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题是,短歌行中的“杜康”,是不是一定就是白水杜康,恐怕已很难考证了,所以,不管是白水杜康也好,洛阳杜康也罢,是其他什么杜康,只要是酒的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就达到了商业的目的,传统文化只不过是手段而已。将杜康,说成白水杜康,本来也是对的,据说杜康就是白水人嘛,酒祖的后人用其名,从产地而言,也没错。
历史上周公与周武王姬发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姬发,周文王姬昌的嫡次子。继位后,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约前1046年,讨伐商朝,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武王建国后,把王畿之外和偏远的土地、奴隶等分封给亲族、功臣等建立诸侯国。被分封诸候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王交纳贡物,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政治局势。周公,姬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也就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逝。继位成王年幼,周公尽心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爱惜人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陕西白水杜康向洛阳杜康道歉,最近杜康很火,谁才是杜康发源地?
鄙人已写出万字拙文,把陕西与河南两地杜康,从史料和人文及实例上简析了一下。总的说,应肯定河南说。简单说:一、杜康即少康,少康乃夏之第五世之王,有史载,夏少康帝都于今洛阳之偃师。今有“少康中兴“典故。《辞海》有明载。二、少康即太康后人,太康为夏代第三代王,故里在今河南太康县,县名因太康王而名,并且地名已有数千年。
三、曹操先后都于今洛阳(早期)、许昌(三国之魏都),长期活动于河洛、许昌一带。其酒兴之“唯有杜康",只能发生在上述之地,不会大老远跑到陕西白水喝酒。须知,曹操从未在白水有行踪。四、周总理接待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田中提及“唯有杜康“后,郭沫若考查认定的是河南洛阳之杜康。河南说史料见于先秦及汉唐,且为正史、主史。
陕西说仅见于清代本县的《白水县志》。当今陕西各大媒体得以采信,多有宣传。提请注意的是,陕西白水还有一说,即杜康是一放羊之穷苦小子,后发明酒。如若这样,与上述少康之杜康为两码事,不是主流社会所说少康之杜康了,就没有理由与河南杜康争来争去了。不过,有一种可能性,这就是,杜康为一家族,其后人来到了白水,这就与杜康酒扯上了关系。
关于近期陕西媒体华山网将短歌行中的“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说成白水杜康,大家怎么看?
谢谢邀答。媒体华山网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成白水杜康,对于此事,本人的看法如下:一、近年来,为了打好旅游牌,或者是商业牌,不少地方利用传统文化搭台,让旅游或商业唱戏,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过于强调传统文化,而忽略了旅游或商品的质量,似乎有点喧宾夺主。将杜康,说成白水杜康,本来也是对的,据说杜康就是白水人嘛,酒祖的后人用其名,从产地而言,也没错。
二、问题是,短歌行中的“杜康”,是不是一定就是白水杜康,恐怕已很难考证了,所以,不管是白水杜康也好,洛阳杜康也罢,还是其他什么杜康,只要是酒的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就达到了商业的目的,传统文化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三、还是俗话说得好:“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把酒酿好了,叫什么名字,就和人一样,只是个符号,当然,借用悠久的传统文化,给好酒命名,岂不更好吗?只是不要过份注重文化,而要注意酒的质量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