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儒家风范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顺天理的儒家学说

儒家风范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顺天理的儒家学说

”意思是说“无”是天地的始源。”意思是说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意思是协助天地自然,保护和养育民众。”谁都知道什么是荣耀,老子让我们守住卑辱。谁都知道什么是光亮,老子却让我们守住幽暗。”意思是说,“有”给人带来方便利益,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怎样才算是有儒家的风范,道家的风骨?

下面用我的一篇国学文章谈谈如何做才能得到道家风骨。人生与道家风骨(张清义谈国学智慧)人生在世,离不开尘世喧嚣。因为随波逐流,经常忘记倾听自己的心声。要想停下脚步,沉静下来温暖、冷静地打量这个世界,就必须领悟道家思想,认真体味道家的风骨。谈到道家风骨,就不得不谈老子。因为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哲学的思想地位可以说举世公认,他使我们懂得了巍峨大道,说他创立了一座哲学高峰,一点也不为过,读了下面的文字,你就会深有同感。

1、老子,是让中国文化获得世界身份的第一个代表。2、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3、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4、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书名也叫《老子》。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上几千年来被翻译成外文而广泛传播的著作,第一是《圣经》,第二是《老子》。

5、《纽约时报》公布,人类古往今来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作者,老子排名第一。6、我们知道,德国是一个哲学素养很高的国家。关于这个观点我们从下面叙述的一件事就可以得到证实:拿破仑征服了欧洲,日尔曼哲学家费希特在他的《告德意志国民书》里讲:“上帝把海洋给了英国,把陆地给了法国,但是把思想的天空给了德国。”正是在这样一个有思想天空的国度,据统计,《老子》几乎每家一册。

7、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是“轴心时代”,这个时期地球上智能大爆发,出现了一批大哲学家,老子就在其中,他与释迦牟尼几乎同龄,只差几岁。通过以上七点讲述,我想我们有了同感,老子的智慧对我们人生不仅是有指导意义,而且还能左右我们的人生,并决定我们的人生结果。那么我们为什么赞誉道家风骨,请看南怀瑾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描述:我们知道,中国文化一源三流,源为易经,三个支流分别是儒、释(佛)、道。

南怀瑾先生说:“道为骨,佛为心,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南怀瑾先生把“道”比喻成人之骨架,其实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人修身的精神骨架。因为老子的思维是为天地万物解密的大思维,正是他的这种至高思维使华夏民族走向精神成熟。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骨架。如此看来道家思想就可以支撑起我们的生命结构。

有了这生命结构的基础,我们就能在修身中寻觅人生之道,可寻来寻去,结果发现原来人生之道就是“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德”不是教化的目标,而是万物的自然属性,当然也就成了人的自然属性。当我们把这种属性修成人生之德,人的品德就会在这自然秩序中锻造而成。当我们把这人生之德回归到天真未凿的状态,就会真正体味出道家风骨的精神内涵。

如此看来,道家风骨在我们修身之路上不仅能撑起生命的蓝天,而且他熠熠生辉的智慧光芒使我们蒙昧的思想混沌大开,天籁方醒。沿着道家的修身之路,只要我们步子放轻,就会远离喧闹,就会在安静中平稳行进,就会发现沿途疏疏朗朗,上有鲲鹏的翅膀偶尔掠过,下有缓缓溪流和飞舞的蝴蝶,处处都会渗透出神圣的气氛。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在我们修身践行中的主导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领悟道家风骨的精神内涵,而它的精神内涵的主体也就是道家的以出世的大智慧来入世。

接下来我们一一细数道家的经典智慧。智慧点一:无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无”是天地的始源。“有”是万物的母体。我们看,老子在宏观上给我们明确了“无”和“有”的关系。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无”理解为“道”,也就是说“道”是无形的。老子在《道德经》第40章讲得更加具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我们看这里如何参透老子讲的“无”的准确内涵,也就是我们从中汲取怎样的人生智慧。无,也就是无边无涯,无框无架,所以其大无边,等同于无形大道。是无形的自然之态。我们世人为了生存都在一味地追求“有”,老子在这里给我们当头棒喝,提醒我们阴阳的另一面“无”。也就是让我们不要过度,不要过分,要做减法,降低热度来制衡。

老子的意思最明确,就是要我们追求“有”的同时不要忘掉“无”。也就是不要忘记回归到“道”,回归到自然之态。所以我们就会经常看到一些得道的成功人士,或裸捐,或低调,或做慈善,他们虽拥有财富,却从来不会感到所有财富归自己所有,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财富是吸纳了自然界的资源,最后还要回报给社会和自然界。也就是完成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完美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推论出:人生要想“有”,就必须先做到“无”。人生要想平安善终,在“有”了时候,必须把“有”变成“无”。也就是保持“持有守无”的心态,意思是说虽然我有家产万贯,但坚持这不是我个人的,我自己什么也没有拥有。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用生活的常识给我们解释了这种人生智慧。他说:“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意思是说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因为房屋中空,使其可以住人,成就了房屋的功用。所以他又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有”给人带来方便利益,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由此可见,“无”的智慧是我们践行中的人生基本智慧。如果我们用舍得智慧来解释“无”,那就是追求“无”就是“舍”,“有”就是“得”。

从古至今,那些名垂千古、建功立业、最后平安善终的大人物都把“无”的智慧运用到了极致。先看历史上的三个人物:孙武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尊称兵圣。他到吴国后深受吴王器重,与伍子胥一起指挥军队打了很多胜仗,使吴国成了显赫一时的军事强国。可是就在他名利双收,事业巅峰之时,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做到从“有”到“无”的华丽转身。

事实证明孙武的决定是英明的,后来的吴王整日饮酒作乐,滥杀大臣,如果孙武没有放弃功名利禄去追求“无”,很可能落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范蠡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家学者。被后人尊称为“商圣”。他和文仲共同辅佐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兴盛了越国。功成名就后,他激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次把钱财施舍给穷人。

所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为财神。我们看范蠡对名利的态度就是运用“无”的智慧,从“有”到“无”,符合道法。而和他一起的文仲,不听范蠡的劝阻,执意留下来在越王那里享受名利富贵,结果被越王杀害。周润发香港影星周润发把自己一生的积蓄56亿港币全部捐了出去。他对媒体说:“钱不是我的,只是暂时由我保管。”他用的手机一直是诺基亚,从来没有用过智能手机。

出行坐公交或地铁。他的整个生活进入了“简”和“素”的状态。我们看三位成功人士或激流勇退,或散尽家财,在名和利上都追求“无”。在“有”的时候果敢地转化成“无”,真正做到了“持有守无”。从以上人物事例中体悟到“无”的智慧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老子的“无为”和“无为而治”的其它智慧点。老子在《道德经》37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的“无为”,就是要我们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之运行,不做不必之事。“无不为”就是要我们必须做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谈到这里我们会恍然悟道:原来“无为”不是不让我们做事情,而是要我们不乱为,不要违反规律做事情。至于“无为而治”,就涉及到管理层面的智慧。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一个区域,一个单位,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回望历史,大汉大唐之所以伟大,就是在立朝之初,几代君王服膺“黄老之术”,运用这种大智慧,推进了社会生态,很快恢复了社会应有的秩序。智慧点二:反老子在《道德经》40章里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保持柔顺弱小是“道”的用途。老子在这里想告诉我们“道”是运动发展的,但它延伸走向一定不是一条直线,到了一定程度会是反线。

也就是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会向着相反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一切事物的组合结构必然是“相反相成”。我们看老子的“由反得正”的思辨的确魔力十足,他不仅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方向,也告诉了我们结果。所以接下来老子就要求我们第一不要“争”,第二要守住事物的另一端。 老子之所以说要“不争”,是因为在他看来,一切对立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争,有时就是多此一举。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把“不争”理解成暂时不争,是为了避其锋芒而暂时示弱,一旦韬光养晦,积攒力量后,突然反击,制对方于死地。这与老子的意思完全相反,老子要我们不能等强,而是守弱。接下来我们谈另一个问题,守住事物的另一面。老子在《道德经》28章里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意思是说,深知雄性动物的刚强躁动,却安守雌性动物的柔弱安静。

这样做就像出于幽谷的溪水安谧恬静。很显然,老子在这里借助雌、雄两类动物的特征告诉我们要放弃狂躁,守住安静。一个人如果达到了恬静、自然的境界,自然之道的德性就会与他同在。在28章里紧接着老子又说:“知其白,守其黑。”在这里用黑白表示人头脑的明白与昏昧。谁都知道什么是光亮,老子却让我们守住幽暗。他又说:“知其荣,守其辱。

”谁都知道什么是荣耀,老子让我们守住卑辱。谈到这里,我们自然折服于老子的“由反得正”的思辨魔力,但如果我们认为老子这是心机和谋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那样你会把老子的大道看成是邪道。接下来我们该谈谈道教了。因为道教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至大谈到天人合一,至微讲到养气护生。如果我们从道家中汲取思想,就更加容易体味道家风骨。

战国时期,齐国有了崇拜黄帝和老子的黄老道教。真正把这种政治信仰神化,建立道教正式组织的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张道陵创立的道教后来取得重大发展,并且它在发展的同时渐渐融合了儒家和佛学的精神,它发挥的核心优势就是:养心、养气、养身。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道教以养身为归结。这一点与儒、佛两家有很大的不同。下面谈到的事例最能说明道教的十足魅力,也最能体现道家的风骨。

成吉思汗在占领了大片疆土后,就想长生不老。于是派人把道教中最著名的全真道大师丘处机请了来。这位鹤发童颜的仙翁见到成吉思汗后,对长生不老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不嗜杀。丘处机这里宣扬的是道教的“贵生”思想,也就是珍爱生命。成吉思汗马上布告天下:不杀掠。2、天下已定,成吉思汗请教如何治理。丘处机马上回答:敬天爱民。

敬天爱民的意思如果用道教思想解释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意思是协助天地自然,保护和养育民众。谈到这里,我想道家风骨的内涵早已跃然纸上。我们之所以体味道家风骨,是因为它关乎我们修身和功成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点一个是得“道”,一个是得“悟”。得“道”就会遵循天地法则,得“悟”就会融于自然之中。所以最后我们要用一位禅师的话来结束本文,他說:“生活,就应该做到四随: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和随机而做。

在教化、人格培养方面,儒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儒家的圣人观是怎样的?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诸子百家的功劳,儒家起源于旧封建社会的小农意识,只是被朝廷奉为圭臬,保障自身权威利于统治而大肆宣扬,当老百姓头脑变得开明以后就不再相信了。儒家宣扬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本质并不是儒家独特的产物,而是高等生物的美德共性,不分种族,比如鸦雀反哺、虎狼报恩、尊老爱幼,还有国外的很多宗教也支持友爱互助,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也赞同的,是很普通的道德规范。

没有儒家人类社会一样发展,比如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发展还更快更好。而儒家门生却离不开诸子百家,没有农业你吃啥?没有工匠你用啥?保家卫国要用兵家和纵横家,难道靠儒家道德去退敌吗?别忘了,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道德不过是个虚伪的外衣,背后还是真正的实力说话!治国理念只看道家(休养生息、没有道德绑架,、允许自由发挥开脑洞)和法家(严格执法、励精图治),阳道阴法嘛。

儒家的先天两大缺陷注定了它的穷途末路:1.重传承轻创新,追求所谓的美德过于走极端,儒家教育越强百姓思想越僵化,几千年发展,别说产生不出真正的现代科技,连音乐、舞蹈、杂耍、魔术、体育竞技等调节生活情趣的都玩不好(玩物丧志嘛);2.没完没了的’扬善’却闭口不谈‘如何惩恶’。治国即治吏,关键是如何管住坏人不敢作恶,而不是天天盯着好人,极尽所能地约束好人,把好人变成思想刻板、千篇一律的傀儡。

儒家该干的事不去干,没用的废话连篇案牍,让百姓穷经皓首,算算人生苦短几十年,到头来却是一事无成!这种裹着糖衣的慢性毒药,只会制造出一茬又一茬的披着道德外衣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对人指手画脚、道德绑架、讲马列,対己就是放纵散漫、胡作非为、搞自由主义,这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没落的根本原因。世界列强都是靠尽可能完善的法律法规、财产公示和透明管理体制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没有一个国家是靠喊口号宣传道德成为世界强国的。

中国目前情况就是重宣传重教育轻惩处,结果是培养了大量伪君子,最终只能是社会风气败坏,老实人吃亏,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兴旺要看管理,清廉执政权力公开,严厉打击腐败和违法犯罪,而不是寄托在虚幻的道德教育、道德绑架。尤其是那些开口 ‘ 中国法律不够完善 ’,动辄‘ 中国人素质低 ’ 、‘ XX省人坑蒙拐骗偷下贱 ’ 为借口的谎言、谬论,大家一定要清醒认知,不要被存心不良的匪类所误导。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