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直接帖一篇个人认为最经典的文,关键词

秦汉时期,政治稳定,百姓休养生息,各种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东汉时期,出土了早期的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因此,武松的十八碗酒,实际也就是十八碗啤酒而已。这种碗能容纳多少酒?按一碗容量3两算,18碗酒又有多少呢?古代人倒酒很豪爽,一整排倒过去,酒好多溢出去了,碗内有多少?古人用此酒碗饮酒,一碗接一碗,更能彰显喝酒人的豪气。

武松喝的那十八碗酒相当于现在多少酒?

白酒起源:不管是仪狄酿酒、杜康造酒、猿猴造酒,都是在一种自然状态下,利用谷物、水果、奶类,自然发酵而成,酒精度很低。  这个时候,酒主要用于祭祀,只在贵族层面特有,普通百姓是品尝不到的。  秦汉时期,政治稳定,百姓休养生息,各种用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东汉时期,出土了早期的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

武松真能吃下二斤牛肉、喝下十八碗酒吗?

说实在的,武松一顿饭才吃二斤牛肉,喝十八碗酒,跟古代的大胃王们一比,差得太远了!古人记载,有个叫申香的人,身高一丈八尺,人高马大,又特别能吃。他一顿饭能吃一石粮食,吃三十斤肉。根据王力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介绍,一石在汉代有120斤,一斤相当于今天的250克,也就是汉代一斤,相当于现在的半斤,如果按照汉代算,此人一顿饭吃了60斤粮食,15斤肉。

这也太夸张了。当然,记载这个大胃王的是清朝人,清朝一石相当于现在的28公斤,跟汉代的60公斤差不太远,即便如此,一顿饭吃了28公斤粮食,也已经匪夷所思了。此人一顿饭还吃了15斤肉,按照清朝一斤相当于现在的590克,所以算一下,此人一顿饭吃了现在的8.85公斤肉,约等于现在的17.7斤肉。相比之下,武松才吃了2斤牛肉,简直是大巫见小巫。

武松跟他比差远了。由于这个申香记载不够详细,没有籍贯,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清朝人记载的另一个大胃王可就详细多了。在山东潍坊,有个儒生,叫周七,此人天生肚子饿,再加上家里贫穷,从来没吃饱过。邻居家可怜他,曾经给他饼吃,结果这货一口气吃了六七斤。比《大宅门》里的郑老屁还牛逼。用白景琦的话说,别说你们家穷了,就算不穷,也能把家里吃穷了,郑老屁一天三顿才吃五六斤饼了。

这个周七一顿饭就吃六七斤饼。照这个吃法,地主家也能给吃穷了。还好,古人有先见之明,一天就吃两顿饭。这个周七还有更绝的。大家都听说过山东大煎饼,其做法《舌尖上的中国》曾经详细报道过,都是用杂粮磨了面做成的,所以也叫杂粮煎饼,这种煎饼,做好以后,撒上水,摞起来,能保存很久,可以当干粮吃。一天,周七的老婆在家做这种煎饼。

周七闻着香味,跟着一边看一边吃。他老婆做好一张,他就吃一张,你猜怎么着,这家伙一口气吃了半斗粮食的大煎饼,也数不过来多少张了。按照清朝一斗约等于现在的12.5斤。这个周七一口气是吃了六斤半的煎饼。然后,他还没吃饱。为什么不吃了?因为他媳妇不让他吃了,说别他妈的再吃了,给孩子们留一口吧。由于周七吃的多,人高马大,所以也力大如牛,村里都叫他野牛。

这些都是小人物,名不见经传,那有没有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是大胃王,比猪吃得还多的?当然有了!清朝乾隆时期,修撰《四库全书》,其总裁官里,有个叫曹秀先的翰林,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和礼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行走,内阁学士。乾隆皇帝御赐他“紫禁城骑马”,这在清代可是难得的荣耀。此人也是个大胃王。清朝紫禁城没有祭祀活动,总会把那些祭品赐给王公大臣和侍卫食用,什么鸡鸭牛羊冷猪肉等等。

大家知道曹秀先能吃,好吃肉,有人就会把自己得到的冷猪肉烤全羊等等,送给曹秀先吃。有一次,宫里又赐肉吃,有一个人得了一支羊乌叉,其实羊乌叉是蒙古最硬的一道菜,咱们现在叫烤全羊。这个人就把羊乌叉送给了曹秀先。当时曹秀先坐在轿子里,也不下轿,拿出刀子就在轿子里片着羊肉吃。一边片,一边回家,等到回到家,这只羊的羊肉也被他片干净了,只剩下一副羊骨架子了。

你想想,皇家祭祀的烤全羊,个头能小吗?羊肉能不肥吗?这只羊的羊肉得多少斤?搞笑的是,此人给乾隆皇帝写奏折,也不忘了提自己喜欢吃肉,意思是,皇上,你们家的肉,以后多赏赐给我点!曹秀先看起来还算个清官,所以家里不算富裕,毕竟修《四库全书》不是什么肥差,因此他做不到天天顿顿都吃肉。为此,他想吃肉了,就派家人去买牛肉吃,一次买四五斤牛肉,一顿吃完,解解馋。

相比之下,武松才吃二斤牛肉,不算什么!这个曹秀先,是个书生,看起来很儒雅,可是一看到肉,就儒雅不起来了,不但大流口水,而且他的喉咙还会发出怪声,咕咕咕的,就像猫见了老鼠。无独有偶,另一位主持《四库全书》的大才子纪晓岚纪大烟袋,也喜欢吃肉,而且八十岁了,一天还能吃几十斤肉。纪晓岚不但能吃肉,而且一日三餐吃肉,连米饭杂粮都不吃。

在宋朝,武松,喝十八碗酒,切两斤牛肉,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当年武松喝的酒大概不是现在的白酒、啤酒及葡萄酒。如果是现在的白酒,那十八碗酒可不得了。既然是碗,就算碗不大,每碗三两如何,十八碗也有五斤四两。五斤四两白酒,算它是20度,一般人也是喝不下去的。何况店小二还曾说过“我家的酒虽然是村中的酒,却比得上老酒的滋味”。说明酒的度数当然是不低的,而且还有可能比得上现在有些号称60度的酒。

如果是高度酒,五斤四两谁喝得下去。既然不是白酒,那也不可能是啤酒,因为那时啤酒还没传入中国。既然排除了白酒和啤酒,那武松喝的是不是葡萄酒(葡萄酒传入中国较早)呢?但看整部水浒,就没有一处提及葡萄酒的。所以,说武松喝葡萄酒也不可能。那么,从我生活中所接触的酒类看,武松喝的酒,就只可能是黄酒了。当然黄酒的价格也有高低,从我们当地的价格水平看,一斤黄酒大概在五元左右。

就算五元,五斤四两只要二十七元。再说熟牛肉的价。我家邻居就是杀牛买肉的,一斤未注水的牛肉买45元。一斤牛肉能卤六至七两,二斤熟牛肉大概要用三斤生牛肉,三斤生牛肉要135元。除此之外,还有饭店老板的利润要算。这二斤熟牛肉没有二百元,武松是吃不下口的。两项加起来,武松这一顿酒的总花费,大概在二百三十元左右。

武松打虎前喝了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古人的食量这么大吗?

打虎前,武松吃了四斤熟牛肉。不是两斤。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武松道:“休得胡鸟说!便是你使蒙汗药在里面,我也有鼻子!”店家被他发话不过,一连又筛了三碗。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来吃。”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

水浒原文写的很清楚。店小二先切来了两斤熟牛肉,后来又切了两斤。所以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武松总计是吃了四斤熟牛肉,加十八碗酒。四斤熟牛肉 十八碗酒。这个食量算不算大呢?实话说,这个饭量不算小了,但也在人类正常范围内,并不夸张。因为首先,武松吃的时间长。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他饿着肚子,晌午(中午)开吃。吃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吃到下午才结束。付账走人后,出门才走了四五里路,太阳就快落山了。走进店里去了。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独行。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晌午,我们就当是中午12点。太阳落山,我们就当是下午5点半。出门还走了四五里。这点路程,我们就当武松走了一个小时。综合算下来,武松在酒店里吃肉喝酒,至少吃了有四个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这就是今天的人,吃自助餐的标准姿势嘛。扶墙进,扶墙出。中间吃的时间还贼长。如果说,一个人平时一顿的正常饭量是一碗饭加上一盘菜。那换成不吃早饭,吃四小时自助餐,饭量起码可以翻两到三倍。第二点。武松吃的熟牛肉,看起来很多,挺吓人的。但其实肉类食品不撑肚子。慢慢吃,很多人都能吃得下四斤熟牛肉。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北宋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640克。因此武松的四斤牛肉,就是2560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五斤。熟牛肉的密度当然比水要高了。跟水的密度比起来大概是1.25:1。所以2560克的牛肉,换成体积,估计大概就是2000毫升左右。具体来说,一斤差不多就是这么多。让正常人吃下五盘,当然不容易。但别忘了,武松没吃早饭,且一顿饭吃了四个小时。

均摊下来,这就不算啥了。如果武松吃的不是熟牛肉,而是馒头。吃四斤馒头,还喝酒,那就有难度了。第三点。宋朝的酒,不是蒸馏酒。度数比现在的啤酒,也就高一点点而已。因此,武松的十八碗酒,实际也就是十八碗啤酒而已。并且最关键的是,根据出土文物来看。北宋的酒碗不大。差不多就是这么大。碗口直径,一般也就是13厘米左右,七八厘米深。

这类碗,体积不算大。盛满的量,比现在四两的塑料杯子不会多多少。所谓十八大碗,搁今天估计也就是五到六瓶啤酒的量。就算武松实际用的碗要大一点,也顶多就是十瓶啤酒。实际五斤的肉,加上十瓶啤酒。看起来很吓人。但还是那句话。慢慢吃,像武松那样,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和店小二扯淡,喝撑了去撒尿回来再吃喝,再找店老板扯淡,前后反复四个小时。

上山前武松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古人体质与现在不一样吗?

古代人与现在人的体质肯定是不一样的,生活条件不一样,饮食习惯不一样,面对恶劣环境的生存能力不一样,这都没办法去对比。武松的身体素质如何,不防可以拿出来对比一下,留给大家讨论是不是一样的。在原著中武松身长八尺(现在当超过1.9米吧),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有杀气,但不影响具帅 )。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胸肌发达没问题);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一身肌肉,腹肌8块)。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呃,这身板,当下的小鲜肉可有话讲?)。原著还说前面发掩映齐眉,后面发参差际颈(还挺时尚的)。皂直裰好似乌云遮体,杂色绦如同花蟒缠身。

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像大圣);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真的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如此身段绝非一般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你看他几百斤的石头能轻松抛起并潇洒接住,浑身上下有千百万斤神力。这样的身体素质,对于18碗酒,2斤牛肉,只怕是他自己身上没钱了,要不然酒再上几碗,肉再上三斤又有何不妥的。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放到现在需要多少钱?

每斤熟牛肉在饭店一百元,每碗黄酒有四两,以女红为例,按八斤计算,每瓶三十五一公斤,二百六元,共计四百陆拾元,一张虎皮二十万加,虎肉,油,骨,不下百万,,,,但,要判无期的,值少也得在二十年刑,,,,,按河南平均收入三千三百元到六十岁,武松的年龄按二十计算,八十万以上,因武松为壮年,损失应剩以二,故,打虎不如打工。

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正常人能一次性吃这么多东西吗?

一顿饭18碗酒、2斤熟牛肉,搁现在都不算什么事,更何况在古代!但凡有些宋朝历史知识、生活常识的人,对此都不觉为奇!武松回家探兄,途经景阳冈下,又累又饿,就到酒家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然后过冈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成就一段佳话。那么,武松一顿饭喝得了18碗酒,吃得了2斤牛肉吗?宋朝18碗酒有多大份量,酒精度如何?宋朝2斤熟牛肉多吗?我们逐一了解下。

18碗酒有多大分量?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酒器。近几年很火的西安永兴坊“摔酒碗”让很多游客慕名前去,即便排上好几小时的队,也要一“摔”酒碗。这种酒碗,其实跟武松喝酒时的那种烧制黑瓷酒碗是一样的,只不过大小有一些差别,但都不难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浅腹、平底。这种黑瓷酒碗要追溯到我国战国时期,那时它叫“羽觞”,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还有半月形双耳,甚至还有饼形足或高足。

这种双耳酒杯-羽觞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时已绝迹,明清虽再出现,但仅作礼器或摆件之用,不再用作饮酒。“曲水流觞”就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古代的曲水流觞)到了宋代,我国传统制瓷业高度发展,羽觞这种高成本酒器得到进一步简化,褪去双耳、双足,省去高成本烧制,大量用于民间饮食业。

这种黑瓷酒碗,都是普通人、鸡毛小店在使用,在北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我们现在也能看到现在农村蒸烧白、蒸扣肉等,也常用到。我们对于西安永兴坊的“摔酒碗”也很熟悉,那碗大吗?不难看出,这种酒碗最大的特征就是“宽口、浅腹”,有的还叫它“墩墩碗”。在中国鉴宝节目上,有一位专家还说过,宋代是瓷器巅峰,从酒器看,武松喝酒的碗其实就是宋代茶器即茶盏子,既是茶盏子就不会大。

这种碗能容纳多少酒?按一碗容量3两算,18碗酒又有多少呢?古代人倒酒很豪爽,一整排倒过去,酒好多溢出去了,碗内还有多少?古人用此酒碗饮酒,一碗接一碗,更能彰显喝酒人的豪气。就算是8两的酒碗,18碗也不过20瓶啤酒的量,武松本是梁山好汉、狭义之士、海量之人,这都不在话下。记得公司聚餐,同事里能喝2箱啤酒的大有人在,当然中途是要上厕所的。

武松喝酒吃肉时间不少于1个时辰,施耐庵当然不可能事无巨细,交代他上厕所细节吧。因此,北宋末年18碗酒对于古代与现在真不算什么事,只要不是那种吃饭的海碗,相信一般人都能承受,更别说豪气干云的好汉武松。武松喝的是什么酒?水浒里提到一个细节,武松刚进酒家时,就让店小二“筛三碗酒来”,为什么筛酒?店主叫它村酒,其实就是阳谷县当地酿制的糯米酒。

因为醪糟和酒都在缸里,自然要筛酒了。筛字用得很形象,打酒时将竹筛坐入酒中,将醪糟压下去,如此醪糟与酒分离,便可盛酒了。那么既然是糯米酒,它的酒精度自然就低了,最多也就十来度,有的也才五六度而已,不易醉人,不像我们现在的白酒有45度或52度。(民间做糯米酒)因此,武松喝的18碗酒,就如同我们现在喝的米酒,最多10多度,还可能只有五、六度,酒精度就像我们现在喝的啤酒一样。

还有发酵出来的米酒,味道酸甜可口,加之武松又累又乏,自然越喝越停不下来,直呼“好酒”“再筛三碗酒来”“亏不了你酒钱”等。所以,武松回家探兄,走了一天,又累又渴,这18碗酒就像一种饮料,给他解渴解乏。何况武松神威过人,酒量如高于常人也很正常。武松吃2斤牛肉多吗?根据古代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换算公式,1斤=596.8克。

那就算1斤大约600克,北宋末年的2斤就相当于现在的2斤4两,后来增加到4斤牛肉,也就接近现在的5斤左右。5斤熟牛肉放现在多吗?再说熟牛肉还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酒家或可能短斤缺两,更何况在人烟稀少的山村野店里。再有,施耐庵惯用夸张的手法,4斤熟牛肉或可能有夸张成分。4斤牛肉对一般人可能有问题,但对于身高一米九左右,体重200多斤,如此一个身强体壮、高大威猛的武松,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了。

我同事的儿子16岁,正是长身体、吃量大的时候,他很喜欢吃牛肉。有一次一大家人外出聚餐,他吃了1斤烤牛肉、1斤黄牛肉,但仍没吃饱,还想再吃1斤黄牛肉。但被家人拒绝了,家人担心他吃多牛肉会不舒服,毕竟牛肉扎实,没再点牛肉。但孩子说肚里空空,仍对没吃到的那1斤牛肉念念不忘。但反过来想,武松高大威猛、身强体壮,这样的壮汉,食量会小吗?再加上走了一天路,荒郊野外,又累又饿,吃4斤黄牛肉只能算正常食量。

记得我哥12岁时,能吃5碗3两米的饭,再加5个包子,还不算饱。把我妈给吓着了,想想5碗饭就是1.5斤饭,还有5个包子,这不少吧?我同事北方人,45岁,最喜欢吃饺子,一次能吃50多个,这也不少于2斤。我有一次给吓坏了,我们西南这边吃10来个就差不多了。武松这一顿饭不合理?牛,在我国农耕时代是最大功臣,为我国农耕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为可以用牛来耕田种地,保障春耕春种,以保证人们的温饱问题。牛虽然算不上一级保护动物,但对于古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现代农耕开始之前,耕田一直用牛,没有牛,农耕社会会陷入一片灾难。因此,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即使是自家的牛,未经官府批准的也不能杀。在北宋,私自宰杀会受到很重处罚,最高坐一年半牢。—北宋初年《宋刑统》:“诸故杀官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北宋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就审理过一起“牛案”。村名春牛被人因仇割舌后,报官包青天审理,因牛被伤,包公不得已才判S牛卖肉。但既然北宋这么重视牛的保护,为什么水浒里经常提到吃几斤几斤牛肉,武松还要了2斤牛肉呢?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呢?宋朝杀牛是违法的,有钱人大多吃羊肉,以羊肉为主,也吃猪肉。北宋时猪肉价低、羊肉价高,大文豪苏轼就发明了“东坡肘子”“羊蝎子”等。

至于牛肉呢?有些人估计会铤而走险,赚取利润,像山村野店之类的少有官府过问,自然不会放过赚钱机会,武松吃喝的那家极可能是一家黑店。而明朝禁S牛更严厉,施耐庵之所以这样写,见仁见智,因此武松这一顿饭有不合理性,大家怎么看?写在最后初读《水浒传》,大家对武松进店喝18碗酒、吃4斤牛肉而惊骇不已,但认真分析下来,对于英雄武松而言,也就再平常不过了。

《水浒传》是一部国学经典,中华传统文化典范之作,充分体现经世治国精神,让人越读越回味,它被誉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实至名归。《水浒传》包含范围广,有古人关于天人合一的思考、探索与总结;有史学大家对政治、社会的真实记录;有吟传至今的诗词歌赋;还有圣贤的经验之谈,对后辈的谆谆教诲等。总之《水浒传》蕴含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深见,承载古人对人生、世态的感悟,以及记录一幕幕真实在的历史过程,等等,是一部奇书。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