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温过的高度白酒为什么好喝,高度白酒为什么不会结冰

温过的高度白酒为什么好喝,高度白酒为什么不会结冰

纯粮白酒不是酒度越高越好喝,也不是低度酒好喝,这里是有一个宽范畴数值的。高度白酒或者烈性白酒,为什么要温着喝,但经验总结出来热着或者烫过的酒更安全!因为能让挥发温度更低的甲醇挥发出去一些一般情况也根据地区喝酒的习惯,1,南方适合喝温酒,因为南方气候比较潮湿闷热适合喝温酒,也就是白酒用开水温一下,温白酒入口绵软香甜,2,北方适合喝烈性白酒,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用白开水温热喝白酒的烈性足,适合身体热量,所以说北方喝烈性白酒适合气候。

白酒为何要“温着”喝?

高度白酒或者烈性白酒,为什么要温着喝,但经验总结出来热着或者烫过的酒更安全!因为能让挥发温度更低的甲醇挥发出去一些一般情况也根据地区喝酒的习惯,1,南方适合喝温酒,因为南方气候比较潮湿闷热适合喝温酒,也就是白酒用开水温一下,温白酒入口绵软香甜,2,北方适合喝烈性白酒,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用白开水温热喝白酒的烈性足,适合身体热量,所以说北方喝烈性白酒适合气候。

高度白酒真的那么好喝吗?

感谢题主邀请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告诉大家:真正的优质的纯粮白酒,国标65度~75度的酒精度,品尝起来,绝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只有45度~55度。口感上的感觉是饱满,柔和,浓郁,酥香。题主的这个问题里面,实际上应该牵涉到一个高度酒与低度酒的划分的学术性概念。关于这个问题,行业内外历来都是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甚至有很多外行人充当专家,胡说八道。

高度酒与低度酒是怎样区别的?这个没有铁板的标准。按照我的看法,低度酒与高度酒的分水岭应该是50度。为什么呢?因为低于50度的酒基本上都是没有酒花了,而且容易含有杂醇油。而高于50度的酒基本上都是有酒花的,而且不容易含有杂醇油。这是因为,杂醇油的沸点温度基本上都在90度以上。我们在蒸馏酒的时候,一般蒸酒锅里面的温度达到79度左右,纯粮白酒就开始源源不断的被蒸发上来,进入冷却器,变成纯粮白酒流出来了。

伴随着酒锅里面的温度不断上升,酒锅里面的酒精含量不断减少,当酒锅里面的温度达到91度以上的时候,杂醇油开始被伴随着酒蒸发上来了,这个时候来酒的酒精度一般会迅速低于50度了。所以我认为,低度酒与高度酒的分水岭应该是50度。纯粮白酒不是酒度越高越好喝,也不是低度酒好喝,这里是有一个宽范畴数值的。这个数值会随着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文化等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南方人会觉得25度~45度的酒比较好喝。中原一带会觉得45度~55度的酒比较好喝。北方地区会觉得55~65度的酒比较好喝。如果要我发话,我认为55~75度的纯粮白酒比较好喝。这是我的亲身感受,我就是一个酿酒人,酿酒世家,酱香,浓香,清香,米香以及创新香型等等各种香型的白酒都不过如此。真正懂酒,会喝酒的人,应该是喝50度以上的高度酒,宁愿少喝点。

这是我们酿酒人对广大消费者的一个忠告。为什么呢?上面已经给大家分析了,低于50度的酒,容易混杂了杂醇油。很多人认为超过53度的酒就很难喝了,也认为只有53度的酒才是最好喝的,什么分子结构云云。其实这些都只不过是一种故事,我认为没有科学依据,甚至是伪科学。在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前提下,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古人喝酒前为什么爱热一热?

因为古代时酿酒技术并不高,通过谷物发酵得来的所谓“浊酒”中含有很多的甲醇,而甲醇是一种致癌物,并且很有可能导致失明,因而工业酒精中就因含有过量的甲醇而不能食用。所谓的“烫一壶酒”其实就是通过二次加热然后把“浊酒”内的甲醇挥发掉,这样饮用的话就会更安全。这是利用了甲醇的沸点比乙醇高的性质(乙醇即俗称的酒精)。

为什么喝酒的人喜欢喝高度酒?

我有一个朋友经营白酒。他认为高度酒与酒精还是有区别的。酒精一般由玉米提纯,不经过发酵生产,酒精的度数高达90度,没有醇香味,一般勾兑时需要加香精,酒精市场价格每吨5000元左右。高度酒即原浆酒,也叫基酒。度数为60至70度,它经过发酵和蒸馏生成。市场价格每吨20000到60000元,需储存一年以上。白酒一般由原浆酒降度。

分52、42、38度三个品种。白酒窖藏时间越长越醇香,所谓酒是纯的香就是这个道理。爱喝酒的人都愿意喝高度酒,喝起来浑身发暖,舒筋活血,胃口舒服,有益健康。喝起来不上头,不口干。低度酒,由高度酒稀释,添加剂多 ,而且味道寡,喝到肚里浑身发凉,不需要储藏。懂喝酒的人一般喜欢喝高度酒,特别是陈年老窖。中老年人是喝高度酒的代表人群。

过去的人为什么把酒温热才喝?

过去的人把酒温热了喝,原因最主要有三点。第一就是过去的人喝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黄酒,酒精度低必须要加热之后才能喝,要是凉酒喝完了,人的身体不舒服,第二点就是酿造工艺不行,喝完酒之后极易上头。所以也必须烫热一下,让里面的有害物质挥发之后,喝了不会很快醉酒,而且到胃里也舒服。第三点,因为贫穷。很多人在看电视剧或者是历史书的时候都会发现,过去的古人喝酒都喜欢把酒温热了再喝。

像《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红楼梦》里贾宝玉喝冷酒被薛宝钗训斥的场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去吃饭,大都是让店里伙计烫一壶热酒,那为什么古人喝酒之前,都要烫热了再喝呢?是不是热酒更好喝呢?其实是在古代,三国时期,水浒时期,人们当时饮用的酒大都是米酒和黄酒为主,度数很低。尤其是江南一带自古就喜米酒而不好烈酒,这种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

而且,在古代直到宋元之前都没有蒸馏烈酒的出现。而米酒,黄酒以米类谷物原料酿造,本身就性凉,必须要温热之后才可以饮用,这样才不会对身体内的脾胃器官造成伤害,而且喝下去也会觉得舒服。并且古人只在饮酒的时候才佐以下酒凉菜, 如螃蟹等大寒之物,如酒再不温热后喝,就很容易积寒成病。当时的米酒和黄酒,颜色并不是像现在白酒那样是无色透明状,而是比较浑浊,色如米汤,也因此古人常将所饮的酒称为“浊酒”。

而且,那时候的酿造工艺不好。并没有产生如现代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因此酒中的杂质比较多。把酒温热了再喝,将酒的温度加热50度~60度,酒中的甲醇等有害物质就会挥发掉, 因此喝温热的酒也有利于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喝白酒的时候还都喜欢喝热的,即使在现代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 老人们喝家庭式小酒坊酿造的散白酒,在饮用之前依然会用热水把小酒壶放到里边烫热了再喝。

那是因为小酒坊酿造提纯工艺不高,在酿造的白酒里会产生很多的杂质。白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也就是乙醇,还含有一定对人体有害的甲醇及乙醛。甲醇的危害主要是对人的视力造成伤害。甲醇在人体内有积储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4~10克的甲醇即可引起严重中毒。甲醇的性质不稳定,乙醇的沸点在78摄氏度,甲醇的沸点在64.7摄氏度,加热后的白酒,甲醇会被挥发掉。

但是乙醇也挥发了,乙醇如果挥发的太多,就会影响酒的整体口感。水味儿加重变得寡淡无味。乙醛的沸点只有21度,用热水加温就能使它蒸发掉,乙醛是引发醉酒的首要因素,它的存在会增加酒的辛辣味儿。摄取量高的话,喝酒就容易上头头疼,加热之后,乙醛浓度降低,并且辛辣味也降低了,比较好入喉。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贫穷。过去的人生活条件不好,日子过的很穷困。

尤其到了冬天,没有什么御寒的衣物。而过去的年代里,冬天又极为寒冷。所以就用喝酒来御寒,虽说酒喝下肚能够暖身体,但没喝之前是冰凉的,凉酒喝下肚会很不舒服,所以就把酒烫热了再喝, 无论身体暖和了,肠胃也很舒服。所以这种方法也就流传开来了。也许有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很少再看见有人把白酒热了再喝可以说过去的米酒,黄酒都是发酵酒,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

现代随着酿酒工艺不断的提升,已经可以将白酒中的有害物质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可以说,只要是符合质量要求的白酒,一般都不需要热酒再去除酒中的有害物质。如果再沿用古人那样用温酒喝酒的方式,则不但可能将酒中的酒精挥发掉,还会将白酒中那些含有的风味物质也一定挥发掉,从而影响酒体的口感,再好的酒也就喝不到原有的味道了。

为什么说53度的白酒是最好喝的?

先说下结果吧,53°的酒,酒精和水的比例是最合适的,口感也是最佳,同时储存时间也最长。所以才有53°白酒最好喝。在我国古代时候,就有了一套完善的酿酒工艺,俗称12987工艺,也是国酒茅台的发源地,茅台经过了多年的改良和汲取古法的工艺,更加确定53°酒的口感最佳。不过其实现在粮食酿造出来的酒度数一般都高于53度,所以才有了勾调的技术(不是那种劣质的酒精兑水,而是和之前的原酒或之后的原酒进行调勾、品勾阶段)慢慢勾调到53°,曾经有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53.94ml的酒精加49.83的水,混合物体积不是103.77ml,而是100ml。

就像酱香酒,在调勾到53°的时候,酒中的酒精和水结合的最牢固,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也就是越放越醇香,同时,因为游历的酒精分子比较少,对人体的刺激也相对较少,还对身体有一定的健康意义。53°的时候酒中的脂类物质也相对较多,香型也比较符合人们的口味。正是有了上面的那些论述,才有了53°酒最好喝的言论~~~。

白酒度数高的好喝还是度数低的好喝?

首先要说,白酒的品质、口感、价值并非度数高低决定,这是任何酒水从业人员的常识与共识。酒的品质取决于原料、工艺等多种重要因素。拿大家熟知的坤沙酒来说,最好的红糯高粱,长达一年的生产周期,严苛的生产流程。这样匠心制作的酒会难喝么?而反观某些网红酒,其工艺本身就是十天出酒,一斤粮食出七两酒。你觉得它会好喝么?所以,酒好喝与否绝不取决于度数。

    其次,“好喝”是微观个人对酒体的主体感知,人不同,感受肯定不同。度数高低是个人偏好范畴。有些地区高度酒畅销,低度几乎无人问津。而有些区域却是低度大行其道,高度难以为继。关于究竟多少度是酿酒的黄金度数,也难有统一结论,众说纷纭,大体上以53°、52°为两种主流意见。    最重要的是结论:适合你的度数才是黄金度数。

古代人“温一壶酒”和现在的酒是一个概念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不是一回事。高度数的蒸馏酒,是到了元代才开始出现的。当时蒙古人喜欢引用烈酒,这才逐步推广了蒸馏酒,度数是比较高的。其实烈酒喝起来对人体并没有好处,本质上就是酒精兑水。而古代中国的酒,叫做酿造酒,是一种使用粮食发酵而成的低度数酒。酿造酒和蒸馏酒,制作方法完全不同,一般认为蒸馏酒就像今天的酒精饮料、低度数果酒或者啤酒,人喝了对身体是没坏处的。

但是,酿造酒在饮用前,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温酒。这个温酒并不是单纯的将酒加热后饮用。自然,当时的北方在冬季,一般习惯于喝偏热一点的酒。因为古代医疗落后,冬季长期饮用冰冷的酿造酒,比较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加热酒类饮用本身没问题。但温酒的主要作用,是除去酒中的甲醇等毒物。大家都知道,甲醇是一种毒物。人体摄入甲醇5~10毫升就可引起中毒,30毫升可致死。

甲醇对人体的毒作用是由甲醇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的,主要特征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眼部损伤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一般于口服后8-36小时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步态不稳、嗜睡等。重者有意识朦胧、瞻妄、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以前有些无良小酒厂造假酒,就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导致引用者甲醇中毒,死了不少人。

而古代由于酿造酒的技术较差,酒里面不可避免含有一些甲醇。如果直接饮用,就会出现问题。《红楼梦》中,薛姨妈不让贾宝玉喝太多冷酒,说“喝多了冷酒,写字手发颤”。其实,这个手发颤就是一种轻微甲醇中毒的迹象,而不是酒精中毒。然而,甲醇的沸点是64℃,乙醛的沸点是21℃,酒精乙醇沸点是78度。所以,只要加热,有害物就会转变成气体挥发掉,从而消除或减少酒中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