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写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原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及翻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的一首词。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词。
3.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拼音
nán xiāng zǐ dēng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yǒu huái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xīn qì jí辛弃疾hé chù wàng shén zhōu?mǎn yǎn fēng guāng běi gù lóu。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qiān gǔ xīng wáng duō shǎo shì?yōu yōu。bù 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iú。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nián shào wàn dōu móu,zuò duàn dōng nán zhàn wèi xiū。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tiān xià yīng xióng shuí dí shǒu?cáo liú。shēng zǐ dàng rú sūn zhòng móu。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不是苏轼的作品。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5. 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不是《江城子登北固亭怀古》,应该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6. 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不是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而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鉴赏:这首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担任镇江知府的时候,当时词人登上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站在北固亭上俯看滚滚长江,不禁心潮激荡,于是写下这篇传诵千古的佳作。本词题为“怀古”,事实上是借古伤今,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写词人登上北固亭后,眼观雄壮的江山,产生了对孙权和刘裕的追思,借京口历史英雄的丰功伟业,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急切心情。孙权曾以弱制强,并在京口建都,坐拥东南,然而这样的英雄已经难以找寻,他曾经的辉煌功业也已被风雨冲刷走了。“想当年”三句,称赞了南朝宋武帝刘裕率领北伐军气吞胡虏的雄姿。可如今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却昏庸腐朽、懦弱无能,两相对比,更令人感到悲痛。
词的下片先记述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年间北伐失利的历史事件,然后对比古今,生发出今日的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丧失了多次抗金的良机,自己也难以实现恢复中原的壮志的感慨。“凭谁问”三句则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本词紧扣主题,怀古伤今,用典较多,情景交融,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7. 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8.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朗诵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表达了辛弃疾想报效祖国,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伤心情。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一句名诗,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豁达的心情。
9. 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抄写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作者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10. 高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宋 ]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昔日的舞榭歌台、显赫人物,都被风吹雨打化为土。斜阳照着草和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学黩(dú)武,效法汉将伐匈奴,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áo)战苦,扬州一带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顾?拓跋焘(tào)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谁能派人来探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