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部分,中国就没有好的葡萄酒了吗?没有。第二个就是香港片的宣传,当时香港的殖民地是英国地,英国的葡萄酒有着免税的政策,使得香港人特别喜欢葡萄酒,尤其是波尔多的,而拉菲作为波尔多左岸成名已久,98年如此优秀的缘分,自然受到广大群众追捧,所以当年香港电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82年的拉菲,八年拉菲也代表一个身份,一个地位的象征。
为什么红酒瓶容量大都是750毫升?
看了其他答友的回答,个个巧妙。但很不幸,都是误导性很强的错解!误区一:“因为橡木桶是225升,用750毫升瓶刚好能装300瓶”早期的玻璃制品都是人工吹制的,吹瓶工人一口气能吹出的最大容量在700-800毫升之间。在这个容量范围内,没有比750毫升的瓶子更适合用来装那225升酒了(750毫升*300=225升)!吹制玻璃瓶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个答案纵然短短的一句话,却漏洞百出。
1、先说说橡木桶,早在罗马帝国时期,高卢人(就是现在的法国人)就开始用橡木桶代替陶罐储藏葡萄酒,随后演变出了225升的波尔多桶,228升的勃艮第桶和900升、2000升的意大利大桶。也就是说,橡木桶的体积不一定就是225升的。橡木桶2、更讽刺的是,使用225升橡木桶的法国波尔多,最早使用的酒瓶却不是750毫升的。
直到1974年,波尔多的主流瓶型还是730毫升。仔细观察老年份酒的标示容量就会发现,从1975年开始,波尔多各大酒庄才开始改用750毫升瓶。1974年份的木桐容量为730毫升(73cl)3、这个答案天真的以为,葡萄酒的装瓶方法是将酒液从橡木桶中打出,依次装到玻璃瓶里。自从17世纪玻璃瓶普及之后,橡木桶的功能已经不再是储藏葡萄酒。
而是作为熟化工具,参与葡萄酒的酿造。橡木桶的酒液在酿造完成后,会统一转移到不锈钢罐中进行装瓶。因此,酒瓶的容量和橡木桶的大小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酒瓶的演变误区二:“一箱750毫升(12瓶)约为2加仑,方便英国消费者计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知道。升(L)、厘升(CL)、毫升(ML)这些是公制单位,是一个叫国际计量单位委员会的组织搞出来的。
这个组织成立于巴黎,在法国国内很有影响力。因此,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国内就开始改用公制单位,之后推广到整个欧洲大陆。各种瓶型的葡萄酒瓶1、法国使用公制单位之前,用的也是pinte(品脱)等和英国相似的体积单位,如果是为了和最大客户(英国是法国红酒最大进口国)接轨,那为什么还要改成公制?2、加仑还分为英制加仑和美制加仑,1美制加仑=3.785 412升;1英制加仑=4.546 092升。
美国也是红酒的主要消费市场,欧盟怎么能厚此薄彼,光为英国消费者着想呢?其实英美也一直在努力接受公制单位,英国规定2000年以前,除少数行业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必须标示公制单位。美式酒瓶正解:这个问题我之前准备红酒培训资料的时候,还专门问过一些法国酒庄的老外。他们的回答很简单:是欧盟的法律规定的。3升以内的葡萄酒只能有187.5毫升、250毫升、375毫升、750毫升、1500毫升、3升这几种容量,其中750毫升被确立为标准容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为什么当年英国的鸦片在中国泛滥,其他国家却没有?
这是一种误解。鸦片战争的时代,鸦片不止在中国泛滥,在其它国家也一样。▼十九世纪在越南西贡吸食鸦片的法国人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几乎每个英国人在其生命的某一段时期,都服用过鸦片。服食鸦片在当时就像喝酒或者抽烟一样,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英王乔治三世和乔治四世(与乾隆、嘉庆同时代)就是一对著名的瘾君子父子。
其中乔治三世是重度瘾君子。因为嗜食鸦片,最后把自己折腾成了神经病。连国王都如此,从这就可以看出,吸鸦片在当时英伦三岛的泛滥程度了。还有法国也是如此。鸦片在法国一样是泛滥成灾。底层法国人靠鸦片麻痹自我,上流社会的贵族、学者则用鸦片享乐、激发灵感。鸦片烟可以说是渗入到了法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当中。对法国人的影响很大。
只不过,由于后来吗啡和可卡因被人发明出来了,西方人觉得那玩意更带劲,鸦片这才慢慢淡出了西方人的眼球。也就是说,不是鸦片在西方不泛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曾经泛滥过。只是因为西方人的可选范围大,既抽鸦片,也吸食其它毒品,所以单就论鸦片而言。西方人吸鸦片给人的印象没有清朝人给人的印象那么深刻。其实这一点,从当代西方人吸毒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当代最大的毒品市场,就是西方国家。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消费体量高达八百亿美元,比电影市场都要大。如果不是清朝自甘堕落,西方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毒品贸易最泛滥的区域。▲吸食鸦片的美国人当然,在毒品贸易方面。清朝不遑多让,后来居上。西方相比于同时代的大清,在毒品贸易这方面,都是小儿科水平。因为鸦片就算在欧洲各国如同烟、酒一样很常见,但社会上总有不喝酒,不抽烟,不吸毒的人。
泛滥归泛滥,只要一个人不沾,他总还是可以躲开鸦片的。而在鸦片战争后的清朝,这根本做不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建立了近代的海关体系。自这之后,海外鸦片进入中国,就开始了有系统的抽税。当然,之前也收税。但衙门的人贪污,朝廷收不上多少银子。而清朝的海关是由英国人负责运转,廉洁自律,朝廷的关税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
据粗略统计,当时一吨鸦片,关税加上地方上乱七八糟的税费,可以榨出1100两银子的财政收入。▼清朝鸦片进口递增表一亩地,朝廷能收多少银子?一两银子顶了天了。跟鸦片比起来,这就是小儿科水平。面对这么巨大的聚宝盆,于是乎,缺钱的清朝统治者瞬间就开始迷失了心智。之前,鸦片也泛滥。但朝廷还管。之后,朝廷只想要银子,就压根不管了。
老百姓愿意种鸦片,那就随他们便吧。除非是发生饥荒,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否则朝廷根本不禁鸦片。而这种不管不问的结果,就是鸦片这个外来植物,从南到北,在中国开始遍地开花。自咸丰朝开始,清朝的社会已经堕落到了衙门鼓励老百姓种鸦片、吸鸦片的程度。各个省都在疯狂种鸦片。▼清末各省鸦片产量现在我们常说美国人无底线,为了利益搞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毒品消费国。
可美国也没有夸张到政府鼓励民族种毒品的程度吧?从这就可以看出,鸦片对于清朝,破坏力到底是有多严重。外国人对清朝人吸鸦片的负面印象到底是有多恶劣。而且这还没完。由于长时间鼓励种鸦片,且又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导致流通货币不足后。从光绪时代开始,鸦片居然成了黑市的“硬通货”,在黑市交易中,可以直接抵现金用。民国时代的黑市就曾把鸦片与金条、银元和美金并称为“黄白绿黑”,四大硬通货。
你能想象海洛因在现在的黑市中,被人当做硬通货交换吗?一个社会堕落成这样,国家还有救?如此情况,在当时的清朝,一个清朝人要想完全不触碰鸦片,自然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吸食鸦片的清朝人(光绪时代)总的来说。在鸦片盛行的时代,全球基本所有国家都是深受其害。英国在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其议会就曾讨论过——毒品贸易该不该受到法律保护,大英帝国要不要为了毒品贸易去打一个国家。
后来由于要脸,英国政府也知道政府不该为毒品贸易保驾护航,所以开战之后,英国政府并没有对清朝宣战,从始至终,只说英军的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行动,也就是报复大清烧了英国国旗。而不敢宣称是战争。这表明,英国人也知道鸦片的危害。只是在巨大的贸易利益面前,英国人丢掉了做人基本的准则,昧着良心扯理由侵略别国。而相比于英国政府,清政府统治者的三观就彻底毁了。
感觉很多影视剧里都提到82年的拉菲,这酒为何这么有名?
为什么也是剧中多出现82的拉菲?那么就先谈一谈82年拉菲为什么是如此有名?82拉菲的确是一个好年份,但之所以如此有名,第一个是因为82年拉菲是全球最最出名的品酒家罗伯特帕克传奇的开始,当时所有的评酒家都给82年的拉菲打了个差评,而只有帕克给拉菲打了一个100分,然后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现帕克的选择是正确的,拉菲82年的就是最好的,从此以后,帕克就成为葡萄酒价格的风向标,82年的拉菲故事也不断地,开始流出来。
第二个就是香港片的宣传,当时香港的殖民地是英国地,英国的葡萄酒有着免税的政策,使得香港人特别喜欢葡萄酒,尤其是波尔多的,而拉菲作为波尔多左岸成名已久,98年如此优秀的缘分,自然受到广大群众追捧,所以当年香港电影作品中经常会出现82年的拉菲,八年拉菲也代表一个身份,一个地位的象征。第二个拉菲的产量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很多比拉菲更好的酒产量太少,了解人的不多,买了机会也很少,所以人们对82年拉菲以外的好久并不是很了解第四就是拉菲的成年人的的确强于其他红酒的,有些甚至可以正常三五十年,以前那许多优秀红酒早已被人逐渐淡忘,只有拉菲随着港片的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并且如今的八年,拉菲依然有广阔的市场,人们更加愿意去收藏它,而不是去消费它。
为什么一说到葡萄酒都想到法国?难道中国没有好的葡萄酒?
你这个问题分两头。首先并不是一提到葡萄酒就想到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澳大利亚??也有不错的葡萄酒。所谓旧世界和新世界的区别。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世界的酒反而更好喝一些。第二个部分,中国就没有好的葡萄酒了吗?没有。至少公开市场能买到的没有。有人私下做一些小规模订制的产品的话,反正买不到,跟没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