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海水龙纹梅瓶(釉里红雕花海水龙纹梅瓶)

1. 海水龙纹梅瓶

1. 海水龙纹梅瓶

大明嘉靖年制青花龙纹梅瓶,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00;不过今年的行情持续低迷,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

2. 釉里红雕花海水龙纹梅瓶

2. 釉里红雕花海水龙纹梅瓶

御窑之宝--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明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是明代陶瓷器,1957年3月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为国宝级文物,是现存惟一一件带盖子而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里红梅瓶。此梅瓶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3. 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扬州博物馆,现称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位于扬州新城西区,自然风光迷人的人工湖西测,与扬州国际展览中心隔湖相望。双博馆的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建筑博馆总占地面积50730M2,建筑面积22146.99M2,陈展面积10000M2。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外贸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及商业中心。扬州是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名城。两汉时期被分封在这里的各诸侯王利用本地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经济,使扬州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通又一次给扬州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唐朝的空前繁荣,扬州也成为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事实上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无数文人骚客慕名而来,为扬州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扬州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康熙和乾隆多次“巡幸”,更使扬州出现空前的繁华。但扬州的过去又是一部令人心酸的历史,统治阶级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人民饱受战火的摧残,数次变为“芜城”。

“扬博馆”计有基本陈列1个,专题陈列4个,临时展厅1个。基本陈列《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陈列面积2300平方米,展线长度580米,陈列文物856件,以春秋邗城、汉广陵城、唐城、宋城和明清城的城市故事,简洁明快地勾勒出扬州历史发展的主线,也映衬着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

《广陵潮》在陈列内容设计上采用信息组团、分级传播的最新设计理念。整个展览以江、河、海为依托,以汉、唐、清三个时期为突出点,以扬州历史上五大城池为主线,构成一个结构明晰的和谐整体。

展览计分五大单元,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分级说明言简意赅,平实无华。展览运用色彩基调和一定的线形关系,鲜明而准确地阐释主题。整个陈列将柳树色彩元素作为基本调子,表现“绿扬城廓是扬州”的文化特征。用古楠木色作为辅助色调,寓意扬州历史的深厚底蕴。

展厅平、立面长短弧线与直线的有机结合,象征扬州历史连绵不断,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展览虽没有刻意寻求造型元素和艺术符号来强化主题,但由形、色、光构成的整个艺术空间,始终充满着扬州文化特有的品质和风格。

展览尊重史实和展陈逻辑结构,对空间体量作合理规划,充分考虑汉、唐、明清三个时期的空间份额,以重点带两头,使展示空间形成连绵有序、张弛有度、跌宕起伏的韵律节奏。在确保流线顺畅的前提下,对特定空间的情境设置作重点关照。

《广陵潮》为通史式陈列,其主题突出,设计独具创意,信息传播明晰,陈列语言准确,空间处理富有意味而合乎逻辑,为我国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样式摸索出一条全新思路。

国宝厅陈列面积184平方米,展厅仅陈列1件展品,即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该梅瓶属于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瓷器中的大型器物,造型秀美,蓝釉呈色鲜明纯正,腹部白龙环绕于瓶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元代景德镇窑的最高烧造水准。此种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一件为宫廷旧藏,现存颐和园,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都有残损,唯我馆此件器型最大、纹饰最为精美,1992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古代雕刻艺术展》陈列面积526平方米,陈列文物135件。该展览展出文物以材质分为玉雕类、石雕类、砖雕类、漆雕类、骨、象牙雕刻类、竹雕类、瓷雕类、核雕类和木雕类等9个种类,分别诠释灿烂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其中多个种类如玉雕、漆雕、木雕、砖雕、核雕等,具有十分浓郁的扬州地方特色,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书画厅陈列面积717.2平方米,包括《扬州八怪书画精品展》和《馆藏明清书画展》两个展览,陈列文物66件。明清书画展所选展品多是与扬州密切相关的书画家的作品,与扬州八怪精品展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书画家们精湛的艺术造诣反映了扬州画坛曾经有过的文人荟萃和异彩纷呈,同时也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丰厚的文化底蕴。

临时展厅面积1065.3平方米,可独立对外开放。双博馆开馆以来,就不断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或从外引进,或内部挖掘主题,先后举办了《扬州文物精品集粹展》、《凤鸣岐山——周原西周王朝青铜器玉器精品展》、《走进“神五”“神六”大型航天展》、《流光溢彩——馆藏明清瓷器展》等展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元青花海水龙纹梅瓶

共出土元青花完整器19件,其中:高足杯9件,兽耳盖罐1件,云龙纹荷叶盖罐2件,云龙纹带盖梅瓶4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2件,蕉叶纹花觚1件。

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为300多件左右,相当一部分存于海外,如伊朗、土耳其、英国、法国、美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印度、等国。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和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最多,前者收藏40件,后者收藏32件。国内收藏约有120件左右,其中近十分之一,都收藏在一所博物馆里,那就是江西省高安元青花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座以元青花命名的博物馆

5. 海水龙纹梅瓶图片

我国元代霁蓝釉瓷器接胎,一般来说有以下这些特征:

     是低暗的灰蓝色,显的空旷,安静,一束金色的光晕集中在展厅中央。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视线,一定会投射在展示中央的宝贝上面。他就是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被誉为收藏界最大的天漏。国内外保存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近见三件.。其中一件收藏与法国吉美博物馆,另一件收藏北京颐和园管理处。而唯见扬州博物馆的这件梅瓶比前两件梅瓶高出十厘米。这是器型最大,造型秀挺,又色净润,纹饰精美而且又生动活泼。中外古陶瓷研究者,专家学者,凡来扬州无不一睹为快。欣赏者无不叹为观止。北京和巴黎的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都有瑕疵,唯有扬州的这件器型最大,造型秀美,釉色净润。学术界五件之说,六件说法。

6. 乾隆海水龙纹梅瓶图片

大盂鼎、大克鼎

清代末年在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附近,出土了著名的“海内三宝”:西周时期的大盂鼎、毛公鼎和大克鼎。而后出生于苏州望族的潘祖萌,因解救左宗棠之功获赠大盂鼎与大克鼎,天下三宝独得其二!后来潘家衰落竟后继无人,潘家媳妇丁达于年仅20岁就成了寡妇,她改姓为潘,立志于此生都要保护这两件国之重宝。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潘达于守护的这两件传家宝,经历了北洋军阀的觊觎、国民党的“明借暗抢”、日本人的掠夺、美国人的600两黄金加上海五层别墅的诱惑,难以想象一个弱女子是用怎样的毅力,散尽家财,把国宝给守护了下来。她坚持到了解放,然后毅然上交给国家,连国家奖励的10万元都分文不取,从名门望族到普通百姓,这位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令人敬佩。

二:清宫象牙席

清代的牙雕技艺达到史上最巅峰,比如举世仅存三件的象牙席,工匠用无数条仅2mm宽、0.5mm厚的象牙丝编织而成,平整光滑,柔软舒适,收卷自如,这种象牙劈丝软化技术早就失传,如今无法复制。上世纪60年代,烟台牟平一位叫孙秀英的农妇,家中就有一件当年清宫流出来的象牙席。

此象牙席是孙秀英的父亲临终前传下来的,她并不知来历,后来烟台博物馆的专家偶然发现,查阅史料,才知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山东黄县的伪税务局长,以数百银元的价格在收藏家丁宝检手中“强行”购得,专家晓以大义,数次登门,终于说服了孙秀英,用300元收走,如今已是烟台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三: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代还有一种比元青花还罕见的瓷器,那就是霁蓝釉,此梅瓶色泽纯正鲜明,器物表面有一层玻璃质感的薄层蓝釉,晶莹光泽,数百年光彩不减,龙纹环绕气势磅礴,在整个中国瓷器史都属于顶尖!1976年唐山大地震,扬州轻工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朱立恒先生,也感受到地震带来的波动,他担心这件六代单传的宝物受到破坏,便拿到扬州文物商店想给它找个好归宿。

虽然是一眼开门的文物,但因为底部没有官款,工作人员拿不准它到底是不是元代的珍罕器物,便只以18元的价格从朱立恒手中买走。1978年,这件梅瓶被带到北京参展,惊艳了众多文物专家,一致认为它是元代举世罕见的瓷器,真正的国宝级文物。后来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甚至还有法国藏家愿意出40亿购买。

四:赵秉忠状元卷

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后,1300多年总共只有700来位状元诞生,而因为战乱等原因留存至今的状元试卷凤毛麟角,比如整个明朝,目前只有一件存世孤品,它就是来自山东青州传了13代的赵秉忠状元卷。这份试卷,起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当时年仅25岁的赵秉忠金殿献策,高中状元,由万历皇帝亲笔御书“第一甲第一名”。

赵秉忠后来告老还乡,告诫后人要一直珍藏着这份传家之宝,到了第13代孙赵焕彬手里的时候,已经是20世纪80年代了,赵焕彬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再穷再苦也努力保护着这件传家宝。后来酒后失言把消息泄露了出去,被青州文物管理所所长魏振圣听到,魏振圣竟登门足足24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说服赵焕彬捐出这件文物,此后青州状元卷名震天下,也让青州博物馆一跃成为第一个在县城里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五:掐丝珐琅冰箱

古代也有“冰箱”?没错,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发明出一种“冰鉴”,暑天用来盛冰可以给食物保鲜,还能散发冷气使人凉爽。故宫就有一件清乾隆掐丝珐琅冰箱,从里到外分别是珐琅装饰、木胎和铅里,造型精美绝伦,使用时在隔层填冰达到冰镇效果,向里通过铅层隔热保温,向外通过钱纹孔散发冷气,底部有个小圆孔,用作冰化时候的泄水。

这件国宝曾深藏宫中,清末被溥仪偷偷带到天津寓所,本来还想再继续运走,但因为器型过大无奈只得就地拍卖,由收藏家陆观虎高价购得,后来他传给了自己的女儿陆仪。1985年,陆仪女士主动联系故宫,将这件传家宝无偿捐献,兜兜转转半个世纪,国宝又回到了紫禁城。

7.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梅瓶

南海大观博物馆位于千灯湖的西岸,博物馆建筑呈对称设计,正对着千灯湖。南北两侧分别是大观博物馆和岭南金融博物馆,整体上是连在一起的,对外统称大观博物馆。目前,大观博物馆内的展览主要有三个内容:青铜器、丝绸之路和铜镜,岭南金融博物馆则主要展出中国的纸币。

大观博物馆的展馆位于二楼,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镇馆之宝:交龙垂鳞纹升鼎。这尊气势雄伟的三足圆顶,曾经流落海外,2013年由丁方忠、丁芳桂先生出资从比利时收藏家吉赛尔手中抢救回国。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曙光。金属比石头有更多的优越性,制成的工具更加好用,生产力也得到质的提升。鼎通常是用来盛放祭祀物品的,这座鼎是春秋时期楚国的物件,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楚式风格:平底束腰式,所谓“楚王好细腰”。

据考证,中国使用青铜器的历史相对要晚于其它国家,但青铜器的使用范围却是最大的。除了镇馆之宝,博物馆内还展出众多的青铜制品,有一座青铜树形灯就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来自东汉中期的文物,全称“青铜羽人御龙十三连盏树形灯”,名字比较长,几乎涵盖了它的主要特点。这座树形灯高达96厘米,用榫卯套扣连接在一起,可以拆卸,和我们现在流行的组装家具有点像。仔细观察这件灯具,会发现它设计的非常精美,很难想象在千年前人们已经掌握了如此精湛的技艺。这些灯具属贵族豪强所有,多用于宴会歌舞,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人饮宴时灯火通明的场景,看来也并非夸张。

丝绸之路,是另一个主题展览,展品主要以陶器和瓷器为主。这一块内容因为平时接触的也比较多,所以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藏品。其中有几件唐代天王俑,倒是以前没有见识过的。

铜镜展的主题叫“镜鉴之明”,展厅中间还立了一尊包公的雕像,显然是有所隐喻。铜镜在中国的使用历史可谓漫长,直到水银玻璃镜的出现,才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馆内收藏几乎囊括了各朝各代,让人大开眼界。一面小小的铜镜,也能折射出当时人们的喜好和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其主人的人生追求。铜镜展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乎所有展出的镜子,面向观众的都是背面。这是因为镜子所有的乾坤都在背面,而正面看到的只有观看者自己。这个展览还解开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我们见到的铜镜根本就看不清呢?原来,铜镜容易氧化,要像菜刀一样经常磨,过去还有一份工作就是专门帮人磨镜子。

从铜镜展厅来到一楼,就是岭南金融博物馆,这个展览是以钱币为主线,尤其是历朝历代发行的纸币。

8. 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

清朝肯定是有青花瓷的,而且清朝的康雍乾时期是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期。

我们知道瓷器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它地区文明的人们会制造陶器,但是只有中国人发明了瓷器。

青花瓷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

它是运用钴料进行绘画装饰的釉下彩瓷器,制作过程是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元青花造型博大,画法娴熟,色彩鲜艳。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可以说是拍出了天价。

清代的康雍乾三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黄金时代。

康熙青花瓷为历代青花瓷之冠,制作技术更趋完美,分工精细,画师高明。所用的国产钴料,磨炼的极为精细,而且为了更好的分出青料的深浅浓淡,还要将其置于不同的料缸中,在使用时按画面的要求分别取用,使青花呈现八九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在2012年北京盈时秋拍中,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以9775万元成交。

9. 宣德海水龙纹梅瓶

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器传世品极少,而且多以三鱼、三果小件高足碗为多,大件梅瓶实属罕见。

不过,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宣德遗址发掘中,出土了不少的宣德釉里红残器。

青花与釉里红由于着色原料的不同,釉下钴与釉下铜两种原料需要在不同的气氛中烧成,因此,在同一种火焰与同样气氛中烧制,要想使两者都能得到鲜明艳丽,是极不容易的。

尽管宣德朝控制烧窑气氛已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但烧制成功的作品还是很少的。

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发掘中,出土了一件永乐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梅瓶。

谢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