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0年代大飞天茅台特征
茅台酒可以追溯到明朝,但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才是茅台酒文化中的一个里程碑。70年代的茅台酒有哪些特征呢?
2. 四大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酒劲硬”。这里的“硬”指的是酒精度较高,在50度左右。这是因为70年代的茅台生产技术落后,不能像现在一样通过精密调控酒精度。酒劲硬在当时被认为是茅台酒的代名词,也塑造了“茅台酒靠酒劲”这一印象。
第二个特征是“味型硬”。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口感浓重,味型较硬,给人留下浓烈的印象。这种味型与茅台酒的粮食选购、麴菌培养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也暴露出当时工艺水平的不足。
第三个特征是“香气浓”。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具有一种独特的香气,有人形容为“菊花、蜜糖、陈皮味混合的清香”。这种香气得益于独特的麴菌和发酵工艺,现在的茅台酒已逐渐失去了这种香气。
第四个特征是“沉”. “沉”是指茅台酒的品质,在当时被视为是茅台酒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所谓“沉”,是指茅台酒的滋味沉稳,可以长时间品尝不变质,具有极高的陈放价值。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具有非常好的“沉”。
3. 大飞天茅台的市场反响
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在市场上的反响一般,部分原因是因为70年代是计划经济时期,茅台酒的产量有限,只能供应一些特定的对象。此外,80年代的市场改革后,进口洋酒进入中国市场,对茅台酒的销售造成了冲击。
但即便如此,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仍然是茅台酒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的品质虽然不如现在,但在当时仍然是一张闪耀的名片。
4. 大飞天茅台的文化价值
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虽然在市场上反响一般,但在茅台酒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它代表了一段历史,是当时茅台酒的辉煌一页。同时,它也是茅台酒品质提高的一个历程,是茅台酒精神文化的载体之一。
今天,茅台酒的品质和产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70年代的大飞天茅台依然是茅台酒文化中的一部分,让人们回味茅台在历史中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