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洋务运动的启示(洋务运动的启示1500字)

1. 洋务运动的启示1500字

洋务运动的启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

2. 评析洋务运动1500字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如: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创办福州船政学堂.1870年崇厚在天津开办的天津机器局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及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3)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举办新式学堂: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此外还开设一些科技和军事学堂.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2000字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封建专职统治为根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从它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所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打出“自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新式的军工、民用企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带有官僚统治的阴影,致使最终经营失败。

2,在思想上存在依赖洋人,不独立自主。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西方帝国主义的本质面目,过于依赖西方。

3,当时时局。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根本原因:洋务运动没有根本改变封建专职统治的根本属性,必然导致洋务运动的失败。

教训:

1,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制度才能良好的运行下去。正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提现。

2,事实证明,封建专职统治下,改革运动无法成功;地主阶级、封建专职无法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4. 洋务运动的启示和教训

我觉得引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者“种豆得瓜”这两句话来帮助理解,一分为二来看待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作为晚清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身上带着非常鲜明的标签,即“守旧与创新”。正如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谈到的:“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作为封建地主阶级自发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运动的守旧表现在于它的一系列口号、措施(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等)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这些努力,按照中学历史教材的观点: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也就是说,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起步到19世纪90年代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最终没能实现富国强兵从而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一主观目的,这便是前面所说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洋务运动的失败更多的是从清王朝自身来考虑的,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开展过程中却客观的、意外的、间接的对整个中国社会起到了社会转型的促进作用,亦即“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高度评价的结论。大致分几个角度举例如下:

1.经济上,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前期)、民用工业(后期),引进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机器大生产)和科技人才,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注意:洋务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它是由财政拨款,归国家所有的,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的带有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思想上,中体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虽然在坚持中国旧有的政治、文化制度上带有保守消极的一面,但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这是与世界接轨的进步表现。

3.教育上, 设立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4. 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5. 外交上,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促进外交近代化。这一点深得我的欣赏,因为沉湎于“天朝上国”迷梦的大清帝国,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不再是趾高气昂而逐渐放低姿态,学会了运用国际惯例和外交准则来和西方列强打交道。这其实也是中国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过渡转型的一个缩影,因为契约精神蕴含其中,国与国之间的国家信用得到一定的体现。当然,中国一直在进步,但真正实现法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在努力中。

5. 洋务运动的深刻启示是啥?

   1860一1895年的洋务运动,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官僚的发起下历经约半个世纪,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为起点,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指导,以官办、官督民办、官商合办为主要形式,大力开设矿山、铁路、兵工厂等洋务企业,组建南洋水师、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舰队,但随着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最终宣告破产,其主要教训和启示是:

1、经济建设必须是以政治改革为基础。洋务运动本质上开矿山、架电线、办军工、建铁路,都是为了从经济建设入手达到“强军”“求富”目的,但清政府在政治上毫无改变迹象,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完全没有受到触动,落后的生产关系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阻碍,当国防吃紧时慈禧太后照样挪用海军经费大办60大寿,如此政治体制岂能推动洋务运动。

2、现代化国防仅靠造枪造炮是无法建设的。洋务派的初衷就是通过办洋务而改变落后的国防,实现“富国强兵”,妄想以购买、兴办、组建的方式移植西方的“船坚炮利”到中国,但事实证明李鸿章等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只有完整引进现代战略战术体系,构建系统的军事工业,打造先进的军队作战体系才能建成真正的国防。

3、现代军事工业必须要有竞争机制,只有成为现代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洋务派的兵工厂说是厂、矿、局,实际上就是类似于政府衙门,不论是安庆军械所还是江南制造局,都不是现代企业,更象是洋务派的私人财产,它们生产什么、研制什么都不是自己能够做主,只能秉承洋务派官僚的意志,这就注定了其衰败的悲惨结局。

6. 洋务运动的启示简短

四次近代史探索代表人物及口号是:

第一次: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口号:自强、求富。

第二次:戊戌变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口号:变法图强

第三次:辛亥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

口号:民主共和

第四次: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口号:民主、科学。

7. 论洋务运动800字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2)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处处依赖外国,企图以此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確是封建式的,企业内部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中饱、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

(3)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地主阶级不能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8. 洋务运动感悟200字

洋务运动的启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

英国工业革命的启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蓄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同时第一次使人们征服了时间和空间,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为可能并且在时间上得到大幅度的削减

9. 洋务运动的启示40字内

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学习西方的浪潮;历史启示:封建统治不再适合时代潮流,改良不是救国之道,必须要革命!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