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祥符调唱段
祥符调”指以开封为中心的比较流行的唱法。从调式上分析和豫东调相同(“5”调式)。所不同之处在于祥符调的唱腔比豫东调唱腔细腻些,相比之下豫东调唱腔有些粗狂,这恐怕也是由于豫东人喜欢“红脸”的唱腔,崇拜“红脸”艺人的原因吧。
再者,祥符调唱腔多用些衬字、花腔,在旋律中常出现:5 6 2 7 | 6 5 | 5 6 2 4 | 5 - || 或: 5 2 4 | 5 - | 这些也可以说明祥符调与豫东调比较有差异的地方。
2. 河南祥符调
祥符调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
3. 豫剧祥符调
豫剧唐派是沙河调。
说起豫剧唐派,主要是指创始人唐喜成。其实唐喜成之前还有位唐玉成,唐玉成属于祥符调。
唐喜成(1924—1993年)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因此要谈他对“唐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先谈其师对“开山”的贡献,才能脉络分明地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大道。因为唐喜成是“唐派”声腔艺术的创始者,属于促成豫剧生行振兴、繁盛的“根蘖文化”之列,故研究河南梆子音乐史、声腔史者必须面对。
唐喜成原来是唱坤角的,青春期(13岁)倒嗓子,就喊出了一个漂亮的“二道嗓”,也称“假嗓”。当时演员唱戏多数是为了糊口,没有了嗓子就没有了饭吃。唐喜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吊嗓子,不知不觉就练成了高亢、亮丽、宽厚,充满阳刚之气的须生假嗓。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南阳关》、《三哭殿》、《洛阳令》、《十五贯》、《辕门斩子》、《血溅乌纱》等几部。
唐喜成最得力的大弟子贾廷聚,并公认其为当今“唐派”声腔师扉的掌门人。除贾廷聚外,还曾相继收下了杨志礼、张富成、叶华、颜永江、孙培龙、周建谊、索景池、任家坡、赵怀信、郭来喜、袁国营、王东保、张保国、韩秀峰、李安祥、王兆林等20多位唐派传人,此外还有李秀花、李素琴、尚艳红、陈霞4位女弟子。而90年代初至今,投向贾廷聚、杨志礼等的“唐派”再传弟子已近150人,仅廷聚老师正式收录的弟子以郭成志为代表,等119人。可以说是唐派艺术发展的巅峰。
4. 祥符调唱腔特点
豫剧为中国戏曲大剧中之一。豫剧分在流派上根据地域不同分别为流行开封一带为祥符调如宋桂玲《抬花轿》流于商丘一带为豫东调,如刘忠河《打金枝》流于洛阳一带为豫西调也称靠山簧,如王二顺《扬金花夺印》流于漯河一带为沙河调,如张三旺《黄鹤楼》。因此豫剧分豫东、豫西、沙河、祥符四大调。如果豫剧四大调按唱腔分的话,那就是降E、降B、d调、F调。
5. 祥符调的演出方式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为了区别,豫剧艺人将洛阳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称开封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称祥符调)。新中国成立后,豫剧专家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这一划分得到广泛认同,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其中祥符调、沙河调、豫东调多用上五音,豫西调多用下五音。
祥符调
发源于开封,是豫剧的母调。为标准的中州音韵,是最正宗的豫剧唱腔。男腔高亢激越、古朴醇厚;女腔庄重大方、委 婉俏丽。祥符调唱词通俗易懂,多为7字句或10字句,唱功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流传小生多用二本嗓,须生用本嗓、二本嗓等,旦角多用小嗓,丑角多用本嗓二本嗓,净多用疙瘩腔,风格清新典雅、悠扬婉转。代表人物中,旦有陈素真、马双枝、李景萼、阎立品、桑振君、宋桂玲、王秀兰、姚淑芳、王敬先、田岫玲、张水英等。
豫西调(西府调)
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代表人物中,旦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苏兰芳、汤兰香等;生有贾宝须、王二顺、王遂朝等。
豫东调
慷慨激昂,粗犷豪迈。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等特点,大小嗓结合,本嗓小嗓混杂使用,男声粗犷豪迈,多以二本嗓、本嗓多交替使用。代表人物中,生有唐玉成、杨启超、刘新民、刘忠河、谢庆军、索文化等;旦有花桂荣、王润枝、司凤英、黄儒秀、陈玉英、张秀兰、黄爱菊、张卫华、董芙蓉等;净有李斯忠、吴心平等。
沙河调
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适宜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适宜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流传于淮北、沙河流域,安徽人称梆子剧、淮北梆子。代表人物中,生有顾喜轩、刘法印、曹彦章、张三旺等;旦有刘玉梅、安金凤、徐梅兰等。
6. 祥符调名家名段演唱会
【豫剧名段】
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常香玉)——豫剧《花木兰》选段
花将军又变成花家的女郎(常香玉演唱)——豫剧《花木兰》选段
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常香玉)——豫剧《拷生》选段
那一日你言道张生有恙(常香玉)——豫剧《拷红》选段
从今后再莫说你治家有言(常香玉)——豫剧《拷红》选段
恨上来骂法海大如禽兽(常香玉)——豫剧《白蛇传》选段
哭啼啼把官人急忙搀起(常香玉)——豫剧《白蛇传》选段
一家人欢天喜地把我来请(常香玉)——豫剧《五世请缨》选段
久离边庭战马狂(常香玉)——豫剧《破洪州》选段
羞答答出门来将头低下(陈素真)——豫剧《春秋配》选段
你问他因何事荒郊走马(陈素真)——豫剧《春秋配》选段
九尽春回杏花开(崔兰田)——豫剧《桃花花庵》选段
三江兰洗不尽我满腹的冤枉(崔兰田)——豫剧《抱琵琶》选段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马金凤)——豫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耳听得江岸上起了更点(阎立品)——豫剧《游龟山》选段
谯楼上订罢了更鼓点(桑振君)——豫剧《对绣鞋》选段
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宋桂玲)——豫剧《抬花轿》选段
谯楼上三更鼓夜深人静(张宝英)——豫剧《卖苗郎》选段
谁是凤凰谁是鸣(刘伯玲)——豫剧《唐宫娇女》选段
当初他甜言蜜语将我骗(李金枝)——豫剧《泪洒相思地》选段
【豫剧】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
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中国由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就有220多个。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民营豫剧团不计其数。
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祥符调代表人物
豫剧藏舟原唱者是,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闫立品大师演唱的。
藏舟又叫蝴蝶杯,闫立品大师在这出戏里扮演胡凤莲。闫立品大师声音甜美,扮相漂亮以唱祥符调为主。
藏舟也是桑振君先生的代表戏,桑派的唱腔特点是字.乖.韵.巧等特点。无论是闫立品大师还是桑振君先生,都是戏迷观众最喜欢的艺术家。
8. 祥符调代表剧目
李瑞、张洪菊、李英、袁布景、赵吟秋、姚荣、任明山、袁小月、王伟、贺磊、石妍、周艳凤、苏丽娜、范萌萌、刘蓓蓓、宗艳等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演员已成为剧院的中坚力量,他们继承前辈基业,光大“祥符调”神韵,活跃于城乡戏剧舞台,《包公误》、《樊梨花》、《绣花女传奇》、《穆杨会》、《抬花轿》、《花轿错》、《血染宋宫》、《李师师》等一批剧目在国家、省举办的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2011年,在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中,开封市豫剧院参赛剧目《赵匡胤》荣获河南文华剧目奖,主演李瑞、范静荣获一
9. 祥符调特点
豫东调好。
特点是慷慨、激昂。女声花腔较多,具明快、俏丽特点,男声则挺拔、昂奋。代表人物:“红脸王”唐玉成、马金凤、李斯忠、刘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