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北大荒在哪里(中国的北大荒在哪里)

1. 中国的北大荒在哪里

1. 中国的北大荒在哪里

北大荒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境内,横跨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跨北纬44°10′到50°20′的8个纬度之间。总面积5.43万平方公里。

北部是小兴安岭地区,西部是松嫩平原区,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主要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

2. 北大荒在哪?

2. 北大荒在哪?

     北大荒白酒产自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以北大荒洁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粮食资源为优势,酿造的浓香型白酒。其特点:酒质稳定,清亮透明,优雅细腻,绵甜柔顺,回味悠长。

北大荒往事酒,也是以北大荒洁净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粮食资源为优势,采用传统酿造工艺,结合现代的勾调技术酿制而成。

3. 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4°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在1958年,数十万专业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进军北大荒,开始了北大荒的进入世界的第一步,垦荒。

4. 我国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阳鸡血石。

多产于旬阳县的红军镇、小河镇古汞矿洞和目前正在开采的汞矿洞并经专家考察证实旬阳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鸡血石产地。旬阳鸡血石以透明、半透明矿物为主,硬度大,光泽以油脂、玻璃光泽为主,血色艳丽且多呈浸染条带状或斑点云雾状产出。

桂林鸡血石。

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属于古板块缝合带深海底火山沉积变质产物,形成年代距今约10亿年。它的摩氏硬度为6.5至7度。桂林鸡血石的最大特色就是一个“红”字,它是一种以鸡血红色为主色调的碧玉岩,因此也被称作“鸡血红碧玉”。

昌化鸡血石。

昌化鸡血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西北的玉岩山,形成于7500万年前的火山活动,是朱砂在高岭石与地开石之间不断渗染而成的,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现同类的矿产。昌化鸡血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形状、颜色、纹理以及质地都独具魅力。

巴林鸡血石。

巴林鸡血石的质地细润,独具灵气,主要产自于内蒙古巴林。

5. 中国的北大荒在什么地方

揭阳市属于中国的南方地区揭阳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南濒南海,北靠梅州。揭阳是粤东经济强市,粤东新经济发展极快,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605.35亿元,总量跃居粤东五市之首。揭阳素有“鱼米之乡”、“海滨邹鲁”、“国画之乡”、“小戏之乡”、“龙舟之乡”和“华侨之乡”之美称。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港澳台同胞和旅外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

6. 中国北大荒在哪个省

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 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本名是大夏,简称夏,源于地名,又自称邦泥定国或白高大夏国、西朝。同时亦有河西之称,是因位于中国地区的西北部,史称西夏。

7. 北大荒在什么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一、万里长城,在我们国家的东北方。

二、河北,东北,甘肃都有。

三东边从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山海关起,向西蜿蜒延伸,到西部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的嘉峪关,全长大约万余里。

2、要看长城,可以去山海关、嘉峪关,当然人们最常去的还是位于北京北边万里长城的一段称为八达岭的长城。

3、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8. 我国的北大荒在哪里

云南的地理位置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为1997公里,中老段为710公里,中越段为1353公里。 云南省气候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国,每个省的名称,都有独特的历史地理渊源。云南之名虽然出现得早,始于西汉,是全国省名中最早的一个, 但其最初为县名,后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云南”一词才成为较大地域的名称,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后,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属益州郡。县名来历有二:一因山得名,即县西北百数里有终日与云气相连的云山,县在其南,故名云南;二因祥瑞征兆得名。

传说汉武帝梦见吉祥彩云现于白岩(今弥渡红岩),县在其南,故名云南。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

西晋时又合并了永宁(今宁蒗)和云平(今宾川)两县。在300年里,云南县一直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937年,南诏亡,段思平建大理国后设云南睑、品甸睑。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改云南睑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在今祥云米甸一带设土司世职12关长官司, 隶大理府。1914年, 因云南县名与云南省名相重,借“彩云南现,人以为祥”之意,改云南县名为“祥云”。 虽然从“云南”改称“祥云”已有80年,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 历史学家有充分理由称今天的祥云一带为 “古云南”。

这不仅因为从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这片土地以云南称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且,1964年在祥云大波那出土的世界闻名的木椁铜棺说明,早在战国时代,这里的人们就过着定居生活、使用铜器且冶炼和铸造技艺已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了。

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县城23公里的禾甸先后出土了铜钺、矛、钅尊、锄、鸡形杖头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汉早期遗物200余件,为研究云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1961年,考古工作者还从距祥云县城3公里的清华古洞内发掘出了新石器时期古人类使用的石刀、石斧。

这更说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这里就有了 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云南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除在滇池周围的昆明、晋宁、安宁、 禄丰等地较为集中外,范围更广地集中在祥云、弥渡、宾川、大姚、大理、洱源、剑川、永胜、宁蒗等历史上云南县境内或相邻地区(史家与“滇池地区”相对应,称其为“洱海地区”)。这说明,历史上的云南县和云南郡在云南历史上举足轻重。 从前109年汉武帝设云南县到1382年明太祖降云南州为云南县的1491年间,历史学家称为“古云南”和民间说的“小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云城15公里的云南驿。今祥云城旧称云南城。《蛮书》记载:“今云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睑,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驿,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国主段思平虽设品甸睑,但与其同“级”并存的云南睑仍以今云南驿为中心。 纵观祥云云南驿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其2000多年的历史中,其政治经济地位是越来越下降,但它的名称却越来越受重视,包容性越来越广,最终发展成为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这一发展过程和演变现象,在整个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9. 真正的北大荒在哪里

三江湿地。

三江湿地位于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交汇处,境内大小河流50多条,湖泡 200多个,江心岛26个,沼泽遍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东北端一块面积最大、原始风貌最典型的低地高寒湿地,也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栖息地。围绕三江湿地,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形成了三江自然保护区。

10. 北大荒在哪个地方

“北大荒”旧指中国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广大荒芜地区。后来多指黑龙江农垦所属的100多个农场。新中国最早的机械农场——通北机械农场(现在的赵光农场)就是在黑龙江省边境黑河地区北安建立的,建场时间是1947年,当时,这里就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条件艰苦,老一辈就是凭着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精神,建场立家的。后来,我国五十年代在黑龙江开始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形成农场群,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

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11. 中国北大荒是怎么来的

  传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概念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过年对中华民族可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而“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秊”,《说文解字·禾部》:“秊,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见陈初生《金文常用词典》)。“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象征着人们丰收后的庆祝。  来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满、蒙古,瑶、壮 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春节大约有三四千的历史。原为农历的元旦,即人们通常说的过年。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新年”、“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据考证,春节成为正式冠名就是在辛亥革命以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12月31日革命党人的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的将(农历的)年节称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进一步明确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真正被广为流行至今。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等则流传了下来。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