要半斤白酒,半夜醒来要喝不然无法再次入睡,群众运动留下的病根。他最喜欢的是船上赠送的香烟盒大小的收音机,还从口袋里掏出来炫耀了一下。将近40年了,这是当初的权贵们对洋餐洋酒的真实评价,我们这些奔七的人对它们也肯定是不咋的!我们的下一代当年因为有考试成绩好了就去吃肯德基麦当劳的诱惑,所以他们对西式快餐并不反感,当然他们并非都是有钱人。
饮食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在18岁以前。过了这个窗口期,则很难再去重新接受一种新的口味了。 西餐讲究的是就餐的环境和礼仪,因为是分餐,所以西餐更卫生,更少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的机率,这种就餐方式值得推广。至于日餐它的精致图123 食材的新鲜清淡是其他餐系无法比拟的,平日里带着小孩子吃日料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那么多的花样总有一款适合他们的。
图4是法餐焗蜗牛,图5是玉米片与水果的一个混搭的主盘,类似于我们的菠萝饭。图6是一款虾肉沙拉,红色的调味酱是老美风格的千岛酱,一百多年前老美铁路大亨的家厨发明的一种调味酱,因为是在圣劳伦斯河上的千岛旅游区的别墅里面诞生的所以叫做千岛酱。图7是布丁,属于餐后的甜点。老外的西餐馆都是可以泡的,一顿饭吃上两三个小时很正常的,吃顿法餐没有三四个小时根本就别去了。
去年去上海的红房子吃饭,点了罗宋汤,已经变成了番茄牛腩炒猪排汤,这是上海的特色。烤蛤蜊。这是“四人帮”成员王偶尔尝过的一道法国菜。烤螺蛳和煮螺蛳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它们没有能量。欧美没有吃蜗牛这一说。中午基本是满座,70岁以上的上海人占大多数。他们吃饭很节省,小声说话其实也是一种感觉。真的不一定有钱!西餐和蜡烛当然少不了红酒。这种场合来瓶二锅头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如果年轻人有条件,可以尝试西餐或者日本料理,领略异国的饮食文化,不要忙着给他们贴上有钱人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