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答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官酿酒业,酿酒是什么行业

1,酿酒是什么行业

酿造 ~~~
就是酿酒行业啊,现在归纳为饮料行业。
轻工业

酿酒是什么行业

2,想更多了解关于中国酒文化知识

00:00 / 00:37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想更多了解关于中国酒文化知识

3,古代酿酒的官职是

官酿····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没有踉酒的具体官职,但有监盐茶酒税的官职,因为踉酒不会有官职,或者有个御酒皇庄

古代酿酒的官职是

4,酿酒业从什么朝代实行官府专卖

南宋,宋代酒禁森严,开国之初,民间私造曲药上了三斤,便是杀头之罪。酒类商品由官府专卖,叫做“榷酤”。只有事前经过特别批准的“酒户”人家,才可以向官府开办的酒坊购买曲药,造酒发售,并且还需交纳实际赢利70%以上的高额赋税。泸州地区,由于“地连夷界”,长期没有实行这种专卖政策,直到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才明确了地方酒税的税额。在此之先,蒲卣于神宗初年出任梓州路(治三台县,后迁泸州,改称潼川府路)转运使时,有人劝他“行榷酤于泸戎间,岁可得钱二 十万”蒲卣拒绝说:“先朝以此地汉夷杂居,故驰其禁,以惠安边人”,不要为了征收这几十万酒税而闹出乱子来[8]。在这种宽松的驰禁政策之下,泸州、宜宾和当时属于泸州管辖的黔北边境地区,酿酒业迅猛地蓬勃发展起来

5,贵酿酒业的君道系列酒是采用坤沙酿酒工艺吗

贵酿酒业的贵酿酱酒严守坤沙工艺,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有多达30道工序150个环节。口感上贵酿酒和一般的酒比,喝起来更加丰满醇厚、绵软细腻,酱香扑鼻持久不散。
没看懂什么意思?

6,我国古代什么时候开征酒税

中国酿酒有5000多年的历史。酒最初用于祭祀、庆典或节日需要,后来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夏、商、周时期,酒已经成为古人的一种重要饮料。商朝时,上自贵族,下至平民,饮酒成风。据说商代最后一个君主商纣王荒淫无道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沉湎于酒色:“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西周时期,酒已经进入市场,成为一种重要的商品。《诗经·小雅·伐木》中说:“有酒湑〔xu序〕我,无酒酤我”,意思是说,家里有酒就筛出来喝,没有酒就到市场上买来喝。《周礼》关于酒的文字中尚无酒税的记载,但酒既已进入市场,则卖酒自然应和买卖其他商品一样缴纳市税。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曾主张“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商君书·垦令》),以限制酒的消费,防止大臣和百姓沉湎于酒,影响治理国家和发展农业生产。可见当时秦国对酒不仅征税,而且税额极高,是酒的实际成本的10倍。但商鞅主张重征酒税的出发点,主要还不是着眼于财政目的。  汉初曾为节省粮食和防止“奸恶”之事,发布过禁酒令,但只是临时性政策。汉代酿酒业很发达,酒市场也很兴旺,通邑大都里不仅布满中小酒肆,而且有雇佣很多酒保(佣工)的规模较大的酒店。大酒商如能一年卖酒千酿(一酿出酒六斛六斗),可得赢利20万钱。当时酒市之税不入国家财政。汉武帝时期,国家改变了税酒政策。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在桑弘羊主持下,决定“建酒榷以赡边”(《盐铁论·忧边》),即实行酒专卖,以所得专卖收入供应边疆用兵军费。从此,酒的生产和销售均由官府控制,实行官酿官卖,不准私人酿造和经营。酒专卖实行17年之后,由于在盐铁会议上遭到贤良、文学的反对而废止,重新允许民间酿酒,自由买卖,国家对酒征税,每升税四钱。王莽篡汉后,推行“五均六管”制度,对酒又实行专卖制,但这一政策随王莽政权的垮台而终止。继起的东汉王朝对酒仍实行征税制,并常因水旱灾歉,宣布禁止酿酒,以节约粮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短命王朝对酒税的政策各不相同。三国时期魏、蜀多禁止酿酒,吴国则实行酒专卖。西晋和东晋则对酒实行征税制,有时也因灾歉实行禁酿。南朝刘宋政权开始禁酒,后又实行专卖,不久又改为征税制。南齐征专项酒税,南梁也实行征税制。陈初实行征税制,后因国用不足,改行酒专卖。北朝魏开始实行酒禁,以杜绝酗酒现象;东魏开酒禁,实行课税制。北齐也曾一度实行酒禁,其他时间则实行征税制。北周曾一度实行专卖制。  隋初也实行酒专卖,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止酒专卖,不再对酒征税。  唐初也不征酒税。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以京师酒贵,粮谷缺乏,下诏禁京城酤酒,规定非祭祀与宴蕃客,不准备酒。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为增加财政收入,颁行酤户法,核定卖酒人户数,按月向国家缴纳酒税。除所核定酒户外,不论公私,任何人不准酿酒出卖。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又将酤户分为三等,分等纳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又停止私人酒户酤酒。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为筹措军费,由官府置酒肆酿卖,每斛收钱3000;禁止民间酿酒。从此,唐代酒税具有专卖性质。但不久又停京师榷酤。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禁止京城及郊县私人卖酒。各地设店卖酒之民,每斗缴纳榷酒钱150钱,为当时酒价每斗300钱之半,酒户可免去徭役和杂差。在淮南、河东等地,则实行榷曲,即对造酒原料酒曲征税。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停止京师酒专卖,将榷酒所入钱数摊入两税青苗钱征收,使酒税成为两税的附加税。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令扬州等八道州府实行榷曲,并置官店沽酒,代百姓纳榷酒钱;他处仍将酒税摊于青苗钱征收,同时也税酒户。  榷酒钱是唐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项目。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国家酒专卖收入为156万缗,扣除1/3的成本费,纯收入仍为100余万缗,仅次于盐专卖收入。  五代时,后唐也以征曲钱的方式征收酒税。后唐天成三年(公元928年)规定各道、州、府乡村人口于夏秋二税上,每亩纳曲钱五文,即任百姓造曲酿酒,后减五文为二文。同时又规定城镇及草市原购买官曲造酒者,可以自己造曲酿酒出卖,按前年酿酒数额十分抽二纳榷酒钱。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又罢曲钱,仍由官中造曲,卖给百姓酿酒。私人造曲,无论斤两,皆处死刑。后汉、后周皆禁私曲。后周禁令略示宽松,定犯私曲五斤以上者处极刑;实际上也是十分严酷的。  北宋对酒仍行“榷酤”法,具体办法如下:在各州城内,实行官酿,寓税于价。在县镇乡闾,允许百姓酿酒销售,但要征收酒税。东京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则实行曲专卖,由官府造曲,许民买曲酿酒,酒税寓于曲价之中。后来北京大名府也实行曲专卖制度。北宋榷酒收入很高,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两京及诸州榷酒收入为铜钱121.4万余贯,铁钱156.5万余贯,京城卖曲钱48万余贯。真宗天禧末(公元1021年),榷酒收入为铜钱900余万贯,铁钱近300余万贯,卖曲钱77万余贯。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北宋在全国设榷酒务1800多个,东京每年榷酒收入40万贯以上,秦州、杭州30万贯以上,这一年全部酒课约1360余万贯,卖曲钱约100余万贯,高于同期的商税收入。  北宋对私酒的禁令也很严厉,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规定,卖私曲至15斤,以私酒入城至三斗,都要处以极刑。  南宋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加重酒税,并提倡百姓饮酒。南宋初年行隔槽法。该法由当时总领四川财赋的赵开于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所创行。具体做法是:废除国家专卖制,由官府备存酒曲和酿酒器具,管理槽酿酒坊,百姓如要酿酒,可将米入官自酿,官以收酿造费的方式收取酒税:每斛米输30文及头子钱22文,所酿之酒百姓可自由买卖。隔槽法施行后,酒税大增,以后推行于各路,全国有官槽400所,酒税增至每年690余万缗。  南宋还实行扑买法,又称“扑买坊场酒利”,在乡村划分地域,计算出该地酒税数额,招民承包,任民增价夺买。即使该地酒的生产经营停闭亏损,扑买者仍需出税。  此外,南宋还有添酒钱,是国家为增加收入所增加的酒价钱。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以米曲价高为由,规定上等酒每升增20文,下等每升增18文。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两浙酒坊于买扑上添净利钱五分,输送户部,又增添酒钱上升20文,下升10文。各州、军如卖酒亏损,均可随时增价弥补;所增酒钱,一分供州、军,一分供漕计,一分上交经制司。以前酒有定价,增价须请示朝廷。从此,州、军可自行增价,致使各处酒价互异。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又规定各州酒不分上下,每升均增五文。  南宋榷酒收入,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岁收本钱140万,息钱160万,曲钱2万,献内藏羡余钱20万(后来增为50万),成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  元朝初年,对酒有时行专卖制,有时行征税制。元太宗二年(公元1230年)定酒课税率,验实息十取其一;三年改为专卖制;八年又改为征税制,税率为1/10。元世祖时,规定百姓酿酒,须官府批准,并向国家纳税,税额为每石课钞一两。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右丞卢世荣建议行“榷酤”法,于是对酒实行专卖制,官制、官收、官卖,并增加酒课,每石课钞十贯,比旧额增加九倍。卢世荣被诛后,又改为民制、官收、官卖,每石课钞改为五两。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又恢复榷酤法,官制官卖。  元代还对葡萄酒课税,税率为1/30。  酒税是元代财政收入的重要项目,酒课收入每年为钞46.9159万锭17两,〔ba巴,贝币〕20.1117万索。  明初曾禁止造酒,并禁止百姓种糯米,以塞造酒之源;但民间造酒实际上并未真正停止。所以,国家对酒的酿造和买卖,仍与前代一样,予以征税。明朝酒税分为酒曲税和销售税。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规定,百姓造酒自家饮用,不征税。如造酒贩卖,则必须购买已纳税酒曲,同时所造之酒也必须纳税后才能出售。如果用自家酒曲造酒,也必须缴纳曲税。  酒税税率各代不同。代宗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规定酒曲10块须缴税钞、牙钱钞、塌房钞各340文。宪宗成化时(公元1468年),准曲投税2%。明代酒税由地方征收。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规定,各地酒课收贮于州县,以备其用;酒税就成为地方税了。  清朝前期也禁止酿酒,目的是节约粮食;所以,荒年酒禁尤严。但边疆寒冷地区,及自用之酒,则不在禁列,丰年酒禁也相应放宽。  在允许造酒时期,酒税也不高,不列入国家财政。清代酒税有缸税、曲税和关征酒税几种形式。缸税是对造酒缸户所征的酒税。缸户造酒须到官府领取牙帖,官府按牙帖征缸税。各地缸税均有定额,如宣化府在乾隆年间每年缸税征收额为银616两,谷九石三斗二升。曲税是对酿酒所用曲块所征的税,在直隶,官府对曲块数量还有限制,每户一般不得超过300斤;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各直省共征酒曲税1686两。关征酒税是运酒过关卡时所征之税;康熙二十四年,直隶关征酒税共银2050两;乾隆年间,关征酒税一般为酒10坛(约200斤)征税银二分。清代由于酒税数额不大,所以收入多留给地方供办公支用。

7,官酝1118为啥好酱酒都那么贵

一瓶好的酱香酒,传承着茅台镇传统工艺。酱香白酒的选材很重要,众所周知,白酒都是用粮食来酿造的,当然,酒精勾兑的除外。酱香白酒一般都是采用美酒河深处优质水资源、本地优质小麦制曲,高粱为主原料,茅台镇本地特产的红缨子高粱,俗称红梁,是茅台镇特产的一种有机糯高粱。它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原料。也正是由于有了它,茅台镇酱酒才有了纯正酱香味。茅台镇酿酒工艺可以总结为:12987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三高、三长”工艺。
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物有所值。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8,官府酒的历史

  中国酒历史更多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523/16/62878_29105420.shtml  宋朝人赞誉当时的流行歌坛天皇巨星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这句话换成对现在国产白酒的赞誉,就是“有官府处,即产白酒”。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官府”不是指官员的府邸私宅,按照《辞海》的解释,是官署的通称,换成现代汉语,官府其实就是政府,但不包括中央政府——那叫朝廷,百姓口中的官府,通常指县市级政府。  中国是全球当之无愧的产酒第一大国,尤其是俗称白酒的烈性酒。中国有2400多个县,也就有2400多个官府。酒是利税大户,各地政府都把酒厂视作地方财政的摇钱树,所以毛估估中国白酒的品种也不下2400种。  白酒主要的衡量指标是酒精烈度。  中国至今未发明或生产销售便携式酒精测试仪,在内地某些地方,酒席上人们测试白酒的基本方式就是用筷子蘸酒,然后打火机点燃,烧得着的就是合格酒,然后再研究酒香程度、上口程度、是否有后劲等等等等。  酒,是公众化产品。除了计划经济时代需要凭酒票买酒,眼下,只要有钱,任何成年人都能买酒喝酒。  在不同的场合,酒扮演不同的角色。  酒吧里,酒扮演的是情人幽会的媒介,脉脉含情中浅斟轻啜互诉衷肠,能够使两颗心迅速贴近;  在小酒馆里和家里,酒有时是浇愁良药。遇到股票套牢、情场失意、单位受气、升迁无望、夫妻反目、恋人移情,于是或独酌或与友对饮,可暂且忘却烦恼消除胸中块垒。  改革开放30年,在官府——现在叫政府,酒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绝对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招商手段、融资工具、公关利器、发展动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国有一部如同美国20年代的禁酒法一样的法律,全国严格禁酒,各地改革开放30年有可能不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不会如此夸张吧?博友们一定将信将疑。  容我细细道来。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养内敛,推崇对人的个性的自我压抑。  我们的传统教育,从来不鼓励孩子性格张扬外露、心直口快,都是从小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长大后就是尊重领导)、要懂礼貌处世稳重不能轻率或轻佻,要看人脸色说话、要喜怒不形于色,要男女有别等等等等,于是乎,中国人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官方场合,或不苟言笑举止矜持,或浅笑应酬言不由衷,展示的是很内敛的一面。但在内心深处,中国人其实并不内敛,心猿意马、波涛起伏。  而酒,尤其是官府酒宴上的烈性酒,对出席者而言,其作用就是兴奋剂、催情剂、发散剂。  本人近20年来,为工作跑遍全国各地,喝过数百次官府酒,对官府酒颇有心得,特总结出来与博友共享。  官府酒,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都是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开支的招待应酬酒宴,极少有官员自掏腰包设宴自饮自酌的。  设宴的由头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招待上级领导和其他权力部门:包括项目审批、财政拨款、政策兑现、项目协调、迎来送往等各方面;  2、宴请各种参观考察团:如红色旅游参观团、扶贫赈灾考察团、党建与三个代表先进经验讲师团、开发区学习考察团、投资环境考察团、外资港商台商观光团、社保医疗三农集体土地流转学习参观团、对口地区互访团、国企改革考察团、旅游项目开发考察团等等等等,名目繁多,可任意创造;  3、招商引资:对有投资意向来本地的国内国外投资者和客户,这是地方政府头等大事;  4、政府公关:例如某政府重大项目需要落实银行贷款;某开发区“三通一平”需要电老虎、油老虎、煤老虎、路老虎鼎力相助通路通电通汽通话;某大老板承诺到某地投资大项目;某先进地区的产业要转移到本地;政府领导就会亲自出面笑脸相迎设宴款待各色人等。  第二,官府酒一般都选用各官府辖地自产名酒,绝对不用异地酒,这是铁的规律。四川人用洋河大曲那就是笑话、东北人舍北大荒高梁改喝山西汾酒是东北人丢分、湖南人用北京二锅头不用酒鬼湘泉招待是湖南人的耻辱,以此类推。  第三,官府酒都是高度数烈酒,官宴场合,红酒黄酒啤酒等低度酒都是点缀,如果只拿这类酒宴客,就是严重怠慢或轻视领导或来宾。  记得一次与新疆某来沪处长同桌,他看着杯里的红葡萄酒,自言自语:“妈的,漱口水也拿上来了!”  还有一次在宁波某开发区,主人以陈酿黄酒招待东北大款,几个东北人明显面露不快,当场掏出一大叠红票子招呼服务员:“小姐!拿几瓶茅台!”弄得主人极为尴尬。  换言之,主人敬酒,客人不能不喝,除非苦苦哀求装孙子兄弟我滴酒不沾,否则就是你轻视或怠慢主人,引起举座不欢。这种场景,我经历过多次,在拙文《从上海人的喝酒习惯谈起》有过详尽描述。  “舍命陪君子”这句话似乎只有在酒席场合才会频频使用。  第四,官府酒宴,通常都有酒量惊人的一位或数位本地美女公务员甚至地方电视台美女主播作为全场劝酒明星主角,这是官府酒不可或缺的重头戏,少了美女,官府酒宴有可能演变为竹篮打水或肉包子打狗之类的一场空欢喜。  我前面说过,官场酒宴上的烈性酒,对出席者而言,其作用就是兴奋剂、催情剂、发散剂。  宴席上一旦美女发飙,举杯与莅临领导、老板、各种电老虎、路老虎们频频干杯,那些平时矜持的、不苟言笑的官员老板,这时就可以借酒发挥,趁机举止轻佻眼神色迷迷黄段子满口,所有的官场商场假正经顿时一扫而空。  记得一次在江西出席某市政府摆的官宴,几位美女百媚千娇雄赳赳气昂昂地跑来向客人敬酒。  那里的方言把喝酒叫tuo酒,简称tuo。  主人强调解释了喝酒叫tuo酒的颇带暧昧色彩的双关词义。  于是乎,美女与老板和领导来宾,一个个双目深情对视,高举满杯白酒大喊:“你脱”、“你也脱”、“你先脱”、“咱俩一起脱”、“不脱不算,脱光算数”,于是乎全场起哄,一片脱声。然后一脱而尽,气氛推向高潮,接下来就是醉眼陶然地搂着美女合影。  这些领导老板,换个场合,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对美女喊“你先脱”吗?官府酒的催情、兴奋作用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年到青海,某厅长宴请,作陪的是汉藏通婚的第二代美女,厅长一开口,就把我镇住了:“她是一公斤的酒量!”望着袅袅婷婷的美女,我几乎傻眼,原想上前主动敬酒的念头吓得烟消云散。  由于我是去做课题的,他们对我网开一面,没有让美女硬灌我一公斤白酒,但也喝得昏天黑地,第二天走路还要扶墙,头痛欲裂,连美女长得什么模样都忘得一干二净,但晚上,还得照样喝!  第五,官府酒对地方经济确实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润之先生有句名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到了改革开放,人们与时俱进地把这句最高指示改为:“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确实,现在的改革也是革命,改革开放少了请客吃饭,经济能高速发展乎?  当年曹操为了留住关云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放到现在,曹孟德会感到无比羞愧————三天才开一宴?雄才大略的奸雄太小家子气了吧!  这些年来,如果地方政府胆敢三日一宴四菜一汤招待投资者、考察团、领导视察,其结果一定是迅速沦为欠发达地区。  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主人招待客人的热情与隆重程度,以及酒宴的丰盛程度和宴席美女的靓丽程度,这是主人对客人的最基本的态度问题。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的古训,换成现代汉语就是“官以酒为天”。主人招待客人的最具体表现,就是酒宴,不喝酒单埋头喝汤吃饭的宴席,我走遍大江南北,似乎一次没遇到过。  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除了构建投资环境设计各种优惠政策以外,就是通过酒宴表达政府的满腔热忱与迫切心情。  酒是兴奋剂,情感粘合剂。杯觥交错之间,文质彬彬的假面具就撕掉了,陌生感消除了,亲情产生了,于是就可以称兄道弟、握手言欢矣,投资项目、银行贷款、上级批文也就一路绿灯了。  很难在全国找到一个完全不靠喝酒设宴,仅凭在政府会议室谈判签约就引进项目推动经济发展的省市区县。  第六,有时,一场官府酒,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戏剧性效果。  这是真实的故事。  J省新任M书记上任。  M书记曾任某市老干部局局长,深知老干部里藏龙卧虎,高人辈出,但往往人走茶凉,渐受冷遇,门前车马稀疏,要个小车还要看脸色——老干部们颇有怨气。  上任第三天,M书记就在省政府第一招待所——一通常就是各省的国宾馆宴会厅摆下盛宴,亲自宴请该省曾经位高权重的十几位老干部。  席间,M书记恭谦地敬长辈般地向老干部敬酒,问寒嘘暖,并虚心请教老干部M省的省情。老干部们大为感动,慨叹,前任两位省委书记,除了公事公办的春节团拜,一次没邀请过他们,偶尔在省政府见到,也仅点头侧身而过。  于是,老干部当场面授机宜,J省的事情应该如何如何入手,特别要注意哪些哪些方面云云。  席散,M书记亲自搀扶老干部上车,并每人送了一份礼物。  几天后,省里召开全省各厅局长会议,每个座位前都做了标有厅局长姓名的席卡。  J省作风一向疲疲沓沓,到会的竟然都是各厅局的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小角色,一把手大都缺席。  由于M书记早已从老干部那里得知情况,胸有成竹,讲话时狠狠一拍会议桌,声色俱厉地说:“J省的干部真是忙得日理万机!忙到连到省委开会的时间都没有了!席卡没一个对得上号的!这种会怎么开?今天不开了!散会!”  下面的干部吓得魂飞魄散,知道大事不好,回去后立即向顶头上司禀报。  第二天继续开会,各厅局的头头全部老老实实地坐在席卡后面,但几乎无一人带笔记本和钢笔。  M书记又是一拍桌子怒斥:“J省的干部个个头脑赛电脑,开会连笔记本都可以不带!”  这两记下马威,狠狠地杀了M省干部威风,从此之后,大小官员老实多了。  在M书记的领导下,J省几年内实现经济翻番,M书记在J省官员和百姓中获得极佳口碑。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物极必反的两面性。  首先是健康问题。  许多地方官员,罹患宴席依赖症、酒精中毒症,三天没有宴会就浑身难受。我有个朋友官拜处级,真的变成夜夜宴会、天天浴场,开会哈欠连天,入夜精神百倍。年纪轻轻口袋里药盒常备从伟哥到救心丸无奇不有,一吞一把。  酒喝太多,脂肪肝、糖尿病、胰腺炎变成官场常见病多发病。我到青海内蒙,竟然遇到在酒席上一面打胰岛素一面大口喝酒吃肉的年轻官员,据他们介绍,那里的干部几乎人人有多种慢性病,许多年轻干部暴卒,都是急性胰腺炎、肝硬化惹的祸。  昨晚在“丝绸之路”大酒店,朋友招待新疆靠阿富汗边境的某塔吉克自治县县委书记,他是到上海的国家干部学院参加培训班的。我奉叨末座作陪。  “丝绸之路”是新疆驻沪办事处的招待所,来沪的新疆少数民族人士几乎都住这里。  这几天我正致力于节食,想清淡一段时间,早晨一个菜包子一杯豆浆一个苹果、中午半个盒饭、晚上2片面包一盘水煮芹菜。  一收到短信,就知道节食计划流产了。  满桌的新疆风味:手抓羊肉、老虎菜、糊辣羊蹄、炒羊肾、羊杂汤、大盘鸡、红军菜、薄皮包子、羊肉抓饭、馕、塞里木湖冷水鱼等等等等。酒是伊利特曲。  在这种场合,装孙子是会被嗤笑的。于是,大开食戒酒戒,开始与几位新疆朋友干杯。  丝绸之路大酒店的维族副总经理亦来间歇作陪——敬一杯就离席,过一会再来。他说,今天晚上他同时要游走于5个宴会,来回转悠应酬。我吓了一跳。  从7点到10点,整整3个小时,还算文明,8个人(3人不喝白酒)干了3瓶伊力特曲。  临散席,已经上了水果,县委书记还意犹未尽,又要了一大盘烤羊肉和每人一碗新疆面条。  真佩服他们的食量酒量。 他们就不怕病魔缠身吗?  我还是要继续执行节食计划的。  其次是腐败问题。  酒能乱性。  在酒席上包括官府酒宴,三杯白酒下肚,人的防御心态就会消除进入欣快状态,可以借酒无话不谈。于是以权谋私、收受贿、婚外恋、场外交易种种勾当都会在酒宴上通过干杯彼此默契心领神会,于是就频频出现贪官们前赴后继、一个倒下,千万个站起来的官场奇观。  唉!官府酒,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尽管宋代始终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但北宋初期,励精图治,政权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南宋政权也有一段稳定期,经济也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宋朝的酿酒工业,是在唐朝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发展。一方面,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得汴京和临安等大都市空前的繁荣起来,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粮食的丰足,酿酒业技术的成熟,使酒类品种增多,酒的质量提高,酒业的生产范围扩大。宋代的酿酒业,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星罗棋布。分布之广,数量之众,都是空前的。  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酒种。宋朝的黄酒酿造,不但有丰富的实践,而且有系统的理论。我国现代的黄酒酿造,继承和发展了宋朝的理论和传统。在我国古代酿酒著作中,最系统最完整,最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酿酒著作是北宋末期成书的《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的作者,是北宋时期浙江吴兴人朱肱。该书的成书年代没有准确记载。在朱肱之后,李保曾经作《续北山酒经》。李保在《续北山酒经》中写道:朱肱先生壮年勇退,著书酿酒,侨居西湖而老焉。《续北山酒经》写于1117年,所以《北山酒经》当在此之前。北山即杭州西湖旁的北山,说明此书的材料取自于当时浙江杭州一带。由于当时朝廷对酿酒极为重视,浙江一带正是我国黄酒酿造的主要产地,酿酒作坊比比皆是。兴旺发达的酿酒业,使《北山酒经》成为当时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  至今浙江一带也是我国黄酒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与宋朝时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北山酒经》共分三卷,上卷为“经”,总结了历代酿酒的重要理论,对全书酿酒、制曲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卷论述制曲技术,收集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和制法。下卷论述酿酒技术。《北山酒经》对我国黄酒酿造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北宋初年实行禁酒的政策,不许私人酿酒。私自制曲5斤即应判处死刑。以后放宽到私自制曲15斤判极刑。随着经济的恢复,生产的发展,对酒的政策越来越放宽。  不论北宋还是南宋,酒税都是政府重要的财源。为了收到足够的酒税,宋朝时对酒的生产和销售管理还是很严格的。  北宋的酒政主要有三种形式:酒的专卖、曲的专卖和税酒。即对不同的地方,分别实行三种不同的政策:三京地区实行酒曲专卖;州城内则实行酒的专卖;县以下的地方或实行纳税,或实行酒的专卖。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考虑到地方的特点,有利于国家获取更大的酒利。  酒的专卖,其做法是酒坊归官府所有,生产资料、生产费用、生产原料由官府解决,酒户从官府租来酒坊组织生产,酿成的酒由官府包销。酒价自然由官府定。当时的开封,有两种类型的酒店负责推销官酒。一种叫正店,一种叫脚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其余皆谓之脚店。”还有酒楼,是官府开办的饮酒吃饭的地方。酒库是官府酒的批发场所,还有被称为“拍户”、“泊户”的零售店。 酒曲是酿造黄酒必须的糖化剂和发酵酒母。酒曲比较稳定。可以长期存放,所以实行酒曲专卖,官府也能有效地控制酒的税收。酒曲的专卖主要在三京(开封、洛阳、商丘)。榷曲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官定曲价、划定范围、限额发销等。  北宋时期,官府对酿酒的管理,对酒税的控制,工作很细,在某些方面比现在管得都严。  公元1127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他实行投降妥协政策,害怕英勇抗金的群众和将领,节节败退,最后迁都杭州,建立南宋政权。军费的筹措是头等大事。南宋政权一开始,就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经费紧张,酒税是重要的财政来源。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渡江后,屈于养兵,随时增课,名目杂出。”  南宋的酒政是多样化的,酒的专卖仍是城市的主要形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酒税,官府采取从用米酿酒开始计征酒税。民众自带米到官府酿酒,但必须交纳酿造费,另外还需要缴纳头子钱(附加税)。这种方法,官府无须采购原料,也不必承担酒的销售,只需要出面管理一下,就坐收酒利。酿造场在官府规定的场所,便于集中管理,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官府按所用之米计收酒税,也预防了逃税。  南宋也实行酒类专卖的政策,集中体现在酒库的设立及运营。酒库,是官府控制下酿造酒和批发酒的市场,是官府酒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谁掌握了酒库,谁就掌握了酒的丰厚利润。在南宋,对酒库管理权的争夺便成为焦点。  南宋酒库名目繁多,隶属关系复杂。有归属中央政权的酒库,有军队的酒库,还有地方上的酒库。  军队所属的酒库,是为军队筹资而设立的,所以就有“瞻军库”“犒军库”“缴赏库”等名称。当南宋政权基本稳定下来以后,政府机构逐渐把归属军队的酒库,收归为政府所属。  宋朝为了促进酒的销售,曾经组织所属酒库,进行声势浩大的酒类评比和宣传促销活动。这种活动类似近几年召开的糖酒大会。  南宋的酒价与北宋相比,有几个特点:涨价频繁、涨幅大,各地自主定价。南宋的酒价比北宋要高得多。

9,秦含章什么时候逝世

首先,这位网友,我要对你提出批评,秦汉章先生是我国酿酒业的鼻祖,是酿酒业的泰斗,2019年8月15日,秦含章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12岁。
放心吧!你归天了,秦老举杯为你送行!
请这位网友把这个提问删掉,谢谢!你这样问别人是在伤害人,还想造成老年人死亡吗?为了让老年人及大家永远活着,请不要再用这种观念去判断人与生命,为了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不得不强调,多少人的疾病死亡就发生在这种想法说法,请删除此提问,谢谢!
秦老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历经近代中国的苦难,为新中国发酵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很不幸,老爷子今天仙逝了。作为一个晚辈,数年前有幸拜访几次秦老夫妇,那时秦老已经百岁,声如洪钟,索阿姨还端出糖果招待……我也见识到了周总理签发的奖状。现在只能回忆了。。。秦老挥别我们,而索阿姨已经去世3年了。。。愿天堂里幸福!
秦含章夫人还在吗?我看到有资料说他夫人过世了,是真的吗?

10,客冢酒娘什么季节可以做是不是常年可以生产

客家娘酒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客家娘酒是一种特色传统名酒。客家人的酿酒业历史悠久,如汀州的客家酒娘、宁化的客家水酒、五华的长乐烧、兴宁的齐昌白、梅县区、梅江区的客家娘酒、赣州的麦饭石、龙南的酿米酒、龙岩的沉缸烧,都是在客家地区久销不衰的名酒。客家米酒,称为水酒,是和另一种用糯米酿的老酒相对而言。那酒清淡爽口,入口香甜。酿制米酒是客家女子独有的技艺。在客家人生活中酿酒是女人的事,在客家山村没有不会酿酒的女人,客家女子能不能持家、会不会持家,很大程度上就看能不能酿出好酒。不过要酿出上好的米酒确不是容易的事,对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以及细节的控制,必须要有长年累月的实践经验才能完美掌握。中文名客家米酒英文名Hakka rice wine主要食材糯米,山泉水,酒曲分类糯米酒,粮食酿造酒口味甘甜淡爽、陈酿香醇历史悠久民俗研究者、对酒文化颇有研究的嘉应学院中文系郭真义老师认为,客家地区的酿酒业与毗邻地区相比,在时间上要早,在技术上要成熟。在客家地区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蒸酒磨豆腐,矛(无)人敢称师傅”。可见酒和豆腐在梅州客家人饮食中的经典地位。客家地区酒业发达可能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的酿酒技术最早在中原发端,客家人作为南迁的“中原遗民”,应该是岭南成熟酿酒技术的最早掌握者;二是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客家人聚居地长期都是处于农业社会,而客家人自中原南下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带向南方使居住之地旱涝保收,因此发展酒业有它现实的物质和经济基础;三是客家人居住在莽莽群山之中,自然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无论是御寒还是解乏也非常需要酒。当然在这方面文化工作者还需要做大量的考证工作。但就像广州人喜欢“叹早茶”、潮汕人钟情于“功夫茶”一样,客家人却以能饮、善饮而在南方闻名。千壶宴,在客家首府——汀州还保存着一种古老的酒文化活动——”千壶宴“。“千壶宴”流传于长汀县的农村大部地区,始于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壶寓意着福,在盛宴中,装着客家人的热情和淳朴,丰硕与祝愿。米酒是客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从出生呀呀学语,到老朽寿终正寝,米酒都一直伴随着客家人,就像是客家人的魂,亏不得,少不得。早在唐朝客家米酒就已十分著名,在客家首府——汀州(现福建长汀)就有留下唐朝名相张九龄描绘客家米酒的一首诗(《题谢公楼》),将客家米酒的色、香、味完美书出。正宗客家米酒采用客家地区特有高山泉水、优质糯米、客家传统工艺酒曲等原料。题谢公楼唐·张九龄谢公楼上好醇酒,二百青蚨买一斗,红泥乍擘绿蚁浮,玉碗才倾黄蜜剖。
我会继续学习,争取下次回答你

11,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给短文加题目

苏东坡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合计大约五至六年的时间,就是在这五六年的时间里,苏东坡在杭州的历史上留下了整治西湖的记载。  苏东坡第一次到杭州任职的时间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苏东坡三十六岁,任的官职是通判,这是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苏东坡到任以后,致力于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发展的调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决于六井的畅通,苏东坡决定首先对杭州的六井进行大规模的通畅修复。  公元1070年,修复六井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这一走,连苏东坡自己也没有想到,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他又第二次来到杭州任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情况十分糟糕,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威胁。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它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而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其耗费十分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具有城市建设发展远见的苏东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杭州因西湖之水而成为北宋规模空前的城邦,跃居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描写杭州的富庶是“邑屋华丽,盖十万余家”。苏东坡在杭州为官两任,两次为官都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更是引人入胜的西湖佳景。  有人说,如果当年在杭州为官的不是苏东坡,而是张东坡、李东坡,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任西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那西湖今天指不定是个什么模样呢。这话也许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历史不是一块可以任意涂鸦的画布,为官者造的是福还是祸,还是啥也没有造出来,历史都将忠实地记下其行踪,这行踪论功是政绩,论人则是官品,官品与政绩怎么样,最有发言权的不是官自己说的如何,而是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怎么样。  千年的西湖和苏堤已经述说了这个结论。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苏轼的散文著述宏富,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词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3)苏轼是一位文学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诗境界开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风格自然奔放,圆美流动。既有现实主义力作,又有浪漫主义佳篇,充溢着有磅礴的气概。苏轼的词一洗五代绮丽柔靡之风,启豪放词派之先河,高远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婉约词同样写得真挚细腻,深沉淳厚,回肠荡气,一往情深。苏轼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笔力纵横,挥洒自如,雄辩滔滔,使他成了继欧阳修之后北宋古文运动的文坛领袖。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