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手也轻轻讽刺了宝钗一下,多少有点大惊小怪了。
贾府除夕祭祖,薛宝琴有资格进祠堂吗?
红楼梦中有几场特别正式又严肃的集体活动,其中最严肃认真的当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那一场大型活动令人看到了末世的贾家存在的道理,也让人对贾家的规矩刮目相看,除了腐朽,人家依然具备令人尊重的祭奠礼仪。而这一切通过薛宝琴这个小丫头的视角一一呈现,更能体现出其中的庄重场面。【一】宁国府除夕祭宗祠,很多人不解为何薛宝琴一个外人会参加,其实薛宝琴参加没有问题。
宝琴一来,贾母就喜欢的不行,硬逼着王夫人认下做了干女儿。这事做得非常认真,绝不是口头话,也不是贾宝玉与他那个记名干娘马道婆一般。而是有正常程序的,原文虽然简略了。但贾母对贾宝玉说起宝琴用了“你小妹妹”,证明薛宝琴已经算王夫人女儿。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庚辰双行夹批:“小”字妙!盖王夫人之末女也。
】这件给你罢。”脂砚斋批语也说薛宝琴为王夫人之末女,也就是小女儿。这样,薛宝琴完全有资格参加贾家的祭宗祠活动,反倒是薛宝钗就不好参加了。最多也就是外面观礼一下。【二】贾母之所以硬让王夫人认下宝琴,除了宝琴可爱,还有原因是对王夫人失去贾元春的补偿。元春进宫虽然对贾家来说为了荣耀,到底王夫人再不能轻易见到女儿。
如果元春随便在京中联姻,母女大可以常来常往,不至于进宫探视还要君臣礼仪。宝琴还有一点,她的名字通抱琴,抱琴是贾元春的丫头,两人名字发音相同,令贾母王夫人爱屋及乌慰藉思念贾元春之情。有意思的是,贾母送给薛宝琴的“凫魇裘”正是“野鸭头”上的毛织就得,史湘云还曾嘲笑薛宝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可谓好笑。薛宝琴参加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等于是代贾元春参与。
就像脂砚斋评袭人走后麝月留下一般:可见袭人虽去实未去也。薛宝琴的作用,也是心理上抚慰王夫人失去女儿的创伤,宝琴在,等于元春实未去也。【三】薛宝琴参加宁国府祭宗祠当然还有另一个作用。盖因刘姥姥去后,贾家需要另一双外人的眼睛观察另一个不同的贾家。贾家过年,刘姥姥不能再来,若平铺直叙体现不出贾家作为鼎盛望族的气象,通过宝琴的视角,带来的正是与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的震撼。
薛家虽然也是大富贵之家,可惜规格档次远远比不得贾府的一等国公之家。他们家祭祖的规模也比不得贾家的庄严肃穆。宝琴眼中贾家祭宗祠的隆重,就像刘姥姥眼中看到的贾家的富贵奢华。如果刘姥姥看到的是奢靡,那宝琴看到的就是庄重。奢靡的贾家应该死去,而庄重的贾家(或者说礼仪)应该保留,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一份思考。如果贾家上下都能像祭祖之时一般谦恭守礼,又何至于最后落得被抄家的可悲下场!世事无常,虽说人力有时穷,到底人祸最是关键。
《红楼梦》中贾母那么疼爱黛玉,为何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
这个问题,开始在悟空问答看到,是不想回答的。但看的答案多了,歪曲得也多了,忍不住来说两句。首先,凫靥裘是不是极其珍贵?并不是。湘云看到之后说了这么句话:“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是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见给他穿。”先看前一句:用孔雀毛与野鸭子头上毛相比,倾向性很明显,孔雀毛比野鸭毛更贵重。
这一细节,透露出湘云虽然生活不自由不幸福,但对奢侈品的认识,是已经在薛家生活多年的香菱无法相比的。顺手也轻轻讽刺了宝钗一下,多少有点大惊小怪了。薛家富而不贵,在这里暗示出来。湘云的下一句,以宝琴和宝玉比较,感慨贾母对宝琴的疼爱。但是随后,贾母就把另一件“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呢给了宝玉,推翻了湘云的话,表明了贾母的态度:我是很疼爱宝琴,但怎么也超不过宝玉去。
超不过宝玉,有没有超过黛玉呢?也就是说,把凫靥裘给了宝琴,接下来又给宝玉一件更贵重的作为补偿,却没有给黛玉任何补偿,是否表示黛玉已经失宠于贾母了呢?我们看另一处描写:黛玉写《秋窗风雨夕》的晚上,宝玉冒雨探望,回家时黛玉借给他一个防水的“玻璃绣球灯”照明。宝玉这么说:“我也用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倒了打破了,所以没点来。
”宝玉的奢侈不用多说,撕扇千金买笑就可以看出来。连他都怕摔、舍不得用的东西,黛玉却随手拿出,可见黛玉之富。当然,光是借给宝玉,并不能说明黛玉富有。自己舍不得用的好东西,给爱人时毫不吝惜,这是情人常态。但黛玉并不是翻箱倒柜,而是“回手向书架上”拿下,就可见她平时也没有把这玻璃绣球灯看得多么珍贵了。因为书架是开放的,迎春的累丝金凤就是放在书架上,并且在匣子内,还被人偷走了。
黛玉的潇湘馆当然比迎春房里严紧,偷盗之事大概不会发生,可也得小心打破吧?就那样随便放在书架上,足见黛玉对玻璃绣球灯的珍惜,远不及宝玉为甚。这只玻璃绣球灯是哪里来的?会是从扬州带来的吗?可能性不大。一来是易碎品,长途携带不便。二来如果从扬州带来,就算是父亲的遗物了。以黛玉之多情,必然珍藏密敛,不会漫不经心随意摆放。
粗俗的薛蟠带来的东西,仅仅因为来自家乡,就惹得黛玉又悲又喜,何况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不是扬州带来的,只会是贾府中人的馈赠。最可能的当然是宝玉,他得到北静王的赠送、元春的赐礼,凡是自己觉得好的,都要先让给黛玉。但这一次宝黛的对话分明可以看出,黛玉玻璃绣球灯,肯定不是宝玉送的。会不会是贾政、王夫人、薛姨妈等长辈送的?如果是他们赠送,礼节上应该人人有份,就像南安太妃,一出手五份相同的礼物。
但如果如此普遍,宝玉会珍惜到舍不得用吗?只给宝黛二人,多半是贾母的手笔了。书中不是写明了贾母对黛玉“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吗?是贾母所赠,书中写了没有?或者干脆说,书中写明贾母给黛玉送东西,有过几次?但是书中又处处暗示,贾母照顾黛玉无微不至,给的东西肯定不少,只不过是用低调、不张扬的方式悄悄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