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豫酒人的共识,行业上下均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奋斗。那么,豫酒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哪些本领、采取哪些方法呢?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陆续推出“创新升级——豫酒高质量发展大家谈”系列,从专家以及企业掌门人的不同角度,为豫酒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和畅谈思路。本期特邀撰文专家为文化学者、管理学博士夏林先生。
深化对酒的认识
放眼全世界,各国都有酒业,但中国酒业却与众不同。不同在哪儿呢?一是历史最悠久。从5000多年前的杜康造酒、仪狄造酒,再到9000多年前的贾湖先人酿造了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酒,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二是贡献最大。世界四大酒类品种,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其中的白酒、黄酒均起源于中国。三是受众最多。中国14亿人口,毫无疑问酒类消费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
以上几点因素,说明了中国酒业与众不同、分量重、消费基础好。但与此同时,历史上依然有很多朝代出台了禁酒令、限酒令。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认为,酒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粮食酿造的精华,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维持人体机能运行,同时还有利于人体平衡营养、缓解疾病、激发灵感等,但酒也是发酵的产物,喝多了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导致失态、误事。所以,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酒的属性,认识酒行业发展的特点,在不与民争粮的前提下,把酒产业发展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同时倡导文明的饮酒方式,防止发生酒后失态甚至失德的行为。
器、技、道全面提升
豫酒高质量发展,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消费者要喜欢喝、愿意喝。可以从认知和需要两个角度入手。
一是从认识“器”开始,也就是外形、包装。豫酒在这方面有进步,但依然有差距,能够让人眼前一亮的豫酒产品还不多。二是从“技”入手,提升技术,提升品质。酒质的差别,和水、粮食、空气、环境、菌群、温度、湿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就是技术和工艺。大家都知道茅台酒好喝,但好喝背后离不开其“12987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年生产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等,豫酒要想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不断提升技术和工艺,提升豫酒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三是挖掘“道”,也就是文化。国内成功的酒企如茅台、五粮液等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再比如近几年非常火的舍得酒“智慧文化”,它将酒文化升华为一种价值取向和理念,能够和消费者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共鸣和契合,有效提升产品、品牌和企业的品位和影响。这方面,豫酒虽然不缺历史、不缺故事,但如何进行系统梳理和价值提升,还需要做很多具体工作。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点,虽然说器、技、道要全面提升,但不能平均用力,三者的逻辑关系应该是“以道驭技,以技驭器”,根本是提升品质。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豫酒应该怎么抓住机遇,走出困局,继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该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疫情是场危机,但“危”中有“机”,比如疫情发生后外贸萎缩,但内贸就有了机会;线下渠道受阻,线上渠道就迎来了机会……企业要学会“变局中开新局”。怎么做?一是重品质。好喝、不上头、性价比高,就是好品质的酒,大家就喜欢买。二是重口味。入口绵,入喉顺,回味甜,喝起来舒服。三是重健康。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养生、保健概念兴起,酒业发展也应该把“健康”的概念做足、做透。四是重文化,也就是前面说的“道”。
当然,豫酒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省政府提出豫酒转型发展战略以来,豫酒各企业在品质提升和大单品打造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和成效,下一步工作重点可以从文化角度加大力度,成立专家智库,进行系统梳理和提升,让文化成为豫酒腾飞和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