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喝茶有关的典故
传说一:1793年,英国女王的使臣马戛尔尼对中国进行过一次不成功的访问,乾隆皇帝拒绝了英国提出的通商要求,但英国使团还是利用在中国内地游历的机会,暗地里将采集到的中国名贵茶树种带去印度。
传说二:相传海权扩张时代,西方各国在东方争夺殖民地,战事不断,从欧洲远赴中国取得茶叶愈来愈困难。1823年,一位来自苏格兰的企业家与冒险家,罗伯特鲁斯在印度的阿薩姆地区发现了野生的茶树,英国的红茶历史从此展开。
还有一种野史传说,说来好笑。说英国人本不知道红茶,因为英国本土不产茶,要从海外长途运输茶叶,供英国人饮用,但海路遥遥,运输茶叶船往往在要海上飘泊半年方才到达英国。海运中大海的湿润早把茶叶捂得发酵变质,叶色由绿变红变黑,喝着这种茶,英国人却以为这是茶本来的美味,为了压住那不太美妙的怪味,英国人就加奶、糖及柠檬。这种喝茶的方法延续至今,英国人就只喜好喝发酵过的红茶了。
2. 关于喝茶的典故
中国茶史中的品饮史分吃茶,煮茶,点茶,泡茶等几个历史阶段。
鲜叶生吃产生于原始社会,至今在原始森林中少数民族还保留鲜叶生吃习俗。而“吃茶去”则更赋予精神文化内涵。而“吃茶”作为语言习惯在很多地方被保留了下来。
所以,“吃茶”不光是一种语言习惯的留驻,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3. 喝茶去的典故
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据老舍夫人胡圣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
茶在老舍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绝妙的作用。老舍先生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据《茶馆》一剧王利发的扮演者著名艺术家于是之回忆:《茶馆》在国外演出时,使他较多地想起了茶,原来喝不着热茶,他便觉得什么液体都解不得渴。
这时使他想到老舍先生生前告诉过他们的话:“出国时带上暖水瓶,早上出去参观、访问之前,先将茶叶放好,泡在暖水瓶中留着回来喝。”当《茶馆》真要出国演出时,可他们却把老舍先生说的话给忘了,谁也没有带暖水瓶,渴得受不了直嚷着要喝茶啦。
4. 喝茶有关的典故和传说
茶是中国的国饮。中国是最早发现茶,也是最主要的产地。茶的发现,大部分人的脑海中都只记得这句话:「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茶而化之」,这与发现茶没什么牵扯。以下有两个故事,以科学的观点都无法解释。各位不妨以上帝造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看吧!
1、神农煮水,茶叶由树上飘落正好落入锅中,煮出来的茶汤,神农尝后传给世人。
2、达摩发大誓要无眠禅定九年,可是坐禅坐到第四年睡着了,这是对佛很没礼貌的。达摩一气之下割下瞌合的眼皮往窗外丢,就在眼皮落地处长出两棵植物,达摩好奇乃摘其叶煮水喝,往后真的不想睡了,完成禅定九年的心愿。
中国古书正式有史料可稽考的,在东汉王褒的「僮约」记载。当时,四川人已经有了完整的待客茶宴,但还没有”茶”这个字。茶字由来的演变:在晋代郭璞”尔雅”:“槚苦荼。树小女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唿早採者为茶,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茶”。也就是说茶是较早采的嫩叶,茗是较晚采的老叶,而四川人通称为苦茶。
有专家研究,采茶、制茶、饮茶真的就不一样了。茶在唐代之前大概都是用吃的。生叶片煮来吃,又另加很多菜或松子等。直到陆羽才推广主张不加任何物品,只加盐。我们用朝代来区分,大略的饮茶流行变化。
5. 喝茶有关的典故故事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吸收了儒释道各家的思想,走入文化圈,成为风雅七件事之一。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与茶相关的诗歌。唐代,诗的殿堂,不仅茶诗数量大,而且无论内容和艺术形式都比后代深刻、新颖。
唐时,越州平水一带盛产佳茗。剡溪茶名驰全国,也多在平水镇上交易,因此平水是越州茶叶集散地。一天,元稹去平水镇,见学校里不少儿童正在抄写与白居易的诗,且态度认真,数量不少。他奇怪地问他们这是为什么?儿童们说:元白诗可以到市场上去换取茶苟,而且商人们又求之甚切,其价高达一篇抵一金,这真是诗篇市场化了,这里也说明当明饮茶之风已遍及民间,茶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元稹是一个嗜茶之人,他的以"茶"为题的1言至7言的宝塔诗,是中国茶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附: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6. 茶喝茶请喝茶典故
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试想,读书本已是雅事,而相知相惜的二人更是在日常中用“赌书”增添生活情趣,即使不慎将茶泼了,仍然兴致不减,余下满身清香,可以看出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之间美满的爱情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后来清朝才子纳兰容若有感于赵氏夫妇的伉俪情深,写下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名句,纪念亡妻卢氏,亦为后人所乐道。
7. 喝茶有关的典故有哪些
只有到九王爷喝茶以后就没有了,刘宝瑞先生当天录完音在录音棚外被人杀害,据说是剖胸而死。也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冤案吧。这是中国相声史上的一大损失。刘先生的艺术水平很高,最拿手的单口相声中,官场斗算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有始无终也是很多人的遗憾。
但我们依旧要感谢刘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且深深怀念他。
8. 与茶有关的典故
茶禅一味,是佛学概念。佛教崇尚饮茶,有“茶禅一味”之说。“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虑”、“修心”。“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共通之处。这个共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盘境界。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弟子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
唐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僧家,“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
南宋末年,日本茶道的鼻祖荣西高僧两次来到中国参禅,并将圆悟禅师的《碧岩录》以及“茶禅一味”墨宝带回日本,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
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夹山八坪牛抵茶自宋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碧岩泉已有上千年历史,现在依旧诵珠如玉,泉水清澈,甘甜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也是极有价值的矿泉水泉。据中国茶禅学会专家考证,夹山是“茶禅”、“茶道”的正宗源头。
茶道传入日本,茶禅一味成为日本茶道主要思想。安土桃山时期茶圣千利休将“侘寂”(wabi-sabi)引入茶道,结合茶禅一味,形成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高僧善会受船子德诚的衣钵,来到石门夹山,创立夹山灵泉禅院,他所领悟的“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地”,成为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禅宗境界,以致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善会驻锡夹山10余年,一时“学者交凑”,仅嗣法弟子就达44人,其中有机缘语录传世者33人。唐代洛浦元安禅师、石门献蕴禅师、台州瑞岩师彦禅师、杭州佛日禅师、黄山月轮禅师、大梅法常禅师等一批高僧大德都是夹山善会的法嗣。夹山遂成为唐代著名的禅宗道场,与朗州(常德)德山、长沙沩山“相鼎峙焉”。
9. 与喝茶有关的历史故事
关于茶文化的诗句
1、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译: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黄庭坚《品令·茶词》
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满庭芳·茶》
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魏学洢《核舟记》
译: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译: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