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5日,由华茅发起的“文化扶贫在路上”圆桌论坛及“饮酒思源 传承至善 华茅非遗之夜”系列活动,在古老的茅台隆重举行,当天,以“为多彩 添华彩”为主题的贵州非遗技艺展也同步开展,备受关注。
让“非遗”活起来,华茅以行动体现了文化责任与社会担当。2018年,茅台集团联手深圳华昱集团重启拥有157年历史的华茅品牌,意在“树品牌”,打造茅台酱香系列酒大单品。如今华茅的种种举措,塑造了良好的品牌新形象,也紧紧地扣住了茅台集团的号召和要求。
昔日,华茅诞生的契机,便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孝善文化”。而华茅回归市场一年以来的优异表现,让人们对这个带着极强文化基因的品牌充满好奇。今天的如火如荼在线,邀请读者走进华茅酒旧址“成义烧房“,探寻这款传奇佳酿的前世今生。
华茅酒旧址历史变迁
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茅台酒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酿制技艺,也遗存下一批珍贵的文化遗迹和历史物证。
2013年,以“成义烧房”烤酒房旧址为代表的十处酿酒工业遗址――“茅台酒酿酒工业遗产群”获批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以“荣和”烧房茅台酒商标为代表的十五件重要物证分别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
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的茅台酒厂是解放后由茅台镇最大的三家私营酒厂“成义”、“荣和”、“恒兴”于1952年公私合营而成。要追溯茅台酒,就必须追溯这三家烧房的历史。现在我们就去“成义烧房”看看。
茅台杨柳湾古酒坊遗址
“成义烧房”烤酒坊旧址,即现制酒一车间01号生产房――茅酒之源生产房,为1985年茅台酒厂在原址上改建,该建筑体为砖石结构台梁式小青瓦顶仿古建筑,大门上刻有“茅酒之源”四个大字,面积约450平方米,保存完好。现使用的窖池就是原烧房窖池扩建,在生产空地上还有填埋的原烧房窖池。生产房后面是原“成义烧房”生产茅台酒取水的杨柳湾古井。
“成义烧房”初称“成裕烧房”,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创始人华联辉,字柽坞。华氏原籍江西临川,清康熙年间,其远祖以医术游黔,择居遵义团溪。同治初年,避乱而由遵义迁居省城贵阳。华联辉且读且商,创办永隆裕盐号,又读书应试,中咸丰乙亥科举人。
光绪三年(1877)四川总督丁宝桢聘华联辉为四川盐法道总文案,协助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其弟华国英,也是举人,长期任四川官盐总办。华氏兄弟先后经办盐务,控制川盐运销,在茅台镇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据华联辉孙华问渠回忆:咸丰末年,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提及她年轻时路过茅台时曾喝过一种好酒,觉得味道很好,嘱华联辉去茅台时带些回来,她还想再尝尝这种酒。
“成义烧房”烤酒坊旧址
华联辉到茅台时战事方过,到处是残垣断壁,过去的酒坊已夷为平地,作坊主人也下落不明,华联辉决定在茅台设坊烤酒。恰好这片作坊旧址的土地已收入官产,官府正将其变卖,于是华联辉便购得原作坊旧址杨柳湾的那片土地,找来昔日的酒师,在旧址上建起简易作坊,酿出的酒经其祖母品尝,认定年轻时喝过的正是这种酒。于是继续酿造。
开始仅作为家庭饮用或馈赠亲友,不对外出售。因酒质优良,亲友们交口称赞,纷纷要求按价退让。其祖母于1865年逝世后,求酒者更是接踵而来,于是华联辉才决定将酒坊扩大,増加产量,定名为“成裕烧房”,附属于“永隆裕”盐号,稍后更名为“成义烧房”,所产之酒,均交永隆裕盐号经销。
“茅酒之源”工业旅游景区一角
起初,酒坊规模不大,只有两个窖,年产1750公斤,酒名叫“回沙茅酒”,产品由其在茅台、贵阳的盐号代销。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作为附代业务经营,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后,才引起华氏注意,年产量扩大出口到8500~9000公斤。
1936年后,川黔、湘黔公路相续通车,给茅台酒运销外省创造了条件,到了华之鸿的儿子华问渠经营时,曾打算扩大生产,因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1944年,成义烧房遭受火灾大部烧毁,华问渠恢复重建并扩大规模,窖坑増至18个,年产量最高时达21000公斤。
“成义烧房”烤酒坊旧址于2016年完成文物修缮工程,并在同年第十一届贵州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受到各级领导和游客的高度评价。
2018年,茅台集团联手深圳华昱集团重启拥有157年历史的华茅品牌
近年来,茅台集团进一步挖掘茅台酒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茅酒之源”工业旅游景区。景区通过建筑、场景、生产、生活等业态布局,再现了“三家烧房”时期茅台的生产、生活和民俗风貌,成为展示和体验茅台酒酿制技艺、展现茅台酒深厚历史文化、再现茅台古镇历史建筑风貌的重要载体和窗口。
游客在“茅酒之源”这一充满历史文化的空间里,既能感受盐业兴盛、酒业发达的茅台镇历史,也可感知茅台酒的神秘与独特。
- 本文摘自《茅台中国酒文化城》
文章来源于茅台中国酒文化城 ,作者仇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