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压酒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键词

压酒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关键词

另外什么兼香、陶香、芝麻香也是上述三杰的衍生产品。都是当年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军事力量的高级将领。我是舟瑜,谢谢阅读。壹丨什么是“曲”其实说白了,酿酒就是一种派遣各种微生物将粮食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反应。

《水浒传》中的酒究竟是什么酒?

水浒里的酒,是好汉们不可缺少的调味剂。水浒里的酒,是看破红尘打破清规戒律的酒。有一个洒脱不羁的人,本来好好做着提辖,享受人生,却因为打抱不平,亡命天涯,这就是鲁达。鲁达是一个绝对豪放不羁的好汉,后来为了避祸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这种生活怎么符合鲁达的性子呢,没有酒没有肉的人生是无趣的。那时候鲁达已经成了鲁智深,可是酒肉绝对不能停,他身是和尚,心里却是想着酒肉,终于逮得一个机会可以大喝一顿,鲁智深高兴啊,把五台山的寺庙当作舞台,好好尽兴了一番。

水浒里的酒,是透着丝丝凉意可以解渴消暑的酒。看看吧,黄泥冈上,烈日炎炎,一个个军士热的汗流浃背,累的气喘吁吁,偏偏管事的杨志又是个脾气暴躁不知体恤的人,军士们是又怨又乏啊。这时候一个混混打扮的人运来了两桶酒,旁边卖枣的汉子们已经好好享受了一番,在一边看着焉能不眼馋。好歹磨蹭之下,终于讨得酒来。这酒必定是在阴凉处储藏,拿着隔热的木桶拉来,喝一口甘甜爽滑透心凉,极是舒服。

不过可惜杨志千防万防还是着了道,这么好喝的酒里居然有迷药,可怜可叹。水浒里的酒,是醇香浓厚可以提胆壮气的酒。景阳冈前,大大的招牌,三碗不过岗,是谁这么大的口气,武松武二郎可不吃这一套。吆喝着让小二切好牛肉,打来酒,这酒还真的好吃啊,不比那些有名的老酒差,不愧是透瓶香的名头。遇到这么好喝的酒,武二郎焉能错过,左一碗右一碗,店小二初时还不愿意,可是看这大汉酒量甚好,也不敢造次了。

结果如何,武二郎整整喝了十八碗。酒喝足了,继续赶路,有大虫拦路?笑话,武二郎岂会怕大虫,人虎相遇勇者胜,好个武二郎,借着酒劲,施展拳脚,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就这么命丧拳下,武二郎打虎英雄的美名传遍天下。水浒里的酒,是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的酒。浔阳楼下,一个失意的小官在喝酒,他虽然相貌丑陋,五短身材,却是有一颗极大的野心。

无奈他没有考取科举功名,只能做一个小吏。他苦闷他不服,于是就开始喝酒,一个人喝闷酒是容易醉的,很快他就醉了。他越想越憋气,以前无处发泄,今日借着酒劲一下子爆发了,把多日积怨化作诗,发泄了出来,“敢笑黄巢不丈夫”,那时候的宋江,还没有一心想着招安,还不是那个功利心极重的宋江,他还是那个出了名的及时雨。说实话,他写这诗的时候身形还真的有点高大呢。

酒中的特曲,头曲,大曲是什么意思,哪一种比较好?

简单地说,题主所说的“特曲、头曲”是酒质的好坏的标识,而“大曲、小曲”则是酒酿风味的标识。我们平时买酒,经常会被看到酒的商品名之后会带有各种的“曲”。比如泸州老窖的后面就有特曲、头曲、二曲的区分,又有什么全兴大曲、洋河大曲、贵州大曲等等琳琅满目的各种“曲”,让人晕头转向。为了详细地解答各位酒友对“曲”的困惑。

下面,土鳖君就从酿酒的工艺入手,为看官们盘一盘各种“曲”的区别。壹丨什么是“曲”其实说白了,酿酒就是一种派遣各种微生物将粮食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化学反应。西方人酿酒的原料大都是自带酵母菌的葡萄、蜂蜜等富含单糖的材料,他们可以通过时间的沉淀自身发酵,并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而我国古代并不出产葡萄等富含单糖的酿酒原料。

但我们的黄河流域富产粟、稻、豆 、谷这些包含淀粉的谷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的祖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转化,谷物被雨水淋湿之后,会散发出一种诱人的芳香,为了保留住这种迷人的气息,祖先们尝试人工酿造酒液。这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谷物经过雨水的冲淋之后会滋生大量的霉菌,一部分谷物会发霉,霉菌会将淀粉转化成酒精。

而另一部分没有发霉的谷物则会发芽,发芽时产生的淀粉酶会把谷物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天然酵母菌再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这就是天然的“粬和蘖”,粬即是发霉的谷物,而蘖则是发芽的谷物,粬和蘖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酿酒工艺。(《尚书·说命下》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祖先们发现粬和蘖的发酵能力相去甚远。

粬的微生物含量更多,发酵能力更强,酿造出的酒浓度更高,口感更加醇厚;而蘖的微生物含量低,糖化程度高而酒化能力弱,酿出的酒浓度低,口感淡薄。于是祖先们就完全舍弃了“蘖制法”。但西方人将“蘖制法”保留了下来,用以酿造啤酒和威士忌。贰丨酒粬的分类酒液的风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酒粬的原料,各种酒的酒粬配方是企业的核心机密。

我们在选购酒时也要看清楚酒粬的类型,避免喝不习惯。我国的酒粬主要分为以下五类:麦粬,最早的酒粬。公元前2000年左右,小麦自两河流域传入我国,以其优良的抗旱、抗病和丰产性,迅速成为了黄河流域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由于材料的易得性,我们的祖先就选用捣碎的小麦发酵制粬。但麦曲的微生物只能附着于粮食的表面,微生物含量低,糖化和酒化率都不高,只能用以酿造度数偏低的黄酒。

红粬,籼米制作的酒粬。在我国的酿酒工艺中红粬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酒粬,它是一种利用红曲霉制备的大米曲,红粬的制作工艺起源于宋朝,目前主要流行于浙、闽、粤地区。由于利用红曲酿造的酒液色泽鲜红,形似鲜血。中医们认为“青红酒”可以补血,所以古人经常用它给妇女当保健品饮用。随着医学的发展,以红曲补血逐渐成了无稽之谈,红曲酒逐渐在市场上消失了身影。

红粬便走向了偏门,逐渐成为餐饮行业的一大配角。我们最熟悉的红方豆腐乳就是用红粬发酵的,福州的红糟肉、红糟鸡、红糟鱼、红糟蛋等均离不开红粬。麸粬,最晚出现的酒粬。这家伙是一种利用工业手段人工提纯的酒粬,其发明于建国以后,主要原料是谷物的麸皮。与经过长时间自然发酵的酒粬相比,这种纯度非常高的酒粬发酵时间短,出酒率高。

但由于缺少了时间的味道,麸粬酒的酒体比较淡薄,入口更加的燥烈。现在麸粬工艺仍然在低价位的粮食酒上使用,比如平价的衡水老白干、北京二锅头都是麸粬酒的代表。小粬,江南经常使用的酒粬。小曲是江南的酒厂经常使用的酒粬。它主要以糯米粉、辣蓼等原料制成,相对动辄3-4斤的大粬而言,小粬就是个袖珍选手,他的身型如蚕茧般大小,重量也只有。

小曲酿成的酒口味比较独特,土鳖君这种北方汉子不是很习惯那种甜淳的口感。小曲酒的代表有米香型的桂林三花、广东的长乐烧、玉冰烧等,有兴趣的看官可以买来尝一下。大粬,使用率最高的酒粬。我国绝大部分名优白酒都是使用形状跟砖头差不多的大曲酿造。大曲的主要原料是小麦和小麦,根据品牌和香型的不同还会添加青稞、豌豆、大米、高粱等辅料。

五粮液茅台使用的就是纯小麦大曲,而汾酒使用的是大麦、豌豆。大粬酒口感醇厚,芳香四溢,入口绵柔,回甘悠长,但与速成的麸粬酒相比,它们的发酵周期更长,出酒率更低,因此价格更加昂贵。另外,董香型的董酒和馥郁香型的酒鬼酒是大粬、小粬混合使用,因此风味也比较特别。叁丨香型的不同,因制粬的温度不同除了上面所说的米香、董香、馥郁香三个比较特殊的香型之外,我国市面上大部分的酒基本跑不出“酱香、浓香、清香”三个范围。

另外什么兼香、陶香、芝麻香也是上述三杰的衍生产品。之所以出现酱、浓、清三种香型是因为制作大粬时的工艺和温度之间的差别。酱香型,高温大粬。在制作酱香大粬时着重于粬料堆积覆盖得十分严密。当粬料的温度达到60~65℃时,才开始翻曲,制坯。因此,酱香粬又被称为高温大粬。因为这种高温大粬的糖化、液化和发酵力度都非常的弱,导致酿造酒液时,用粬量十分的大,茅台酒的曲粮比高达1∶0.9,因此,酱香型白酒的成本比其他香型高很多。

以高温大粬酿造的酒中高级醇和酚类芳香物质含量非常的高,所以酱香酒的酒气更加的厚重幽雅。浓香型,中温大粬。在制作浓香大粬时,粬料的温度一般在50~60℃左右(五粮液的包包粬能达到60℃)才开始翻粬,制坯。因此浓香粬又被称为中温大粬。中温大曲的糖化、液化和发酵力度介于高温曲和低温曲之间,其中微生物生产己酸和己酸乙酯的能力最强,也因此造就了浓香型白酒芳香浓郁的特点。

清香型,低温大粬。清香粬的制粬温度低于50℃,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最强。因此发酵时间更短,用粬量最少。以低温大粬酿造的酒中乙酸、乳酸、乳酸乙酯含量高,也因此造就了清香型白酒清雅纯净的特点。肆丨“特、头、二、三”,浓香型白酒等级的区分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酿酒师傅会多次取酒,一般来说第一段酒品质比较好,贮藏三年时间的就是“特曲酒”,而贮藏一年时间的就是“头曲酒”;接下来的一段继续蒸馏,然后贮藏半年的时间,这就是“二曲酒”;最后的一段经过蒸馏后,不贮藏直接上市就是“三曲酒”。

因此,从酒质上说,特曲>头曲>二曲>三曲。在白酒没有那么多商品名之前,浓香型白酒的等级一般按照酒粬的等级划分的,让消费者一目了然。这里要说明的是,二锅头酒并不是质量不好的“二曲酒”。首先,二锅头是清香型白酒,与酿造浓香型白酒工艺流程完全不同。虽然都是二锅头和二曲都是取第二锅蒸出的酒液,但二锅头酒第一段蒸馏的时间非常地短,蒸馏出去的是少量的杂酒,而二曲酒的前一段蒸馏时间长,取走的是质量比较好的酒液。

历史有记载"杯酒释兵权"中的"酒"是什么酒?有何依据?

感谢提问者的邀请,我认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和大臣们饮用的“酒”是蒲中酒。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蒲中酒?宋代朱弁《曲洧旧闻》里对蒲中酒有记载:“内中供御酒,盖用蒲中酒法也。太祖微时至蒲,饮其酒而甘,喜之。即位后,令蒲州进酿酒方,至今不改。”由此可知这蒲中酒,是由宋太祖行军至蒲州地,(今天的运城市),亲自尝后觉得很不错而推广于宫中的。

而这种“蒲中酒”是使用当地每年桑落时的井水酿制,故又得此名,有古诗曰“蒲城桑叶落,灞岸菊花秋。愿持河朔饮,分劝东陵侯。”我们知道赵匡胤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之前周世宗对赵匡胤十分信任,但是赵匡胤还是在陈桥发动兵变经兄弟们黄袍加身后登上帝位,做了皇帝后赵匡胤害怕自己的部下重蹈覆辙,于是就想出了“杯酒释兵权”这一妙计,一举解除了他的结义兄弟们的兵权,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殿前司副都点检)、王审琪(殿前司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亲军司马步军都虞候)、罗彦环(侍卫亲军司步军都指挥使)等。

都是当年拥戴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军事力量的高级将领。既然是款待兄弟们,那么一定要让兄弟们喝好才是根本目的,那么在当时什么酒能达到这个目的呢?在徐松编写的《宋会要辑稿》中可以查到一些信息,在这本书中记录了宋朝宫廷用的酒水:苏合台酒:北宋宫廷内的御用药酒,极为珍贵。鹿头酒:这种酒的制作方法是用鹿的头骨和许多其他药材去长年的酿制而得,这种酒通常只有在宴会结束时才启封饮用。

蔷薇露酒和流香酒:蔷薇露酒,顾名思义是使用了古法萃取金贵的蔷薇,用所得的蔷薇精油加入至美酒中,而流香酒是随后用其他花朵精油制成的酒,这两种酒是不太可能用到杯酒释兵权,因为这两种酒实在是用的太少了,并且有明确规定,只有在给皇帝的庆寿宴中才可使用,为君者,饮用蔷薇露酒,为臣者,饮流香酒。因为是大宴群臣,所以酒的用量肯定特别大,所以以上比较珍贵的酒显然不合适。

虽然“蒲中酒”不如前面那些酒名贵,但是这种酒可是当时赵匡胤与他们一起行军时探得的美酒,赵匡胤和大将们必然都很爱喝。喝蒲中酒也能让大伙回忆起当年一起行军打仗时的场景,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便于赵匡胤达到喝酒的真正目的。综上,我认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大宴群臣时饮用的就是蒲中酒。我是舟瑜,谢谢阅读。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成语“灯红酒绿”中的“酒绿”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一种酒?

灯红酒绿,本意为: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腐化的糜烂生活。此成语最早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十二只船统通可以望见,灯红酒绿,甚是好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3回:“(王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么?” 也作“酒绿灯红”。单独形容“酒绿”,见于古人诗词歌赋: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白居易的那首五言绝句《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晋代陶渊明:“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唐代杜甫:“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北宋晏殊:“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明代王稚登:“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清末王迥《酒趣》:“白玉瓶装绿液浆,好酒应留与人尝。几藏杨林终自饮,犹对空瓶嗅酒香。”这里我们看到的“酒绿”或者是“绿酒”,完全是诗人词人酒人对美酒的衷心赞美,绝无贬低之意。

我见过绿酒,那已是40多年前的往事了。刚参加工作不久,到师傅家做客,席间师傅拿酒款待,倒在杯中一看,哇,绿色!晶莹剔透,四杯一碰,一饮而尽,杯壁挂着薄薄一层淡绿。长那么大头一次看到绿色的酒,终生不忘《竹叶青》。竹叶青酒同产于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单独加入竹叶浸泡,以汾酒做底酒,配以 10多种名贵中药材,加入白砂糖冰糖浸泡。

《水浒传》中总出现“毡笠儿”“角酒”等,到底是什么意思?

《水浒传》中的“毡笠儿”说的是一种用兽毛或者丝织品制成的帽子,状如斗笠。“角酒”不是一种酒,这两个字要分开讲。“角”是一种量器,打酒用的,类似现在的酒提子。《水浒传》中确实多次出现这两样东西,那么,它们到底怎么个用具呢?林冲风雪山神庙戴着毡笠儿却说林教头在沧州充军时,与曾经被他搭救过的李小二相识。这天,李小二告诉他,店里来了两个“东京尴尬人”,与沧州牢城管营、差拨一起喝酒。

林冲问了东京来的两人状貌,便马上判断出是陆谦和富安到了。于是,便身怀利器,四处寻找,准备杀这两个贼子。林冲寻了三五日没有寻到,恰巧管营差拨让林冲去守大军草料场。这天,林冲到天王堂交割,原来的看管是一个老军,他告诉林冲二里路外有市井。办完交割,林冲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鎗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前往市井买酒。这天,正逢大雪,林冲从市井回来时,发现草料场的住处被大雪压塌了。没办法,林冲只好去山神庙躲避风雪,暂时忍耐一晚。进了山神庙,林冲:“林冲把鎗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儿放在供桌上”。这两处写到“毡笠儿”的情节,可知这顶帽子有点像斗笠,与类似于斗篷的白布衫一并使用,戴在头上既保暖又防风雪,是一件冬天的用具。

林冲杀了陆谦、富安和管营差拨,逃到了柴进庄上,柴进便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林冲去投奔梁山。林冲于是“系了腰刀,戴上红缨毡笠,背上包裹,提了衮刀,相辞柴进,拜别了便行。”这回的毡笠儿又有不同,顶上缀着红缨。《水浒传》中的“毡笠儿”与赵匡胤有关书中还有几处写到“毡笠儿”的,其中,卢俊义按照吴用算命的指点,前往东岳庙烧香,出发前:“卢俊义来到店房内,倚了棍棒,挂了毡笠儿”。

这回书之后,便是“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又写到毡笠儿,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燕青赶上,把后面带毡笠儿的后心一拳,扑地打倒”。这段故事大约发生在晁盖攻打曾头市之后不久,大约是初夏时节。因而,“毡笠儿”大概又可以做遮阳帽用。所以,从《水浒传》中的“毡笠儿”是一种类似斗笠的帽子,冬天用毡制成,夏季遮阳,制作的材料就应当是比较薄的纺织品了。

武松从柴进家辞别回乡时,是十月间天气,秋阳还很厉害,于是,武松便戴着个白范阳毡笠儿。所以,无论哪个季节,都可以使用“毡笠儿”。看来,这是一种既能御寒,又能遮阳的斗笠。《水浒传》中不仅是武松戴着范阳笠儿,杨志路过梁山与林冲斗朴刀时,也是“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托红缨”。林冲是雪夜上的梁山,遇见杨志也应当是冬季,但戴的笠儿却与武松相似。

而且,杨志的形象也就此定格,出阵打仗都戴着顶范阳笠。可见,范阳笠并不仅仅用于日常生活,其他地方也用得着。从一些图片资料来看,宋军士兵也戴着与杨志一样的范阳笠。《水浒传》电视剧也把秦明头顶上扣了一定范阳笠,充作头盔。小说中,秦明与花荣大战,被花荣一箭射落了头盔上的盔樱,施耐庵可没写秦明戴着一顶范阳笠。但是,卢俊义与梁山好汉大战时,却是戴着毡笠儿的,同样被花荣一箭射落了帽樱。

卢员外的这顶毡笠儿也作为头盔,出现在了战斗中。所以,秦明在电视剧中戴范阳笠并没有多大毛病。可见,范阳笠也是毡笠儿的一种,大概产地特殊,固有此称。原来,赵匡胤祖籍就是范阳的。《宋史·本纪第一·太祖》中说:“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涿郡,是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由幽州改名。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又恢复为幽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涿县改名范阳县。原来如此,一定毡笠儿竟然可以扯出这么多历史来,《水浒传》之水真够深的。“角酒”是多少酒武松杀了张都监一门良贱,跑到十字坡,被孙二娘弄成了行者。菜园子张青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投二龙山入伙。武松一路走一路喝酒,这天,来到了孔家庄。

过了一个土冈子,武松便径直进了一家酒店,叫道:“店主人家,先打两角酒来。肉便买些来吃。”店家听到后,便打了两角酒与武松。片刻间,武松便喝干了这两角酒。大概没喝过瘾,或者醉后要酒,武松又打了两角,一发吃过了四角酒。那么,这四角酒到底有多少呢?《周礼·考工记·梓人》中说:“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

那么,一角酒就是四升酒。古代的一升又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呢?升,是一种量具,古代的一升实测容积为200ml,一角酒大约就是800ml,四角酒大约就是三斤二两。书中特别交代了,“店主人又打了两角酒,大碗筛来。”孔家庄酒店的碗真够大的,一碗能装一斤六两酒。所以,武松在这家酒店里一口气就喝下去三斤二两酒。加上过冈前已经喝了三五分酒,武松这次喝下去的酒恐怕得超过景阳冈的量了。

景阳冈下,店家没有用角给武松打酒,直接用碗筛来,武松一口气喝下十五碗,书中没说是用大碗筛的。但是,武松并没有大醉,到了景阳冈上被风一吹才涌上酒劲来。而在孔家庄,喝酒之后竟然被黄狗奚落了一顿。鲁智深的酒量也非常大,在渭州城潘家酒店与史进、李忠喝酒,一开口就叫酒保“先打四角酒来”。可惜的是,这顿酒没喝下去,被金翠莲的啼哭声给搅黄了。

否则,鲁提辖绝对不止打四角酒。顺便说一句,武松喝的酒应当不是米酒,而是烧酒。中国的烧酒大约晋代就开始酿造了,度数可达25-30度。唐代李肇写《国史补》中说:"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洪迈的《夷坚志》中也记载了酿制烧酒时,有人误跌入火窖之事。虽然烧酒到底起源于何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倘若武松只喝十几碗类似于啤酒的米酒就醉了,也算不得好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