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哪里有真的百花仙酒,百花酿酒满口芳

王国维也早有考证:“古之亵衣,亦有襦袴。但有平仄的诗词,阅读起来有起伏感,不会让作品显得平淡无奇,杂乱无章。这些妖精,有一部分是真的惨,没招谁惹谁,安安稳稳的过着小日子,却被取经团队主动找上门祸害,最典型莫过于牛魔王。严嵩留下来的诗有1300多首,各种文稿、文章200多万字。

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懂诗词?

1.一个人是否真懂诗词的辨别方式用真实的实力说话。此人是否具备诗词方面的相关证书,比如:诗人,作家。用真正的实力证明说话。2.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证书,看此人诗词作品是否有让人回味的意境。诗词追求的是意境美,好诗词阅读起来,很有品位,给人以美的享受。好作品,自己或他人从作品中都能感悟到作品的画面感,观后感很强的感觉,让人意犹未尽。

3.平仄不是唯一鉴定诗词的标准,但需要给你鉴定作品的人,是否懂得平仄格律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平仄搭配的基础和经验,是否懂得做诗词的各种修辞手段,诗词运用的各种技巧。诗词创作不是一挥而就,即使有这样的人,也是天生具有很高的天赋,才能做到。大部分作品也都是作者精心修改雕琢而成。平仄不是诗词优秀的唯一标准,他只是现代格律诗词的一种章法。

但有平仄的诗词,阅读起来有起伏感,不会让作品显得平淡无奇,杂乱无章。4.看此人,人生基调,格局是否开阔 ,宽广。当我们观看其人,某一篇作品中就能充分体现出来。其人作品如果阅读起来流畅感,审美感更强,大气感更丰富,就是很懂诗词。作品如人品,作者人生格局高。作品阅读起来才显得大气感强。从美感和观感来说,与其它同类作品对比起来,会更有感染力和韵味感,回味感。

《西游记》中有不吃唐僧肉的妖怪吗?

这个问题描述并不准确,《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有相当一部分从未想过要吃唐僧肉。江湖传言,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唐僧,乃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其一块肉便可长生不老。因为长生不老的诱惑极大,西天路上,有很多妖怪都打唐僧肉的主意,比如白骨精,鲤鱼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青牛精、红孩儿、蜘蛛精、蜈蚣精、大鹏金翅雕、青狮精、白象精、黄眉大王等等。

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不在少数,但其中大部分都是逢场作戏,因为他们都是某位神仙、菩萨的坐骑或宠物,下界只是为难唐僧师徒,并非要真的吃唐僧。只有少部分野生妖怪,是实打实的要吃唐僧,但这些妖怪,基本结局都很惨,如白骨精,直接被打杀了,像蜈蚣精那样被毗蓝婆菩萨收做守山大神的,还算是幸运的。说起来,可能不吃唐僧肉的妖怪还多一点。

其中有一部分是不吃唐僧,但却要睡他,夺他元阳,这类妖怪,无一例外都是女妖精,比如蝎子精、老鼠精。还有一部分妖怪,压根就没有招惹唐僧师徒,或者招惹了,却并不打算吃唐僧。比如黑熊精、黄袍怪、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牛魔王、九头虫、如意真仙、九灵元圣、甚至包括第一次下界的青狮精。这些妖精,有一部分是真的惨,没招谁惹谁,安安稳稳的过着小日子,却被取经团队主动找上门祸害,最典型莫过于牛魔王。

本来妻妾相伴,家财万贯,整日里逍遥快活,到处赴宴,结果却被唐僧师徒找上门,要借芭蕉扇,不借还不行,敢不借,人家就打你,打不过就叫人,到最后叫了一群人来,抢了你的宝贝,还抓走了你。其实这样也比较有意思,如果全部妖怪都是为了吃唐僧肉,那就没啥意思了,等于是剧情重复。综合上述,《西游记》中,不吃唐僧肉的妖怪很多,甚至可以说比要吃唐僧肉的还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叫着要吃,但并不会吃,还有一部分则是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要吃唐僧肉,甚至有些都没有主动招惹唐僧师徒。

被易中天形容成“小白鼠”的严嵩,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论中国历史上的大奸臣,我估计严嵩一定名列前茅。舞台上的大白脸,早已经深入人心,清人修订的《明史》也将严嵩列入奸佞传。本文无意为严嵩翻案,但仔细了解一下严嵩的人生,在分析一下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免感慨:这家伙真苦逼啊!一、巨奸养成记要说严嵩此人可谓才高八斗,写得一手好字,吟得一口妙诗,做得一纸美文。严嵩的字好到什么程度,满清顺天府乡试大殿匾额上的“至公堂”三个字就是严嵩写的。

据说乾隆皇帝看着很不爽,如此严肃的场所弄个大奸贼的书法挂着,实在不体面。乾隆就让人重写,自己也撸袖子泼墨,结果众人的作品拿来一对比,还是算了吧,揉吧揉吧全扔垃圾堆里了。严嵩留下来的诗有1300多首,各种文稿、文章200多万字。嘉靖皇帝离不开严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严嵩的青词写得好,是大明有名的“青词宰相”。

嘉靖帝隔三差五就要与上天沟通,没有拿得出手的青词,怎么能显示出虔诚呢,严嵩就是他“通神”的梯子。严嵩的官途开局并不顺,他25岁科举中二甲第二名,被选为庶吉士,还没来得及大展宏图,就得了一场大病,被迫回乡养病。这一休息就是十年,十年后他再次进入翰林院任职。此后他榜上了政坛大佬,他的老乡夏言,在夏言的关照下,熬到52岁终于混上了部级待遇。

62岁那年,严嵩迎来人生高潮,他入阁了。入阁后的严嵩,蓦然发现,曾经的老上级夏言成了仕途中一道障碍。于是,他又花了六年的时间,拼命打击夏言等,终于在68岁那一年成为大明帝国的首辅大人。严嵩入阁二十三年,领班内阁十七年,这期间,夏言、邱鸾、沈鍊、杨继盛等一干重臣,纷纷倒在严嵩的枪口下。严嵩用他们的血打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严党集团”。

这个集团分工明确,严嵩负责小心伺候好嘉靖皇帝,排除异己,提拔亲信。严世蕃扮演严嵩的参谋兼代言人,具体指挥党羽们的行动。鄢懋卿、罗龙文、赵文华等核心骨干各霸一方,成为“严党集团”的“利益收割机”。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巨奸养成了!嘉靖四十四年,85岁高龄的严嵩被革职罢官,并遣回老家,严世蕃被处以斩刑,家产被抄没。

此后,人们经常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常年卷缩在荒郊野外的坟堆里,以捡拾贡品为生,两年后他老死墓舍。二、三分代受过人们不禁感慨,这么大岁数不知进退,早一点抽身,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说得轻巧,严嵩如果在世一定不同意:我要是早退,恐怕连贡品都没命捡!看看严嵩的“奸名”,得来还真不易,其中三分靠打拼,三分代受过,还有四分不能说。

自己的三分属于自作孽,血淋淋的事实放在那里,赖都赖不掉。代受过的三分只能怪他那独眼龙的儿子,和一帮“假儿子们”。严嵩捧着十万个小心伺候来之不易的成果,严世蕃不这么想,他猖狂到什么程度,连裕王的竹杠都敢敲,不给孝敬,就扣你岁赐,连扣三年!害得裕王不得不乖乖奉上纹银一千五百两。严世蕃很得意地说:“天子的儿子都得给我送银子,你们谁还敢不送?”严世蕃曾经毫不掩饰地对外宣称:俺们家的银子比国库多多了!有一次,严世蕃准备把一批银子埋入地窖,埋之前特地请严嵩来欣赏一下他的成果。

老严嵩一看,数量之巨令他目瞪口呆!严世蕃贪,鄢懋卿之流也不是开银行的,羊毛出在百姓身上,那就抓紧薅吧。这家伙口才没严世蕃好,人家不夸富,而是炫富。厕所用彩锦装饰,溺器用纯银的,跟老婆上街坐的五彩舆用十二女子来抬,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大家对此习以为常,严阁老的门生嘛!得!账都算到老严嵩头上了。他还有个干儿子赵文华,这家伙竟然冒用严嵩的名号骗皇帝。

他给嘉靖皇帝献了一坛酒,说这叫百花仙酒,喝了延年益寿,您看看俺干爹为啥八十多了还那么硬朗,就是喝这酒喝的......把嘉靖帝骗得热血沸腾,连忙询问严嵩,严嵩被吓得七魂丢了六魂。三、通仙的引子,搂钱的耙子这都不算啥,明眼人还能看到严嵩是代子孙受过,还有一个让严嵩吃了亏,永远没法说,也不敢说的人——嘉靖皇帝。

严嵩就是他顶雷的缸!严嵩能在内阁二十多年屹立不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媚上功力”,让嘉靖皇帝离不开他,当然,代皇帝受过也是必须的基本科目。严嵩对于嘉靖的作用,除了上文所说的,他是嘉靖通神的梯子,顶过的大缸外,他还是嘉靖求仙的引子,搂钱的耙子和制衡的砝码。嘉靖帝崇尚道教,一心求仙,身边正好有严嵩这么个忠心耿耿的半仙,估计嘉靖恨不能把严嵩的寿数抢过来。

于是严嵩很不幸成了他求仙问道的药引子,用易中天老师的话说,他就是实验仙药的小白鼠。道士们练好了仙丹,他不敢贸然食用,就让严嵩替他试验药效。可怜老严嵩常常吃得疼痛难忍,口吐鲜血,还得乖乖地给嘉靖写“实验报告”。这哪是奸臣,分明是大大的忠臣!这就是有部分学者要为严嵩翻案的理由之一。古人的“忠”就是忠于皇帝,不是人民。

嘉靖皇帝还有一大爱好:藏私房钱。史学家说,嘉靖几乎自己兼任了户部尚书,大明朝的财政收支全在他的算盘中。对财务盯得这么紧的皇帝,历史上还真少有,不是大明找不出合格的户部尚书,实在是嘉靖的小金库设得太大,怎么也填不满。除了修建宫苑、炼丹求仙需要大把的银子外,嘉靖皇帝就像穷怕了的守财奴,需要盯着內帑里金灿灿、银亮亮的黄白货才能踏实。

嘉靖的內帑有多少钱?一直到大明王朝被灭亡都没花完!內帑的钱不能从国库里抢,只能委屈严嵩想办法从民间搜刮,严嵩之与嘉靖,像极了乾隆之与和珅。“严党集团”之所以这么嚣张,就是头顶着嘉靖皇帝的不能宣示的圣旨在办事,他们根本不怕传到皇帝耳朵里!嘉靖皇帝极其聪明,他也知道搜刮的钱财恐怕,能到自己兜里的有半数就阿弥陀佛了。

不过没关系,嘉靖有的是办法把剩余的拿回来。你看嘉靖有多损,钱你替我搂着,雷你替我顶着,香饵你守着,将来一道圣旨全部给我搬回皇宫。四、制衡的砝码这层窗户纸所有大臣都看得很清楚,但不能说破,还得按照嘉靖的意图,在天平的两端小心翼翼地搏杀,严嵩就是这个天平中得心应手的砝码。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为何一直能把朝政牢牢控制手上,把朝臣们玩得死去活来?平衡术!嘉靖总能把大臣们置于天平的两端,他上下其手,今天增左边,明天增右边,摇晃不止的天平,把大臣们搞得七晕八素,他稳坐钓鱼台

我们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清流派义愤填膺恨不能撕碎严嵩,掌握着满手的证据,徐玠就是不出手,为何?徐玠早就看透了嘉靖的平衡术,需要谁倒下谁起来,靠的不是实打实的证据,而是政治平衡的需要!皇帝需要平衡的时候,你再多证据也扳不倒严嵩,皇帝想要打破平衡时,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对此,徐玠心知肚明,严嵩更是透亮,俩人都是狐狸精投胎,太极拳高手,只有他俩配得上坐镇天平的两端!嘉靖还有一个阴险的手段:为了平衡朝局,他硬生生把严嵩推到裕王的对立面。

谁都知道,裕王就是不二的储君人选,严嵩也不傻,为什么偏偏跟裕王过不去?不是他想这么做,而是他读懂了嘉靖的心思,他必须做制衡裕王的砝码!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严嵩早就成了嘉靖计划中的弃子,他的悲剧早就注定:背着“奸臣”之名行忠君之事!估计嘉靖见到严嵩就心下大喜:这家伙正是我需要的一块上好材料啊!怪谁呢?要怪只能怪没遇上好皇帝,要怪只能怪自己贪图权贵,断了做人的脊梁!落得个千载骂名,自找的!。

嘉靖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严嵩贪吗?那他为什么要用一个贪官?

嘉靖帝在位早期英明岢察!后期也非常精明。由于武宗帝死后无嗣,由武宗帝的母亲张太后和内阁首辅们决定从皇室近支找一位继承大统!最后选中朱厚傯(嘉靖)继承了皇位。嘉靖帝在早期非常英明果断,他严以驭官,宽以治律,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他的奏折都是亲自批阅,经常批到后半夜才休息,嘉靖连后宫开支的账目都要亲自过问,虽然二十多年练道修仙不理朝政,但他始终牢牢掌控着整过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嘉靖帝尤其在书法和写青词上有很深的造诣,这么一个聪明的皇帝为什么就用一个贪官严嵩长达二十多年呢?难道嘉靖帝不知道严嵩贪吗?问的好!下面司马小绢就来和大家讲一下嘉靖帝为什么重用严嵩二十多年的真正原因。严嵩也不全靠拍马上去的,严嵩五岁在严氏词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考中乙丑科进士,为二甲第二名。

被授予编修,由于自己害了一场大病,回原籍住了十年后正式复官。被嘉靖帝留在翰林院任职,这个时候嘉靖帝身边的红人是礼部上书夏言,严嵩拼命巴结夏言,得到了提拔。这个时候的嘉靖帝开始沉迷于修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修炼仙丹就要请会炼仙丹的道士,有了道士就要修道观和买各种各样的珍贵药材,这些东西每年需要二百万两银子,然而嘉靖年间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年只有二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是发全国公务员工资的,还包括军费和赈灾款。

嘉靖帝修练长生不老仙丹的每年二百万两银子又从那里来呢?严嵩正式登场。严嵩非常懂得帮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只要帮领导干一件坏事就能得到重用,如果还会帮领导背黑锅,那你就永远是领导身边的红人了。严嵩这个时候知道嘉靖帝非常缺钱用,他告诉嘉靖帝自己能有办法帮他解决炼丹的资金!于是严嵩把自己手下紧有的几个官位都卖了,把卖官所得的银子给了嘉靖帝,但离二百万两差的还很远,嘉靖帝非常聪明,他知道要想得到更多来得更快的银子只有卖大官来的快,这卖大官自己是不能出面卖的,严嵩能卖但他本人的官太小,再说了他的手下也没有几个小官可以卖,只有把严嵩提拔上来了才行!从此嘉靖把严嵩一步一步提拔了上来。

严嵩不负嘉靖帝的厚望,大肆卖官。在帮嘉靖帝捞钱的同时,也不忘自己顺便捞一点,把那些肥缺卖给自己的亲信。嘉靖帝不知道严嵩也会从中捞点好处吗?知道了为什么还用他呢?嘉靖帝当然知严嵩也会趁机捞油水的!嘉靖帝深知官员并无贪和不贪的区别,你要别人给你卖命,就必须给他好处。如果没有贪心之人来替你办私事,你还能随心所欲吗!严嵩无疑是一个最理想的官员,他不但能帮嘉靖帝卖官捞钱,还能背黑锅!更让嘉靖帝放心的是严嵩没有野心,处处小心翼翼的,事事都向嘉靖帝请示,还能心照不宣的源源不断对后宫送银子,嘉靖帝从不过银子是从那里来的,严嵩也从不说今天送了多少银子,如果一但出了事情,嘉靖帝可以说自己并不知情,用贪官来为自己培植死党,杀贪官又可以收买人心,没收贪官的才产又可以充实国库,自己不背负搜刮民财的骂名而又得到搜刮民财之惠,这就是帝王弄权的艺术,这就是嘉靖帝明知道严嵩贪还照样用他的原因。

《西游记》中,白骨精的白骨上面有白骨夫人几个字,这个字是怎么刻上去的?

答:是啊,《西游记》里的白骨精为什么骨头上刻有“白骨夫人”呢?是谁刻上去的呀?她自己应该刻不上去,一定是别人帮刻的,但,为什么不刻在背脊的皮肤上,而要刻在脊梁骨上呀?是想要她“刻骨铭心”地记住一段爱情吗?那么,刻这四个字的人,应该是个男性,可能就是她的情郎,或干脆就是她的丈夫,对,没错,她已经嫁人了……但是,这个丈夫或情郎,有没有搞错?为什么在她的脊梁骨上刻她本人的名字而不是自己的名字?莫非,白骨精丈夫的名字就叫“白骨”,刻“白骨夫人”的言下之意是白骨精是“白骨”先生的“夫人”?……哎呀,这些问题,真是越想越有趣,越琢磨越有味。

仿佛话中有话,故事背后有故事,令人遐想万千,可以脑补出许多奇异诡谲的艳情秘史出来。不过,就“《西游记》里的白骨精骨头上刻有‘白骨夫人’”的现象而言,本身并不复杂,一两句话可以搞清楚。但如果就这样开门见山地解释清楚,估计很多读者会抬杠,不依不饶。所以,委婉一点好了,采取迂回策略,举一个近一些的例子,这样比较有说服力。

很多读者注意到,《倚天屠龙记》中有一道流传甚广的“金庸学”不解之题:即小昭的双脚被一条铁链锁住了,那她怎么换小内内呢?为了破解这一技术难题,有人自以为是说,小昭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没有穿内裤的习惯,女性只穿长裙,里面一无所有,因此就不存在“小昭怎么穿内裤”的问题了。此议一出,余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回头齐赞金庸史学功底深厚,说他连这一古代细节也不放过,竟然在小说中充分体现。

但是,有记者就此问题与金庸本人谈及,金庸一拍额头,自己坦承:“写的时候没考虑太多,让小昭换不了内内了,抱歉抱歉。”实际上,在汉代,古人已经穿贴身的短裤衩了,称之为“犊鼻裈”,有时也写成“襣”。王国维也早有考证:“古之亵衣,亦有襦袴。……然其外必有裳若深衣以覆之,虽有襦袴,不见于外。”所以,非止宋元,而早在汉晋时代,人们已普遍穿着称为“裈”、“袴”、“衳”的短裤、内裤。

唐人张垍的《控鹤监秘记》记载有一件秘事:安乐公主挑附马,“褫驸马裈,手其阴”,问上字婉儿:“此何如崔湜耶?”上官婉儿说:“直似六郎,何止崔湜!” 上官婉儿说的崔湜,是她的男宠,六郎则是武则天的男宠。真的,内裤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希罕物,夸奖金庸写小说体现古代生活细节的人,是把马屁拍马蹄上了。那么,《西游记》里写白骨精骨头上刻有“白骨夫人”,其实也是作者随手那么一写,本身只是想交待这个妖精的来历名称,并没什么深意,读者反倒兴致勃勃,摆出穷究到底的架式。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