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八年的黄酒像什么,家中放了3年的黄酒

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独酌成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安徽的南丰黄酒。目前从产量和销量上来看,像古越龙山、会稽山、有塔牌为代表的浙派的黄酒,有以石库门、和酒等为代表的海派黄酒,是具备一些行业的领先优势的。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

黄酒什么地方的好?

绍兴是黄酒发源地,著名品牌有会嵇山,塔牌,古越龙山,女儿红,孔乙己。上海黄酒也不错,有石库门,和牌,都是金枫酒业的。苏派黄酒以张家港沙洲优黄为主,锡山特黄也可以。嘉兴的西塘老酒也不错。宁波有阿拉老酒。中部还有湖北的房县黄酒。安徽的南丰黄酒。北派黄酒是黍米做的,即墨老酒为代表。还有陕西的谢村黄酒。总体最出名的还是绍兴。

什么年份的黄酒比较好喝?

楼主应该是以葡萄酒的想法来理解黄酒吧,葡萄酒有句话七分葡萄,三分酿造。葡萄酒是种出来的。所以说葡萄品质好葡萄酒就好。但是葡萄不是每一年都是好品质的。正常五年左右才有一次好葡萄,其他几年情况一般般。所以如果这年的葡萄品种指标很好,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就是好年份的葡萄酒,陈酿之后更好。黄酒是糯米酿造的,虽然糯米品质也很重要,但是糯米品质基本上每年都比较稳定,所以没有好年份的说法。

条友们,有没有爱喝黄酒的推荐一下好喝的黄酒?

黄酒盛行江浙沪,或许是至今唯一仍保留温一壶吃法的酒种存在,至今仍是民俗日常,黄酒的市场品牌和生命力都在这个区域,值得一提的是,平时会饮酒的外乡人凡是在此区域生活三年以上,都会对黄酒产生好感!老王此言不虚。那么有哪些好喝的黄酒呢,且又很经济,老王来吧啦吧啦一番。一,绍兴“古越龙山”。说到黄酒一定会想到浙江绍兴,黄酒的发源地,当下中国最好喝的黄酒一定是古越龙山品牌,古越龙山就出自这里。

凡是对黄酒有认识的,一定会举双手赞同这个牌子,古越龙山就是黄酒中的茅台,现价20元左右扁瓶“金五年”就非常好喝,口感馥郁醇厚,酒体厚重,而且很经济,温一杯黄酒,吃一块小炸鱼,简直美呆了!而十年陈的白瓷古越龙山,入口更加怡人,售价在100元一瓶,作为家庭消费,仅限节日期间,除非你家里有矿,不差钱!二,上海“和酒金色年华”。

和酒是魔都本土黄酒,产自枫泾镇金枫酒业,魔都绝对是消费黄酒的第一大城市,各种黄酒在这里安逸生存,和气相处,不像白酒啤酒红酒那样竞争激烈。金色年华是和酒旗下的一个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旗舰品牌,金色年华的“金5年”,酒体澄澈,入口飘逸,品质上乘,当下价格在20元左右,值得一喝。另外,石库门黄酒也是金枫酒业旗下品牌,口感也不错。

三,张家港“沙洲优黄”。沙洲优黄产自江苏南部张家港,苏州的地级市,是江苏黄酒品质的最高代表,酒体更加澄澈,入口半甘甜,比较容易入口,酒味风雅偏淡,价格也分高中低,但不影响其优秀的品质,沙洲优黄值得一喝。其实爱好喝酒的筒子们可以尝试喝下黄酒,温和,容易入口。认为黄酒不好喝的,除了有的黄酒品质不高外,还因为没有温热,因为温热后更容易入口,且让人陶醉,加点姜丝,佐餐时更加怡人。

黄酒是什么酒?为什么感觉喝黄酒的越来越少了?

我是小逸,关注我们更懂酒。目前对于黄酒的定义,最权威的是国家标准。在最新的定义中,黄酒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谷物为原料,经加曲、酵母等糖化发酵剂酿制而成的发酵酒。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大量酿制黄酒,用的是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周代时开始官员酿黄酒,那个时候已经有完整的酿酒记录和专职管理酿酒的官僚体系。

总管酿酒的官员称为酒正。上等酒用来做最严肃的祭祀,而且黄酒的酿造已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黄酒发展的鼎盛时期,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北宋。由于当时有很长时间的战乱,有很多人不得志,文人墨客不问政事,借酒浇愁,阴差阳错使酒业兴盛起来。这个时候饮酒主要流行在上层社会,而且普及到民间的普通人家。像著名诗人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杜甫的独酌成诗,都是当时黄酒盛行的真实写照。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一直到清朝中叶之前,当时有南酒北酒之分,其实无论南酒北酒,都还是黄酒为主流的世界。之后中国黄酒的声明远播,是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云集酒坊,也就是今天的会稽山酒业,为绍兴酒夺得了第一枚国际金奖,从此,绍兴黄酒声名鹊起。虽然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的生产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新的突破,但是相对于白酒和葡萄酒来讲,黄酒的发展差距是比较大的。

它的价格偏低,导致了整个行业的价值一直是有些被低估的,可以说黄酒产品的价值跟价格也远远是不太对称的。目前从产量和销量上来看,像古越龙山、会稽山、还有塔牌为代表的浙派的黄酒,还有以石库门、和酒等为代表的海派黄酒,是具备一些行业的领先优势的。但如果说起消费者对于黄酒的印象,大部分可能都是比较模糊的。所以在黄酒文化推广方面也是比较欠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