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素酒是什么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不信?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诗里写汝阳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左丞相李适之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为6000毫升、小斗为2000毫升,但酒具毕竟不是量具,这里以小斗论,即焦遂的酒量已达到了10公斤,请问,这能是蒸馏酒吗?而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
达摩大师为什么来中国?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欢迎来到晨曦小荷文化草堂。达摩祖师有一首偈子云: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从字面意义上来简单说一下吧:我来到中国的本意,是要传播以心印心的佛法,解救迷惑的众生,我的事业恰如一朵红莲花,它散开了五片叶子,至于结果,自然而然就成就了。这里面一花开五叶有几种说法,比如暗指二祖到六祖的法脉相传或者禅宗的五个派别,我就不去讨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查阅,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这也不是重点不是?也有直接说是假苹婆树花的,如下图,恰似一花五叶。
达摩大师为什么来中国?我想达摩大师有以下一些原因吧:一、中国人多,有利于佛教的发展和壮大,佛法法脉延续的需要;古代的中国人多、且富裕,信众就容易多,所以“中国”是很好的传教地。二、中国有大乘气象,欣欣向荣,震旦在的声誉享誉天竺各地,是各国精英向往之地;在达摩之前,已经有很多天竺僧人到中国传法,也有中国僧人到天竺取经,因此达摩对中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这就成了他心目中传播佛法的标的。
三、印度本土佛教势衰,佛教在天竺受到制约,达摩大师另寻他法,尊师命;当达摩大师时期,印度的婆罗门教吸取了佛教和耆那教等等教派的一些教义,与新兴的势力达成了某种妥协,使得高等级种姓范围有所扩大,这样使得婆罗门教被印度很多邦国立为国教,因此佛教等等教派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从佛教的原教旨就能看出来它是反对婆罗门教的,因此可以看出来佛陀本人不是雅利安人。
四、传播佛教的使命和责任,这是佛教徒的本分,尤其是大乘佛教徒的愿望之一;这叫本分和自然而然,如果实在要向更高层次和境界说,那么这就是功德。五、在佛教里,信徒要按照信、愿、行来指导个人的言行,因此达摩大师正是按照这个来践行自己的言行。这有点类似于婆罗门教里的四期(梵行期、居家期、林栖期、云游期)里的云游期。
当一个修行者的智慧圆满的时候,他的功德也要同时圆融,这就是达摩大师东来的本意,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正符合大乘要义。六、中土本就是佛陀家族发源之地,佛教回传更容易被接受,就如同基督教向西方传播,而佛教就向东方传播,在希腊神话里盖亚是大地之母,每当她的巨人儿子回归大地就会满血复活,同样的道理,佛教重回中土,就又散发出青春和活力。
《西游记》中唐僧喝了好几次素酒,到底素酒是什么酒?佛教戒律是不饮酒,为何可以喝素酒?
答:素酒是什么酒?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注意到,很多答主都答,素酒是粗酿的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粗酿,酒度数低,浑浊不好看,大会引起人的欲望,所以称之为“素酒”。即经过“蒸馏”工艺的是荤酒,没有经过“蒸馏”工艺的就是素酒。这种解释,很滑稽,属于拍脑袋想出来的。虽说上海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青铜蒸馏器,可以说明我国早就拥有了酿酒蒸馏技术,但在元明以前,世上常见的都是非蒸馏酒。
不信?请看杜甫《饮中八仙歌》,诗里写汝阳王李琎要喝足酒三斗才上朝拜见天子;左丞相李适之豪饮有如鲸鱼吞吐百川之水;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布衣焦遂喝酒五斗后方有醉意……唐代的大斗为6000毫升、小斗为2000毫升,但酒具毕竟不是量具,这里以小斗论,即焦遂的酒量已达到了10公斤,请问,这能是蒸馏酒吗?而这“饮中八仙”,既有王公、高官,也有诗人、平民,喝的都是同样的酒,可知,蒸馏酒并非社会主流。
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读《水浒传》,看众好汉喝酒如喝水的情节,也就不难理解了。鲁智深在五台山寺半山亭上,嘴里淡得出鸟,看见有卖酒的山民挑着一担水酒上山,不由分说,劈手就抢了一桶,喝了个底朝天。“智取生辰纲”过程中,白胜也挑了一担水酒,押解生辰纲的军丁并非好汉,却也一个个要买酒解渴。以酒解渴,要说这是蒸馏酒,打死也不信。
可以说,《水浒传》里出现的所有酒,都不是蒸馏酒,包括武松在景阳冈喝的“透瓶香”。但是,必须注意,在《水浒传》里,酒也是有荤素之分的。在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里,鲁智深就朝刘太公大呼小叫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而在第四十四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里又写:“众僧都坐了斋。
先饮了几杯素酒,搬出斋来,都下了衬钱。”可见,酒分荤素,并非以是否经过蒸馏来区分。又有人说,《宋史‧食货志下七》里有提到:“自春至秋,酝成即鬻,谓之小酒……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这两种酒都不经过蒸馏,但发酵和熟化时间长短不同,是否小酒就是“素酒”;大酒就是“荤酒”呢?这种解释就更加可笑了。唐僧喝了春秋酿的酒就不破戒,喝了冬夏酿成的酒就算破戒,这是什么逻辑?!真要照这么分,那么和尚娶春秋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素妻,不算破戒;娶冬夏两季出生的女人为妻,是娶了荤妻,就是破戒——这说得通吗?!于是,又有人翻经引据,说清食谱《调鼎集》茶酒卷里酒单中提到有素酒:“冰糖、桔饼冲开水,供素客。
”这只能说是《调鼎集》太牵强附会了。冰糖、桔饼冲开水,不就是茶水、饮料吗?要骗人也不带这么骗的。再有,《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有谆谆教诲悟空、八戒师兄弟,说:“既如此,你兄弟们吃些素酒也罢,只是不许醉饮误事。”看,素酒也是会“醉饮误事”的!喝冰糖加桔饼茶水会醉的吗?可见,《调鼎集》里的冰糖加桔饼茶水绝不是《西游记》里说的“素酒”!那么,“素酒”和“荤酒”的区别在哪儿呢?其实,《西游记》第八十二回《姹女求阳,元神护道》是有答案透露的。
且看里面这样写:孙大圣,他却变得轻巧,在耳根后,若像一个耳报;但他说话,惟三藏听见,别人不闻。他知师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钟。看到了吧?——“葡萄做的素酒”!葡萄属于水果类,即水果酿造的酒便为“素酒”。原来,佛教认为,粮食是用来养人的,用粮食酿酒,是一种糟蹋行为,糟蹋粮食,就是夺人口粮,属于间接杀生,即用粮食酿造的酒就是荤酒。
水果,特别是野果生于树,以之作酿,是物尽其用,可称“素酒”。但是,“素酒”和“荤酒”之分,属于中国佛教教徒的“创造”——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论荤酒、素酒,酒后都会乱性,按照佛教戒律,都是不能饮用的,但机智的中国佛教徒,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竟然创造性的发明了荤素之分,让人哑然失笑。据说,有和尚喜吃鸡蛋,称自己吃的是“素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