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茅台酒的历史背景
茅台酒是一种以高粱、大米、小麦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酿制的一种中国白酒,由贵州茅台酒厂生产。茅台酒源于明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其在中国白酒中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2. 70年代初茅台酒的制作历程
在70年代初,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发酵、蒸馏和贮藏三个过程。对于高粱发酵,茅台酒采用传统工艺“泥曲”进行,不同于其他白酒的“麦曲”等发酵方式。在蒸馏过程中,茅台酒采用传统的小型土窑,这种窑是一种典型的炕式蒸馏工艺,适合于高山环境中的制作。在贮藏过程中,茅台酒也有着自己的特点,采用陶罐或竹篾等天然材料进行贮存。
3. 茅台酒在70年代初的市场营销
在70年代初,茅台酒的市场营销以政府定点配给为主,主要是用于国家高层官员的饮用,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茅台酒还曾在国际级展览中多次获奖,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茅台酒产量不高的情况下,紧俏的市场供不应求,加之配给市场价格不高,使得茅台酒成为高档白酒市场中的佼佼者。
4. 茅台酒在70年代初的文化意义
茅台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之一。茅台酒还具有与时间、境地及社交等方面相联系的文化属性,寄托着许多中国人的情感和希望。70年代初的茅台酒则凝聚了那个年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感,成为了红旗下的旗舰,成为了真实的中国特色文化饮品。