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梅机关“梅机关”为了扶植、监视和控制汪精卫集团专门组建的特务机构,1939年8月22日成立于上海,因为办公地点在虹口日租界的小楼“梅花堂”里,故代号为“梅机关”。鉴于日本比较特殊的陆海军军事体制,梅机关以陆军为主,但也有海军省、外务省、兴亚院(特务组织)的代表,以影佐为机关长;汪精卫伪政权成立后,影佐又兼任汪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梅机关则对外称“最高军事顾问团”,其实就是汪伪政权的后台老板。
梅艳芳生前为什么那么红?
梅艳芳是香港演艺界曾经的“一姐”,生前说句话就能撼动香港的半壁江山,死后葬礼更是引来几乎整个娱乐圈的关注。可对于现在的00后来说,梅艳芳的时代已经过去得太久,她生前为什么会那么红对他们来说宛如谜团。梅艳芳生前为什么那么红?有书君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她唱歌、演戏都用尽全力,长相又极为高级,自然人人都爱。二是人缘第一,又足够义气,人格魅力爆表,香港娱乐圈无出其右,不红才怪。
三是心有大爱,心怀祖国,生命的宽度无限增加,值得人永远追怀。一、唱歌、演戏都用尽全力,长相又极为高级,自然人人都爱梅艳芳是香港有名的双料明星,既是最受欢迎的“歌后”,又是演技扎实的“影后”。自四岁开始登台表演起,就无一日敷衍过那个她最爱的舞台。据知情人回忆,当时的戏院十分的冷清,座位大半都是空的,可年仅四岁的梅艳芳已经极有做艺人的自觉,哪怕只有一个观众,也会坚持把歌唱完。
这样靠卖艺果腹的日子,一直到她夺得1982年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才结束。签约了唱片公司后,梅艳芳的演唱事业开始进入高潮,发行的第一首歌曲《心债》就拿到了中文金曲榜的冠军。之后,她气场全开,以一种近乎乐坛霸主的角色,将当时的各大奖项全部囊入怀中。直至去世,她曾连续五年获得香港最受欢迎女歌星称号,35岁就获得了香港乐坛的最高荣誉——金针奖,40岁获得了国家级的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
如此多的荣誉,并非仅仅得益于她的演唱天赋,更仰赖于她孜孜不倦的付出和尊重所有观众的艺术操守。当时,整个歌坛红歌漫天,且演唱台风死板,穿着打扮更是不敢出新。可梅艳芳不管,每逢登台必是劲歌热舞,造型服装也是回回惊艳,按她的说法,如此这般才算对得起观众的厚爱。也就是靠着这样的拼劲,梅艳芳甫一入影业,就成了影业不可多得的黑马。
她演戏时入戏极快,且每个角色都演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同身受。更是凭着一部《胭脂扣》,拿下了四料影后。周星驰说梅艳芳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演艺天才,徐克说梅艳芳在镜头前有一种很令人着迷的东西。其实,哪有那么多的天赋,天才的背后,不过是比别人付出得更多一些罢了。对事业的用心,再加上老天爷赏饭,给了梅艳芳一张令人过目不忘、可英可魅、可男可女的“高级”脸,梅艳芳逐渐成为了香港演艺圈永远的偶像。
就这样一个人人都爱的女星,不红才怪!二、人缘第一,又足够义气,人格魅力爆表,香港娱乐圈无出其右,不红才怪梅艳芳在娱乐圈的名声,除了足够敬业外,还有一个就是“人缘好”、魅力爆表。犹记得,梅艳芳因病去世时,娱乐圈一片哀痛,葬礼更是有一众大腕出席,抬棺、抱照的都是诸如刘德华、梁朝伟、谢霆锋等当红明星。且直到现在,每逢梅艳芳冥诞,都有圈内好友隔空送上祝福,人缘之好可见一斑。
见惯了现如今娱乐圈的各种塑料姐妹花、塑料朋友情,梅艳芳这种朋友遍天下的情况,让有书君有些不知所措。可在看到她生前好友对她的评价时,有书君只恨自己身边竟少有如此真性情的朋友。梅艳芳是宁可天下人都负她,而她绝不肯负天下人的人,不管是对搭档也好,还是对新人也好,都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包容和提携。朋友们一起聚餐,抢着付钱的总是她。
有人借了她钱去还,她总是一脸懵然,怕人家是还错了钱。并且,她还是娱乐圈少见的至诚至信之人,从不拿两副面孔示人,对人很是真诚。没有嫉妒心,还侠气十足,见到不平就会努力发声。想当年,刘嘉玲出了裸照事件,朋友们皆缄口不言,唯有梅艳芳镇臂高呼,大姐大气场暴露无遗。身前身后,只要提起梅艳芳来,大家众口一词的评价都是真诚、豁达、豪爽、有情有义,丝毫不见任何小女儿任性、自私的情态。
哪怕到了现在,整个香港娱乐圈也再找不出如梅艳芳一样魅力爆表的人。这样一个连人缘都好到让人嫉妒的人,怎么会不红呢?三、心有大爱,心怀祖国,生命的宽度无限增加,值得人永远追怀梅艳芳的一生,除了贡献给了唱歌和演戏外,剩下的时光都花在了为祖国奔走,为慈善事业助力上。香港回归后,时任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的梅艳芳竭力促成香港与内地两地乐坛的共同繁荣。
她带香港歌手参加内地流行音乐颁奖礼,也主动吸纳内地艺人入会,加强了两地的文艺交流。更代表香港电影界发声,将更多的香港电影带入了内地荧幕。而在此前,她已经是圈内公认的慈善达人。她举办的多场慈善演唱会,筹来的善款部分用来捐助老人、儿童医院,部分投入到了医疗科研项目,还以个人名义助养了500多个儿童。2003年,“非典”病毒肆虐,已身患癌症的梅艳芳隐瞒病情,倾力奔走,发起多项主题活动,筹得2000多万元善款,全部用于救助“非典”罹难家庭。
她去世后,她名下的“四海一心”基金会仍在正常用作,汶川大地震时捐款十万,还捐助了很多内地希望工程。有人说,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相比其他的艺人,梅艳芳不仅心怀祖国,心中还有大爱,生命虽短暂,却永远值得人追怀感念。只可惜上帝偏爱、红颜易逝,人于生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也只能道一句无可奈何罢了。
林黛玉为什么那么矫情做作?
如果说林黛玉矫情做作,小心眼什么的,那你就是不懂林黛玉,不懂《红楼梦》了!林黛玉是一个出尘脱俗的神仙妹妹。林黛玉貌若天仙,娇弱动人,风流婉转。她的美是神仙似的美,是与众不同的美。是越看越美,越看越动人的美。同样薛宝钗也美,但是薛宝钗是国色天香,她貌似牡丹,丰肌秀骨,浑身充满了富贵逼人的味道。这种美突出外貌,俗气不耐看。
而林黛玉胜在气质,她气质若仙,出尘脱俗,岂是寻常人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天底下只有一个林妹妹。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别看林黛玉一天病西施一个,她可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别人有个什么仙心思小揪揪,她一目了然。所以她每次怼人都怼到了人家心里的痛处,所以宝钗说她刀子般的嘴。林黛玉的聪明心思都花在了棋琴书画和宝玉的身上,她懒得管其他闲情事什么的。
可是她冰雪聪明,她会精打细算,有时候王熙凤都要求助于她。她就无心地一瞥,掐指一算就知道贾府入不敷出。林黛玉是一个真性情的女汉子柔弱娇美的是林黛玉的外貌,她内心无比强大。她要先后忍受父母的离世,这莫过于世上最痛彻心扉的事了吧?曹公书里没有具体直接写她如何痛苦。后有几处写她触景生情悲伤难过。事情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她都会难过,何况当时?《红楼梦》要边读边想,边读边领会,这才是会读书的人。
林黛玉还要忍受贾府隐形操作的“金玉良缘”,还要和“金玉良缘”作斗争。她内心难道不强大吗?林黛玉真性情,虽说她经常告诫自己:笑不露齿,行不动裙。但她常常喜形于色。笑的时候花枝乱颤;怒的时候大放粗口;不喜欢的人直接开怼……她才不会像薛宝钗一样为别人而活。一言一行小心翼翼,事不关己,一问三不知。所以说“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里的不及是指黛玉没有宝钗会“装”,这不正说明林黛玉太真性情了吗?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有资格生气的。
她本来就是千金贵族小姐,凭什么要挑别人剩下的?仔细读《红楼梦》这一段,林黛玉开怼周瑞家的还因为周瑞家的为了她女婿势力讨好王熙凤,她看不惯这种势力小人。这正说明林黛玉真性情,不装,不矫揉做作。林黛玉是一位情趣满满的咏絮才女。林黛玉过着很丰富很有情趣的生活。她玩游戏(九连环)、做诗、弹琴、葬花、交燕子朋友、怼人、发宝玉的脾气。
这明明就是个真真实实的有血有肉的小女子。林黛玉才情是大观园里最高的,她的诗冠压群芳。与史湘云联诗逼得史湘云上气不接下气;随便帮贾宝玉作弊做的诗得到元春赞赏;贾政尤其欣赏她题的匾;她也是高傲的妙玉欣赏的才女;也是宝琴羡慕欣赏的女子……林黛玉是一个大方的小姐坠儿送茶给黛玉,刚好贾母送钱给黛玉,林黛玉随手抓了几把给她。
为什么在养兰界有那么多人喜欢带有病态的艺草?
为什么在养兰界有那么多喜欢带有病态的艺草?答;俗话说得好“红花还要绿叶配”,其养兰花也是很有讲究地,除了点缀兰花的盆子空空如也的底部外,主要是通过观察这些陪衬在盆面上的小草的生长状态,来反映兰花是否缺水,或者浇水太多,以及什么时间改施肥。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历来被许多有情调,有品味的人养在家中观赏,但是这些养兰花的人不可能知道兰花什么时间该浇水与施肥;如果不及时了解这些情况,有可能会造成兰花出现烂根、空根枯萎而死。
如果自己喜欢兰花,到花市去看看,一些专门养花高手在出售兰花的花盆里,都会有各种草栽在盆上面,如果你细心与他交谈,有一些老板会跟你吐露一点点养花小常识;其中你自己也会发现这些小草的草根也并不是蛮发达;小草就相当于预测天气预报的传感器;一旦当小草叶出现严重卷曲发黄,则证明兰花盆子中缺水。简单地说,兰花盆中的小草不仅仅是增添盆子颜值和盆面整体观赏效果,而且它还营造了小环境,达到了“润”的效果,真正做到了“锦上添花”之功能。
最近在看《白鹿原》,妈妈翻看了前两章,说太露骨了,不让我看怎么办?
对性的描写过于偏重和细腻是一种文学无能的表现。现实生活中过于热爱性生活也说明他其他本能过于贫乏,甚至是产生了性心理障碍。文学特性里有酒色财气,但那都是一种陪衬。如果让读者产生性的困惑甚至患上性瘾,书也并非什么成功之作。多读书,读好书,绝对不是多读这样的书,读书是解惑而不是让他们产生对生活的困惑和思维行为偏差。
很多人把对原始生态,对人类本能的描写看做是高水平而忽略了人类文化在此之上的更高层次。这里有诺贝尔文学奖的误导,也有社会和读者的误解。对酒色财气的描写如何掌握是作家的水平,也是作家对社会对读者的责任心反映。在中国文化中,从孔子之前就有对写作阅读的论述和对作读者的警示。文学创作和阅读是多层面多样性的,读者作者的读写水平也在其中表现。
二战时期日本的特务机关:特高课、梅机关、竹机关、菊机关等,有什么区别?
汪伪特工组织“76号”的头目李士群,原来是特工总部的二把手,搞倒主任丁默邨后飞扬跋扈,就是因为背后有日本特务机构“梅机关”机关长影佐祯昭少将的支持,1943年影佐一旦被调离上海,李士群就成了没有主人保护的狗,被汪伪周佛海和日本驻上海宪兵队冈村中佐联合毒杀。这是因为“梅机关”直属日本陆军的参谋本部,是“中国派遣军”及所属陆军宪兵的顶头上司,日军各部不敢不给面子。
全面抗战爆发后,1938年7月26日,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和外务省三个重要单位,在上海成立了间谍谋略机关“对华特别委员会”,专门处理除了作战以外的所有对华重大谋略,以及建立汉奸政权的执行机关。负责人由三个单位分别派出,即陆军的土肥原贤二中将、海军的金田芝中将,外务省的坂西利八郎顾问。由于日本陆军在华势力最大,土肥原又是特务元老,因此该机构又称“土肥原机关”,直接对日本内阁的五相会议负责,权力极大。
为了分化中国内部,配合日军进攻,该机关又以梅、竹、兰、菊等花卉名称,在各地分头组建了任务不同、策反对象不同的特务机关。(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梅机关“梅机关”为了扶植、监视和控制汪精卫集团专门组建的特务机构,1939年8月22日成立于上海,因为办公地点在虹口日租界的小楼“梅花堂”里,故代号为“梅机关”。
它有权协调日本驻军、宪兵队、其他特务机构对汪伪政权予以各方面的支持,也是汪伪特工总部的创建者和实际控制者,76号内一直驻有日军一个宪兵分队。鉴于日本比较特殊的陆海军军事体制,梅机关以陆军为主,但也有海军省、外务省、兴亚院(特务组织)的代表,以影佐为机关长;汪精卫伪政权成立后,影佐又兼任汪伪政府“最高军事顾问”,梅机关则对外称“最高军事顾问团”,其实就是汪伪政权的后台老板。
(大汉奸汪精卫)竹机关“竹机关”在武汉会战结束后设于汉口,机关长是柴山间四郎中将。此人1928年乃是张学良的顾问助理,有名的中国通,中心任务是配合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对中国军队的分化工作,对象从北洋军阀吴佩孚等元老到第五战区的川军部分将领,基本没什么成效;1943年接替影佐祯昭成为汪伪最高军事顾问。兰机关“兰机关”也设在上海,机关长是和知鹰二中将,重点工作对象是地方实力派新桂系军事集团,日军认为桂系是国民党内最具势力的反蒋集团,因此在桂南会战后,和知鹰二兼任了华南日军第21军的“司令部附”,以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的方式,企图造成两广地区脱离蒋介石重庆政府的局面,与第五师团长今村均共同派出代表赴桂林游说白崇禧,但白健生抗日大节不失,把日军代表崩了回去。
菊机关“菊机关”设于福建,主要策反对象是国民党“闽粤边防军”总指挥黄大炜中将,1939年11月,黄大炜率部叛变投敌,被改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一集团军”成为汉奸,1940年改称汪伪“闽粤边区绥靖总司令部”,以黄大炜为总司令,1944年5月,黄大炜在上海被军统特工暗杀身亡。上述四个特务机关都有日本军方背景,并且是临时性特务机构,由日本陆军主导为执行特定任务而设,基本是挖掘汉奸之用,从使用机关代号可以看出,他们的工作任务是秘密的。
(汪伪76号丁默邨和李士群)特高课“特高课”是日本政府在抗战爆发前就成立的正式特务机关,隶属于内务省,全称是“特别高等警察课”,是政府工作人员、是政治警察、是公开的机构;日寇入侵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后,日本军方的宪兵队成立了军警联合特高课,一般下属于日军各宪兵司令部和各级宪兵队。可以说,哪里有日本宪兵队,哪里就有特高课的身影,他们的任务就是监控反日思想、镇压反日志士,还有在日本国内镇压日本共产党和其他反战人士的任务,笔者曾将其与“盖世太保、军统局、克格勃”并称为二战时期的四大特务组织,因为它们从事的,并非仅仅是军事情报和谍报任务。
《落梅》一诗,这是刘克庄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通篇不着一个“梅”字,那诗中梅花何在?
任何艺术都忌讳直白,诗歌也是这样,其“咏物诗”更是这样。诗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怀,但力避在诗中直接提及所咏之物,唯含蓄才能蕴藉,唯深婉更易感人。那么,诗人又如何来表现所咏之物?咏物必须抓住所咏之物的某一方面特点,咏物是手段,抒怀是目的,要把自己某种情怀很好的借助所咏之物表达出来,就需要把物写到位,穷形尽相,曲尽其妙,但就是不要直接提到所咏之物。
这首诗是刘克庄早年在建阳任上的一首感怀之作,这首《落梅》算得上是咏梅中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刘克庄咏的是落梅,并因此惹祸上身。刘克庄属于江湖派诗人,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而南宋基本国策是主和,长期以来主要是投降派当政,刘克庄、辛弃疾、陆游、张孝祥、张元干等这些慷慨激昂的主战者必然不能得志,不被重用。不平则鸣,他们在诗歌中难免流露出来一些不满情绪,甚至嘲讽言辞,有人会因此获罪,甚至丧生。
北宋苏轼的“乌台诗案”就是文字狱的典例,南宋刘克庄的“梅花诗案”可与并立。刘克庄诗中“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一句,被言官李知孝指控为“讪谤当国”,宰相史弥远下令严惩,年仅二十三岁的刘克庄被一贬再贬,一致坐牢十年。刘克庄耿直孤傲的特点很像刘禹锡,也是心中不服,活到八十三岁,写下梅花诗一百多首,出狱后一首《病后访梅九绝》更是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之情。
“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与柳,却被梅花误十年。”知人论世,了解了刘克庄,我们再来看这首诗是如何写落梅的。《落梅》 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逻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一片飘落的梅花足以引起人们的伤感,令人伤心欲绝,“可堪”就是岂堪,怎能忍受的意思。一片落梅伤心欲绝,面对填平台阶,堆满墙角的一地落英,更是情何以堪。“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花瓣离枝,风中飘摇,就如同离开京城被贬谪岭南的迁客;那纯洁芳香的花瓣坠落泥土之中,让人不免想到高贵的三闾大夫,不容于世,投江而死。
汩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所以诗人有如此之说。“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那飘落到阴暗潮湿处的梅瓣,散落在青苔之上,数也数不清。有落瓣侥幸粘在了衣袖上,她那幽幽深远的清香久久都不会散去,可惜这样的机会太少了。“东风缪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东风掌管着百花的生杀予夺的权利,他巡视百花,忌恨梅花的孤傲高洁,不喜欢她长久的绽放枝头,对她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