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忆当年六十年代酒怎么样,灵卡世界大冒险

忆当年六十年代酒怎么样,灵卡世界大冒险

当年的走亲访友,串亲戚,大蒸馍可是主贵东西。小时候,也就是六十年代末吧,刚记事时,当时叫生产队。在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很少去买啤酒喝,一是不好喝,二是不过瘾,所以主要都是喝白酒,白酒就是高粱烤的酒,一般凭票供应,现在要喝那种酒,那时候要7角,现在恐怕要上百元一斤,不容易买到真的。

六、七十年代,在农村你饮什么酒?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很少去买啤酒喝,一是不好喝,二是不过瘾,所以主要都是喝白酒,白酒就是高粱烤的酒,一般凭票供应,现在要喝那种酒,那时候要7角,现在恐怕要上百元一斤,还不容易买到真的。如今市场上卖的高梁酒基本要上一斤是80元以上,而且不一定是全高梁酒,参和一点高粱就算是不错的了,从味道上差别很大,而且冒牌货比较多。

听“酒坊老板”们说,现在不可能全用高粱烤酒,造价太大了,因为我们这里种红高粱的人少了,甚至是没有,过去生产队时期到处都栽有红高粱而且还有交售任务,现在打起锣找就找不出来。在六七十年什代,除了国家计划供应的白酒外,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地方还用其他作物来代替烤白酒,一是可以大量供应不凭票,二是价格比高粱酒低,因此农村不少的红白喜事,请工建造等,基本上都是用这类酒待客,有些酒瘾大的人也常买这些酒喝。

在六十年代或者是七十年代贫困的岁月里,你还记得第一次喝啤酒的经历吗?

本人第一次喝啤酒距离现在已经过去整整四十五年了。那还是早在上世纪的1976年的3月下旬,也就是清明节前夕,个人利用在大哥家过春节的机会,搭乘他们单位所组织的部分工作人员,到清华大学参观的便车去的北京。车到北京西单停了下来,司机让车上的人们下车方便,本人也就此下了车。经事先询问找到邻近的地铁站,花一角钱乘地铁到了五棵松出站上到地面。

然后边走边打听永定路X号院的位置,那里有本博同村的发小在此当兵。北京永定路X号院是原七机部下属的某科研机构,部队负责警戒任务,该单位所有职工出入大门全部有值勤的战士查验证件。给人的感觉是保卫、保密的要求是非严格的。由于本人所找的发小是部队的连队文书,值勤站岗的战士都认识他,所以也就免去了登记手续,由另一战士直接就将我带入部队营区。

第二天,发小领着我直奔天安门广场,先去广场内所设立的固定照相点背靠天安门城楼,照了一张像留作进京的纪念。然后穿越天安门进入到故宫博物院,开始观赏这座明清两个朝代的封建王朝的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待游览到故宫后花园时已经是下午十三时左右,也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发小从旁边的卖食品的小卖部买了两小碟菜肴,两个大面包,两小碗啤酒端了过来。

那是本博第一次喝啤酒,感觉比白酒的味道有点苦,不太好喝。本人偏僻农村出生、长大的人,高中毕业半年之后第一次去到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大哥家过春节。借此机会又去了北京,由发小带着逛了北京城。并且品尝了之前从未听说过、从未见过,当然也没有喝过的啤酒,也算是土八路开了洋荤,小庙神吃了个大供香。人的这一生经过了多少第一次的事情值得回味、回忆?当然是个人之前从没有见过、听说或亲身经历过的事。

民间有四大喜,就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四喜除了久旱逢甘霖之外,这一久字也说明时间够长了。那洞房花烛夜和金榜题名时,不都是人生第一次感到可喜可贺的人生大事吗?所以说,凡是个人第一次所经历过的事,留在个人的记忆深处是很难被磨灭的。古人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上就是本博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第一次喝啤酒的经过,怎么样?对于当今的年轻人们是否感到不可思议吧。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当时都吃过什么样的美食?你吃过哪些?

一路走来,想想以前吃的和现在吃的大不一样,和更早比起来当时觉得已经很美很幸福了。小时候,也就是六十年代末吧,刚记事时,当时还叫生产队。一到收秋,跟着家人去分红薯,用小木独轮车运回家中,洗净就蒸,不等熟透就拿个先啃着,那好吃得很,特别是里面有一种皮很黄,类似黄梨颜色的红薯,当地人叫“老日红薯”,不管是蒸或烤,过程中流出很多甜汁,吃起来又面又甜,和吃糖没啥差别,印象很深,可惜早就断种了。

七十年代最好吃的我认为是黄饼,用纯玉米面做的,比吃红薯进了一步。把玉米面做成类似现在的火烧,放到烧热的平底锅上烤熟,中间加上熟透的软柿子,那好吃得没法说,现在说起来光想流口水。八十年代初,最好吃的叫“大蒸馍”,也就是现在的手工馒头,现在人听起来没感觉,不就是馒头嘛,但在当时一提起“大蒸馍”,那可不是平常就吃得起的。

当年的走亲访友,串亲戚,大蒸馍可是主贵东西。你走亲戚提着一篮子蒸馍,主人按规矩收下十几个,剩下七八个让客人捎回去,叫做“回”。但你想走却走不了,为啥?主人立即派家人趁这礼物走他的亲戚,等你见到自己的篮子里剩下几个的蒸馍的时候,天己经不早了。回到家中家人就会告诉你:今天你舅来咱家走亲戚了(不一定是舅),拿的礼物就是你提的这蓝,哈哈,听着是不是很搞笑?其实在当时没人笑,很平常的,我家也是经常这样办。

你想当时蒸馍平常都吃不起当成礼物,亲戚大都是三五里,转起来很快的。这段写得有点多,想让看到的给年轻人讲讲,年轻人都没经历过,权叫“忆苦思甜”吧。八十年代后到九十年代,已经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已经包产到户了,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强,到如今早已解决了吃的问题。那吃的都有什么美食?美食也有也没有,你看现在的人大鱼大肉吃腻了,山珍海味吃烦了,就又瞄上了树叶野菜。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