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尴尬酒什么意思,中国3大尴尬酒

尴尬酒什么意思,中国3大尴尬酒

那么,一角酒就是四升酒。大概没喝过瘾,或者醉后要酒,武松又打了两角,一发吃过了四角酒。2017年有个流行语:尬酒。即便尴尬,也顺其自然地聊下去。就算尴尬,我也决不不服输。总经理倒是没说什么。加上过冈前已经喝了三五分酒,武松这次喝下去的酒恐怕得超过景阳冈的量了。

尬酒什么意思?

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 2017年有个流行语:尬酒。 听到尬酒,我都一脸的懵态。咋回事,现在都流行“尴尬”喝酒了。查完资料,我发现我真是一脸“尴尬”啊。 其实“尬酒”的“尬”,是“斗,相互比拼”,因为闽南话把"较"字发成"ga"音。 “尬酒”的“尬”来自于“尬舞”一词。“尬舞”是街舞,又叫battle,俗称斗舞。

五月天的《轧车》,让我们知道,“轧”和“尬”在闽南话当中都有火药味十足的battle含义。就是“我什么都不图,就是要跟你比一比”。 因此“尬酒”一词我们可以理解为“来啊喝酒啊”、“拼酒啊”,当然也不排除这个拼酒的过程有些让人尴尬的场面。 提到“尬酒”,就得提提“尬文化”中的“尬舞”“尬聊”。 2016年5月,一部名为《舞法天女朵法拉》的儿童剧,被评价为“观看五分钟,尴尬两小时”。

暴走漫画主编王尼玛将之定义为——尬舞。 随后,大家效仿跟随,在广场上跳魔性、疯狂的“尬舞”,被网友戏称为“尬舞天团”。 并由此孕育出一个动宾结构新词:尬×。 “尬聊”的走红,是因为一些“小鲜肉”在真人秀节目中不善言辞,但也决不伪装、决不客套。即便尴尬,也顺其自然地聊下去。 粉丝们觉得偶像的尴尬,哇,好自我、好真诚,和烈烈的反差萌。

于是年轻人也纷纷晒自己尬聊记录。 纵然尴尬,但我努力,我开心。 就算尴尬,我也决不不服输。 这也许就是“尬文化”的精髓。 在以前,“尴尬”一词常常是让人感觉难为情,无所适从,极不舒服的一种感觉。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尽量避免让自己和他人陷入尴尬。 久而久之,尴尬就形成了一种压抑和束缚,让本真的自我无处安放。

你想引吭高歌,但担心歌声难听,于是选择沉默; 你想在劳累一天后到广场上群魔乱舞,舒展筋骨,但担心他人的眼光,于是你循规蹈矩…… 但随着“尬文化”的逆袭,人们对于“尴尬”好像越来越习以为常。 因为人们对于自我的感受越来越重视了。 “尬文化”的精髓,就是,我努力,我开心;我不服输,我尴尬,无所谓,只要我自我娱乐。

你身边喝醉酒的女人做过最尴尬的事是什么?

我之前一家公司的女下属,曾经喝醉过,然后抱住了公司总经理,还骂人,算是超级尴尬了。2019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担任部门经理,有一个女下属,担任前台工作。有一次,公司中午聚餐,那个女下属本身酒量不行,但架不住别人劝,然后就喝多了。由于住的地方不远,公司总经理和财务的一个女出纳要把她开车送回出租屋休息。

没想到的是,他们刚把她扶出去,准备上车,她无缘无故骂了前面一个陌生男子,经过我们好说歹说,那人才罢休。原以为这事结束了,没想到那个女下属突然抱住总经理说自己没醉,还能喝。把大家都弄得哈哈大笑。总经理倒是没说什么。第二天,她去上班。我问她昨天发生了什么事还记得吗?她说完全不记得了。我告诉她骂陌生人,还把总经理抱住不放。

《水浒传》中总出现“毡笠儿”“角酒”等,到底是什么意思?

《水浒传》中的“毡笠儿”说的是一种用兽毛或者丝织品制成的帽子,状如斗笠。“角酒”不是一种酒,这两个字要分开讲。“角”是一种量器,打酒用的,类似现在的酒提子。《水浒传》中确实多次出现这两样东西,那么,它们到底怎么个用具呢?林冲风雪山神庙戴着毡笠儿却说林教头在沧州充军时,与曾经被他搭救过的李小二相识。这天,李小二告诉他,店里来了两个“东京尴尬人”,与沧州牢城管营、差拨一起喝酒。

林冲问了东京来的两人状貌,便马上判断出是陆谦和富安到了。于是,便身怀利器,四处寻找,准备杀这两个贼子。林冲寻了三五日没有寻到,恰巧管营差拨让林冲去守大军草料场。这天,林冲到天王堂交割,原来的看管是一个老军,他告诉林冲二里路外有市井。办完交割,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鎗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前往市井买酒。这天,正逢大雪,林冲从市井回来时,发现草料场的住处被大雪压塌了。没办法,林冲只好去山神庙躲避风雪,暂时忍耐一晚。进了山神庙,林冲:“林冲把鎗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儿放在供桌上”。这两处写到“毡笠儿”的情节,可知这顶帽子有点像斗笠,与类似于斗篷的白布衫一并使用,戴在头上既保暖又防风雪,是一件冬天的用具。

林冲杀了陆谦、富安和管营差拨,逃到了柴进庄上,柴进便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林冲去投奔梁山。林冲于是“系了腰刀,戴上红缨毡笠,背上包裹,提了衮刀,相辞柴进,拜别了便行。”这回的毡笠儿又有不同,顶上缀着红缨。《水浒传》中的“毡笠儿”与赵匡胤有关书中还有几处写到“毡笠儿”的,其中,卢俊义按照吴用算命的指点,前往东岳庙烧香,出发前:“卢俊义来到店房内,倚了棍棒,挂了毡笠儿”。

这回书之后,便是“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又写到毡笠儿,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燕青赶上,把后面带毡笠儿的后心一拳,扑地打倒”。这段故事大约发生在晁盖攻打曾头市之后不久,大约是初夏时节。因而,“毡笠儿”大概又可以做遮阳帽用。所以,从《水浒传》中的“毡笠儿”是一种类似斗笠的帽子,冬天用毡制成,夏季遮阳,制作的材料就应当是比较薄的纺织品了。

武松从柴进家辞别回乡时,是十月间天气,秋阳还很厉害,于是,武松便戴着个白范阳毡笠儿。所以,无论哪个季节,都可以使用“毡笠儿”。看来,这是一种既能御寒,又能遮阳的斗笠。《水浒传》中不仅是武松戴着范阳笠儿,杨志路过梁山与林冲斗朴刀时,也是“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林冲是雪夜上的梁山,遇见杨志也应当是冬季,但戴的笠儿却与武松相似。

而且,杨志的形象也就此定格,出阵打仗都戴着顶范阳笠。可见,范阳笠并不仅仅用于日常生活,其他地方也用得着。从一些图片资料来看,宋军士兵也戴着与杨志一样的范阳笠。《水浒传》电视剧也把秦明头顶上扣了一定范阳笠,充作头盔。小说中,秦明与花荣大战,被花荣一箭射落了头盔上的盔樱,施耐庵可没写秦明戴着一顶范阳笠。但是,卢俊义与梁山好汉大战时,却是戴着毡笠儿的,同样被花荣一箭射落了帽樱。

卢员外的这顶毡笠儿也作为头盔,出现在了战斗中。所以,秦明在电视剧中戴范阳笠并没有多大毛病。可见,范阳笠也是毡笠儿的一种,大概产地特殊,固有此称。原来,赵匡胤祖籍就是范阳的。《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中说:“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涿郡,是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由幽州改名。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恢复为幽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原来如此,一定毡笠儿竟然可以扯出这么多历史来,《水浒传》之水真够深的。“角酒”是多少酒武松杀了张都监一门良贱,跑到十字坡,被孙二娘弄成了行者。菜园子张青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投二龙山入伙。武松一路走一路喝酒,这天,来到了孔家庄。

过了一个土冈子,武松便径直进了一家酒店,叫道:“店主人家,先打两角酒来。肉便买些来吃。”店家听到后,便打了两角酒与武松。片刻间,武松便喝干了这两角酒。大概没喝过瘾,或者醉后要酒,武松又打了两角,一发吃过了四角酒。那么,这四角酒到底有多少呢?《周礼·考工记·梓人》中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那么,一角酒就是四升酒。古代的一升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呢?升,是一种量具,古代的一升实测容积为200ml,一角酒大约就是800ml,四角酒大约就是三斤二两。书中特别交代了,“店主人又打了两角酒,大碗筛来。”孔家庄酒店的碗真够大的,一碗能装一斤六两酒。所以,武松在这家酒店里一口气就喝下去三斤二两酒。加上过冈前已经喝了三五分酒,武松这次喝下去的酒恐怕得超过景阳冈的量了。

景阳冈下,店家没有用角给武松打酒,直接用碗筛来,武松一口气喝下十五碗,书中没说是用大碗筛的。但是,武松并没有大醉,到了景阳冈上被风一吹才涌上酒劲来。而在孔家庄,喝酒之后竟然被黄狗奚落了一顿。鲁智深的酒量也非常大,在渭州城潘家酒店与史进、李忠喝酒,一开口就叫酒保“先打四角酒来”。可惜的是,这顿酒没喝下去,被金翠莲的啼哭声给搅黄了。

否则,鲁提辖绝对不止打四角酒。顺便说一句,武松喝的酒应当不是米酒,而是烧酒。中国的烧酒大约晋代就开始酿造了,度数可达25-30度。唐代李肇写《国史补》中说:"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洪迈的《夷坚志》中也记载了酿制烧酒时,有人误跌入火窖之事。虽然烧酒到底起源于何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倘若武松只喝十几碗类似于啤酒的米酒就醉了,也算不得好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