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包内部陈设
蒙古生活的人们以畜牧为生计,他们一直过着游牧的生活,每一天都是食用牛羊肉或者奶制品还有馅饼为主。我们在古装电视剧中都能够看到,他们生活在一个蒙古包中,这个地方空间比较小,平常能提供御寒和休息,也算是有了栖息之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仍然能够看到他们使用蒙古包。那一大家子人都睡在蒙古包里,其空间又狭小,平时他们是怎么解决洗澡和上厕所问题?说了你别不信。蒙古草原上,一眼看不到尽头。对向往自由的朋友来说,这里是一个好去处,但是对不同的人来说,也会不同的看法。
首先就来说说水资源的问题,当地水源比较稀缺,特别是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原因是草场风化比较严重。所以,大家看到这里也就应该明白,洗澡在这里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只有在特殊或者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够洗澡。
再加上蒙古包内的设施里,没有花洒或者是浴霸给远方来的客人使用,所以想要洗澡都要自己动手去打水回来。而且,也不能专门建造出一个蒙古包给客人洗澡。当地人都对水资源很重视,平常对饮用水的使用也有自己的考量。
可见,环境的不同就会导致行为和习惯的不同。再说说上厕所的问题,在蒙古旅游区内,传统蒙古包旁边都会有厕所出现。但是,等到了牧区的时候,只能够随地解决了。如果是非常爱干净的朋友,那可能不太适合到当地去旅游。
当地的居民因为游牧生活的需要,得逐水草而居。需要不断换地方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屋子。所以,蒙古包对他们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进行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它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便于搭建和拆卸,能够随时移动。
本身又具有当地的特色,也体现了蒙古民族人高超的技能。蒙古包是由绳带、架木、苫毡三个部分组成,对于屋内的陈设。虽然我们外人看起来觉得没有什么,可当地人都会根据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来安排。
比如说,什么东西,应该摆放在哪里,都有一定的讲究,也有着很多详细的要求。比如说,从正北开始,西南、西北都是摆放男人用的东西,而东北、东边都放着女性用品。由此可以看出,蒙古包的发展和形成也经历了一定的时间。
2. 蒙古包物品陈设
蒙古包门为东南方,内部摆设内部平面化分为九个方位 将蒙古包内部平面化分为九个方位。正对顶圈的中位为火位﹐置有供煮食﹑取暖的火炉﹔火位前面的正前方为包门﹐包门左侧﹐是置放马鞍﹑奶桶的地方﹐右侧则放置案桌﹑橱柜等。
火位周围的五五方位﹐沿着木栅整齐地摆放着绘有民族特色的花纹安析木柜木箱。箱柜前面﹐铺著厚厚的毛毯﹐其优点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半圆形包顶,风雪来临时,包顶不积雪,大雨冲刷包顶不存水,圆形的结构还可以抵御风暴袭击。
蒙古包的包门开向东南,既可避开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也沿袭着以日出方向为吉祥的古老传统。而帐内的中央部位,安放着高约二尺的火炉。火炉的东侧放着堆放炊具的碗橱,火炉上方的帐顶开有一个天窗。火炉西边铺着地毡,地毡上摆放矮腿的雕花木桌。
包门的两侧悬挂着牧人的马鞭、弓箭、猎枪以及嚼辔之类的用具。帐内的西侧摆放着红漆彩绘木柜,木柜的北角上敬放着佛龛和佛像,佛像前供放着香炉及祭品。
3. 蒙古包内部设计
大的蒙古包能容纳600人左右
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长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12个哈那占地600平米左右,可容纳600人。
哈那:数十根同样粗细、抛光后的木棍,用牛皮绳连接,可以伸缩的网状支架
4. 蒙古包内部布局
答:有的,匈牙利有蒙古包。
在舒适、广阔的匈牙利南部地带,在人迹罕至,野生动植物丰富自然环境中,几所蒙古包、一栋小木屋,似乎将人们轻松带入到一千多年前的玛雅时代,让大家真切感受那种放逐天地之间的游牧生活。
洁白的帐篷、齐备的家具、舒适的布局,虽然面积大小、家具陈设不同,但这些圆柱形的蒙古包错落有致的散在Homoki Lodge庄园之内,四周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包围着,瞬间让人充满对远古时代探索的神秘感。
四种(20平方米、25平方米、30平方米、35平方米)不同大小的蒙古包,通过内部现代舒适的家具,比如:床、桌子、椅子和淋浴设备等等,为游客们营造出一种可以轻松欣赏户外美景的精致露营世界。
5. 蒙古包内部陈设图片
适合蒙古高原的自然环境
蒙古人用羊胃形容自己的毡包,因为十三世纪的蒙古包其形如此。蒙古包顶上圆中有尖,中间宽大浑圆,下面可以算作"准圆"这种形式特点,使草原上的沙暴和风雪,受到蒙古包的缓冲以后,会在它后面适当的距离,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缓坡堆积下来。这是因为蒙古包没有菱角,光滑溜圆,呈流线型形状。包顶是拱形的,承受力最强(如桥梁之拱形)形成一个强固的整体。大风来了,承受巨大的反作用力。上面的沙子流走了,下面的沙子在后面堆积起来。搭盖坚固的蒙古包,可以经受冬春的十级大风。
蒙古包还能经得住草原上的大雨,这归功于它的形态构造。雨季蒙古包的架木要相对搭得“陡”一些,再把顶毡盖上,雨雪很难侵入。包顶又是圆的,雨水只能从顶毡上顺着流走。但是,雨天蒙古包的压力会增加,而且蒙古包承受二千---三千斤的压力,是很寻常的事。蒙古包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蒙古人很懂得力学知识,架木制造的十分科学,把压力都分担了。
蒙古地方自古奇寒,然而蒙古人世世代代居住蒙古包,没听说一个冻坏的。因为其一,包内有火,牛羊的粪就是最好的燃料。其二,冬天毡包外面加厚,里面又绑毡子一层,隔风性能较好。其三,还可以在包内盘暖炕,加上皮褥皮被怎么会冷呢?
蒙古包冬暖夏凉。因为它系球体,通体发白,有较好的反光作用。其背面还可以开风窗,还可把围毡边撩起来。
适应游牧生活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从事游牧生产,蒙古包的应运而生,给千万里长距离的自由迁徙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搭盖迅速 : 搭盖蒙古包,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行。只要地面平整一些,周围水草好就行。蒙古包因为是一种组合式的房屋,各个部件都是单独的,一个女人都可以搭起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把它从车上或骆驼乘上卸下来,等人生着火熬好茶的时间,一座蒙古包就搭起来了。
(2)拆卸容易 : 拆卸蒙古包,比搭盖还容易几倍。围绳、带子都是活叩,很容易解开。带子一解开,毡子和架木就自动分离。哈那、乌尼、套瑙都是分根分片的,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拆卸开并折叠起来。紧急情况下,一个人很快能卸完。
(3)装载方便 : 蒙古包的架木--哈那、乌尼、套瑙、门、都是分开的。外面覆盖的顶毡、围毡都是单个的,任何一件,一个女人都可以举起来放在车上。蒙古包用骆驼驮运,用车装载,都特别适合。千百年来已经形成固定程式,想也不想就装载完了。
(4)搬迁轻便 : 除了套瑙以外,架木全用轻木头做成,以便搬迁是轻便易行。蒙古包自古以来就是为游牧经济服务的,除了必要的生活用品,没有多余的东西。如果是有钱人家,就把东西放在轿车里,去什么地方都很方便。一般的人家,有两三峰骆驼或两三辆勒勒车就行了。
放牧也好,打仗也好,都是连家一起走的。所以蒙古语有一个习惯的说法,把"家园"称为---格日特日格(家车)。
修造方便
蒙古民族一直自己制造蒙古包。蒙古高原有的是山林,木料不用发愁。剪下羊毛擀毡子,外面搭的东西就有了。剪下驼马鬃、尾,就可以搓成围绳和带子。所用的料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蒙古包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拆卸。哪个部件坏了、旧了,就可以把它换掉。蒙古包可以扩大,可以缩小。但是习惯上,蒙古人不喜欢缩小。儿子成家的时候,都要盖一座小巧的新包。以备今后生儿育女,扩大毡包。扩大毡包的时候,把套瑙换掉,增加乌尼、哈那就行了。蒙古包这种制作容易,修理简便的特点,使蒙古人使用它到现在。
6. 蒙古包的内部空间布局
调节方法:
1、房子太大,可以经常请朋友回家做客、开派对,甚至邀请亲朋好友过来住;适当多养些宠物。
2、房子太大,更应该避免以古色偏暗风格装修,家饰宜选用明亮、暖色调布置,经常播放流行歌曲,增加活跃气场;
3、房子太大,经常将一些家具杂物,特别一些物品摆在角落甚少见阳光,更有必要放在屋外晒晒太阳,以吸收阳气,它吃饱了,就不吸人气了。
4、房子太大,采取分区间隔断,比如主卧太大(超过20平米),不利健康和夫妻感情,可以设蚊帐,既可挡蚊子,更能聚气,网购多的是,什么蒙古包,宫廷式等多种款式,有辣有不辣,任君选择。如客厅过大,可以将沙发、桌椅、柜子等等组合间隔一个小区域。其余类推。
7. 蒙古族陈设
蒙古族婚礼习俗 娶 亲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婚 礼
8. 蒙古包内装饰图片
蒙古包的作用是供蒙古族等游牧民族在草原居住。材料主要由架木、苫毡(覆盖物)、绳带三大部分组成。苫毡由顶毡、顶棚、围毡、外罩、毡墙根、毡幕等组成。蒙古包的结构是苫毡夏季盖一层,春、秋季节盖两层,寒冷的冬季则盖三层,并在里面挂帘子。带子和毛绳(围绳、压绳、捆绳、坠绳等)这些东西虽然零碎,却起着很大作用;保持蒙古包的形状;防止哈那向外炸开;使顶棚、围毡不至下滑,在风中掀不起来。总之,对保持蒙古包的稳定和延长寿命都有很大关系。
地理位置主要是在内蒙古牧区。
蒙古包的文化特征蒙古包是草原游牧民族使用的民居形式,因使用者大多为蒙古民族而得名。由于游牧民族世代居无定所,常年逐水草而居,应生活之需,蒙古民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习俗风尚,其中就产生了蒙古包这种独特的民居形式。蒙古包是草原游牧人民与自然长期磨合产生的人类建筑文化之一,是蒙古族游牧文化中生命力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可持续性的原生态建筑,符合现代文明所崇尚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9. 蒙古族蒙古包内部装饰
绸缎可以做成挂帘装饰蒙古包。蒙古包的内壁上挂有“呼希格”(挂帘),用漂亮的绸缎制作而成。一般在挂帘里还要挂上各种精美的挂毯或珍贵皮毛。冬天为保暖起见,也用绣花的天鹅绒加厚挂帘,十分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