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什么酒会含甲醇,同样含甲醇的民间自酿酒能不能喝

什么酒会含甲醇,同样含甲醇的民间自酿酒能不能喝

根据甲醇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三个正常情况下,甲醇就跑个差不多了:●蒸馏出酒过程中,大部分温度超过甲醇沸点,甲醇就会挥发掉一部分;●新酒存放也挥发一部分。也就是说,农村自酿酒,在接酒过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担心甲醇超标。甲醇比乙醇的沸点低,在64.7℃,乙醇的是78℃,所以甲醇比乙醇挥发得快。

为什么古代人喝酒要煮,现代人喝酒直接喝?

此问题本人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说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太低,因而才会加温,这本人是不认同的。古代民间酿酒技术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即是在汉前,民间亦有造黄酒的,其实民间的早期黄酒就是米酒。而古代的早期米酒是专指谷子(小米)的,不包含大米。这种米酒是把小米煮熟后发酵而蒸酿而成的。这些早期黄酒因属发酵物,含霉菌,喝时再煮加热亦为散发菌毒而为之,且温酒又健胃利脾。

古代的白酒,汉后即有并非起自元后。古代的白酒,统为曲酒,用粮谷糠做熟曲以加热发酵才能做酒。古代的白酒为纯粮制造,不掺一点杂假,为精纯之酿。如高粮,大麦,大米,后期的薯干,玉米等,都是用曲发酵后而上笼蒸的。做法是把粮食煮熟后加曲闷之,发醇后再晒干,然后上笼再蒸。蒸出的流水便是酒。古代的纯粮曲酒,头道酒度数可达七十度上下。

古代没酒精,这道酒都做为民间消毒消炎的药用了。而二道酒也在五十度上下,相当烈性。而解放前后,这些酒还相当盛行,后劲很大,一醉不易醒。而三道酒为民间普通用酒,三十度上下。四道酒一般都不再喝了,因为已无酒劲。古代人喝酒为什么先加热煮酒呢?一是温酒不伤肠胃,益肝养脾。二是加热用热蒸气再把多余的曲霉与甲醇通过热气把它们挥发掉,用以免除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

有人说农村自家酿的酒没有提炼甲醇,不能喝,你认为呢?

农村自家酿的酒,焦点就是甲醇含量。人们普遍认为他们设备简陋,技术古朴,又没有现代化的检验化验手段。就做不到大酒厂那样水平,害人的甲醇没提炼,一定含量高,喝它有风险。酿造白酒都有甲醇,但基本都在国家标准之内,安全范围。凡是酿造的酒,甲醇不可避免,都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所以,国家制定有强制执行标准,不得超过,否则违法,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标准号为《GB 10343-2008》,规定在谷物以及可食用作物发酵酿造的酒精,按100酒精度,每100毫升的甲醇含量:●特级酒精不大于2毫克;●优级酒精不大于50毫克;●普通级酒精不大于150毫克。换算成粮食白酒,每100毫升甲醇含量不大于6毫克,一般实际含量在2毫克。农村酿酒过程中的去甲醇办法:掐头去尾。

农村自家酿酒,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接酒时,把整个出酒过程分为三段:开始出来的叫头酒,甲醇含量高,度数高,味道太冲不好喝,不要;中间一段,因为杂醇杂酯少,味道好喝,留着;尾酒度数低,口感也不好,一样的不留。所以北方酿酒有二锅头之说,二锅头就是中间段的酒,喝酒只喝二锅头。其他农村酿酒都这个模式,掐头去尾。

当然头酒尾酒不是扔掉,下次倒进酒涪重新烧。也就是说,农村自酿酒,在接酒过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担心甲醇超标。甲醇自己会跑掉,喝的时候烫热,或者存放一段就挥发了。甲醇比乙醇的沸点低,在64.7℃,乙醇的是78℃,所以甲醇比乙醇挥发得快。根据甲醇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三个正常情况下,甲醇就跑个差不多了:●蒸馏出酒过程中,大部分温度超过甲醇沸点,甲醇就会挥发掉一部分;●新酒存放也挥发一部分。

都见过卖散酒的,大陶缸,小口大肚。缸口不是硬质盖子,是布袋一样的盖子。目的就是不要那么严密合缝,留着空隙给甲醇挥发留出路,然后酒味越来越好。●喝酒温热了喝。古人喝酒,还不是高度酒,可是都热着喝。之所以热着喝得舒服,就是热的过程,促使甲醇挥发掉,酒味更好。当然如今的酒甲醇含量比古时候低,但是热着喝酒是个好习惯。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