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喝酒的历史上千年,什么酒配什么菜都已经成了体系,能走进喝酒人的心里的是:白酒配花生米/炒豆子...喝酒到底喝的是什么?喝酒说到底,喝的是一份心情,心情好千杯不醉,亦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心情不好,就是借酒浇愁,也可能酒入愁肠。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别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喝的是意境,很多东西是意会,是精神交流,并不会直白的将自己的意思直白的表达出来,是一种含蓄的美,所以有:酒逢知己千杯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诗文感叹。
中国有哪几样菜配酒最好?
中国有哪几样菜配酒最好?大家好,我是李家妈妈美食,我的回答是:我见过最特别、最奇葩的配酒菜应该是邻居一位老人家的下酒菜了,看见过老人家用香焦当配酒菜,一根香焦可以配一瓶白酒,不知道这是什么原理,或许是老人家牙口不好,又或者这就是老人家的喜好,不过这可能会是我一生中第一次见,也是最后一次见用香焦当配酒菜了。
那么在中国有哪几样菜配酒最好呢?首先是花生米。可能大家都知道有一道最为经典的配酒菜,看似极其简单的一道菜,却是很多人配酒菜最佳首选,那就是花生米,经久不衰的一道下酒菜,在众多的下酒菜中,花生米有着独特的地位,有句顺口溜:“喝酒聊天花生米,吃饭睡觉热炕头”,经过炒制的花生米,以其特有的香脆,吃后回味无穷、满嘴回香,而且耐吃等特点,已然当之无愧成为配酒菜第一首选。
其次是茴香豆。大家都读过的鲁迅先生写的一文章《孔乙己》,里面的主人公孔乙己即使穷困潦倒、餐餐不饱,却心甘情愿挤出那么一点文钱,买一点茴香豆当配酒菜,在当时这一小盘茴香豆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不屑一顾,但对于有时要靠窃书才能维持生活的孔乙己来说,绝对是最好、最佳的配酒菜。最后是鱿鱼干。鱿鱼是一种常见的海鲜产品,小时候经常看见母亲会将新鲜鱿鱼处理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晒制成鱿鱼干,这道鱿鱼干不仅是我们小时候的零食,矣是父亲当年的最佳下酒菜,只需将整只鱿鱼干放入锅中,加上少许水煮个3-5分钟左右即可,趁热将鱿鱼撕成细丝,一盘美味下酒小菜即成,配上一瓶自己喜欢的酒,矣是人间美味,千金不换。
喝酒“最寒酸”的下酒菜是什么?
三十多年前,叔公在村头的小河边开了一家小酒馆。村里的老人在农忙之余都喜欢去那边点上一碗黄酒,聊上半天。在叔公叔婆口中,李老师是喝酒的人群中最寒酸的一个。李老师原本是村办小学的语文老师。WG初起时由于批评某些人写的大字报,被打成反革命饱受摧残。WG结束后得到平反,但是已过了退休年龄,最后给了些许补偿了事,连退休工资都没有。
之所以说他寒酸,因为他喝酒从不点下酒菜。而那时农村的小酒馆里卖的酒,酒钱是一分都不赚的。因为村里有村办的酒坊,小酒馆就相当于代销,聚个人气。所有的赚头,都来自于自制的下酒菜。如果酒客不点下酒菜,小酒馆就要经营不下去。而这个李老师,由于手头拮据,进了酒馆就是点一斤黄酒,只要两毛五。一毛钱一碟的花生米或毛豆结,他是偶尔点一次,至于稍微贵一点的炸小鱼、烧排骨之类,他是绝对不会碰的。
那时的我才上小学,暑假里就喜欢去小酒馆闲坐,听一些老人“说古”。于是也就见识到了李老师的“寒酸”———他真的可以吃过午饭后去酒馆点一碗黄酒,边喝边聊,一直喝到日薄西山。不过,有时候,他会有一些惊人之举,让酒店主人更加觉得他“寒酸”。一次,他在小酒馆临水的桌边坐下,拿出一根鱼线,线的一端是系着一枚绣花针。
他从兜里掏出几颗晒干的米粒,穿在绣花针上,越过半人高的栏杆垂到河里。一会儿就看见有小虾抱住米粒贪婪地啃食,他提起鱼线,小虾还是紧紧抱着米粒不肯松爪。他把钓上来的小虾养在一个碗里,不到半个钟头就钓了十来个,米粒也泡软了不能穿在针上了。于是他把虾碗里的水滗掉,跟我叔公要一杯开水,直接把虾烫熟了,又跟店主要一点点细盐,仔仔细细地把一只虾剥掉壳,蘸一点点盐,抿一小口酒,咬一小截虾,那感觉,就像在品尝山珍海味。
一开始要的盐末用完了,他又拉长声音喊“阿秀,再给我一点盐”。“阿秀”是我叔婆的闺名,她拿着一小勺盐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满脸鄙夷,嘴里还说着:“李老师,你真会吃啊!还这么“做人家””(“做人家”在我们方言里是节俭的意思)。李老师讪讪地笑着,嘴里说着“谢谢嫩哉”(谢谢你了)。人穷志短,有啥办法?李老师去世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村里人有时还会提起他那时喝酒的寒酸样。
喝酒配菜,那到底喝什么酒配什么菜?
我认为:二锅头配花生米,生活原来那么美。我们喝酒的历史上千年,什么酒配什么菜都已经成了体系,但是能走进喝酒人的心里的还是:白酒配花生米/炒豆子...喝酒到底喝的是什么?喝酒说到底,喝的是一份心情,心情好千杯不醉,亦或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心情不好,就是借酒浇愁,也可能酒入愁肠。大多数人想喝酒都是想:一杯小酒,一碗花生米,喝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内心自己的孤独,无法用言语或者不可与他人交流的心情,并不是想买醉,真正买醉的是内心太燥,太寂寞,没有其他原因。
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别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喝的是意境,很多东西是意会,是精神交流,并不会直白的将自己的意思直白的表达出来,是一种含蓄的美,所以有:酒逢知己千杯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诗文感叹。西方的酒文化是:品酒,赏酒。就仅仅是品尝和鉴赏,也有交流的意思在里面,不过更多的是对酒这件事,没有我们中国人那种含蓄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