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1.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语出《诗经·大雅·抑》第八首:“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彼童而角,实虹小子。”翻译:努力修明你德行,使它完美无伦比。   言谈举止要慎重,切莫马虎失礼仪。   不犯错误不害人,人们无不效法你。   有人赠我一只桃,回报他用一只李。   羊崽无角说有角,实是惑乱你小子。

2.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2.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名人例子

《诗经》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说;还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木报琼”是“投桃报李”的升级版 现在的意思是你给我一些好处,我还报你多一些好处,也就是有礼尚往来的意思

3.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故事典故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从字面上看别人解人之困,授之以桃,而受惠之人却以李相报,当时有负于授桃之人了。桃之味比李美,李之实比桃小。故疑此语为贬义。但人们日常中往往在表达时犯错误,说受人恩惠,过后报答,言曰;“投桃报李”,此种,要么看出受惠之人悭吝油滑,要么看出受惠之人谦逊诚实。

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诗经·大雅·抑》,作者:卫武公,朝代:春秋时期。

原段为: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译文:修明德行养情操,使它高尚更美好。举止谨慎行为美,仪容端正有礼貌。不犯过错不害人,很少不被人仿效。人家送我一篮桃,我把李子来相报。胡说羊羔头生角,实是乱你周王朝

扩展资料: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引申及相似成语:

1、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2、投木报琼:出自《卫风·木瓜》,作者为周代无名氏。

原句为“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他送我的是红桃,我报他的是琼瑶,琼瑶哪能算报答,是求彼此永相好。

4.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5.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贬义吗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意思是:

他把李子送给我,我以桃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出自《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引起国人关注。时人阳虎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没见,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猪,最终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这就是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尚往来思想。而这种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卫武公受到人民爱戴,就应作为楷模,以报答人民,后人简洁为投桃报李成语。

6.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是谁说的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下一句是:彼童而角,实虹小子。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也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出自《诗经·大雅·抑》。原文如下:

先秦:佚名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雠,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于乎,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周平王就是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王。公元前770年(平王二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周室衰微,诸侯坐大。平王施政不当,《王风·君子于役》、《王风·扬之水》就是刺平王使“君子行役无期度”,“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申国)”之作。而此诗作者卫武公则是周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抑》诗。

7.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悟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意思:他人送给我桃子,那么我就回赠他李子。常常用来比喻人跟人之间应该礼尚往来,有礼有节。原句为:“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出自先秦时期的《诗经·大雅·抑》中。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8.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类似的句子

"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

9.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出自哪里

简称投桃报李。意思是他把桃子送给我,我以李子回赠他。寓意是要知恩图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出自《诗经·大雅·抑》。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学,引起国人关注。时人阳虎为此去看望孔子,孔子没见,他特地留下了一只烤乳猪,最终得到了孔子的回访。这就是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尚往来”思想。而这种思想往上溯源,就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了。原意是指西周卫武公受到人民爱戴,就应作为楷模,以报答人民,后人简洁为“投桃报李”成语。

10.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英文

【汉语】桃【英语】peach【音标】英语读音【pi:tʃ】美语读音【pitʃ】【例句】Thefollowingsummerthepeachtreewasladenwithfruit.第二年夏天桃树就结满了桃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