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梅里圣地是什么酒,17人攀登梅里雪山

我知道神山是个什么概念。什么卡瓦格博山神,完全是在造谣。遗憾的是,米谷上山时,山上大雾迷漫,什么也看不见。梅里石自古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山外的察瓦龙、碧土等地和德钦互市的地方,同时梅里石也是转山的终点,从这里很方便搭车去飞来寺。对于对藏区线路不理解的人,听到这三个线路名字后完全是一脸懵逼啊,这都是说的什么跟什么啊!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些轻科普,把最新消息告诉大家。

为什么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至今无人登顶?

卡瓦格博(梅里雪山)海拔6740 米,在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的腹地,是云南最高峰。神山下的明永冰川是一座大陆性低纬度冰川,它从海拔6000 多米的雪山穿越山腰的茫茫森林一直延伸到2000 米的江边。对于登山界来说,海拔7000 米以下的山峰不是被列入登山名单的,但只有卡瓦格博是例外。在一百多年的现代登山史上,14 座8000 米以上的山峰,几十座7000 米以上的山峰都被印上登山者足迹之后,唯有这座6740 米的山峰仍然保持着她的圣洁,在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之后,拒绝人类的染指。

在十几年前,这座山峰几乎不为外界所知,虽然历史上的最著名的茶马古道就经过这里远去 。1950 年代,茶马古道衰落之后,滇藏交界处的德钦县仿佛天荒地远,从昆明出发,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到达。1987 年日本人向 国家体委提出攀登卡瓦格博的申请的时候,云南省体委的人问北京:卡瓦格博在哪里?当地藏民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维护着世世代代所敬仰的神灵的寓所。

直到1991年一次 山难, 才打破了神山亘古的宁静。            1987 年8 月的夏季,一支陌生的队伍开着越野车驮着大包小包来到了雪山下。村民不知道他们是谁, 来干什么的。淳朴的藏族村民请他们喝青棵酒,打酥油茶,火塘边切下大块的猪膘肉款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与村民的好奇一样,这支队伍也对这座美丽的雪山和村民古老的生活方式惊叹不已,他们常常离开驻地到村庄里坐客,那里总有热情的村民和好吃的东西等着他们。

他们告诉村民们,他们是来攀登梅里雪山的。村民们不知梅里雪山在哪里,更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运动叫做登山。友谊一直持续着,直到藏民知道了他们的来历。            这支登山队,由 和日本联合组成,主体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是全日本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有着日本多家大财团的资金做后盾。

队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 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 登山家宋志义,他创造过无数次 登山记录。登山队员包括了多个学科的科学家,从1987 年至1990 年,登山队用了两年时间对卡瓦格博进行了一系列的地质学、动植物学以及气象学的考察。

虫草怎么挖?酥油怎么做?山上长什么植物?藏民怎么生活?都进入他们的考察报告。只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了解神山对于当地人生活的意义。当藏民们终于知道了他们要攀登的梅里雪山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他们受到的震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称神山叫阿尼卡瓦格博,意思是卡瓦格博爷爷。既然是爷爷,你怎么能爬到他的头上呢。

我们生活中一切都是他的赐予,山上的牧场养肥了牛羊,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都来自山上融化的雪水。对神山不敬,神灵就会离开我们,灾难就会降临。”尼玛是位藏族民间人,他与当地村民成立了一个叫做卡瓦格博文化研究社的民间组织,是当地致力于保护卡瓦格博神山最活跃的人士之一。   随着登山队活动的进展,村民们终于得知,这群外来者不仅仅是科学考察,而是要爬上山顶,爬到他们祖祖辈辈顶礼膜拜的神灵爷爷的头顶上。

善良的村民不知如何表达他们的愤怒和不满。       远在佛教尚未传入藏区的时代,卡瓦格博便是当地的苯教神山。在古老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样的记载到:雄师大王格萨尔从加地返回岭地的途中来到了卡瓦格博山下,当他在万花似锦的草场上跑马时, 被卡瓦格博雪山山神迷惑到山中。格萨尔非常生气,正当他要把卡瓦格博雪山扔到大海那边去的时候,莲花生大师出现了,他告诉大王:“喂,世界制敌宝珠大王啊,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戎地胜乐吉祥宝轮的圣山,是我莲花生的圣地,是多、康、岭众生绕匝朝拜的地方。

为了众生的事业,你不要生气。” 史诗中唱到的“多、康、岭三地,就是现在的青海、 、四川和云南的藏区。得到莲花生大师的启示,卡瓦格博皈依格萨尔。在当地文化里,敬仰神山能够减少罪过增加积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       神山在这里代表了藏族文化中人与生存环境最神圣的一致,对于像我们这样在政治信仰里长大的一代人来说,那震憾是前所未有的。

随着当地人反对之声的出现,张俊在村民与登山队之间费力地调解。张俊是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中方联系官,在争论扩大以后,他带着一批德钦县地方 到了日本,目的是希望沟通当地人与日方的关系,尽管对于那次日本之行有许多不同的争议。争论的混乱出乎张俊的意料之外,在探险者眼里,无高不可攀的观念,在卡瓦格博神山下遭遇了文化尊严的挑战。

在他看来,登山只是一项运动,没想到事情怎么会那么复杂,登山队进山要交进山费,那么多队员在当地的后勤供给要消耗老乡的农副产品,雇用人工骡马也会给当地人带来现金收入。在那么一个偏远闭塞不通公路的地方,要不是登山队进去,他们的药材、水果和蔬菜卖给谁。此外,这对国家的对外开放也有好处。日本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又是送越野车,又是送面包车。

这又引来新的争论:老乡说:损害我们的神山,得利的却是外人。中方登山队的遗属后来回忆说,登山队每次进山都要遇到很多困难。实际上,直到今天,对于许多的当事者,他们仍然不明白争论的症结所在。在一片争议中,几经协商,国务院批准了登山计划。     1990 年冬天来临的时候,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周密 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攀登路线。

这一次,他们志在必得,一定要登顶。在神山对面的飞来寺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出发仪式,队员们带着日本出发时当地寺庙送的护身符,又接受了喇嘛们的祝福。这次出发,就像他们的登山生涯中若干次出发一样,没有谁觉得它有不寻常之处。          在他们出发12 年之后,有一张没有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经过冰川巨大力量的挤压和侵蚀变得有些残破,那是一位日本队员写给家人的,上面写到:“11 月10 日,从神户出港,经过天津、北京再次来到云南省。

我们的登山队到今天已经在德钦8 天了,现在是旱季,持续了10 天的晴朗。11 月27 日,两队合流,12 月初就要开始攀登梅里了,我们预定1 月初登顶,我高兴地期待着回国以后的会面。” 接上来的日子里,等待他们的是没完没了的浓雾和大雪,以及随时发生的雪崩,连卡瓦格博的影子都看不见。按照计划,一、二、四号营地的建立都很顺利,但在选择三号营地时,中日双方的队员之间发生了争议。

中方认为,为了安全,营地应该建立在远离山脊的地方,可以避开雪崩区。日方认为,为了登顶节省体力,三号营地应该尽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号营地,如果后靠,离二号营地太近,就失去了三号营地的意义。双方都有道理,队长井上治郎只好派队员米谷上山做最终裁判。遗憾的是,米谷上山时,山上大雾迷漫,什么也看不见。最后,井上队长决定,三号营地选择在中方意见靠前一点,日方意见靠后一点的中间位置。

山难发生以后,三号营地的位置成了争议的一个焦点。实际上,三号营地已经经历过一次雪崩警告。段建新当时是登山队的伙夫,人手紧时也负责通讯。他在二号营地住了一个星期。二号营地与三号营地之间是一个三公里左右的缓坡,非常开阔,天气晴朗时可以看见三号营地的帐篷。那是在中午,伴随着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那声音就像空气爆炸一样断裂,整个山体抖动起来。

他冲出帐篷,看到三号营地上方的大冰川轰隆轰隆往下掉,崩塌下来的雪浪携着巨大的气浪直扑向三号营地。大约十几分钟,等气浪平息以后,3 号营地才重现。他看到雪崩线在距三号营地约有几百米到1000 米左右的位置停了位。这只是一个中型雪崩。发生在山难发生之前十几天。            四号营地建立在海拔5900 米的一个大冰壁前,登山队以此为基地,准备第一次尝试登顶。

1990 年12 月28 日上午11 时30 分,突击队5 名队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到达6200 米的高度,这是卡瓦格博从未有过的攀登高度,三号营地的队友得到消息,敲盆敲碗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呼。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转坏,乌云遮没了山顶,风也开始刮起来了。在到达6470 米时,中方队长宋志义感觉东南方向好像有云层向他们压过来。

这时,峰顶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270 米。随着乌云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5 名突击队员被冻得浑身颤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坚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人们的脸上。突击队迫不得已拉起了简易帐蓬,以避风寒。暴风雪掠过帐蓬, 发出犹如砂纸打磨的声响。下午4 点,风雪肆虐,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井上只能痛苦地命令:取消行动, 返回三号营地。

但此时,突击队下撤已经很困难了,山顶被黑云笼罩着,漫天风雪中,5 名队员彻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路了。队员们几次试图冲出黑暗,都因无法辨别方向而被迫放弃。最后,井上队长只得让他们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顶过夜的准备。       日本队员船原尚武在日记中写道:“天气越来越坏,风也越刮越大,卡瓦格博的脸躲在一大块很厚的云层中。

我们坚持不住了,准备往下撤。” 到了晚上10 点15 分,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11 点13 分,突击队安全地回到三号营地。这次突击顶峰功败垂成,5 名队员大难不死。这次冲顶的成果,是观察了最后的地形, 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为此,登山队摆酒庆祝, 6470 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藏民也得知登山队即将登顶的消息。村民们此时已经不再针对登山队了,而是将他们的不满对着卡瓦格博。尼玛还记得,那时老百姓不知该怎么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说:“阿尼卡瓦格博,显示出你的神威吧,否则,我们就不再敬你了!”,成千上万的喇嘛以及藏民在飞来寺诅咒登山队,信仰的力量,以及各式各样的传说让这次登山充满了宿命的意义。

      鉴于28 日冲顶的经验,登山队决定,登顶日期定为1991 年1 月1 日。但是,从29 日开始暴雪突至, 天地一片迷茫,把三号营地被死死封住。登顶日期不得不一再后延。在正常情况下,张俊每隔几天就会从二号营地与大本营之间往返一次。1991 年元旦,张俊下山后就被满天大雪困在了大本营。他因此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看到二号营地的活着的人。

   1月3日晚上,山上山下仍然像往常一样通过对讲机聊天。10 点30 分的通话中,山上的队员还在抱怨:这雪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才算完。新雪已经有1.6 米厚,差不多超过人了,张俊提醒他们每隔两个小时把帐篷周围的雪清理一下。       1月4日一大早,张俊醒来后,感到四周有一种出奇的安静,已经7 点半了,居然没有听到山上的对讲机的声音。

往常,山上的队员起得很早,五六点就开始吵他们。他打开了对讲机,对方没有声音。半个小时过去,对讲机的那头异样的安静。开始还以为他们睡懒觉,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拿着一部对讲机不停地呼叫着。三号营地17 个人,都是很有经验的登山者,而且17 部对讲机不可能同时出问题。

9 点钟很快就到了,和营地的队员失去联系这么长时间,是出发以来的四十多天里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张俊要求向昆明报告,其他人不同意,他们开了个支部会议,说等到10 点以后,再没消息再往上报。       正在这时,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次不大的雪崩,这让焦急中等待的队员又平添了一丝恐惧。10 点刚到, 张俊就向昆明的指挥部做了报告。

17 位队友在一夜之间在就悄无声息的和大本营失去了联系,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多年来,张俊最忘不记的就是这件事,最不愿提及的也是这件事。等待救援的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漫长的几天。当时,中方日方的所有队员全都在山上,包括突击的、登顶的和指挥的,整个一个登山指挥系统全部在山上, 大本营基本上是属于后勤人员,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等待。

连日的大雪到了4 号这天突然就停了,天空放晴,一丝云彩都没有。接下来的4 天里,整个梅里雪山晴空万里。张俊无奈而伤感地说:“如果真有神灵的话,那神灵给了我们4 天的时间,但我们没有抓住。等到飞机来了,救援队来了,天一下子就变阴了,连日暴风雪。这又成了一个最符合藏民反对我们登山的理由。”        最可行的救援是派直升机,但指挥部开了4 天的会,最终告诉他们的结果是成都军区的直升机来不了, 因为没有德钦县的地质、气象资料和加油点。

天上的等不来,只能争取地面救援。经过7天漫长的等待, 登山队派出的救援小组终于赶到大本营,实力最强的 登山队在仁青平措的带领下,日夜兼程从拉萨赶来。滇藏公路两千多公里路程,平日至少需要6天时间,他们两天就赶到了。遗憾的是,救援队到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搜索队。几天过去,山上的队员已经不可能存活了。两支队伍加在一起,十名顶级高手聚集一堂,但在铺天盖地的暴雪面前,冲击显得微不足道,他们选择了几条不同的上山路线,都失败了,只有 登山队到达一号营地,但无法接近二号营地。

二号营地是关键位置,到达二号营地,就能知道三号营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1月9日,来了一架侦察机乘云层散开的瞬间,在高空飞了几个来回,拍了照片,三号营地所在位置有30 万吨以上的云团样物体堆积,判断是雪崩。京都大学的救援队也到了,可是 队上不去,日本队就更上不去了。1月21日指挥部正式宣布17名队员失踪,搜救行动失败。

22号救援队宣布撤离。       卡瓦格博难以攀登有着特殊的原因,横断山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低纬度雪山瞬息万变的气候,使它潜藏着致命的危险。  就在宣布搜救失败、指挥部下撤的当天,大本营附近发生了一场可怕的雪崩。一片宽300米、长400米的冷杉林,树的直径都在50厘米以上,在雪崩过后,杉树林齐刷刷地倒伏在地,一棵不剩。

十几年过去,灾难发生时的恐怖情形依然如故。在那里放牧的老乡说:这是很奇怪的,这片树林并没有在发生雪崩线路上,仅仅是雪崩的气浪就把树林摧毁了。老百姓说,这是神山的又一次警告。然而,山难却使卡瓦格博越显神秘。接下来的几年里, 登山协会接到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登山申请。对于登山者来说,雪山只是一个高度和海拔,攀登一座从未被攀登过的山峰,是很刺激的,尤其是这座山峰发生了登山史上如此著名的事件。

出于对死难者的感情,云南省为京都大学登山队保留了五年的首登权。1996年首登权期限的最后一年,京都大学登山队再次进入卡瓦格博。         这次登山使得争论再次升级。       在当地人看来,侵犯神山就是侵犯他们的生活,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村民以他们的方式捍卫神山的庄严。山上每个村庄人全部下山,躺在路上的,躺在澜沧江桥上的,告诉登山队如果要攀登卡瓦格博神山先从他们身上踩过去。

张俊仍然是这次登山的中方联络官。他无奈地说,与其说我们是登山队,不如说是工作队,整天就忙于调登山队与当地村民的关系,解决每时每刻都在出现的问题。我们太累了,太疲倦了, 阻力太大了。他一连说了三个太字。       然而,最终使得1996年登山失败的,不是村民的阻挠,不是队员技术有问题,依然是冥冥之中支配一切的某种力量。

就连自称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张俊也说,我们被老天捉弄了。       由于有1991年山难的前车之鉴,这次行动格外谨慎,进程也格外缓慢,1996年2月1日,登山队终于到达了1991年所建的四号营地的同样高度。登顶指日可待,但一个令人心忧的消息从万里之遥的东京气象厅传了过来:未来两天内将有一个巨大的暴风雪过程,可能要超过91年的那次降雪。

他们寻问了中央气象台和云南气象台,结果是吻合的。在他们的头顶,乌云正在聚集,手中的气象仪也显示暴风雪就要来了。大本营开了紧急会议,马上命令山上的队员迅速撤营,能丢的丢,能弃的弃,只要能活着回来就行。本来从四号营地到大本营,要6 天的时间,他们就一天跑下来了。就在队员们刚刚到达大本营的时候,他们同时接到三地的气象预报,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把云层吹走了, 未来仍然是晴好的天气过程,队员们想重新开始,但已经不可能了。

他们在飞来寺灌木丛中的十七勇士纪念碑前长跪不起,出发时在此发下的誓死登顶的誓言,经不住山峰的一阵风雪而永远地飘走了。1997 年2 月6 日的《迪庆日报》写到,《读卖新闻》记者告诉中方队员:“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将永远放弃梅里雪山。”       金飞彪是登山队的中方队员,他还记得,他们经过的每个村子,藏民们都非常反对,说触犯神灵会带来灾难,还告诉他们:91年之后,出现过一些特大的冰雹,新修小水电站变压器烧了,牲口又跌死很多,庄稼也歉收了。

在山上,通过对讲机,他们得知飞来寺整天烟雾缭绕,聚集了上万人在那里烧香,祈祷神灵带来平安,也在诅咒登山的这些人,不能让他们成功。       人有句老话:想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对攀登卡瓦格博来说,却是什么都没对上号。对于1991 年的山难,藏民们有他们的解释:那一年卡瓦格博到印度开神山大会,不在家,回来的时候,发现怎么有几个人爬在肩膀上,于是他一抖,就把他们抖下来了。

这是纪录片,尼玛说的,这个镜头给人很深的印象。神秘的卡瓦格博的确给世人留下了不尽的巧合与玄机。1996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失败,围绕它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登山是否需要尊重当地文化?山峰除了自然属性,是否有文化属性?登山除了海拔高度,是否存在文化的尊严?为一座山峰产生如此之大的争论,从国务院到乡 ,从科学家到普通村民,这在 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登山界也是少有的。

中方队员段建新说:1991年的时候,登山队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活动,只可能与运输物资的老乡接触,但几乎没有交流。是后来看了媒体的报道,才知道他们登的是一座圣山。遇难者家属告诉我,她们听说登山队进山遇到很大困难,但是不明白老百姓为什么反对。直到山难以后,才从报纸上得知卡瓦格博是一座神山。争论从雪山下的几个村庄扩展到了外界,从登山界扩展到了社会各个领域。

    最不能接受的是登山界,包括登山发烧友。对于他们来说,无高不可攀,这是一种体育精神。况且这座山的诱惑也是不可抗拒的。什么卡瓦格博山神,完全是在造谣。为什么要神话它?我们国家是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登山队每次进山都请喇嘛祈祷,日本的和尚也祈祷,每个人都带了护身符,但是山难还是发生了。登山会给当地带来经济利益。

世界上7000 米以上的高山大都在贫困地区,这个地理是老天赋予。不管什么神山,要把它转化为一种财富,服务于当地、服务于藏民,才有意义的。德钦县是全国特困县,应该正确地认识登山,利用它来改变自己。你把它神话了,听完了神话,生活就能改变了吗?       许多人甚至认为,这场争论纯粹是媒体炒作,或是有一些人特别信奉迷信的人,作了不利于发展的宣传,并把它扩大了。

民族学家郭净在德钦县做研究课题,他记录当地民族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他认为,不同的文化之间是很大的差别,这非常需要理解和尊重。2003 年是藏历水羊年,这一年踏上转山路的朝圣者就在十万人以上。一座山峰,我们想到的垂直超越,但藏民则是平行地绕着它走。他们与自然是达成一种平等共存的关系,我们则是在其中显示自我的力量。

      2000年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当地 在德钦县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数十位中外学者、 、喇嘛、活佛、NGO 代表和当地村民一道商讨了卡瓦格博的环境与文化保护的问题。各方人士还签署了关于禁止在梅里雪山进行登山活动的呼吁书,呼吁 立法保护神山。       倡议书中写道:“梅里雪山是所有信奉藏传佛教民众的朝觐圣地,自古以来,她在藏民心中是至尊、至圣、至神的象征,她的宗教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被世代藏民奉为八大神山之一。

攀登梅里雪山诸峰是对神灵的亵渎和蔑视,是不符合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行为,是对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一种伤害。”他们吁请各界人士尊重藏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拒绝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以任何理由登顶梅里雪山,请国内外所有热爱大自然、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朋友共同保护好梅里雪山的圣洁,为人类留下这一永恒的净土。据悉,这份呼吁将送达各国登山协会。

迪庆州 有可能考虑将这一建议纳入自治州地方法规,给以有效保障。同一时期,梁从诫先生也给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提案,要求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感情。          2001年当地人大正式立法,不再允许攀登卡瓦格博神山。七年后,遗物在冰川下出现。       1991年1月,17名队员和3号营地奇迹般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他们的下落成为了世界登山界的一个不解之谜。7 年之后,他们竟然陆续重新出现在卡瓦格博下的明永冰川。1998年,在夏季牧场放牛的藏民看冰川上有许多彩色物体,散落在三四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内,进去一看,吓坏了,都是登山队员的遗骸、海拔表、照相机、帐篷和衣服等。张俊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他一踏上冰川就看见一颗牙齿,马上一点劲都没有了。

7年来,他都不相信他们真的死了,直到看见那个牙齿,他才相信,他们真的遇难了。 对于遇难者家属,虽然事隔多年,但仍然是一次次的情感折磨。李自云遇难时35岁,曾彩云永远记得他年轻的时样子,背着背包,精力充沛,笑眯眯的。她说,叫我想象他遇难的惨状,我想不出来。               当年的登山队里有两个云南队员,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的妻子。

经历了如此惨痛的经历,仍不失女人的宽容和温良。    王建华的妻子翁彩琼说起她们被雪山感动的经历:那一年她们与日本家属团一起到德钦县参加17勇士纪念碑揭碑仪式。车一到德钦县就下起了鹅毛大雪。第二天早上,依然是白雪茫茫的一片,从德钦出发时,一路上不停地下雨,路上积雪很厚,是 的铲雪车在开道。到飞来寺漂着小雪,可能见度很低。

阴霾的天空让前来祭奠的人们心情坏到了极点。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能亲眼看一看卡瓦格博的真面目,亲人能永远留在这壮丽的山峰上,心理也能好接受一些,这可能是他们此行的最大心愿,尤其是几千里以外赶来的日本队员家属。悲痛欲绝的翁彩琼向着云中的雪山大声呼喊着亲人的名字:“王建华,我来看你来了!”,其他家属也跟着呼喊着自己亲人的名字,这时奇迹发生了,梅里雪山被感动了,就像大幕布一样,“哗”地一下就拉开,卡瓦格博神山露了出来,太阳的照射下,金光灿灿。

所有的家属全都激动得哭起来,但是,就那么十来分钟,云雾一下子又盖了起来,接着又是倾盆大雨。她们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丈夫那么执着于这座山,因为那山真的是太美了。当地的藏民都说:“神山显灵”,看到这里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眼睛也不禁潮湿了。       翁彩琼说:“我们都是普通人,会被美丽的景色感动。那天飞来寺来了许多老百姓,一到下,就听他们说,是登山队惹怒了神山,但我很感激他们。

他们安慰我说,大姐不要哭了,他是被神山接去做驸马,是到天堂了,你宽宽心心把孩子带大吧。”       此后她五次到卡瓦格博,在孩子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在他人生的每一重要阶段都带他去。有些出乎意料的是, 队员的遗属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希望后人继承遗志,继续登顶。对于让她们付出如此巨大代价的一座山,她是否希望有人登上去?翁彩琼说:这个问题在她来说是个矛盾。

她是运动员出身,也有一种潜在的拼搏精神,如果有人登上去了,对于死去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安慰。但是,还是应该尊重每一个民族的意愿,他们不高兴的事情,不要去勉强。 激烈的争论中,神山为许多人所了解,也为许多人所接受,卡瓦格博也它神奇的力量感染着无数的人。段建新在山难以后,非常投入地热爱起雪山来。原来他登山只注意的是一个高度目标,然后以技术的、物资的准备来完成这个目标,没有任何感情色彩。

现在他会接触当地老百姓,去了解一座山在他们心目中是什么一个样子。“和我们的角度不同,很多雪山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寄托,还有很多一种不能达成的愿望。”他讲了他被神山感动的经历:“那一年我去 冈仁波钦转山,我们每个人都流泪了,那种感受不是伤心,是一种感动。在这种环境下,你会一下子发现人的精神的力量,你不会感觉孤单,转山的人流哗哗的走过去,不分彼此,也不分藏民和汉人,见到人都会打招呼,看到旁边的人有难,都会去帮助。

我们的朋友体力不好,快到山顶的时候,累得不能走了。一位藏民就把他的背包接过去,紧紧地抓着他的手, 把他拽过山顶。他后来说,如果看到帮助他的那位藏民,他可能都认不出来,因为他那时意识是模糊的, 而且语言不通。我知道神山是个什么概念。” 金飞彪也是在1996 年参加第二次中日联合登山队后着迷上登山。他说:“你到一个地方,你只有尊重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你才能够立得住脚,才能找到进山的路,获得感情上和后勤方面的支持。

现在很多人,见到什么山都是说要去征服,上了山顶伸出两个象征胜利的手指留个影。其实,山是不可征服的,你征服只是一个海拔数字。1991 年的山难说明,当时登山队的装备、物资和整个后勤保障是非常强大的,那么多人,而且还是非常有经验的国家级的登山家,在一瞬间全部遇难了。人和自然比起来人是非常渺小的,人是不可能和自然进行对抗的,特别在登山过程当中。

” 跨文化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还有很久的路要走。卡瓦格博争论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座山峰本身。          藏族同胞对卡瓦格博神山的敬畏之情是我们普通人不能想象的,他们甚至不用手指着梅里雪山说话!有藏族同胞这样对我说:“我们反对 让人攀登我们的神山,如果有一天因为你们的无知,让神山发怒,攀登者可以走,游客可以走, 要员可以走,但是走不了的是这里无辜的山里人,他们仍然要生活在这里,独自承当后果。

神山不是属于 的, 无权让谁可以去攀登,神山是属于整个佛教信徒的!!!” 当年当登山队快要攀登到梅里雪山的顶峰时,确实在梅里雪山下的飞来寺有好几万群众在祈祷不要让人攀登上去!     可以参考曾被禁的纪录片《触碰神灵——记卡瓦格博峰山难》终于,在2000年,一个宣言被通过,卡瓦格博作为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这座因信仰和文化而被尊重的山,将永远不允许被攀登。

云南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都叫什么?怎么区分?

太子十三峰,是著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怒山山脉中段梅里雪山,逶迤北来,连绵十三峰。梅里雪山北与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连,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3座,称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雄踞滇西北,海拔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也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上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洛克博士,称卡瓦格博峰是“世界上最美之山”。

 太子十三峰从南到北依次排列主要有:缅茨姆峰,海拔6054米。;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加瓦仁安,也称五方佛峰,五佛冠,海拔5470.5米;巴乌八蒙,也称英雄女儿峰,海拔6000米;帕巴尼顶九焯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主峰卡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米,云南第一高峰;玛兵扎拉旺堆峰,也称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奶日顶卡峰,海拔6379米;粗归腊卡峰,海拔5993米。

 一、 缅茨姆峰(神女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米。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范围30平方公里,积雪终年不化。缅茨姆藏语意为“大海神女”,相传是卡瓦格博的妻子。据说威猛强悍、倜傥风流的卡瓦格博随千佛之子格萨尔大王出征恶罗海国(今印度一带),恶罗海国王出于缓兵之计,佯将美丽无比,艳若云霞的缅茨姆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想两人一见钟情,田地无双的威猛与绝世罕见的娇容化为一体,成了风雨与共的生死伴侣。

卡瓦格博因缅茨姆的帮助很快征服了恶罗海国。后来夫妻双双又被格萨尔王派到该河谷地带来统领边地。当地还有一说认为缅茨姆是丽江玉龙雪山之女。缅茨姆峰从不同的侧面看,形状也不相同。从东面观之,峰顶极似一尖削的金字塔。从东南面观之,则像一端坐的贵妇人,峰顶俊秀,气态高贵。也许是女神更偏爱鲜花的缘故吧,大自然将更多的鲜花装扮于神女峰脚下,皑皑雪峰之下就是成片成片的高山杜鹃灌丛,开花之时铺地似锦,更使雪峰分外妖娆。

“洛拉争归贡布”(藏语“红脸神峰”)则如一个胆小羞怯的孩子,躲藏在缅茨姆身后。海拔5229米。 二、吉娃仁安(加瓦仁安):藏语意为“五佛之冠”,西藏境内叫“无头魔鬼峰”。因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菩萨戴的五佛冠帽,故名。位于面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范围约10平方公里,终年积雪。

 三、包乌杜吉。 四、布迥松阶吾学:海拔6000米,布迥藏语意为“小儿子”,传说其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儿子。此峰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之间,气势磅礴。其南、北两个坡面上的大冰瀑布尉为壮观。 五、 乌格冬:又译作“巴乌八蒙”、“巴乌帕崇”:也称“英雄女儿峰”或者“将军峰”(沾迪吾修即玛兵扎拉旺堆也叫将军峰,注意区分),浑圆饱满,摄人心魄,海拔6000.1米。

 六、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帕巴乃丁德朵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海拔5880米。 七、八堆顶:海拔5157米。 八、主峰卡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海拔6740米。 九、说拉赞归面布(藏语意为”柏树山上最凶暴的红脸厉神“),又叫“布穷松吉吾学”: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最北边的一名卫士。

藏文中“说”是指柏树,“拉”是指:山,赞归:凶暴的神,面布:红。这与山的自然地理特点极为吻合: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此山气候复杂多变,夏天时有飞雪,垭口风速甚急;此山的高山灌木丛和冷杉林带生长有大量高山柏灌木和乔木。山峰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接云南德钦和西藏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蕴意和内涵的“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绕山朝拜太子雪山的“外转”路线所必经的最北垭口。

每年的夏、秋季节,过往马帮、朝山者、农牧民络绎不绝。海拔5295米。 十、沾迪吾修:又译作“扎堆吾学”、“马兵扎堆吾学”、“玛兵扎拉旺堆”(又叫做“将军峰”、“黑头将军”、“无敌降魔战神”),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 十一、奶日顶卡(又译作“乃日丁卡”、“来日贡卡”):海拔6379米,藏语意为“圣山顶”。

当地百姓传说他是沾迪吾修脱放在一旁的帽子。 十二、粗归腊卡(无首峰):海拔5993米,藏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山峰的形状很像踞据的黑熊的爪子。 十三、芒框腊卡:海拔6400米。 太子十三峰---最高的卡瓦格博峰,为云南第一高峰。海拔为6740米,是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传说为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位居藏龙区八大神山之首,故在当地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是康巴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

初次去云南,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建议去哪个?

初次去云南,还是先到玉龙雪山去玩一圈再说,玉龙雪山距离丽江很近,也就不到40公里,去梅里雪山从丽江出发,最少坐车一天才能到达,梅里雪山适合深度玩的驴友,可以过去,怎么说?玉龙雪山现在过去正是时候,可以玩一玩滑雪,当然还有很多景点可以玩,比如蓝月谷,殉情谷,玉水寨,冰川公园,白水河,甘海子,牦牛坪景点等可以去玩,非常的漂亮,在11月到5月算是比较好的季节吧!门票价格进山费130元;保险2元,景区内接驳车费20元,也就是环保车20元,付了这些费用 可以去冰川公园和蓝月谷景区;大索道往返费用是,180元;大玉龙八景区联票,230元;云杉坪索道往返55元;牦牛坪索道往返60元,电瓶车游玩需另付40元车费。

门票50元/人,买票时会查验丽江古城维护费80元/人的收据,如果没有需要一并购买了,现在貌似管的也不严格,不知道能不能混过去,10月以前必须缴纳,知道了吧?上去滑雪的话,需要穿羽绒服,带氧气瓶,价格在200以内,应该可以解决,建议自己在山下买,应该很便宜,二几十块钱就解决了,到了景区翻好几倍;梅里雪山,我们去了都是玩转山的,一转就是20多天,适合深度玩的驴友,会觉得更有意思,梅里雪山距离丽江350公里,坐车需要一天时间,梅里雪山也是一个景区,但是梅里雪山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至今无人登顶,当然景区也很有意思,150元套票,含金沙江大湾60元、雾浓顶观景台60元、飞来寺观景台60元;228元套票,含金沙江大湾60元、雾浓顶观景台60元、飞来寺观景台60元、明永冰川78元;230元套票,含金沙江大湾60元、雾浓顶观景台60元、飞来寺观景台60元、雨崩80元,进雨崩加收5元管理费等等,转山就需要找向导,或者跟团进行,这是一个辛苦活,没有徒步基础,还是不建议去转的,不冈仁波齐转山困难多了,冈仁波齐才56公里,梅里雪山大转一圈,少说上千公里了;两个地方,都值得去,个人觉得,初次去云南,就到玉龙溜达溜达,玩的熟练了再去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环线自驾游攻略?自驾泸亚线,德贡线,丙察察线,求线路?

梅里雪山旅游攻略想去这里玩,就必须先了解这里,做好攻略。我去过这里几次了。都是再不同季节过去的,最值得去我觉得还是春天过秋天去。先不多说,上菜吧!梅里雪山处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位于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境内,主峰卡瓦博格海拔6740米,是云南第一高峰,这里既有高原的壮丽,又有江南的秀美。

在雪山之巅,云雾在宁静地流淌;在雪山脚下,冰川在宁静地流淌;在雪山深处,江水在宁静地流淌……不同的节奏韵律,同样的赏心悦目。推荐旅行时间梅里雪山降雨多集中在6-8月,此期间气候极不稳定,是登山的气候禁区。理想季节:10-5月的冬春季是观赏梅里雪山的的最佳时间,最佳季节是10月底后,天气晴朗,空气洁净,透明度高,常能看到主峰。

其他时间:要看运气,一般在清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更容易看到雪山。但梅里雪山气候瞬息万变,卡瓦格博峰突现的机会也不少。有的游客在丽江看天气,雨则不动,晴即前往,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看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尤其是看神山。一种正确的思想是不太关心时间和天气,而是带一颗心,去看神山。秋末和春初:观卡瓦格博峰8:00-9:00左右,能看到雪峰下,针叶带有一条白的云带,当地藏民特称之为“卡瓦格博献哈达”。

随着太阳的升高,云带不断上升,中午时分云朵飘浮在卡瓦格博峰顶上,此为“卡瓦格博打伞”,能领略此种景致的机会不多,据藏民传说只有缘之人才能有此福分。穿衣指南梅里雪山地形复杂,气候变化更为复杂,每年夏季,山脚河谷气温可达11-29℃, 高山则为-10℃-20℃。梅里雪山一带早晚温差较大,最好带件厚外套,可以御寒。

舒适、防水的鞋子也是必要的。最好带一个手电筒或头灯,黑天或昏暗的灯光下可以用到。在户外要注意防晒、遮阳。消费水平梅里地区的飞来寺是观看梅里雪山的最佳地,住宿费用会略高于德钦县城,而其他地方的住宿都相对比较便宜。一般70元左右的房间就很好了。至于你说的自驾游梅里雪山,就要做好你从哪里进来了。不过,大部分都是选择来“转山”的。

说到“转山”那就给你普及一下了。梅里雪山是藏东地区第一神山,为藏传佛教宁玛派分支伽居巴的保护神,于是卡瓦格博峰就成了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藏传佛教认为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地球上汪洋消退,陆地升起之时出露的第一座山峰,它出露之时恰为羊年羊月羊日羊辰。据古书《卡瓦格博外圣地广志》记载,水羊年香巴拉以及岗底斯山为首的康藏一百二十八处大圣地和一千零二十二处小圣地的守护神都要降临卡瓦格博圣地聚集安住。

这一年来梅里雪山转山朝拜,也就朝觐了上述众圣地的守护神,可获得多于其它年份十三倍的功德加特。位于云南省与西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壮丽、神秘莫测而闻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国学者就称赞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在藏文经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为“修行于太子宫殿的神仙”,特别是主峰格博,被尊奉为“藏传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在拉萨甚至有这样的传说: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可见其颠之高,其辉之远。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心中,一生中必须绕卡瓦博格转经一次,才能在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即便在转经途中死去,也被视作再生有福,灵魂甚至可以抵达极乐世界。据说梅里雪山转山,最早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于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

从那时开始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信徒们之所以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这很困难,另外的办法就是转山。他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

因此转山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藏族人认为在神山的本命年转山苦行一圈能消除今生的一些罪孽,给来世积下一些功德,很多人几乎每年都去转山。藏族人转山的装具也较简易,用背夹背上单薄的被褥,再带一些糌粑面、酥油、茶叶等简单食物,杵上一根转山竹便上路了!而我们常人转需要理由吗?对于一个喜欢旅行,热爱壮丽自然风光的人来说,这是一次享受户外旅游的绝佳机会;对摄影爱好者而言,神山有超凡出尘的景致;对爱好民俗的旅游者而言,是了解藏族宗教观念、生活习俗的最佳途径;对醉心自然的旅游者而言,是一次天人合一的身心投入。

梅里雪山地区海拨较低,气候湿润,全年适宜转山,没有岗仁波齐强烈的季节限制和体力要求,尤其内转经基本上只要身体健康的人都能承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时间安排前往。预计今年梅里雪山弯弯曲曲的山路之上,必定善男信女牵羊扶仗,匍匐登攀,盛大的场面将会令人叹为观止。今年赶去梅里雪山转山,12年一个轮回,实属难得一遇。

梅里雪山朝拜路线分为内转和大外转两种。外转路线为顺时针方向绕卡瓦格博峰一周,大约需要15天左右;内转者先到白转经堂(雪山对面),拿到入神山宫殿的钥匙,然后到飞来寺、太子寺等,最后到达雨崩神瀑,外转在体力和时间上都对信徒有极高的要求,主要是体力好,虔诚的藏族人为主。内转经主要是从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边的西当中徒步出发,翻越南宗垭口到达梅里雪山下雨崩村,然后前往五冠峰和神女峰雪山下的神瀑,在神瀑下转三圈或十三圈,虔诚者最多可转108圈,接受神瀑圣水的洗礼。

据说在神瀑下沐浴圣水可洗掉人体内的五毒和之前的罪孽,达到净化身体和灵魂的作用。内转经从西当徒步到雨崩,再前往神瀑,再返回西当,需要三天时间,徒步约为六十公里,平均海拨在3000-3500米左右。徒步路程全都在原始森林中行走,没有特别的难走崎岖路段,大部路面都是较为平缓的马道,一般人的体力都可承受,体力差的可以选择骑马,由当地藏民牵着马匹带游客进山。

前往梅里雪山转山时需要了解的一些知识1、玛尼堆在藏族心目中是神的路标,上面的玛尼石雕刻着六字真言或佛像,是藏民的圣物。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藏民认为走反了方向会有罪过。不要随意拾取玛尼石,更不可坐在玛尼堆上。2、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不得逆转;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3、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给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需一饮而尽。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然认为客人不懂礼貌,瞧不起他。4、该地区为了环保,禁用塑料制品。请不要将塑料制品带入藏区。另外塑料袋拴在马鞍上发出的声响,容易使马受惊。

5、梅里雪山是高海拔地区,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病不能前往。可带红景天、肌苷预防高山反应。另外巧克力、红糖也能缓解高山反应。6、藏民不喜欢讨价还价(除了县城里很商业的售点,也是跟汉人学的),很多地方的价格也是明码标价,如租马的费用,如果你觉得价格不合理,可以拒绝,不必去讨价还价.尤其是在去雨崩的途中,马费都是明码标价的,讨价不但不成,反而会极大地破坏你旅游的心情。

7、面对神山或佛像时,不可用手指去指点神山或佛像,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表虔诚。8、内转租马的费用只算人骑费用,骑马人不可背包骑马,可由马夫代背,需收费,费用似背包重量而定。外转一般租用马匹来托运装备,并不是给转山者骑乘,在您做出大转的决定之前应该要明白,既然来转山就应纯粹一点,前面几天大家的体能有高低,到后面凭的都是意志力了,因此带着一颗虔诚的心上路是最好的精神力量。

如果必须租马匹,可以在永久村找,但转山旺季时价格会很贵。梅里雪山雨崩内转经地图从丽江出发,梅里雪山、雨崩内转线路:第一天:丽江—香格里拉—奔子栏—白马雪山—飞来寺(360公里)第二天:飞来寺—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西当—南宗垭口—雨崩村(80公里)第三天:雨崩—笑农大本营—冰湖—雨崩上村(22公里)第四天:雨崩上—神瀑—南宗垭口—西当—飞来寺(80公里)第五天:飞来寺—奔子栏—松赞林寺—香格里拉(190公里)第六天:香格里拉—虎跳峡—丽江(180公里)内转经线路就不再赘述了,需要了解详情,请见我的另外一份《云南香格里拉 梅里雪山雨崩,六天经典徒步攻略》更多梅里雪山转山、雨崩徒步的详细功略推荐大家参考云行户外关于梅里雪山、雨崩徒步等系列经典线路!梅里雪山外转山(大转山)路线 全程徒步德钦(3400m)-羊咱(1950m)-永久村(2460m)如果是选择自由行前往,可以乘坐德钦到燕门乡的班车(每天很多班,最好乘坐中午以前的),羊咱下车,过阳朝桥右转,会经过一个白塔,顺大路往前15分钟,到一个叫茶里顶的小寺庙点个酥油灯取转山的钥匙,顺山路徒步到达永久村,大约2小时。

永久村住宿点比较多,但转山旺季不一定够住,可以考虑露营。在永久村可以找向导和马匹。第一天:永久村(2460m)-多亚拉垭口(3150m)-曲夏(2715m)-永是通(3340m)上升800米,18公里,约8小时(以下都是负重时间,轻装酌情减少),比较轻松的一天。① 永久-多亚拉,约2小时,永久出发,沿盘山碎石路面缓缓上行,坡度不大,到达梅里大转的第一个垭口多亚拉,在垭口可以看见白马雪山的背面。

② 多亚拉-曲夏,约1小时,山腰横切下行路况不错,路的左下方那个村庄就是永支,曲夏有条小溪,附近有2个帐篷大小的一块空地,曲夏不显眼,容易错过,可以在曲夏午餐。③ 曲夏-永是通,约5小时,曲夏一个小时后到达一个沟口,右转进入原始森林,沿隆那河上行,沿途风景很漂亮。永是通是个高山牧场,周围风光迤逦是扎营的理想地方。

第二天:永是通(3340m)-德康拉杂(3465m)-多克拉垭口(4480m)-咱俗通(3630m)上升1140米,下降900米,13公里,约7小时,多克拉天气诡异多变,多有雨雪,连藏民也认为这里是转山途中最凶险的地方。① 永是通-德康拉杂,约1小时,沿隆那河上行至一片河滩,河滩上有些巨石,过河左侧上山② 德康拉杂-多克拉,约4小时,德康拉杂左侧上山,路很陡,一个小时后到达高山草甸,道路变成平缓土路,可以远远看见多克拉垭口,多克拉是梅里大转的第二高度,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线,过了垭口就进入西藏界,也是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的分水岭③ 多克拉-咱俗通,约2小时,垭口上多有积雪,下垭口的坡度非常陡,一定要万分注意安全,向导说有118个弯,对鞋底的防滑性能和膝盖也是个考验。

垭口下方是个小牧场,可以暂时休息,继续小溪下行约1个多小时,到达一个宽阔的牧场,就是咱数通。第三天:咱俗通(3630m)-曲舍(2955m)-卢阿森拉(2855m)-曲那塘(2450m)下降1100米,约8小时,13公里,大部分在树林里,比较轻松① 咱数通-曲舍,约4小时,在森林里一路下行,如果是秋天,金黄色的树叶会亮瞎你的眼睛,路面泥泞湿滑,如遇下雨会增加行进难度,溪水在道路左侧,曲舍是森林里面的一小块草地,周围有些粗壮的树木,在这里溪水和转山的道路分开了,一直到曲那塘才会重新汇合② 曲舍-卢阿森拉,约2小时,大部分都是平缓山路,走得会很舒服,快到卢阿森拉时海拔会上升60米,非常陡的坡度,上去后就是卢阿森拉垭口,这是转山路上很独特的地方,每个转经的人都会在那儿扔下自己随身的东西来纪念逝去的亲人,所以远远就有经幡,青稞、碗堆成小山, 到处都挂着手链、佛珠、衣服等等,宗教气氛浓烈。

③ 卢阿森拉-曲那塘,约2小时,一路下行,有的地方坡度较陡,但基本上道路还是好走的,看见吊桥就到了曲那塘,上午伴随左边的小溪到了这里变宽了,建议不要过桥扎营,取水比较方便,过桥虽然草地好,但取水不方便第四天:曲那塘(2450m)-辛康拉垭口(3660m)-阿丙村(2190m)上升1200米,下降1500米,约9小时,15公里,漫长的上升和下降,艰苦的一天① 曲那塘-辛康拉,约6小时,过桥后沿河平缓前行,40分钟后开始上坡,道路在峡谷右侧的山腰横切上行,一眼看不到尽头的上坡很累,好在都是在树林里不会太晒。

一路上没有水源补给,在海拔约3400的地方(约5小时)有棚子搭成的小卖部,从小卖部往上继续走半小时有几个简易的木头房子,在附近可以看见缅次姆的背面。② 辛康拉-阿丙村,约3小时,翻过垭口后的你会觉得风景豁然开朗,垭口往下走不久就能远远看见山下的阿丙村,海拔急速下降1500米,有几段路比较滑要小心,漫长的下降是对膝盖的重大考验,到了阿丙村你会觉得膝盖已经不属于自己。

阿丙村可以住不用扎营。第五天:阿丙村(2190m)-桥头(1710m)-热水塘(1760m)-扎那(察瓦龙1890m)约11小时,28公里,干热的怒江大峡谷,道路平缓而枯燥,在怒江边泡脚是个亮点,双脚放在温泉里,看着近在咫尺的怒江滚滚而去,劳累几天的身体可以得到很好的放松。① 阿丙村-桥头,约3小时,从阿丙下来到公路,沿河往北走,在路边的岩石上有些佛像的石刻,小河在桥头和怒江交汇,过桥就是丙察察公路,桥头有小卖部② 桥头-热水塘,约3小时,沿丙察察公路往北走,炎热的河谷会消耗更多的体力,热水塘是怒江边的一片温泉,可以泡脚,水温不太高,不建议泡澡③ 热水塘-扎那,约5个小时,热水塘出来一个多小时有个小卖部,前面不远便是著名的大滑坡,通过前先仔细观察,然后快速靠墙边通过,之后是漫长的河谷公路一直到扎那。

扎那是察瓦龙乡政府所在地,可以补给物资或者停留休整一天第六天:扎那(1890m)-龙普(2300m)-堂堆拉垭口(3350m)-格布(2340m)上升1500米,下降1000米,约9小时,15公里,难度适中,堂堆拉-格布一段景色壮观① 扎那-龙普,约2小时,沿公路出来10分钟右拐,不就进入村庄,在很深的沟里行进,各种大牲口粪便的味道混在在一起,龙普是垭口下面的一个小村庄② 龙普-堂堆拉,约3小时,沿树林里面的之字形路上行,路面宽敞,比较容易走③ 堂堆拉-格布,约4小时,垭口下来半小时,路左边是一个叫“给音”的牧场,几座藏房散布期间,周围是金黄色的树林,景色非常漂亮。

给音出来沿山谷急速下坡,坡度很陡很滑,我在这里摔好几跤,万分小心!山谷的尽头有座大山挡在眼前,山下的玉曲河自右往左环绕而去,路下方几百米处河边有个村庄,左转顺河一直走,路面较平缓,中途路过拉达村(2320m),有小卖部可以买健力宝喝,继续前行一个多小时,右侧的河上有个吊桥(察瓦龙中心桥),过河就是格布第七天:格布(2340m)- 达古拉垭口(4100m)-牛棚(3300m)上升1800米,下降800米,约10小时,14公里,难度大,垭口下来的路需要特别小心① 格布-达古拉,约8小时,格布出来不久有岔路,下面的是去西藏盐井,上面是转山路,约2小时到达一个小垭口(2600m),景色很壮观,能看见左贡方向的雪山,之后约1小时的平路到达古拉垭口下面(2750m),之后进入茫茫原始森林,漫长的上坡到达垭口。

② 达古拉垭口-牛棚,约2小时,从垭口下来的路不好走,许多巨石在路上形成落差很大的台阶,垭口下来约2小时到达半山腰的牛棚。体力好的可以继续往前约3小时到达玉曲河边的咱青桥扎营。第八天:牛棚(3300m)-来得桥(2550m)-来得(3030m)-梅求补功(4050m)下降800米,上升1500米,约9小时,14公里,艰难的一天,建议在梅求补功扎营① 牛棚-来得桥,约3小时,陡坡急降和横切相结合,终于能看见卡瓦格博了,最后的考验是一段很长的滑坡路,右侧是石头和烂泥堆起来的陡坡,所谓的路就在上面,左侧下方是湍急的玉曲河,一定要万分小心,相互间距拉开一些,过了滑坡路下到底就是来得桥。

来得桥边有小卖部,到这里应该是午餐时间,天气好时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晒晒睡袋。② 来得桥-来得,约2小时,坡度很大的上升,海拔上升400米后是一段平缓路,前面就是来得村,村里有小卖部③ 来得-梅求补功,约4小时,从左侧绕过来得村,继续陡峭的上坡,这段路对于负重的人来说是个艰难的考验,在很陡且狭窄的路上,连合适休息的地方都不好找,我的相机就从这里滚下山坡,天色黄昏找不着,第二天又从梅求补功跑下来找。

梅求补功是树林和灌木丛之间不大的一块平地,有梅里雪山观景台的美誉。据说这里有水源,但是我没有找到第九天:梅求补功(4050m)-说拉垭口(4815m)-多通木屋(4050m)上升800米,下降800米,约7小时,13公里,难度大,经过8天的徒步,你的体力可能已经所剩无几,前面是最后一个垭口① 梅求补功-说拉,约4小时,早晨起来一定不要着急走,给自己一点时间好好欣赏一下美景,经过9天的徒步,这里是整个转山线路中景色最壮观的地方,前面不远处的雪山就是卡瓦格博,背面和正面的样子是不是很不一样?从这里到说拉的路不难走,一段平路后上一个陡坡之后再平路再陡坡,然后来到说拉下面,说拉垭口是转山途中海拔最高点,和前面的多克拉一样,是云南和西藏的分界,过了说拉就又回到云南了② 说拉-多通木屋,约2小时,垭口下来经过一片乱石区之后急降,往前走不远是个高山草甸,这里就是扎西牧场,垭口到这里约1小时,可以在这里扎营,也可以继续往前1小时在多通的漂亮小木屋里扎营第十天:多通木屋(4050m)- 梅里石(2100m)约6小时,13公里,海拔急剧下降2000米,意味着你能在几个小时内把高山草甸到灌木丛到针叶林、阔叶林,最后进入干热河谷的植物都看一遍,沿着梅里水一直下降,据说在山谷里有18个木桥,在后半段的一块石头上有个脚印,据说是卡瓦格博留下的。

梅里水在山谷的尽头汇入澜沧江,看见澜沧江离转山的终点也就不远了。梅里石自古便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是山外的察瓦龙、碧土等地和德钦互市的地方,同时梅里石也是转山的终点,从这里很方便搭车去飞来寺。梅里雪山外转山 徒步加车程第一天:丽江-香格里拉-金沙江大湾-飞来寺-查里通-永久村(车程)第二天:永久村 –(12KM) 隆那 - (9KM )永是通营地(徒步)第三天:永是通营地 – (3KM)多克拉垭口 - (4KM)咱俗塘 – (9KM)作阿德江(徒步)第四天:作阿德江 – (6km)卢阿森垭口 – (2km)曲那塘 – (9KM)幸康拉垭口 – (7KM)阿丙村 – (20km) 乘车察瓦龙(徒步加车程)第五天:察瓦龙 – 甲应村(车程加徒步)第六天:甲应村 – 察瓦龙第七天:察瓦龙 – 格布 – 来的村 -(2.5km)梅求补功(徒步露营)第八天:梅求补功 – (4km)尼玛牧场 - (1km)说拉垭口 - (2km)扎西牧场(徒步)第九天:扎西牧场 - (16KM)梅里石 - 飞来寺(徒步加车程)第十天:飞来寺 - 香格里拉 - 丽江(车程)转山最佳季节围绕梅里十三峰顺时针转一圈的外转经线路有700年历史,现在转山的徒步起点通常从云岭乡的羊咱桥开始,终点是梅里石,一共170公里,途中海拔最高点说拉垭口4810米,海拔最低点怒江边1710米,沿途跨越澜沧江和怒江,在云南和西藏之间走个来回,全程10天(每天8-10小时)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5月-11月中旬是转山季节,其中10月份最好,这个季节层林尽染金色,风景非常漂亮,同时雨水比较少,多克拉垭口和说拉垭口的积雪也不算多。转山装备参考食品:至少需要四天的食物和燃料,实物以高热量的方便食品为主,例如方便面、火腿肠、牛肉干、巧克力等。到达阿丙村之前的四天没有固定补给(转山旺季时可能会有临时茶馆),从阿丙村开始基本每天能遇到一个村庄,补给问题不大衣物:冲锋衣裤(或军用雨衣凑合一下)、高帮徒步鞋(有防水功能最佳,如gore-tex)、抓绒衣、速干内衣裤和袜子、遮阳帽、 手套药品:感冒药、退烧药、抗生素、腹泻药、云南白药气雾剂、驱虫药、盐(防蚂蝗用)必带用品:防水良好的帐篷、羽绒睡袋(强烈建议800g羽绒,即使在夏天,高海拔地方扎营也是很冷的)、防潮垫、炉头、餐具、水壶、高山气罐(4个/人)、墨镜、手杖(建议双杖)、头灯及备用电池装备不宜太多,在前期准备阶段,自己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计划,精简实用为第一要务。

关于向导没有向导支持几乎是无法完成转山,或许转山季节人会比较多,但藏民走得较快,如果你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走错路的风险很大。要有十分的把握再去转山,可以提前联系我们安排向导,或者可以在永久村后请当地向导,梅里雪山外转现在很多部分是可以车程加徒步的,如果不是一定要求全程进行徒步,还是建议提前进行安排选择部分路段车程进行。

来梅里雪山最期待的当然是拍到难得一见的梅里雪山金山,这是在所住酒店拍到的梅里雪山日出时刻表,明天就按这个时间拍雪山,希望好运气能眷顾你们,让我们见到壮美的金山奇观!另外,其他你说的进藏最火的三条线路。对于对藏区线路不理解的人,听到这三个线路名字后完全是一脸懵逼啊,这都是说的什么跟什么啊!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些轻科普,把最新消息告诉大家。

1,丙察察丙察察是一条简易公路的名称,是云南丙中洛-西藏林芝察瓦龙乡-林芝察隅县的简称,这是八条进藏路中最后一条被开辟出来的,同时也是八条进藏路中直线距离最短的,线路长度290公里左右,其中丙中洛-察瓦龙100公里在怒江峡谷中穿行,察瓦龙-察隅190公里主要在原始森林和山地峡谷中穿行。曾经的丙察察是越野的代名词,不过随着怒江美丽公路的建成通车,丙察察这个名字也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最新消息,怒江美丽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今年国庆通车。另外在这里顺带说一下最近比较火的丙察左线,丙察左是丙中洛-察瓦龙-左贡的简称,其实这是一条备胎公路。只有在丙察察不放行的时候,才会有游客选择。出察瓦龙后有一个丁字路口,左转察隅,右转左贡,不过到左贡这条路比到察隅更长,而且都是土路,路况也不好,关键是景色也一般,所以如果丙察察是通着的时候还是走察察吧!2,泸亚线泸亚线号称水蓝色星球上最美丽的遇见,是连接稻城亚丁和泸沽湖的一条简易公路,位于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域。

泸亚线从15年开始突然声名鹊起,大有和丙察察分庭抗礼之势。泸亚线的最大优势是它连接的两个景点名气都超大!泸沽湖与稻城亚丁近在咫尺,但是按照常规线路走却要2-3天才能到达。目前泸亚线是两个景点之间最便捷的纽带,泸亚线全长280公里左右,土路现在只有几十公里了。整体来说泸亚线难度不大,也没有什么危险路段。

主要是进土路后岔路较多且没有明显标示,一定要多找当地人问路确认。泸亚线正常9个小时左右可以走完,由于此路建设条件复杂,预计全程柏油路贯通要等到明年后了。3,德贡路德贡路是德钦到贡山的线路简称,从丽江想走丙察察的朋友会发现常规线路是丽江-大理-杭瑞高速-六库-福贡-贡山-丙中洛,这样走差不多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丙中洛,而且是按照U字型绕路走的。

其实丽江去丙中洛有一条近路可走,就是从德钦横穿横断山直接插到捧当大桥,然后前往丙中洛,德贡线里程数为150公里,路况正常的情况下,从德钦4个小时就能到贡山县城。不过德贡路一直在修修停停,路况不尽如人意,不过有最新消息告诉大家,6月底,德贡路全程柏油路即将贯通,届时轿车就可以轻松搞定了。以上便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三条比较火的自驾线路。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