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正黄旗酒1635怎么样,镶黄旗才是八旗头旗

上三旗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由皇帝亲自率领,不设旗主。“正黄旗大妈”占座骂人只是极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什么,对这一类现象,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对“正黄旗大妈”们多施以援手,拉一把、帮一下,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带领他们共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正黄旗在清朝什么级别?

“臭外地的,来北京要饭来了?狂什么呀?我是正黄旗人,有通天纹!”“我生在红旗下,长在天安门,你呢?臭外地的?我就是北京人怎么了,我上来了,你们小年轻还占着老弱病残座,赖谁啊!我肢体残疾,这座就应该是我坐的,我二环以里户口那就叫北京,我还真是正黄旗人。”在公交车上骄狂地“正黄旗大妈”一顿骂给自己作得一手好死,不仅让自己分分钟火遍了全国,还被警方行政拘留了。

“正黄旗大妈”一词成功在当前社会热点“高考”“疫情”“祝融号火星车”等关键热点中抢得一席地位,当真是可喜可贺。那么,这个骄狂大妈口中的“正黄旗”到底在清朝是什么?曾经有多厉害?它如今的现状如何?让我们接着往下看。一、“正黄旗”到底在清朝是什么?据史书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以后,在1601年首了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的设定中,八旗制度同时具备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职能,因为那时候的满族社会经济太落后了,基本上是从零开始。

说白了,这个时候的八旗,就是一个军政府,整体权力应该是很大的。八旗中,又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是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由皇帝亲自率领,不设旗主。下五旗是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下五旗由亲王或者郡王担任旗主。清军入关以后,满族社会经济基本上发展得差不多了,八旗制度就剥夺了原有的生产和行政职能,只保留了军事职能,说白了就是转变成了一支职业军队。

综上,“正黄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它在清军入关前,是个满清军政府里的权力佼佼者,在清军入关后,就是一支军队。二、“正黄旗”有多厉害?看完第一点,其实我们已经能明白个大概了。入关前的八旗是个军政府,入关后的八旗是个纯军队,所以入关前的八旗应该是权力的巅峰时期。又因为皇帝在古时候是所有人的大哥,大哥让干啥就得干啥,他率领了上三旗,下三旗的旗主都是亲王或者郡王,都他的小马仔。

所以上三旗是要比下五旗厉害的。一般满洲皇族贵族都是在上三旗,旗人都是下五旗。那么,“正黄旗”在上三旗中,有多厉害呢?这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正黄旗”是三旗之首,因为它旗色是纯黄色,血统也最尊贵,里面的旗人都是最尊贵的皇家姓氏,像什么爱新觉罗氏、佟佳氏以及马佳氏啊,在电视剧里经常都是非常厉害的。第二种,“镶黄旗”是三旗之首,它的旗色是黄色镶红边,并且这一旗中出了很多的皇后,里面的旗人基本上都拥有着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一直在满清中都有崇高的身份地位,像什么叶赫那拉氏、富察氏、钮钴禄氏。

可能大家在这里有点儿迷糊了,我谈一下我的见解。个人认为“正黄旗”应该都是皇帝一派的姓氏和血脉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最厉害的,但是在皇权斗争中,最厉害的就不一定全是皇帝了,剩下的这些人应该都是出自“镶黄旗”。“正黄旗”代表着皇亲血统的纯正,“镶黄旗”代表着权力的巅峰。史书记载,努尔哈赤去世之后,皇太极先把镶白旗占为己有,然后又逼迫自己的弟弟用黄旗与自己的白旗互换,让自己成为正黄旗与镶黄旗两旗旗主。

所以,清朝时候,满清贵族对这个八旗的所属争斗是很厉害的。综上,“正黄旗”在清朝八旗中有较高的地位,血脉最尊贵,姓氏很厉害,权力也很大,隐隐约约稳居“上三旗”之首。三、“正黄旗”如今的现状如何?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覆灭,许多八旗子孙为了生存下去,基本上都隐姓埋名了,多数都改成了汉化的姓氏。昔日帝王之家天下,而今,早已是百姓之公天下。

先说说八旗的领导,末代皇帝溥仪吧,按理论,他是八旗、也是上三旗最后一任大哥,他退位以后生活很困难,日本人和国民党都打过他的主意,前半生过的比较凄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半生还算过的平静。大哥都这样了,其他八旗子弟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大部分人汉化姓氏之后,都各自娶妻生子散入到了民间。2000年,清朝档案里发现了一本名叫《拉林阿勒楚喀京旗原案》的书,上面记载了清朝索额图、和珅、鳌拜等3000多八旗家族移居的全过程,顺着这个线索,国人又在黑龙江拉林又找到了一批群居了24个村庄的八旗后人。

现在的拉林,那些满清八旗子弟的后人,早已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每天勤劳作业,大多已然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社会上再也没有了皇权阶级,大家生而平等,这是不仅是拉林八旗子弟现在的真实写照,也是所有当代八旗后裔的生活现状,曾经的辉煌早已随风散去。最后,我想说:青山依旧在,山河样貌如常。

如今早已进入法治社会,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人生而平等,不分血统,不分尊贵卑贱。“正黄旗大妈”占座骂人只是极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什么,对这一类现象,我们需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对“正黄旗大妈”们多施以援手,拉一把、帮一下,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带领他们共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相信,不论是北京大妈也好,还是其他的“正黄旗”后裔也好、血统正宗的八旗子弟也罢,大部分人应该还是有文化、懂文明、讲礼貌的高素质人群,毕竟,社会在进步,国家在进步,民族复兴在召唤。

雍正时期八旗旗主的地位如何?

顺治七年(1650)底多尔衮死后,清世祖福临为了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对八旗的顺序进行了调整。由皇帝控制的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称为上三旗;由诸王、贝勒统辖的正红、镶红、正蓝、镶蓝、镶白五旗,称为下五旗,此后终清未改。清世宗雍正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贝勒对各旗的控制,严格区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领(俗称外佐领)和府属佐领(俗称内佐领)的隶属关系。

下五旗中的主要部分旗分佐领,实际上也由皇帝直接控制。“八旗都统,旧为八旗臣属,已见前矣。雍正间,每以亲王郡王任各旗都统,皆系皆系不能臣属他王贝勒者。先是康熙末年,屡以皇子办理旗务,即不欲假手于本旗王贝勒,而特命皇子出为代办。其办旗务,正居都统地位,非该旗王贝勒地位,但不能臣属于该旗王贝勒,则无可疑。惟尚非竟任为都统,至雍正间乃明任为都统矣。

索额图、明珠、高士奇,三人谁更厉害?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问题所问,这三个人谁更厉害,实在太宽泛,或许得从不同角度来看吧。以下仅为浅显见解:论对衙门或朝廷的贡献大小:1索额图;2明珠;3高士奇。论处世之道或者说智慧程度:1高士奇;2明珠;3索额图。一,以下是为正史。索额图(1636—1703),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

索额图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初期,鳌拜专权跋扈,索额图辅佐计擒之,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深得康熙信任;评定“三藩”叛乱时,索额图虽不主张撤藩,但他仍然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康熙中期,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征谋反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立下赫赫战功。

后期,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被圈禁宗人府,1703年9月21日因饥饿而死(赐死)。康熙帝多次惩处索额图之后又予以重用,很明显是利用他来牵制明珠,平衡太子的废立问题。早年索额图虽然是由恩萌入仕,但多半还是靠个人才干奋斗上来的。总的来说,索额图是一个能臣、也是一个权臣,但最后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失败者。纳兰明珠(1635—1708),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

明珠在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明珠表面上为人谦和,但他利用康熙帝对他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结党营私,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最终被参劾倒台。明珠一生经历荣辱兴衰,但他的缺点与失势的结局并不能掩盖其一代权臣的功绩。

康熙非常赞赏他的才能。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清朝著名学者,一生效忠于康熙帝的官吏,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高士奇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晚年特授詹事府詹事、礼部侍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第五次南巡,高士奇奉召赴淮安接驾,随康熙巡视江南,巡视完毕,随驾入京,后于祖籍病故。

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他深得康熙知遇。常言道:“ 忠孝不能两全。”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 ”。可在高士奇身上,这一点似乎并不灵验。高士奇的一生也是最为不幸的:古人有言人生三大悲哀: “ 少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对于高士奇来说,这人生的三大悲哀,他全领受了。

有一点也似乎可以肯定:一个在皇帝身边红了一辈子,没有任何闪失的人,必是个深谙权术、善于察言观色,甚至是八面玲珑之人。索额图之死,高士奇显然有“功”。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见索额图时,“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

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他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以上不难看出:论对朝廷贡献,索额图排第一,明珠排第二,高士奇排第三;论处世智慧:高士奇排第一,明珠排第二,索额图排第三。结论:出头的椽子先烂,活着才是硬道理。二、以下权当野史。一日,三人一起徒步外出办事,行走间突然有一条大狗从胡同蹿出,然后跑远。

明珠问了一句“是狼是狗?”在朝中,虽然索额图和纳兰明珠互相倾轧,明争暗斗,但这一次,他愿意站在明珠一边,搞搞这个人称才思敏捷、机智过人的高士奇。于是哈哈大笑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你得问江村(高士奇号江村)。”高士奇当然一听便知,索额图和纳兰明珠明摆着是在一唱一和,用谐音骂自己。平时他俩戏弄自己也不在少数,长此以往也不行啊,得报报“仇”。

于是,他不露声色地说:“那是条狗。”二人以为他没有听出话中的玄奥,便得意地打趣道:“何以见得?”高士奇笑着道:“狼、狗区别主要有二,其一看它的尾巴,下垂是狼,上竖是狗(尚书是狗,索额图当时为吏部尚书);其二看它吃什么,狼只吃肉,狗却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御史吃屎,明珠当时为都察院御史)。二人被骂了个灰头土脸,强笑着说:“好你个江村,佩服,佩服!”希望你喜欢!祝愉快!。

清朝八旗本无高低之分,为何会出现上三旗和下五旗之说?

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满清政权以几十万人口击败人口近亿的明朝,定鼎天下仅用了28年。满清政权发展壮大所用时间之短让人震惊,这其中除了爱新觉罗家族出了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杰出人物之外,起到最大作用的还是八旗制度。八旗初建时期是平等的,后来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尊卑之别,是满族政权从部落分权向封建集权转化的必然结果。

八旗制度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随着满族政权发展壮大而逐步完善的。1584年,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留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当时以黑旗为标志,这也是后来八旗以颜色区分的起源。1589年,统一建州三卫后,努尔哈赤新设红旗军由自己统领,将原来的黑旗军交给弟弟舒尔哈齐指挥。1601年,随着势力发展,战争需要,努尔哈赤参照“猛安谋克制”将女真人打猎时临时性的“牛录”改编成长期的正式组织,改编后的牛录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这就是八旗制度的雏形。

1615年,努尔哈赤基本上一统女真诸部,统辖的人口百倍于刚起兵的时候,因此对于原有的四旗进行拆分重组,以五牛录为一甲喇,设一个参领;五甲喇为一旗,设一个都统、两个副都统;而在参领之上的就是旗主,由努尔哈赤自己和他的子侄担任,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旗主努尔哈赤,正红旗、镶红旗旗主代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镶白旗旗主杜度,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旗主阿敏,八旗制度自此确立。

八旗创建初期,虽然正黄旗和镶黄旗由努尔哈赤亲领,但是八旗之间并没有上下之别,毕竟当时满族政权初创,需要所有人团结一心,不可能搞什么差别化待遇。而且当时的权力架构属于分权制,整个国家的大事小情、甚至于努尔哈赤继承人的确立,都需要八旗旗主贝勒,宗室贵族,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开国功臣共同商定。

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是从皇太极统治时期开始的。1626年,努尔哈赤突然病逝,皇太极在众人推举下继位。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旗主地位、权力基本平等,努尔哈赤作为其他人的长辈和基业开创者自然能够让各方臣服于自己,是大家拧成一股绳;但当皇太极继位后,就出了问题,皇太极不论是年龄、功绩、威望在所有旗主中都不是能服众的,这使得八旗旗主并立、事权不一,满族贵族间的矛盾、冲突日益严重。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皇太极重用了大批汉族知识分子,对内进行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化改革,而整合、改革八旗就是重要举措之一。柿子要挑软的捏,皇太极继位后首先趁着多尔衮、多铎年幼,将他们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为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自己的正白旗变为正黄旗;又剥夺了晚辈杜度(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儿子,也就是皇太极的侄子)的镶白旗,改为镶黄旗后交给自己的长子豪格统领。

但是这个时候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实力还相对弱小,皇太极为了对抗其他兄弟,极力拉拢年纪幼小、但旗下实力强大的多尔衮兄弟,这使得皇太极实力大增。此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分别于1630年铲除镶蓝旗旗主阿敏,1635年铲除正蓝旗主莽古尔泰,镶蓝旗被交给了皇太极的亲信济尔哈朗,正蓝旗和正黄旗混编成为新的正黄和镶黄旗,将豪格的镶黄旗扩充后改为正蓝旗,从此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由皇太极亲自统领,为“上三旗”,是皇帝的亲军,地位崇高,也使得皇太极手握117个牛录,成为八旗的第一大势力。

1643年,52岁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经过多方博弈,皇太极六岁的儿子福临继位,而实力强大的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多尔衮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将哥哥皇太极的手段学了个十成十,一方面指挥清军入关,使清朝入主中原,极大的增强了自己的权势威望;另一方面借征战之机分化、拉拢八旗中反对自己的势力。1648年,清朝基本平定天下的时候,多尔衮趁机弄死了自己的主要反对者、皇太极长子豪格,夺走了豪格的正蓝旗。

即是要削弱反对自己的势力、扩充自己的力量,又是要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多尔衮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重组,成为新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原本多铎的镶白旗变为正蓝旗;同时正白旗纳入上三旗,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个行为可以说当时多尔衮已经自比为皇帝了。1650年,年仅39岁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突然去世,顺治皇帝亲政开始清算多尔衮势力,列出十四条罪状,剥夺多尔衮一切封号、毁墓掘尸。

而在八旗方面。顺治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并接管了多尔衮精心打造的正白旗,从此“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正红、镶红、正蓝、镶白、镶蓝的次序和旗色再未变化过。皇太极在八旗内划分“上三旗”和“下五旗”是非常厉害的一招。一方面皇太极从法理上确立了自己高于其他八旗旗主的地位,名正言顺的扩充自己旗下的实力;另一方面突出“上三旗”的权势地位,使得“上三旗”为了自身利益团结在皇太极及其子嗣身边,拥护皇太极及其子嗣的统治地位。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最弱的皇太极如何逆袭成为大清第二主?你怎么看?

先要明确一点,皇太极继位后金大汗,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立,努尔哈赤在宁远前线战败,郁郁而终,此时并没有确定继位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八旗议会推举出来的。皇太极的实力并不弱。皇太极位列四大贝勒之一。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两红旗),二贝勒阿敏(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两白旗),这四大贝勒几乎掌管了除两黄旗外的八旗全部人马(两黄旗旗主努尔哈赤安排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掌管)。

大贝勒代善因为遭人设计与大妃阿巴亥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而被努尔哈赤所训斥,随之失去了继位资格;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并不是努尔哈赤所生,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亲手杀了自己的母亲,不仅不被努尔哈赤所喜欢,在继位问题上更是收到了全体满洲贵族的反对,所以也没有继位资格;四贝勒皇太极,年龄在四大贝勒里面是最小,但是自身的文治武功也非常的突出,在满洲贵族中具有颇高的声望,并且,皇太极继位的时候,还不是“南面独坐”,而是由四大贝勒共同议政,所以,当时的皇太极继位得到满洲贵族高层的普遍支持,特别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两红旗旗主代善,全力支持皇太极。

当时与皇太极存在竞争的,主要是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特别是多尔衮和多铎,因为努尔哈赤的喜爱,掌握着两黄旗的势力,并且有大妃阿巴亥的庇护,一度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但是,四大贝勒一直坚持要阿巴亥殉葬,并且由莽古尔泰直接勒死了大妃,使得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多尔衮和多铎瞬间失去了依靠,同时也丧失了争夺汗位的政治基础,而皇太极也没有就此赶尽杀绝,而是继续由三兄弟执掌两黄旗,后黄白对调,改为执掌两白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