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大智度论是谁写的(《大智度论》)

1. 大智度论是谁写的

1. 大智度论是谁写的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2. 《大智度论》

2. 《大智度论》

第一个提出“哲学就是爱智慧”的人是毕达哥拉斯

3. 大智度论书籍

三道指人子事親的三種孝道,即生養﹑死葬和祭祀。四论指的是佛教四部经论的合称。即《中观论》、《十二门论》、《百论》、《大智度论》。

4. 大智度论作者是谁

鸠摩罗什是东晋时期后秦高僧。

鸠摩罗什(343-413),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中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意译童寿。

罗什父鸠摩罗炎出身天竺望族,后至龟兹,生罗什。罗什与弟子在弘始三年至十一年期间,译出《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地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译经总数说法不一,据《出三藏记集》,为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开元释教录》作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罗什译经文义圆通、内容信实、字句流畅,在中国译经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5. 大智度论怎么读

“论”字有两个读音。读【lùn】【lún】。

论字释义:

【lùn】

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2、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3、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4、看待:一概而论。

5、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6、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7、姓。

【lún】

1、古同“伦”,条理。

2、〔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古同“抡”,挑选。

组词:

数论【shù lùn】

数学的一个分科,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

辨证论治【biàn zhèng lùn zhì】

中医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进行治疗。也说辨证施治(‘证’同‘症’)。

绪论【xù lùn】

学术论著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全书主旨和内容等。

一概而论【yī gài ér lùn】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论语【lún yǔ】

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章。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6. 大智度论浅释

《大智度论》就是解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部的。阅读参学《大智度论》,就可以解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部。

7. 大智度论豆瓣

七情《佛学大词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何谓七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医理论稍有变化,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不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中医认为,这七种情态应该掌握适当。

如果掌握不当,例如大喜大悲、过分惊恐等等,就会使阴阳失调、气血不周,从而这种精神上的错乱会演变到身体上,形成各种病。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

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

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

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

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后人总结后人又将六欲总结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七情六欲现代人似乎更喜欢笼统地提“七情六欲”,而不把七情六欲作具体的区分。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就叫“七情六欲”,歌词记不太清楚了,但有几句印象很深,说什么“醉了吧反正清醒更断肠”,“陪你走过一段七情六欲全都品尝/爱你的苦不要你扛泪不要你挡/七情六欲打翻/笑着哭哭着笑去想你的模样 ……”

具体哪七情六欲歌者虽然没有说清楚,但却把现代青年失恋后醉生梦死的心态和感觉唱得淋漓尽致、死去活来了。说到这里,情与欲似乎已经得到了统一。

也就是说,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没有情哪来的欲?没有欲又哪来的情?没有情,没有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儿女情长,没有悲欢离合,这样的人不是尼姑、和尚,就是神仙、鬼怪了。

8. 大智度论说的是什么

作者苏轼,写于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附个小故事: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是一首意境很高的诗,不是对佛法有相当的造诣,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诗.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哦,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来,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用信封封好,叫佣人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黄州在长江北岸,要到对岸的归宗寺,必须渡江.现在,我们趁苏东坡的佣人搭船过江的时候,来研究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这时,佣人上岸了,他赶上庐山归宗寺去.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时,并不如苏东坡所预料的赞赏一番,或拍案叫绝,反而感到这很需要给他一个当头棒喝;于是,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放屁”两个大字,交给佣人带回黄州.

  在黄州的苏东坡,自从佣人去后,便沾沾自喜地在等待着,他满以为佛印禅师看到那首诗时,一定会大大地赞赏,所以他一心一意在等着佳讯传来,好容易等到佣人回来了,他迫不及待地问:“师父看了怎么说?”佣人说:“他没说什么?只在你的诗笺上写一些字,叫我拿回,我不懂写些什么.”佣人说着,便把那封诗信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诗笺,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不禁无明火升起三千丈,勃然大怒起来!连喊“岂有此理?”他再仔细地推敲自己的诗,尽找也找不出那首诗的毛病;他自言自语地责怪佛印禅师道:“我这首好诗,你不懂得欣赏也罢,竟把它当做放屁,你真是太糊涂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马上雇船过江,上庐山归宗寺去.

  苏东坡的船向南进,他坐在船上,虽然这时江上的清风习习地吹来,可是他这时的心,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再也没有上次游赤壁时的心情,吟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名句了.

  苏东坡赶上庐山归宗寺,气呼呼地要找佛印禅师算帐,那知禅师早已吩咐客堂的知客师说:“今天不见客.”苏东坡听了,火上加油,再也忍受不住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做两步地一直奔到佛印禅师的方丈室来,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看到这两句,立刻就警觉了,心里暗暗叫道:“我错了!”

  各位!苏东坡错在那里呢?佛印禅师那句话,明明是警告他说:“你说能够不为称讥毁誉的各种境界所动,为什么竟被那区区“放屁”两个字,搞到无明火起,过江来和我评理呢?”这时的苏东坡,深深地感到惭愧,自叹一向对于佛法,只求理解,缺少了真修实行,所以当境界现前时,竟与常人无异,研究佛学的理论而不实践,真是“不行”!因之,当即痛下决心,今后要把所理解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起来.同时,他又深深地感激佛印禅师给他的启示,他觉得有这样的一位诤友,实是人生的大幸!从此,他对佛印禅师,更加心悦诚服了

9. 《大智度论》原文

八风吹不动选自《东坡志林》

原文: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稽首”,是顶礼膜拜的意思;“天中天”,是说,天是人所尊敬的,而佛陀更为天所尊敬,所以佛陀被称为“天中之天”。

“毫光照大千”,是说佛陀的慈悲道德的光芒,遍照于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太阳系里面,有很多星球,组成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

“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

10. 大智度论的作者

财施,法施,无畏施被称“三施” ,语出《大智度论》。原文:

一曰,财施。谓自能持戒。不侵他人财物。又能以己之财。施与他人。是名财施。二曰,法施。谓既能财施。又能为人说法。令其开悟。是名法施。三曰,无畏施。谓一切众生皆畏于死。持戒之人。无杀害心。令其无畏。是名无畏施。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