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天,酒行业渐入行业佳期
中国酒业杂志:金秋,酒业渐入佳境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酒业人都很忙。不是在上海酒业博览会,就是在去天津全国糖酒会的路上,一线城市闪现酒界人忙碌的身影。新时期酒水市场重拾信心,进入“城市巷战”模式是全国市场总体进一步向好的兆头,保持乐观是看待行业现状的正确心态。
名酒近来无疑好事不断。在厂家与商超的共同努力下,53°飞天茅台的价格渐趋平稳,社会各方担心的“炒飞天”得到遏制,茅台酒阶段性的回归理性。另一方面,这也无疑证实了“事在人为”的不变真理——办法总比困难多。细细想来,在当今中国,物质商品极大丰富的背景下,非要把一瓶酒弄的和40年前,物质匮乏时期买自行车、缝纫机等四大件一样,半夜排队、凭票、托关系、限量购,神龙见首不见尾,真的是值得行业夸耀和赞许的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总体来说,高端酒散发的魅力为酒业整体塑造了颇为正面的形象,也体现在这一群体对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活动的倾力支持上。酒业龙头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也决定了它们无论是在品牌营销,还是在广告宣传,乃至产品定位上突出文化主旋律,以此作为对全社会的责任与回馈。这一点无论是在今天国窖1573赞助《故事里的中国》、还是中粮长城“十一”前后频现《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院线,都得以充分体现。这也是未来酒行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将带动更多的酒企投身其中。
对于省酒与中型酒企业来说,2019年正是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酒业博览会上强调“新周期”时指出了四个特点:1、生产规模没有增加,甚至减少,而集中度在强化;2、产品升级换代成为显著特征;3、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和新的推广方式;4、发展新动能借助创新。这些特点在中端群体中尤为突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对这一群体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需要企业处惊不乱;产业升级换代需要通盘考虑时机与对策;新的推广方式意味着更多的平台投放与人工、成本飙升;新动能的创新更需要大胆的试错与承受力。这些都是企业家们面临的核心问题。
借助行业整体上行与经济大势,低端酒刚刚经历了一番价格的小幅上调。虽然从外部经济环境来说,大众酒仍有上涨的空间与趋势,但今年不期而遇的猪肉涨价等因素,也给餐饮消费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美酒与美食是天然的一对儿,如何应对餐桌上的消费变化,也许是接下来几个月酒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这个月,“双11”一如既往的将成为消费者的网上狂欢节日,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已经充斥着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们的促销广告,不少传统商超也不甘寂寞,加入到APP促销的洪流中来。有意思的是,近年来酒水产品在电商交易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经成为大型电商无法忽视的赢利点,BAT纷纷哭喊着要“酒驾”,不开个酒频道都“不好意思见人”,连以手机起家的某米也难“免俗”。互联网的加入无疑放大了酒行业的影响力,对企业来说缩短了与终端消费者的距离。希望企业能充分利用好这一“送上门来”的优势,而不是仅仅把互联网作为卖酒和宣布涨价的“消息树”。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19年第11期)
李澎,《中国酒业》杂志副总编,资深酒业媒体人。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从事酒业快销、IT电商、自动识别等众多专业媒体新闻报导及出版工作多年,曾主持编写《中国酒业课题研究汇编》(2011-2012)、《2013中国酒业研究报告》、《中国酒业发展现状白皮书》(2013-2014)等行业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