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新闻 > 行情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便利店+酒业零售逻辑没能跑通:全时面临二次关停

  易主不到一年半的全时便利店面临二次关停。5月12日,北京OurHours全时便利店官方微信号发布称,因公司经营战略调整,全时便利店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进行调整,直营店全场商品(不含香烟、卡购产品)6折销售。

  “山海蓝图本身没有零售基因,便利店+酒业零售逻辑没能跑通。出现有渠道、没流量、没转化率的问题。”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山海蓝图希望通过全时打开知名度,又要求全时帮其提高转化率,但山海蓝图的葡萄酒在行业的知名度没有完全打开,导致全时无法符合满足山海蓝图的战略意图。

  “代理商或供应商接管便利店一般都会导致商品结构的单一化或者有忽略顾客需求的问题。”北京律众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萌认为,山海蓝图代理商的身份和便利店对于经营者的要求存在矛盾。“代理商或供应商一般是跟着生产厂家的节奏经营的,自身话语权不大。而便利店主要是面对顾客,要发现、挖掘顾客需求,并提出新品开发、改进意见,需要有很强的商品企划能力。这一点正好和代理商相反。而山海蓝图仅有葡萄酒经营经验,不一定能满足便利店近3000种商品的开发需求。”

  没跑通的“酒+便利店”模式

  全时便利店注册于2011年11月25日,主体公司为北京全时叁陆伍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2017年全时进入成都、重庆、武汉等8个城市,并启动了百城百万计划,即投资百亿元,5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

  2018年,全时母公司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受到互联网金融事件影响,导致全时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跟上全时的扩张速度。2018年11月以来,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关店约90家。2019年6月,山海蓝图斥资近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原北京全时联盟便利店有限公司旗下的“全时”品牌及北京、成都、天津、廊坊4个城市约500家门店,拥有员工2500人。

  根据山图酒业有限公司的官方公众号介绍,该公司秉持“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优质、平价、原产原装进口葡萄酒”的服务理念,引进法国波尔多原装葡萄酒。山海蓝图官网显示,山海蓝图将以“成为备受消费者信赖的便利店领军企业”为愿景,为消费者提供24小时全年无休的便利服务。

  天眼查数据显示,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由蔡学彦、山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50%。其中,山图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最终受益人均为蔡学彦,联合出资人为陈火那、陈场,三人均为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银鹭被雀巢收购后,三人将商业版图拓展到便利店行业,先后投资了福建“见福”、长沙“珊珊”等区域性便利店企业。

  根据《中国经营报》此前报道,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指出,被山图酒业接手的店面未来在便利店行业恐怕很难有突出的表现。由于山海蓝图的主营业务为进口葡萄酒,而酒类的毛利及销售额比其他商品高,所以山海蓝图并没有什么动力发展便利店的传统品类,便利店业务也不会在山图体系内占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全时未来可能会变成半个山图酒业店,非酒业非流量品类被边缘化。

  而在山海蓝图接管的全时、投资的见福和珊珊便利店中,其葡萄酒确实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记者去北京全时门店探访时发现,无论是加盟店还是直营店,有两层货架都是山海蓝图的葡萄酒,代言人刘涛拿着山图葡萄酒的标签异常醒目。记者打开饿了么平台,随机进入几家厦门的见福便利店,其中见福裕发广场0256店内葡萄酒共有13款,有8款是山图葡萄酒。长沙珊珊便利(长房时代店)内,葡萄酒有12款,其中5款是山图葡萄酒,可见山图将便利店作为自家葡萄酒的销售渠道之一。

  “完全没有想到,今年年会上陈总还说2019年表现不错,各项指标都有突破,说2019年公司销售快速恢复增长,单店日均显著提升,废弃率逐步下降,毛利率稳步上升。”全时便利店天津某店的店长程晓红(化名)告诉记者,在2020年1月举办的2019年总结大会上,有500多人到场,公司副总裁陈火那称公司将围绕保持单店日商和利润的快速增长的目标开展工作。总裁蔡学彦还提出了123战略,大致意思是坚持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提升全时运营水平和盈利水平。

  “葡萄酒在全时店内的销售具有相当的随机性,主动购买以及线上购买都非常有限。”王国平指出,葡萄酒销售场景以餐饮娱乐等终端渠道为主,超市、专卖店渠道以提高能见度、知名度为主。通过超市、专卖店铺积累的知名度促进餐饮娱乐渠道消费。但山图葡萄酒在行业的知名度没有完全打开,品牌号召力以及引流能力都比较弱,便利店渠道虽然提高能见度,但无法快速形成转化率,导致全时无法符合满足山图战略意图,最终被抛弃。

  针对全时便利店闭店的相关情况以及未来安排,记者试图联系全时方面负责人,但对方没有回应。

  便利店的“生死密码”

  全时关店,对于便利店行业是一次“伤心事”,但惋惜过后,更重要的是借此破解便利店的“生死密码”,让这一“弯腰捡钢镚”的行业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据《新京报》报道,全时相关负责人回应闭店原因时称,因为疫情影响严重,进行战略调整,便利店业务先收缩。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0年3月发布的报告,疫情期间,便利店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有所下降。特殊时期,民众减少出门,尤其是开在商圈、高校附近的门店,以前都是高销店,但由于企业延迟复工或让员工在家办公、学生延迟开学,都会影响便利店的人流,收入也自然变少。但对于居民社区周边便利店,在疫情期间却可能更有优势,疫情期间人们减少外出,活动范围缩小至社区,而社区便利店是典型的少人化零售业态,逐渐成为集中的物品销售点,其商业价值也将开始凸显。

  对于全时再次关停,疫情冲击只是原因之一,被新东家接手后也并未迎来新生。“山图并没有挽救全时,全时给人的感觉仍然是良莠不齐。”便利店资深从业者冯涛(化名)表示,“有的店不错,外观不错,但店铺商品档次不高,与同行业相比缺乏竞争力。加盟店不少,但各行其是,缺乏统一性。”

  “便利店的实力是‘商品的实力’。”关注便利店行业的高级经济师孙文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饭团为例,7-11的每个饭团都是独具匠心,完全满足顾客的期待。全家在上海拥有“食品研发中心”,这些头部便利店品牌都是以“商品实力”,尤其是自有品牌的商品实力来决定着顾客的支持度,而顾客支持度又决定了日平均营业收入,因此便利店也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

  吴萌认为,决定便利店生死存亡的一般有三个指标,一个是单店销售额,另一个是毛利率,还有一个是来店人数。单店销售额高,说明店铺的商品有吸引力。毛利率高,能确保店铺盈利,来店人数多,可以保证店铺整体的销售额足以支持成本。这三个数据如果任何一个数据不好,都可能导致店铺发展不够均衡。

  “传统的便利店本来盈利就很困难(房租、人工、快消品毛利薄),北方的便利店体系更是难上加难(季节和营业时间影响大),所以在北方很少有做得好或者成功的便利店体系,不要说疫情期间,就是往常也很难。”互联网及零售资深专家、京东新通路前战略负责人孟奇认为,线下门店在这次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大,所以在线下门店进行功能叠加(比如外卖、增值业务等),以及对传统业务的升级是后续便利店品牌能够胜出的关键。便利店行业的投资价值一直存在。

  而对于全时接下来的命运,吴萌认为,从逻辑上讲未来最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彻底关店,公司清算,一种是退出便利店转型做其他行业。“由其他方收购的可能性也有,但目前看来不是很大。因为如果其他方要收购,不会放任店铺停业损失顾客以及品牌声誉,而是应当尽量无缝切换。当然,不排除其他便利店企业会坐等全时关店,然后去抢占全时地理位置不错的店铺。”

  (编辑:刘旺校对:颜京宁)

  (责任编辑:李显杰)

  本报记者魏婕蒋政北京报道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