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1980年出生的沈毅,生在二郎镇,长在二郎镇,大学毕业后也毅然选择回到二郎镇,进入古蔺郎酒厂,在郎酒先后从事酿造技术员、勾兑员、调酒师、酒体技术中心主任等工作。
△郎酒股份副总经理、常务副总工程师沈毅(右)
沈毅的头衔有很多: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万人计划,巴拿马国际酒法官委员会委员……
但让沈毅最觉得任重道远的是2021年首届郎酒庄园三品节授牌成立的「沈毅大师工作室」,其以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大质量管理、酒体设计、技术研究等为工作内容,然则这些工作皆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十二分的投入与审慎。
△沈毅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
人的口腔如果遭遇较高度数白酒的强刺激,便会皱眉头,需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气来,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
「为什么我们不做一种喝了让人不皱眉头的酒呢?如何既保持酱酒幽雅的香气和厚重的口感,又能降低口感刺激性?」
△龚雷 摄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难题,沈毅带领技术团队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突破,最终,青花郎不仅解决了一般白酒入喉难的问题,入口绵柔、顺滑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酱酒幽雅、厚重的美感,难怪有人说「我虽喝不惯酱香,但我喜欢喝青花郎」。
致知在格物
知至后功成
酱香型郎酒的风味物质成分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香味物质多达千余种。要想做一个品酒师,仅有天赋是不够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要闻得出各种芳香物质,更要记得住,多记住一种味道,对品质提升、科研创新都大有助益。
为此,沈毅养成了闻香识物的习惯,除了闻识日常的食材外,也闻自然界的各种花香、水果香,尤其是一些未曾闻过的特殊味道。
△龚雷 摄
沈毅要求自己和工作室的成员们,要把自己的舌头变成一个高精密的仪器,几千种味道都储存在自己的味道体系里,构建自己的感官数据库。
「数据越丰富,感觉越复杂,但这些复杂的感觉又要有严格的界限,还要知道每种味道的来源……依托这个基础,生成自己的分辨体系,以此来评判各个批次生产出来的酒的优点和缺点,然后根据这些优点和缺点去进行酒与酒之间的调配,设计出比较优秀的酒体。」
△龚雷 摄
目前,沈毅带领团队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技术论文3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十余项,相关创新还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专利特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创造了巨大的科研、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生态是郎酒最强劲的技术生命力,在重视人才培养上,沈毅有一套科学的方法:
1、正心正德:
做技术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脚踏实地干才能走得远;做人要有目标理想、担当精神,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
2、时间积累:
做白酒技术,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学历,除了天赋外,更讲究经验和时间的累积。这笔时间账很清楚,技术人员从业的年份有多久,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酒体研发的优异程度,一个优秀成果的背后,实际上是时间与技术的叠加。
3、专业技术:
只靠书本是酿不出好酒的。从业时间的积累可以提升技术,优秀的团队能够激发个人的创作灵感,实现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4、沉心专注:
只有沉下心来,才能专注做研究,心无旁骛是一个技术人员应有的素养。
5、尊重受众:
我们技术团队做科研、做酒体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尊重消费者。把自己当成消费者,研发出的酒体,技术人员自己先品、先喝,自己喝了口感柔和细腻、不上头、宿醉无残留,再推向市场。把自己当成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受众满意的好酒。
△李燊 摄
如今,沈毅大师工作室的核心团队成员共53人,其中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6人,省级白酒评酒委员16人,副教授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33人,助理工程师7人。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国家级白酒评委、省级白酒评委、酿酒工程师、检测分析师等技术人才160余名,为郎酒构建出了极富生命力的人才生态。
△李燊 摄
未来,「沈毅大师工作室」还将以科研项目为抓手,持续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品质,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人才队伍培育,正心正德,敬畏自然,崇尚科学,酿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